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批评理论视野中的海子诗歌评析

来源 :扬子江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un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子在一个明媚的春天悠然辞世,然而他留给世人的是近300万字的诗稿和无法言说的震惊。骆一禾认为“海子是我们祖国献给世界文学的一位有世界眼光的诗人”a,西川认为“诗人海子的死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b,谢冕称“他已成为一个诗歌时代的象征” c,张炯《新中国文学五十年》中这样评价:“他创造了仅仅属于自己的意象系列,他的诗歌语言与此前流行的新诗潮的语言全然有别。他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诗歌风格。他是当代最具有独创性的一位诗人。”
  海子的诗是一种孤独的热爱,毁灭的温柔,他的创作散发出的巨大光芒不容我们回避。与那些风云一时又旋即被遗忘的诗人相比,海子是幸运的,他没有速荣的显赫,可也没有速朽的悲哀。
  一提海子研究,对海子之死的议论永不休,主要是因为它的象征意义。“如果说海子是为了诗歌而死的,那一定说明他的创造力已面临绝境。死是一个解脱,而非任何意义上的升华。”如果无法证明诗歌事业值得献出全部生命,那么“关于海子之死的猜测永远得不到证实,无论是行动意义上的还是诗歌意义上的。”d这样就把诗人及其象征意义从形而上的云顶拉回到庸常的现实,完全消解了其文本意义。
  笔者反对仅从“形而上”的角度研究海子,西川曾结合自己对海子生前的生活、创作、思想、性情等诸多方面的综合考虑,分析了海子自杀的可能因素:自杀情结、性格因素、生活方式、荣誉问题、自杀导火索、写作方式与理想,这种态度和分析无疑是公允和有意义的。对于海子死亡悲剧,除了朱大可的形而上阐释和西川的分析外,还有韩东等人的“形而下”议论。
  对海子诗歌近30年研究已相当深入,不论从对死亡悲剧的探寻或死亡与诗歌创作的关系,还是对诗歌意象谱系、海子诗学理论、诗歌精神阐释等方面都已取得很高的成就,但对诗本身的语言细读研究还远远不足,因此,本文用新批评细读法解读海子的诗化语言及独特的词汇体系。
  诗人认为伟大的诗歌是要将自己和民族的材料和诗歌上升到整个人类的形象,体现人类精神,展现关注人类命运的博大情怀。基于此,海子对当代诗坛有了一种隐约的欣喜和预感:“当代诗学的元素倾向与艺术家集团行动集体创造的倾向和人类早期的集体回忆或造型相吻合——人类经历了个人巨匠的创造之手以后,是否又会在二十世纪以后重回集体创造?”e也就是说,他认为当代青年先锋诗界已经出现了一种“艺术家集团行动”和“集体创造的倾向”。这一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他没有给出说明。也许就像燎原后来的猜测,极有可能是指1986年前后四川青年先锋诗人所共同营建的文化史诗群落。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海子自己。海子在《诗学:一份提纲》中有这样一段表述:“这一世纪和下一世纪的交替,在中国,必有一次伟大的诗歌行动和一首伟大的诗篇。这是我,一个中国当代诗人的梦想和愿望。”这个原先使人感到缥缈的,所谓一次“伟大的诗歌行动”和“一首伟大的诗篇”,在此令人恍然大悟,这正是以“大诗”理想为模型的心灵告白。——这其实是海子进入那一最高诗歌级次的办法。
  但这仅仅是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因为到了1987年他写下诗论中最后这段话时,四川史诗群落的集体建造者们已基本上解散。但这并没有使海子受到挫伤。海子自己的诗歌创作,时时可见其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和对集体史诗重建的信心。
