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冰心怎样回家
1929年12月14日,农历十一月十四,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在北京教书的冰心忙着打电话订票,准备回上海父母家过年。
那天一大早,冰心就给中国旅行社打电话,要求代订一张去上海的船票。当时中国还没有航空公司,即使有钱也买不到机票;而早年的战争又切断了北京和上海之间的交通线。
在当时的环境下,冰心从北京回上海,最快捷也最安全的方式是走海路:先乘坐“平津列车”去天津,再从天津坐轮船去浦东,继而搭乘轮渡过黄浦江,然后换乘无轨电车去上海法租界,最后雇人力车回家。
旅行社的人告诉冰心,年假(指元旦假期)快到了,回家过年的人特别多,最快也得等到19号才有舱位。
轮船在12月19日出发,所以冰心必须在12月18日赶到天津。她去车站买18号的车票,发现火车站很拥挤,二等列车和三等列车的票早卖完了,于是她花高价买了一张“平津特快”。
12月18日下午4:50,冰心登上火车,当天晚上7:00抵达天津。从天津车站出来,冰心乘坐公共汽车去国民饭店开房休息,等候第二天的轮船。
12月19日下午2:30,冰心上了船,进了自己的舱位。她买的是“官舱”,相当于飞机上的公务舱或者火车上的卧铺包厢。“官舱”是收入较高的乘客才会乘坐的,低收入群体一般都是买“统舱”票,几百号人挤在一起。但是,冰心发现那官舱也很拥挤:一个七八平米的小舱,居然安排了上下两层四个卧铺,而且除了冰心的铺位是独自一人外,其他乘客都带着孩子,箱子、篓子堆满一地,连转身的地方都没有了。
冰心在自己的铺位上蜷曲着休息(空间太小,没法把腿伸直了睡觉),孩子的哭骂声、茶房的吵闹声、机器的轰鸣声,夹杂着油味和脚臭扑面而来。到了夜里10点,那艘船才缓缓开动,直到12月22日晚上6点,才抵达终点站:上海浦东。也就是说,冰心在船上整整待了三天。
如果加上冰心坐火车去天津的时间,以及在天津等船的时间,那么她在路上总共花了四天时间。而且这四天是在拥挤和嘈杂中度过的,用冰心自己的话说,“这一百多钟头之中,我已置身心于度外,不饮不食,只求能睡 ”。
鲁迅的漫长返乡路
上海和北京毕竟都是大都市,都是交通便利的地方,如果回小城市过年,旅程会更加艰辛。比如说鲁迅吧,当年他在教育部上班,1919年在北京买下第一所房子以后,赶在公历的年底回了一趟绍兴老家,他的行程是这样的:
凌晨启程,雇人力车去北京前门车站,挤上了去天津的火车,当天下午抵达天津。在天津换乘津浦列车,一天一夜以后抵达浦口。在浦口雇人力车来到码头,坐上轮渡,渡过长江,又雇人力车去南京火车站。在南京车站挤上开往上海的火车,一天以后抵达上海。在上海找了家旅馆,睡了一夜,第二天凌晨雇人力车去车站,挤上去杭州的火车,中午抵达杭州。
在杭州找了家旅館,一边休息,一边打电话订船票,又经过一天一夜,终于把船票拿到手,然后又在旅馆等船。一天以后,开船的时间到了,鲁迅雇人力车去钱塘江码头,坐上了去绍兴的轮船,又过了整整一天,船只抵达绍兴。鲁迅下船,雇轿,坐着轿回到绍兴老家。这一路上,鲁迅不停地更换交通工具,先坐车,再坐船,再坐车,再坐船,光火车就换乘了四次,全程花了将近一个星期。
那些不回家过年的文人
上个世纪30年代,在北京教书的沈从文夫妇从不回老家过年,既不回沈从文的老家凤凰,也不回张兆和的老家青岛。为什么不回去?沈从文给大哥写信的时候说:“苦难处并不是别的,只怕路上用钱多,超过了我们的预算,回不来可不好! ”(《沈从文全集》卷18)
四川文学家吴虞在北京住了五年,每年春节都是在北京度过的,而他的妻子和几个女儿则远在成都老家。为什么他不回去跟家人团聚?因为回去一趟太难——得先坐火车到汉口,再从汉口坐轮船到宜昌,再从宜昌换小轮船到重庆,再从重庆雇船到嘉定,再从嘉定步行回成都。 1922年夏天,吴虞回过一趟老家,6月8日从北京出发,到7月3日才抵达成都,全程居然花了25天,总共用去两百块大洋! (详见《吴虞日记》下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两百块大洋是多少钱?郁达夫的小说名篇《春风沉醉的晚上》提到过,一个在上海卷烟厂上班的女工,全年不休息,每天工作十个小时,刨除伙食费,一个月只能挣到五块大洋,如果她想攒够从北京去成都的单程路费,得努力三年半。
