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鼠疫》中人们被推到生命的边缘、命运的死角,以此来对处于极端状态中的人性进行考量、对人类的存在状态进行深度思索。历史是一场轮回演出,在瘟疫重新蔓延的今天,《鼠疫》仍然具有警世作用。
关键词:瘟疫;心路历程;存在状态
《鼠疫》以朴素浅近的语言虚构了20世纪40年代在北非一个平常无奇的滨海城市—奥兰发生的一场持续数月之久的鼠疫的奇特故事。从发现鼠疫时人们的不以为然,到由恐惧造成的绝望,再到人们与鼠疫的纠缠和抗争,最后绝境中的人们终于摆脱了鼠疫的魔爪,作者以纪事的客观笔调向我们展示了小城中的20万人在肉体上和精神上遭受的双重折磨,以此来隐喻二战期间纳粹恐怖政权在欧洲肆虐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不论是鼠疫还是战争,都是现代社会中的人所要面对的生存困境,人们逃无可逃,避无可避,认识它并与它抗争是人们唯一能做的事情。
一、生存无望
在确定鼠疫真的侵袭奥兰小城的时候,包括里厄医生在内的人们都充满了怀疑和意外,因为“天灾人祸是常见之事……灾难临头之际世人还是难以相信……无论是闹瘟疫还是爆发战争,总是出乎人的意料,猝不及防”。随着被感染和死亡人数的不断攀升,人们这种旁观者的姿态就变成了深深的恐惧和不安,最后变成一眼望不到头的绝望。
确认灾难来临之前,说世人自信不如说是狂妄无知,认为灾祸无法打败自己,“就像一场噩梦,总会过去的”。确认灾难来临之后,人们又不得不在灾难面前低头,被非理性因素控制行为,牵引情绪。面对无聊漫长的囚徒时光,回忆既变成了解药,又勾起了悔恨。因而,城内的人都变成了“对现在失去耐性,悔恨过去,又放弃未来”的失落又失望的人。“人人生而平等”的口号在这一刻才真正实现了价值。
二、信仰崩溃
与其他疾病相比,鼠疫来势汹汹,治愈希望渺茫,“即使身体没有染病,心里也会得病”。这样一场人人自危的灾难更加快了人们寻欢作乐的步伐,每个人似乎都变成了宿命论者,不再为生存祈祷,不再为过错忏悔,不再为将来打算。白天有多坚忍,夜晚就有多疯狂。起初依靠帕纳卢神父的宗教宣言而残存的信心化为乌有,人们对宗教信仰产生了怀疑,或者说从前即使不相信却还维持着信仰的假象,鼠疫撕破了人们与宗教信仰之间的伪装面纱,露出其间存在巨大鸿沟的本来面目。人们用否认信仰来抵消生存的焦虑,取而代之的是瘟疫何时结束的预言和迷信。
作为上帝的代言人,教义的捍卫者,帕纳卢神父在鼠疫蔓延后不久做了一次重申基督教教义的演讲,即人人都要反省自己的罪孽,这场灾难具有惩罚意味和教育意义。随着疫情肆虐范围越来越大,怀有博爱之心的帕纳卢神父加入了抗疫小分队,他坚守在抗疫一线,直到身染鼠疫而离开人世。面对奥通法官的儿子被病毒折磨、奄奄一息的痛苦场面时,帕纳卢神父道出了:“那孩子至少是无辜的”这样违反基督教的“原罪说”教义的质疑。而在鼠疫泛滥期间的第二次演讲,帕纳卢神父的语气变得更为温和,用词更为审慎,把“你们”都换成了“我们”,这意味着他走下高高在上的神坛,他的信仰破碎,真正成为与人们携手对抗鼠疫的一名普通人。或者说是成为信仰现实,活在当下的一名普通人。
此外,还有另一撮人,虽然没有宗教信仰,但却凭借着坚定的信念与病魔对抗,比如里厄的职业精神、塔鲁的道德观、朗贝尔的良善之心。他们凭借一种人道主义关怀撑起一方小小天地,这里没有英雄主义赞歌,加缪以平淡的笔调和口吻来尽量客观地描绘抗战一线的普通英雄,使得人物和故事都更加真实。
三、习惯绝望
鼠疫越来越疯狂,但人心也越来越冷硬,时间久了,听见因病痛发出的呻吟,都变得无动于衷,把它当做“人类的自然语言”来看待。鼠疫造成的死亡对于感染者以外的人来说慢慢变成一串与生命无关的数字。对于死去的亲人的哀痛呼号很快就被物资匮乏的焦虑所淹没。人们被鼠疫折磨得麻木冷漠,似乎丧失了知觉。