  对海子的诗歌而言,意象的创新是最基础、最实质性的。诗人通过新的表现方式创造新的意象(词汇),营造新的诗歌美学,但一些诗人却将意象的创新演化为猎奇,很多奇怪的意象毫无目的的堆砌在一起。面对诗坛上的混乱,海子在《日记》中清醒地指出了诗坛的弊端:“我觉得,当前中国现代诗歌对意象的关注,损害甚至危及了她的语言要求。”f在《我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中,海子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诗歌理念:从荷尔德林我懂得,必须克服诗歌的世纪病——对于表象和修辞的热爱。必须克服诗歌中对于修辞的追求、对于视觉和官能感觉的刺激,对于细节的琐碎的描绘——这样一些疾病的爱好。
  新批评细读,是引领读者对文学作品真正培养起审美感受力和理解力,而不是陷入空洞的思想內容提取概念当中。张力和矛盾是诗歌用语的本质的表现,它使人在阅读时从迷惑而达到顿悟,产生快感。分析一首诗时,最先看到的是由于诗歌语言的特性而产生的矛盾和张力,然而,当“细读”的过程结束的时候,必须、而且也一定要发现所有的含混都得到了消除。
  细读法是基于对文本自身解读要求和排除外界名誉干扰的一种最具说服力的批评理论。那么在享誉盛名的海子研究中,选择这一种研究方法,既能远离他的“诗人之死”谜团的诱惑又能排除才子诗人、身世生平以及宗教影响对诗歌的一些曲解和不切实的分析,同时还海子语言于本真,正像朴质的诗人喜欢,不,应该说热爱他的大地、村庄、麦子一样,给这位晋级太阳之子的诗人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密码解析,让海子的生命语言不再是简单的修辞,真正的成为一场烈火,点燃每个读者和批评家的心,燃起对浪漫的追求和对意境朦胧之美的欣赏。这也许才是这位天才诗人在上个世纪末留给我们的诗歌谶语。
  海子诗歌中的词汇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诗歌意象,而是上升为一种诗歌精神,在这种诗歌精神导引下创作的清新、诡秘、浑厚的组成其诗歌生命的血液字母,对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具有重大意义。海子个性化词汇书写,笔者大致将其归为三类来阐释,进一步揭示海子心中恒久不变的“大诗”理想的追求。新批评的核心理论细读法,是排除文本生成研究和读者情绪反应研究,将目标集中于文本,对文本进行多重回溯性阅读,寻找其中语词的隐微含义,如词句中的言外之意和暗示、联想意义,仔细分辨文本所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段,如隐喻、拟人等,同时要将文本视为充满矛盾和张力的有机统一体,分析语言的含混、悖论、隐喻、反讽、复义和象征等要素,为揭示诗歌语义结构的朦胧性和复杂性而服务,从而研究诗歌的诸多要素如何在矛盾冲突中形成诗歌的和谐统一的具有张力的整体结构。此外诗歌是否具有语义叠加、语义冲突、语义交织等特征成为新批评解读的核心,以此来解密海子语言,对文本的分析和认识会推进一步。   一、 大地情结
  海子用自己的生命写诗,有很多是他自己独创的词汇,并频繁出现在诗歌中。海子以“麦地”意象为核心,衍生出了土地、村莊、天空、河流、麦子、劳作、父子等意象,创建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意象系列,这是海子诗艺值得重视的一个地方。其中“麦子、劳作、父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意象系列,麦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而粮食需要去劳作,凝结着整个“种麦”“收麦”的全过程,这一劳作的过程的主要对象就是父子,是在月光下连夜种麦的父亲。这一整体的意象系列既和海子出生农家有关,又体现着他的诗歌追求,以这一完整的“麦子、劳作、父子”意象作为基本要素,海子在他的诗歌中构建了一个诗性的大地,这一家园折射出了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生存空间,体现了诗人追求的人类理想家园。
