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力通信电源在电力通信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电力通信的飞速发展对电力通信电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对目前无人值守变电站现场通信电源蓄电池监测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根据变电站的现状,设计变电站通信电源蓄电池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能更好地使运行维护人员对它实行有效的维护和管理。
关键词:在线监测;SDH;调度数据网
作者简介:卜峰(1976-),男,江苏涟水人,涟水县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助理工程师;薛浩(1979-),男,江苏涟水人,涟水县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助理工程师。(江苏 涟水 223400)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4-0133-01
变电站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在电力系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交流电失电或其他事故状态下蓄电池组一旦出现问题,供电系统通信设备将面临瘫痪,造成设备停运及其他重大电网运行事故。近年随着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在电力系统的广泛使用,由蓄电池故障而引发的事故时有发生,甚至造成着火、全站停电。阀控蓄电池由于特殊的阀控式密封结构,使得我们无法准确掌握蓄电池的健康状况,其“免维护”这一优点,已经成为电池运行管理中的缺点和难点。在提高电池性能,减少维护工作量的同时,如何快捷有效地检测出早期失效电池并预测蓄电池性能变化趋势已成为电池运行管理的新课题。随着通信网络技术成功地应用于电力系统,一些新的在线检测手段孕育而生,蓄电池在线监测这一新检测技术开始逐步运用到电力系统,它能更好地便于我们集中对无人值守变电站蓄电池工作状态及时掌握。
一、采集系统构成
该采集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单片机软件编程灵活、自由度大,方便实现对多节蓄电池电压、回路电流以及温度等信号的测量采集。系统工作时,单片机发送指令给多路模拟开关将对应的信号电压进行采集至A/D转换器,同时单片机启动A/D转换把采集到的模拟电压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存储,同时显示器显示采集对应数据;键盘功能设定为系统复位、循环显示每节电池电压、回路电流、温度等;通信模块在这个系统主要是把单片的串行通信口RXD、TXD结合MAX232芯片变成标准的计算机电平,采集系统接入变电站路由器还需要将RS-232信号转换成网络信号,可以采用MOXA NPort 5100串口设备联网服务器,它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配置厂站IP地址、网关地址等,方便快速接入电力调度数据网,和上位机实现光纤通信。
二、在线监测技术实现
变电站通信电源蓄电池在线监测是利用目前我们公司可靠的SDH通信网络设备进行网络化管理,将多个变电站的蓄电池数据采集装置通过SDH光纤传输网进行组网,建立一个实时远程智能化蓄电池监测网络化管理系统,以实现信息集中和远程控制,使运行维护人员、相关人员和管理决策层能够通过局域网内的任何一个终端用IE浏览的方式实时掌握各变电站蓄电池的运行情况及其性能变化趋势,使蓄电池得到及时的维护,实现对蓄电池的科学化管理,保证系统的可靠、安全运行。依据电力系统调度数据网二次安全防护要求,变电站蓄电池在线监测系统属于非实时控制区,配置在安全生产二区。变电站通信电源蓄电池在线监测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如图2。
三、主站系统结构配置与功能应用
主站系统包括运行工作站、监控工作站、维护工作站以及系统服务器,系统采用C/S结构,其中数据服务器是系统核心,负责采集变电站蓄电池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并且存储历史数据以供历史查询。系统软件结构如图3,系统由数据库、分析模块、曲线显示、告警显示、系统设置、历史告警查询等模块组成。数据库模块包括电压数据库、电流数据库、温度数据库、蓄电池内阻数据库;分析模块既是系统的算法实现部分,也是系统的核心模块。它包括每个厂站的初始参数读取、实时数据读取、实时数据分析等部分;为了直观地显示变电所蓄电池电压、温度、电流等参数,系统提供了棒图显示模块,用来显示实时参数棒图,棒图按厂站分开,每个厂站一个坐标系,便于直观比较每节电池电压大小。告警显示模块向用户提示显示变电站蓄电池是否到维护周期、电压是否异常、内阻是否变大以及通信是否异常等功能;历史告警查询即查询历史上系统曾经显示的告警记录,可以按厂站查询。
四、结束语
本文系统介绍变电站通信电源蓄电池在线监测系统结构,基于SDH网络实现对远方变电站通信蓄电池电压、电流、温度、内阻等参数的测量,实现集中监控,便于统一管理、维护。电力系统发展日新月异,做好电力通信直流电源的维护显得尤为重要,相信在全体电力通信人员的努力下,开拓创新,不断总结和提高电力通信直流电源的运行维护经验和水平,使电力通信电源能够为电力通信的快速发展提供更优质、更可靠的电源保障。
参考文献:
[1]求是科技.单片机典型模块设计实例导航(第2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蒙祖强.T-SQL技术开发实用大全——基于SQL Server 2005/2008(第1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谭浩强.计算机网络教程(第4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4]陆卫忠,刘文亮.C++_Builder_6程序设计教程(第2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关键词:在线监测;SDH;调度数据网