当回忆失去了意义,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消失,社会习俗丧失地位,行政体制失去作用。当鼠疫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人们才能真正地认识到它,感觉到它,从自我的世界走向集体抗争的路上。就像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诗写的那样:“任何人的死亡使我有所缺损,因为我与人类难解难分;所以千万不必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从疫区隔离到住院治疗再到埋葬死者,人们越来越随和顺从、齐心协力地面对这场苦难了。在这个层面上看,鼠疫也不失为一件有裨益的灾祸。
四、重新迎来希望
老鼠重新开始到处乱窜,感染者死亡数字减少,血清突显疗效,“昨天行之无效,今天所向披靡”,希望已经重新露出苗头,时刻准备打败绝望。终于在第二年的二月迎来了所谓的胜利时刻,人们都为这来之不易的时刻欢呼庆祝锣鼓喧天满面春风时,只有里厄医生,这架被作者隐喻为人类社会与大自然沟通的桥梁,在为未来忧虑,因为“鼠疫杆菌不会灭绝,也永远不会消亡,这种杆菌能在家具和内衣被褥中休眠几十年,在房间、地窖、箱子、手帕或废纸里耐心等待,也许会等到那么一天,鼠疫再次唤醒鼠群,给人带去灾难和教训。”私以为历史滚滚向前,事实上却是一出轮回上演的悲剧。
参考文献
[1][法]阿尔贝·加缪.鼠疫[M].郭宏安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01.
[2][法]讓-保罗·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周煦良、汤永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06.
[3]王钟陵.加缪的荒诞文学观及其创作[J].学术交流,2014(08).
[4]曹丽娟.从加缪的《鼠疫》看荒诞的现代性[J].青年文学家,2017(17).
[5]王洪琛.《鼠疫》:在荒诞与反抗之间[J].中南大学科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
作者简介:代云芮,女,汉族,籍贯:山东省济宁市,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关键词:瘟疫;心路历程;存在状态
《鼠疫》以朴素浅近的语言虚构了20世纪40年代在北非一个平常无奇的滨海城市—奥兰发生的一场持续数月之久的鼠疫的奇特故事。从发现鼠疫时人们的不以为然,到由恐惧造成的绝望,再到人们与鼠疫的纠缠和抗争,最后绝境中的人们终于摆脱了鼠疫的魔爪,作者以纪事的客观笔调向我们展示了小城中的20万人在肉体上和精神上遭受的双重折磨,以此来隐喻二战期间纳粹恐怖政权在欧洲肆虐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不论是鼠疫还是战争,都是现代社会中的人所要面对的生存困境,人们逃无可逃,避无可避,认识它并与它抗争是人们唯一能做的事情。
一、生存无望
在确定鼠疫真的侵袭奥兰小城的时候,包括里厄医生在内的人们都充满了怀疑和意外,因为“天灾人祸是常见之事……灾难临头之际世人还是难以相信……无论是闹瘟疫还是爆发战争,总是出乎人的意料,猝不及防”。随着被感染和死亡人数的不断攀升,人们这种旁观者的姿态就变成了深深的恐惧和不安,最后变成一眼望不到头的绝望。
确认灾难来临之前,说世人自信不如说是狂妄无知,认为灾祸无法打败自己,“就像一场噩梦,总会过去的”。确认灾难来临之后,人们又不得不在灾难面前低头,被非理性因素控制行为,牵引情绪。面对无聊漫长的囚徒时光,回忆既变成了解药,又勾起了悔恨。因而,城内的人都变成了“对现在失去耐性,悔恨过去,又放弃未来”的失落又失望的人。“人人生而平等”的口号在这一刻才真正实现了价值。
二、信仰崩溃
与其他疾病相比,鼠疫来势汹汹,治愈希望渺茫,“即使身体没有染病,心里也会得病”。这样一场人人自危的灾难更加快了人们寻欢作乐的步伐,每个人似乎都变成了宿命论者,不再为生存祈祷,不再为过错忏悔,不再为将来打算。白天有多坚忍,夜晚就有多疯狂。起初依靠帕纳卢神父的宗教宣言而残存的信心化为乌有,人们对宗教信仰产生了怀疑,或者说从前即使不相信却还维持着信仰的假象,鼠疫撕破了人们与宗教信仰之间的伪装面纱,露出其间存在巨大鸿沟的本来面目。人们用否认信仰来抵消生存的焦虑,取而代之的是瘟疫何时结束的预言和迷信。