  在关于土地的诗里,海子在诉说,由于丧失了土地,现代人的漂泊无依的灵魂必须寻找一种代替品——那就是欲望,肤浅的欲望。大地本身恢宏的生命力只能用欲望来代替,可以想见我们已丧失了多少东西。在《土地》一诗中,与危机的意识并存,写下了四季循环。对于海子,四季循环不仅是一种美丽景色,也是对土地、故乡的眷恋,更是一种内心冲突、对话与和解。在他看来,四季就是火在土中生存、呼吸和生命循环、繁衍和再生的节奏。诗人用了许多大自然中的生命来描绘、模仿,也以此形象表达着冲突,对话与和解。这些生命之兽构成四季循环,土火争斗的血液字母和词汇,一句话来说,语言是诗的元素。它们带着各自粗糙的感情生命和表情出现在诗歌里。
  麦地是我们这个农耕民族赖以生存的土地,它维系着个体生命与世代繁衍,因而麦地对于每个人来说是施恩者。在浪漫主义诗人海子这里,“麦地”更有着特殊意义,它既反映了诗人对于土地的热爱与感恩情怀,更表达着海子在接受土地的赠予时一心回报的生命感悟。因此,麦地在诗中频频出现,凝聚成一种代表海子理想的精神气质,即浪漫主义,麦地成为标志性的意象符号,他也由此获得了“麦地诗人”的称号。这首名为《麦地》的诗歌,最为典型地表现了海子身上浓郁的“麦地情结”:热爱麦地、感恩麦地。诗中叙述了种麦“连夜种麦的父亲/身上像流动金子”、看麦“麦浪——天堂的桌子/摆在田野上/一块麦地”、割麦“麦浪和月光/洗着快镰刀”的全部过程,“麦地”在这个过程中已通过诗人的情感想象过滤,透出令人心醉的魅力。诗人将全过程放在迷人的月光下,有了月光,每一个场景和动作都有了梦幻的朦胧美,比如,“看麦子时我睡在地里/月亮照我如照一口井”,这一比喻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然而此诗的出色之处不仅仅在于诗人对麦地的审美感悟,更在于表达着诗人对于“麦地”不可或缺的深层认知“我们是麦地的心上人/收麦这天我和仇人/握手言和”,正是认识了“麦地”,在这指粮食,对于这个农耕民族母亲一般的哺育作用,在诗歌结尾,诗人将麦地延伸到了“尼罗河、巴比伦或黄河”等广阔领域,并以比喻说自己与“纽约和耶路撒冷”这“穷人和富人”“一同梦到了城市外面的麦地”,从而将“麦地”的作用提升,表达着其价值,也表达着“麦地”的自足性。
  作为一名虔诚的“麦地之子”,海子在“麦地”身上几乎投注了他生命的全部情感。“麦地”的丰收与贫瘠唤起他美好或痛苦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写诗的愿望。“麦地”是诗人灵感的源泉,也是诗人漂泊的心与灵魂的最后停泊地。在《五月的麦地》这篇里,表达了诗人一种“博爱”思想。诗的开头处“全世界的兄弟们/要在麦地里拥抱”这一意象场景的描述,以及结尾处“有时我孤独一人坐在麦地为众兄弟背诵中国诗歌”的自我表白,形成呼应关系,使整首诗有一种内在张力,体现了美好与博大的情怀。
  村庄是大地上最古老的居所,它不仅蔽护着人类的身体,维系着繁衍生息,同时也安慰着人的心灵,让你在面对未来和命运的未知困惑不安时产生一种心灵的依托。尤其在人类进入现代文明以后,人性的普遍异化,让许多有着崇高理想的人感到精神的空虚与困惑,从而把目光从城市投向未过度开发的乡村和田园,去寻找理想家园。“村庄”已成为心灵家园的象征。
  “村庄”对于理想主义诗人海子而言更具有生命本体意义上的重要价值,代表了海子最高的生命理想。海子试图把物质与理想、“麦地”和“诗歌”统一起来安放于他的“村庄”,实现他的乌托邦的人生梦想,因而,“村庄”的意象在海子的诗中比比皆是,它与“麦地”(“麦子”)、“河流”等意义类似的词语组成了一个稳固的意象系统。短诗《村庄》:
  村庄,在五谷丰盛的村庄,我安顿下来
  我顺手摸到的东西越少越好!
  珍惜黄昏的村庄,珍惜雨水的村庄
  万里无云如同我永恒的悲伤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村庄”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表面看来,海子对于“村庄”的情感是悲伤、悲观性的,而再深入细读,恰恰是诗人过于热爱和眷恋“村庄”的缘故。因为过于热爱,诗人感悟到自己对于“村庄”无以为报;因为过于眷恋,诗人时常害怕“村庄”的消逝,所以写道:“我顺手摸到的东西越少越好!”这里“越少越好”不知道是种反讽还是诗人故意建构的一个悖论,此处言语表达的相反或说荒谬也许正是为了引起思考与回味,“五谷丰盛”的村庄,我们又能回报什么呢?