作者简介:卜峰(1976-),男,江苏涟水人,涟水县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助理工程师;薛浩(1979-),男,江苏涟水人,涟水县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助理工程师。(江苏 涟水 223400)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4-0133-01
变电站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在电力系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交流电失电或其他事故状态下蓄电池组一旦出现问题,供电系统通信设备将面临瘫痪,造成设备停运及其他重大电网运行事故。近年随着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在电力系统的广泛使用,由蓄电池故障而引发的事故时有发生,甚至造成着火、全站停电。阀控蓄电池由于特殊的阀控式密封结构,使得我们无法准确掌握蓄电池的健康状况,其“免维护”这一优点,已经成为电池运行管理中的缺点和难点。在提高电池性能,减少维护工作量的同时,如何快捷有效地检测出早期失效电池并预测蓄电池性能变化趋势已成为电池运行管理的新课题。随着通信网络技术成功地应用于电力系统,一些新的在线检测手段孕育而生,蓄电池在线监测这一新检测技术开始逐步运用到电力系统,它能更好地便于我们集中对无人值守变电站蓄电池工作状态及时掌握。
一、采集系统构成
该采集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单片机软件编程灵活、自由度大,方便实现对多节蓄电池电压、回路电流以及温度等信号的测量采集。系统工作时,单片机发送指令给多路模拟开关将对应的信号电压进行采集至A/D转换器,同时单片机启动A/D转换把采集到的模拟电压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存储,同时显示器显示采集对应数据;键盘功能设定为系统复位、循环显示每节电池电压、回路电流、温度等;通信模块在这个系统主要是把单片的串行通信口RXD、TXD结合MAX232芯片变成标准的计算机电平,采集系统接入变电站路由器还需要将RS-232信号转换成网络信号,可以采用MOXA NPort 5100串口设备联网服务器,它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配置厂站IP地址、网关地址等,方便快速接入电力调度数据网,和上位机实现光纤通信。
二、在线监测技术实现
变电站通信电源蓄电池在线监测是利用目前我们公司可靠的SDH通信网络设备进行网络化管理,将多个变电站的蓄电池数据采集装置通过SDH光纤传输网进行组网,建立一个实时远程智能化蓄电池监测网络化管理系统,以实现信息集中和远程控制,使运行维护人员、相关人员和管理决策层能够通过局域网内的任何一个终端用IE浏览的方式实时掌握各变电站蓄电池的运行情况及其性能变化趋势,使蓄电池得到及时的维护,实现对蓄电池的科学化管理,保证系统的可靠、安全运行。依据电力系统调度数据网二次安全防护要求,变电站蓄电池在线监测系统属于非实时控制区,配置在安全生产二区。变电站通信电源蓄电池在线监测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如图2。
三、主站系统结构配置与功能应用
主站系统包括运行工作站、监控工作站、维护工作站以及系统服务器,系统采用C/S结构,其中数据服务器是系统核心,负责采集变电站蓄电池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并且存储历史数据以供历史查询。系统软件结构如图3,系统由数据库、分析模块、曲线显示、告警显示、系统设置、历史告警查询等模块组成。数据库模块包括电压数据库、电流数据库、温度数据库、蓄电池内阻数据库;分析模块既是系统的算法实现部分,也是系统的核心模块。它包括每个厂站的初始参数读取、实时数据读取、实时数据分析等部分;为了直观地显示变电所蓄电池电压、温度、电流等参数,系统提供了棒图显示模块,用来显示实时参数棒图,棒图按厂站分开,每个厂站一个坐标系,便于直观比较每节电池电压大小。告警显示模块向用户提示显示变电站蓄电池是否到维护周期、电压是否异常、内阻是否变大以及通信是否异常等功能;历史告警查询即查询历史上系统曾经显示的告警记录,可以按厂站查询。
四、结束语
本文系统介绍变电站通信电源蓄电池在线监测系统结构,基于SDH网络实现对远方变电站通信蓄电池电压、电流、温度、内阻等参数的测量,实现集中监控,便于统一管理、维护。电力系统发展日新月异,做好电力通信直流电源的维护显得尤为重要,相信在全体电力通信人员的努力下,开拓创新,不断总结和提高电力通信直流电源的运行维护经验和水平,使电力通信电源能够为电力通信的快速发展提供更优质、更可靠的电源保障。
参考文献:
[1]求是科技.单片机典型模块设计实例导航(第2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蒙祖强.T-SQL技术开发实用大全——基于SQL Server 2005/2008(第1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谭浩强.计算机网络教程(第4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4]陆卫忠,刘文亮.C++_Builder_6程序设计教程(第2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麻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