1929年12月14日,农历十一月十四,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在北京教书的冰心忙着打电话订票,准备回上海父母家过年。
那天一大早,冰心就给中国旅行社打电话,要求代订一张去上海的船票。当时中国还没有航空公司,即使有钱也买不到机票;而早年的战争又切断了北京和上海之间的交通线。
在当时的环境下,冰心从北京回上海,最快捷也最安全的方式是走海路:先乘坐“平津列车”去天津,再从天津坐轮船去浦东,继而搭乘轮渡过黄浦江,然后换乘无轨电车去上海法租界,最后雇人力车回家。
旅行社的人告诉冰心,年假(指元旦假期)快到了,回家过年的人特别多,最快也得等到19号才有舱位。
轮船在12月19日出发,所以冰心必须在12月18日赶到天津。她去车站买18号的车票,发现火车站很拥挤,二等列车和三等列车的票早卖完了,于是她花高价买了一张“平津特快”。
12月18日下午4:50,冰心登上火车,当天晚上7:00抵达天津。从天津车站出来,冰心乘坐公共汽车去国民饭店开房休息,等候第二天的轮船。
12月19日下午2:30,冰心上了船,进了自己的舱位。她买的是“官舱”,相当于飞机上的公务舱或者火车上的卧铺包厢。“官舱”是收入较高的乘客才会乘坐的,低收入群体一般都是买“统舱”票,几百号人挤在一起。但是,冰心发现那官舱也很拥挤:一个七八平米的小舱,居然安排了上下两层四个卧铺,而且除了冰心的铺位是独自一人外,其他乘客都带着孩子,箱子、篓子堆满一地,连转身的地方都没有了。
冰心在自己的铺位上蜷曲着休息(空间太小,没法把腿伸直了睡觉),孩子的哭骂声、茶房的吵闹声、机器的轰鸣声,夹杂着油味和脚臭扑面而来。到了夜里10点,那艘船才缓缓开动,直到12月22日晚上6点,才抵达终点站:上海浦东。也就是说,冰心在船上整整待了三天。
如果加上冰心坐火车去天津的时间,以及在天津等船的时间,那么她在路上总共花了四天时间。而且这四天是在拥挤和嘈杂中度过的,用冰心自己的话说,“这一百多钟头之中,我已置身心于度外,不饮不食,只求能睡 ”。
鲁迅的漫长返乡路
上海和北京毕竟都是大都市,都是交通便利的地方,如果回小城市过年,旅程会更加艰辛。比如说鲁迅吧,当年他在教育部上班,1919年在北京买下第一所房子以后,赶在公历的年底回了一趟绍兴老家,他的行程是这样的:
凌晨启程,雇人力车去北京前门车站,挤上了去天津的火车,当天下午抵达天津。在天津换乘津浦列车,一天一夜以后抵达浦口。在浦口雇人力车来到码头,坐上轮渡,渡过长江,又雇人力车去南京火车站。在南京车站挤上开往上海的火车,一天以后抵达上海。在上海找了家旅馆,睡了一夜,第二天凌晨雇人力车去车站,挤上去杭州的火车,中午抵达杭州。
在杭州找了家旅館,一边休息,一边打电话订船票,又经过一天一夜,终于把船票拿到手,然后又在旅馆等船。一天以后,开船的时间到了,鲁迅雇人力车去钱塘江码头,坐上了去绍兴的轮船,又过了整整一天,船只抵达绍兴。鲁迅下船,雇轿,坐着轿回到绍兴老家。这一路上,鲁迅不停地更换交通工具,先坐车,再坐船,再坐车,再坐船,光火车就换乘了四次,全程花了将近一个星期。
那些不回家过年的文人
上个世纪30年代,在北京教书的沈从文夫妇从不回老家过年,既不回沈从文的老家凤凰,也不回张兆和的老家青岛。为什么不回去?沈从文给大哥写信的时候说:“苦难处并不是别的,只怕路上用钱多,超过了我们的预算,回不来可不好! ”(《沈从文全集》卷18)
四川文学家吴虞在北京住了五年,每年春节都是在北京度过的,而他的妻子和几个女儿则远在成都老家。为什么他不回去跟家人团聚?因为回去一趟太难——得先坐火车到汉口,再从汉口坐轮船到宜昌,再从宜昌换小轮船到重庆,再从重庆雇船到嘉定,再从嘉定步行回成都。 1922年夏天,吴虞回过一趟老家,6月8日从北京出发,到7月3日才抵达成都,全程居然花了25天,总共用去两百块大洋! (详见《吴虞日记》下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两百块大洋是多少钱?郁达夫的小说名篇《春风沉醉的晚上》提到过,一个在上海卷烟厂上班的女工,全年不休息,每天工作十个小时,刨除伙食费,一个月只能挣到五块大洋,如果她想攒够从北京去成都的单程路费,得努力三年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