  “村庄”经常出现在海子诗歌中,它是母亲情怀、心灵归宿、家园的综合象征,构成海子身上浓郁的“村庄情结”(海子笔下“母亲”形象常常与“村庄”形象相一致),也表达出海子浪漫主义诗人的心理与精神特质。
  《九首诗的村庄》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眷恋“村庄”,流露出他身上浓郁的“村庄情结”。解读此诗的关键是要弄清楚标题中所言“九首诗”与“村庄”之间是何关系。以海子的诗歌追求来看,“村庄”寄予了他最高的生命理想,表达出诗人想将物质生存与精神追求和谐统一的愿望。诗中的“粮食和水”即代表物质生存,而“过去的旧诗”则代表精神追求。不过,海子对于诗歌的生命追求,常常令他忽略了生存的艰难与匮乏,而与“村庄”的梦想合而为一。因此,把“九首过去的旧诗”比喻成“九座美丽的秋天下的村庄”,诗人获得了“诗”与“村庄”的深情慰藉,因而能“坐在微温的土地上”,目睹着“大地在耕种/一语不发,住在家乡”,体会到“像水滴、丰收或失败”、“住在我心中”充满着忧伤而又动人的意境。   在《两座村庄》中,诗人突出了“村庄”的母亲情结的含义,把“村庄”与“母亲”的形象叠合在一起,合二为一。这首诗描绘了“村庄”多姿的母亲形象:“和平与情欲的村莊”,“诗的村庄”、“天鹅的村庄”、“沉默孤独的村庄”,如此等等,充分展现了“村庄母亲”的爱、宽容与美的动人形象,有意无意中将诗人的村庄情结与母亲情结融合在一起。
  二、 太阳王子
  如果说“粮食、劳作、父子”意象与海子的乡村经历和人类情感有关,那么“太阳、远方、王国”则是与他的诗歌理想有关,“太阳”、“远方”这些意象在他的抒情短诗中出现频率极高。海子诗歌中所构建的人类家园与其15年农村生活经历与人间冷暖感知息息相关,而他通过“太阳、远方、王国”所构筑的精神王国、人类灵魂栖息地则与他在北京的求学经历和诗歌理想相关。
  海子试图围绕“太阳”“远方”等意象建立一个精神王国,作为人类灵魂的栖息地。“太阳”成了海子所要追求的志向:“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我的事业就是要成为太阳的一生”。g
  海子在《阿尔h的太阳——给我的瘦哥哥》诗的开篇,引言写道“一切我所向着自然创作的,是栗子,从火中取出来的。啊,那些不信仰太阳的人是背弃了神的人。”i海子浪漫主义生命状态与人生追求和画家凡高一样短暂而痛苦,犹如“火中取栗”。他把凡高作为了自己的生命知音和精神兄弟,并将诗的副标题命名为“给我的瘦哥哥”。“阿尔的太阳”是诗篇的主导性意象,被放在中心位置,既是凡高绘画中太阳形象的某种实指,更是凡高生命状态与人格魅力的象征性比喻:“其实,你的一只眼睛就可以照亮世界/但你还要使用第三只眼睛”,把“阿尔的太阳”比喻成“第三只眼睛”,已是一种理想精神的升华,他把凡高的生命价值与意义渲染得庄严辉煌,同时也是对凡高太阳般不断自我燃烧的生命历程的讴歌,深刻、脱俗。
  诗中可见海子出色的想象力。比如,他用“把星空烧成粗糙的河流/把土地烧的旋转”这样的意象来凸现“太阳”(向日葵)的威力,比喻给人深刻印象。当然此诗的结构感更是它的独到之处,从凡高“你的血液里没有情人和春天”, 缺乏“情人”、“春天”、“面包”等匮乏的生存状态写起,“举起黄色的痉挛的手,向日葵/邀请一切火中取栗的人”渲染“太阳”和凡高潜在的痛苦与激情,结尾“你就开始点这把火吧”,呼应并完成整首诗,顺承自然,递进关系,有一种一气呵成的审美快感。
  《亚洲铜》是海子的成名作,也是最早为海子带来声誉且奠定他日后在诗坛地位的诗篇。诗中蕴含着深邃丰富的历史文化及生命情感内涵,使它在海子数量众多的抒情诗中卓尔不凡。作为一个统领全篇的核心词汇,“亚洲铜”在此具有深刻的象征含义。“亚洲铜”象征着什么呢?”这个词在此包含多个涵义并引起读者多种理解,此现象新批评中称之为含混。铜可以理解为物质,也可以理解为色彩,更可以理解为它象征着文明,象征着祖国北方贫瘠广袤的黄土地,同时又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这个词有着浓厚的东方色彩,表达了诗人对于民族苦难生存景况的深沉文化反思。
