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中英文化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在英国参加考察与培训了两个月,刚回国的那段时间,很多人开玩笑地问我:“英国的月亮是不是真的比中国的月亮圆?”
  英国是个岛国,面积和广东省差不多大,人口六千万。它四面环海,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气候温暖多变,昼夜温差大。
  中英对比,笔者觉得中国是主合的,喜欢合在一起,强调团结,属于集体主义;西方国家是主分的,不能合马上就分(所以他们的离婚率很高),强调独立,属于个人主义。我们的小孩一直以来所受的教育就是:团结就是力量!人多力量大!而西方的小孩所受的教育却是:每一个个体都是至高无上的。也就是说它承认自己的个人权益,同时也承认别人的个人权益。中国人出去吃饭,肯定是某人请客,菜摆了一桌,你一口我一口。西方人出去吃饭,一定是AA制,然后一人一个碟子,各吃各的。
  中国人相比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小孩称呼不认识的人也叫“爷爷、奶奶、叔叔、阿姨”;而西方人即使对父母也是直呼其名,对陌生人则称Mr、Mrs或Miss。这也许是中国人办事喜欢讲人情、走关系的一个原因吧。西方人认为:“我的是我的,你的是你的。”对事物的所有权分得很清楚,即使是在家庭成员之间也是如此。在英国,我发现他们非常注重个人隐私和创作版权。我们去听演唱会,严禁拍照,相机一拿出来,工作人员就过来阻止你,拍了也要你删掉。去英国的小学参观,学校不让我们给学生拍照。在外面与小孩拍照,一定要征得他们父母的同意。上网下载东西、拷贝别人的作品、刻录CD都是illegal(非法)的。拿书本去复印,不能超过书本的十分之一。
  英国是法制国家,社会秩序良好,因为英国人认为合法即合理,他们有法就依,很少人故意去违反。而中国人不是这样,在他们的思想里,合法不一定合理。你看计划生育,超生大军何止百万?你问他为什么还要生,他说他们有儿子当然不能再生了,可我的情况不同啊,我一连生了仨闺女,怎么不能生?中国的法制建设有很大的阻力,中国历史上出现过法家,但它一直没能成为中国的主流,我们是在一直受孔夫子儒家思想的影响。然而,也就因为这样,中国人办事就比英国人较为灵活,当然也比较自作聪明、比较不听话、比较难管理。
  英国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比如在英国买东西都是明码实价,价格不会变动;而在中国,购物讲价,天经地义(连在中国的外国人都学会了这一套),原本喊着的跳楼价再讲讲竟然还可以买一送一。
  下面我们从烹调方式上来看看中西教育差异。在英国人家寄住的3个星期,笔者发现,他们多数喜欢烤和炸,总是让笔者吃烤鸡块、烤鸡翅、炸鸡腿、炸薯条。这种方式做出来的东西和原料形状上很相似。而我们中国人多喜欢炒和炖,要么就是熬。把所有的原料全部倒进去,做出来的东西分不出哪个是哪个。西方的教育少束缚,因材施教,学生原来是什么样子,出来之后大致形状不变。他们的老师是手工雕刻家,“生产”出来的学生是一个一个的,一个不同一个,各有特征,形态各异。而我们描述毕业的学生喜欢用“一批一批”这个词,他们几乎没有什么不同,批批“像模像样”。我们培养了他们的共性,掩盖了他们的个性。
  英国只有一千年的文明,怎么能和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相提并论呢?理性地分析,笔者认为社会就像个多面体,它有阳的一面,就必然有阴的一面。把一个多面体放到太阳下,它必定会有背光的一面。万事万物最重要的是要阴阳协调,就像一棵树,树越大,晒到的阳光就越多,它的树阴就越大;如果树很大,晒到的阳光很多,它的树阴反而很小,那叫阴阳失调,那才真的是出问题了。
  英国人很有礼貌,素质比较高;英国环境非常好,气候很凉爽,但是——中国的月亮比英国的“更大”“更圆”。
  本栏责任编辑罗峰
其他文献
带着北京奥运会的余温,新的学期开始了。  拿着高中历史必修III的教材,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盛况又一幕一幕地浮现在眼前。开幕式上短短五十分钟,通过人文和科技,通过画的意境、诗的韵律、舞的飘逸、乐的悠扬,以中国美学的写意精神展现东方文明的底蕴,让世界充分感受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和精华。  对照新课标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着“平等”对话,可最终目的还是千方百计把学生的体验同化到自己的预设中,以便与文本价值取向相一致。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发现这种“对话”是不平等的,因为他们的体验得不到重视、认可,学习的热情之火便被浇灭了。其实,我们大可不必顾虑重重,毕竟小学生生活经验、社会阅历尚浅,对文本的体验不可能面面俱到,准确无误。只要他们肯主动探究,就算是考虑片面的看法、充满童真的体验、尚未成熟的见解,
我不止一次地听到一些孩子埋怨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他们讲解难题时耐心不够或是拒绝他们。我不能去责怪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毕竟是学生,不可能像老师那样深入浅出地讲述每一个问题,很多时候他们可能也只知其然而理不清其所以然。对于他们的拒绝我可以理解,并非他们不乐意,而是因为每个孩子的时间都被排得满满的。  在中段考试后的主题班会上,当我问:“太阳的背后是什么?”时,学生立即异口同声地回答:“光明!”  “那月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