作为上帝的代言人,教义的捍卫者,帕纳卢神父在鼠疫蔓延后不久做了一次重申基督教教义的演讲,即人人都要反省自己的罪孽,这场灾难具有惩罚意味和教育意义。随着疫情肆虐范围越来越大,怀有博爱之心的帕纳卢神父加入了抗疫小分队,他坚守在抗疫一线,直到身染鼠疫而离开人世。面对奥通法官的儿子被病毒折磨、奄奄一息的痛苦场面时,帕纳卢神父道出了:“那孩子至少是无辜的”这样违反基督教的“原罪说”教义的质疑。而在鼠疫泛滥期间的第二次演讲,帕纳卢神父的语气变得更为温和,用词更为审慎,把“你们”都换成了“我们”,这意味着他走下高高在上的神坛,他的信仰破碎,真正成为与人们携手对抗鼠疫的一名普通人。或者说是成为信仰现实,活在当下的一名普通人。
此外,还有另一撮人,虽然没有宗教信仰,但却凭借着坚定的信念与病魔对抗,比如里厄的职业精神、塔鲁的道德观、朗贝尔的良善之心。他们凭借一种人道主义关怀撑起一方小小天地,这里没有英雄主义赞歌,加缪以平淡的笔调和口吻来尽量客观地描绘抗战一线的普通英雄,使得人物和故事都更加真实。
三、习惯绝望
鼠疫越来越疯狂,但人心也越来越冷硬,时间久了,听见因病痛发出的呻吟,都变得无动于衷,把它当做“人类的自然语言”来看待。鼠疫造成的死亡对于感染者以外的人来说慢慢变成一串与生命无关的数字。对于死去的亲人的哀痛呼号很快就被物资匮乏的焦虑所淹没。人们被鼠疫折磨得麻木冷漠,似乎丧失了知觉。
当回忆失去了意义,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消失,社会习俗丧失地位,行政体制失去作用。当鼠疫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人们才能真正地认识到它,感觉到它,从自我的世界走向集体抗争的路上。就像英国诗人约翰·多恩的诗写的那样:“任何人的死亡使我有所缺损,因为我与人类难解难分;所以千万不必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从疫区隔离到住院治疗再到埋葬死者,人们越来越随和顺从、齐心协力地面对这场苦难了。在这个层面上看,鼠疫也不失为一件有裨益的灾祸。
四、重新迎来希望
老鼠重新开始到处乱窜,感染者死亡数字减少,血清突显疗效,“昨天行之无效,今天所向披靡”,希望已经重新露出苗头,时刻准备打败绝望。终于在第二年的二月迎来了所谓的胜利时刻,人们都为这来之不易的时刻欢呼庆祝锣鼓喧天满面春风时,只有里厄医生,这架被作者隐喻为人类社会与大自然沟通的桥梁,在为未来忧虑,因为“鼠疫杆菌不会灭绝,也永远不会消亡,这种杆菌能在家具和内衣被褥中休眠几十年,在房间、地窖、箱子、手帕或废纸里耐心等待,也许会等到那么一天,鼠疫再次唤醒鼠群,给人带去灾难和教训。”私以为历史滚滚向前,事实上却是一出轮回上演的悲剧。
参考文献
[1][法]阿尔贝·加缪.鼠疫[M].郭宏安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01.
[2][法]讓-保罗·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周煦良、汤永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06.
[3]王钟陵.加缪的荒诞文学观及其创作[J].学术交流,2014(08).
[4]曹丽娟.从加缪的《鼠疫》看荒诞的现代性[J].青年文学家,2017(17).
[5]王洪琛.《鼠疫》:在荒诞与反抗之间[J].中南大学科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
作者简介:代云芮,女,汉族,籍贯:山东省济宁市,黑龙江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