  西川指出:“海子关心和坚信的是那些正在消亡而又必将在永恒的高度放射金辉的事物。”j在这里,“亚洲铜”可以理解为亚洲文明,也就是东方文明。诗人在诗中对“亚洲铜,亚洲铜”进行了四次反复的咏叹,可见诗人对“亚洲铜”的深情,抒发了诗人对东方文明的自豪感,一种渴望真正融入的情感。全诗分为四节,第一节中,诗人点出“亚洲铜”是接纳着“祖父”、“父亲”和“我”的“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暗示出贫瘠黄土地是人们世世代代无法逃避的生存背景,它饱含了命运中全部苦难、屈辱与辛酸;第二节“爱怀疑和飞翔的是鸟”,“鸟”是自由的象征,“爱怀疑”、“爱飞翔”,即不满于现状,怀疑现状,渴望自由的飞翔。鸟儿飞翔在大海上,大海是无边无际的,像东方文明一样博大精深。诗人又用“青草”在海水“淹没一切”的荒凉中“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这一自然意象,传达着对于苦难民族命运的沉思和隐秘的反抗意识,这点正是运用了新批评重视的隐喻,要求喻体和喻指的关系为“远距离”、“异质”,比喻的两极距离越远越好。隐喻是一种衍生第三义的言说方式。第三节,通过“白鸽子”转化成“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的大胆想象,以及“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穿上它吧”的热烈恳求,流露了诗人对于以屈原为代表的、为祖国命运而勇于殉身的革命先烈崇高人格的由衷敬慕;第四节对前三节所表达的感情进一步深化,通过一场想象中的“击鼓”“我们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做月亮”所呈现出的狂欢图,与内在深层的痛苦中传达出对于生命和生存的虔诚祈祷,有力突出了诗的主题,诗人对土地有着深深的眷念和幻想,对东方文明的膜拜,他要像他的瘦哥哥凡·高一样成为普照大地的“太阳”。
  海子生前,常常自视为“诗歌王子”,对自己的命运常常存有一种悲剧性预感,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西方诗歌史上许多短命的天才与自己联系在一起。俄国天才诗人叶赛宁是海子极为欣赏和推崇的一位“异域知音”,因为在他身上海子发现了两人共同或类似的才华、气质和命运。《诗人叶赛宁》是海子为叶赛宁写的一篇“诗歌传记”,全诗九个章节组成,刻画了叶赛宁诞生“湖水在怀孕/一对蓓蕾”、成长“请为幸福/和山坡上无处躲藏的忧伤的眼睛/打开!”、恋爱“少女/月亮的马/两颗水滴/对称的乳房”到流浪于城市“流浪/来到波斯酒馆/坐在酒馆/像坐在一滴酒中/坐在一滴水中/坐在一滴血中”最后绝望“用剥过蛇皮蒙上鼓面的人类之手/自杀身亡,为了美丽歌谣的神奇鼓面”自杀的生命历程。这首诗其实带有海子本人的自传色彩,借叶赛宁的生命故事来诠释自己的灵魂世界。诗中“乡村”、“田园”、“玉米地”喻指传统农业文明,海子对这些意象有着深深的眷恋,而“城市”、“酒馆”暗指现代工业文明,海子本能的排斥与反感,“我本是农家子弟……但为什么/我来到了酒馆/和城市”,借叶赛宁之口表达了对城市和命运的陌生感,这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沉重错位,导致了天才诗人自杀悲剧。海子在诗中设置的两个场景,大胆想象,他别出心裁地把叶赛宁的诞生安排在“星日朗朗”的大自然背景中,并说“野花”和“湖水在怀孕”,最终共同生下诗人叶赛宁,诗人是多么的热爱纯美的生命,此处的暗喻正是将叶赛宁和自己暗示、定义为“自然之子”的浪漫主义诗人身份。接下来,海子在表现天才诗人的生存处境时,描绘了这么一幅意象画面:“痛苦的天才们/饥渴难捱/可是河中滴水全无/面粉袋中没有一点面粉”,此处采用夸张手法,但笔调很迅速的将“天才们”陷入一种生活悖论中,即表面上荒谬而实际上真实客观地陈述,使人领悟到天才诗人生存的艰难与尴尬,从而产生同情与共鸣。   三、 鹰的集合
  海子对自己的密码语言做过这样的注解:“豹子的粗糙的感情生命是一种原生的欲望和蜕化的欲望杂陈。狮子是诗。骆驼是穿越内心地狱和沙漠的负重的天才现象。公牛是虚假和饥饿的外壳。马是人类、女人和大地的基本表情。玫瑰与羔羊是赤子、赤子之心和天堂的选民——是救赎和感情的导师。鹰是一种原始生动的诗——诗人与鹰合一时代的诗。王就是王。石就是石。酒就是酒。家园依然是家园。”k
  可见,海子的象喻方式完全是属于他个人的幻想和神话世界的,具有反经验性和反可认识性、可感知性的特点,即使海子自己进行了注解,还是难以完全把握或破译这套密码系统,因为注释本身便带有密码色彩,强行解析,诗意将弥散、扭曲和消亡。但海子用生命写下的诗歌,词汇就是他的血液,仔细品这些血液字母,会体会到各种传奇色彩的生命感悟。
  首先一首《秋》,海子带着我们走进“秋”这个季节,在“鹰的集合”世界里更深的认识和体悟秋天传达的诗意。
  “秋天深了,神的家中鹰在集合/神的故乡鹰在言语/秋天深了,王在写诗/在这个世界上秋天深了/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
  海子对于带有“末日”情结的秋天极度宣泄着自己的情感体验,也同时带有着对生命理想痛苦而执着的追求。“神的家中”、“神的故乡”这些充满“神性”色彩的意象无疑是诗人理想生命境界的象征,而“鹰”可理解成神的使者,“鹰在集合”、“鹰在言语”这样的意象画面则暗喻着“神”对“诗人”的“催促”与“召唤”,与随后出现的“王在写诗”这一意象画面构成呼应关系,文本节奏紧凑,意蕴深厚,诗中各词汇间的词典意义和象征意义,即词的内涵与外延,使诗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体现着一种内在张力。结尾处诗人的痛苦表白:“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则暗喻着诗人崇高生命理想,诗人曾多么的想进入“王”的行列,一种巨大落空。诗的节奏感强,带着一种焦虑,整首诗的意境很紧张。“秋天深了”在诗中多次重复出现,加强了这种情感宣泄,犹如被施了咒语一般,将诗人内心的恐惧毫不留情的“曝光”给“鹰”之外的人们。
  接下来,关注一下海子的日常生活,其实孤独是他基本的生命状态,跟他比较内向的性格有关,也跟他的生活环境有关。海子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京郊昌平教书,很少跟外界来往,当时他的诗歌创作与诗歌抱负又很难得到认可与理解,因此陷入一种“围城”式的孤独。《在昌平的孤独》是对海子当时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真实记录,当然,普通人也会感到孤独,但孤独体验与一位诗人的孤独经验是存在差异的,诗人會将这种孤独经验经过生命的感悟转换成一系列的审美意象,进行美学意义上的升华。在这首短诗中,诗人设置了“鱼筐”这一意象来传达生命的空虚之感,“鱼筐”盛不下生命的泉水,围绕着“鱼筐”,又分别设置了“鹿王”“猎鹿人”“儿子”“女儿”“火苗”等派生性的词汇。
  “孤独是泉水中睡着的鹿王/梦见的猎鹿人/就是那用鱼筐提水的人/以及其他的孤独/是柏木之舟中的两个儿子/和所有女儿,围着诗经桑麻沅湘木叶/在爱情中失败/他们是鱼筐中的火苗/沉到水底/拉到岸上还是一只鱼筐/孤独不可言说”。
  这首诗写在1986年,那时海子与初恋女友分手,爱情的失败使他的内心受挫、心灵极度痛苦,因此这里的词汇意象都如竹篮打水,一场空。而此处“鹿王”暗指诗人自己,自恋着他的超越世俗的理想抱负,如鱼筐一般,付出也没有回报,怎样打水怎样生活都是难逃孤独魔爪,“孤独不可言说”。意象很奇诡,但通篇给人传达的是一种生命本体的落空。
  其实,海子诗歌中运用了很多奇特的只属于他自己的词汇。除了鹰、老虎、鹿王自喻外,还有一种神奇的生命:玄武。海子内心燃烧着火一样的情愫,却没有书写向上的火凤凰,而恰恰相反,是再一次向下扎入土地与水,写下中国神话中的北方之神——龟蛇合体的玄武。海子之于冲腾的火中再次回归水与土,他想能像创建自己的“大诗”理想一样,创建容水、土、火等自然元素于一身的一种集合体,于是他想到了玄武。
  从词汇的象征意义上说,水代表着作为海子生命背景的南方、故乡,代表着母亲、女性、爱、柔情,代表着海子生命与精神的彼在,也代表着以庄子屈原为标志的水文化;而土则代表着海子现实的置身场景北方,代表着民间老人、麦地、男性、苦涩、严峻,代表着生命的此在,也代表着以秦腔为标志的黄土文化。而在把南方象征为水、北方象征为土的基础上,最令海子兴奋的发现则是:龟与蛇竟然都是水兽!这样,作为北方之神的玄武l,便在北方的意义上将土地与水联结在了一起。玄武是两种神兽的合体,在这个具有神秘感的意象上,古人寄寓了长寿和绵延的概念。海子从对这一意象的理解出发,来看待土地的“总体关系”。他在题为《寂静》 (《但是水,水》原代后记)的短文中写道:“后来我觉得:大地如水,是包含的……土地是一种总体关系,魔力四溢,相互唤起,草木人兽并同苦难,无不深情,无不美丽。它像女人的身体,像水一样不可思议。因为它能包含,它能生产。”
  这就是说,海子在《但是水,水》这首长诗中,力图以玄武这个北方平原上的密码为钥匙,雄心勃勃地呈示土地万物之间的总体关系,所以诞生了许多只属于海子自己词典中的词汇,组成他生命长诗中的血液。
  【注释】
  ab西川:《海子诗全编》,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7年版。
  c崔卫平:《不死的海子》,中国文联出版社1991年版。
  d韩东:《海子·行动》,崔卫平:《不死的海子》,中国文联出版社1991年版。
  ek海子:《诗学:一份提纲》,西川编,《海子诗全编》,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 年版。
  f海子:《日记》,西川编,《海子诗全编》,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年版。
  g海子:《海子的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5页。
  h阿尔系法国南部一个小镇,凡·高在此创作了七八十幅画,这是他的黄金时期。——海子自注
  i引文摘自凡·高致其弟泰奥书信。
  j西川:《怀念》,崔卫平编,《不死的海子》,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
  l玄武是先秦时代神话中的四方天象之一,所谓的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各为一方星宿的排列图,合称为“四象”,并进入神话谱系,进入老子道家的宇宙学说。所谓的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无极和太极是宇宙初始的混沌状态,它派生阴阳两仪,两仪生东南西北四象,四象生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以卦象表示的八种自然现象。与青龙、白虎、朱雀各以一种图像表述不同,玄武则是龟与蛇两种神兽的合体。
其他文献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第11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中中国军团的表现,认为中国田径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男子项目进步明显;优势项目表现突出,部分弱项有所突破;但运动成绩仍与
对帆板运动进行三维解析即可有效地分析运动员的操作技能,也可利用测定的运动学参数反过来计算与检验空气动力学参数与水动力学参数。介绍了帆板运动的运动学参数、测定的方法
2010年8月3日,盛夏中的大连经过一场大雨的洗刷后,空气格外清爽,微风习习不时带来一丝初秋般的凉意。这一天,“金海岸建材”杯首届全国(U30)大学生混凝土材料设计大赛在大连理工大
10月21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在"中国建筑论坛2010现代建筑设计与装饰混凝土主题论坛"上拉开了帷幕。这是一次关于设计如何运用材料、材料如何体现设计、造型与结构如何统
1.体育科研档案的特点及其价值(1)体育科研档案的特点体育科研档案是体育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是人们研究体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发展规律中产生的。体育科研档案是社
本文从习得性无助的概念、表现、产生原因、相关的理论基础和应对措施方面入手,研究习得性无助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以期为高中学生英语学习提供建议和参考。
期刊
体育既是体育,又是国家政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体育与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跳出体育看体育”是对体育加深认识的重要方法。
我国一、二线等级运动员比例从1984年的1:0.6增长到2001年的1:6。1991年后,一线运动队运动健将与二级运动员人数呈逆向发展的趋势。预测到2008年,我国奥运项目一线运动员人数将会
新英格兰冬天的一个越洋电话让我第一次听到了朱朱的声音.这次通话持续了一整夜.打电话是因为我想请朱朱授权翻译他的诗.刚开始朱朱的语气有距离感且略显怀疑,随着对话的深入
微电机是国防现代化、工业自动化、办公自动化以及家庭自动化的重要元器件。60年代以来国内外微电机在品种、数量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