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教育大部分是在实践中进行的,为学生充分提供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机会,这些机会可以通过教师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教师的观念引导
研究表明,个体的创造性一般与个体的智力、个性及知识有关,有个性才有创新。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从观念上渗透给学生自由发展个性的信息,并充分提供学生展示个性的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教师行为举止时产生的独特想法得以实践,鼓励他去完成头脑中的创新想法。在实现创新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种种创造性表现会同错误、缺陷、任性、争吵等相联系,这是正常的。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差异恰是个性特征得到发挥的前提基础。
二、教师的行为激发
获取新知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测试先认识自己当前的水平,启发学生自己思考自身的不足,以及对体育技能的缺失度,再传授获取技能、弥补缺失度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自己从知识中寻找本身对体育锻炼的需求,把知识运用于体育实践,在实践中反观考察知识掌握的程度,进行自我评价,往复几个来回,最终获得知识。这样的启发式可以归纳为:“想一想,读一读,问一问,试一试”。力求自己解决问题。如:在教“弯道跑”的技术时,教师先不讲解示范,让学生自己先进行练习,在跑动中提醒学生注意直觉和弯道上身体姿势的变化,在弯道上左脚和右脚着地部位,两手的摆臂幅度的大小。最后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体验得出弯道跑的技术要领,教师进行表扬,认可学生的能力。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三、教师的方法改进
体育教学既是生理活动,更是心理活动。注重学生心理因素的培养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最为重要的方法。在以往的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使用“强迫性”的教育对待学生,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的个性心理得不到满足,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因此,要确立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把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首位,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思维由原来的被动思维转变为创造性思维,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培养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深层动机,产生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有所创新的意识。
体育课上可以采用这样几个新的教学方法,促成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激励式教学法
采用激励式教学法可以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让学生感到自己才是体育课学习中的主人。常用激励式有六种:
①融通式激励
学生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求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来上体育课。这种情感的得到必须通过师生间的不断交流来实现。
②勉励式激励
教师对于学生的体育实践给予勉励,日常采用勉励的语气布置任务都會给学生带来身心的荣誉和自尊,让学生产生愿意的学习态度。
③参与式激励
参与是一种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可以在备课阶段让学生参与进来,献计献策,集思广益。
④期望式激励
针对学生对自我的期望,教师要适当进行教学评定,该表扬的实事求是,有过失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过度责骂,造成期望降低。
(二)暗示教学法
可以借助各种暗示手段,发挥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和谐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潜力,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问题教学法
学生在参加体育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教师不要一味地给予直白的解答,而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给以解释性回答,让学生通过“观察——提问——假设——推理——验证”五步思维方法对问题反复地持续地进行研究、实践,逐步养成善思勤问好学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创造教学法
创设问题的情景与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比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展现情景,用图画、录音、录像、多媒体再现情景,用音乐感染情景,用表演体会情景,用语言描述情景,激发学生的创造情趣,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精神,促进学生体育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总之,体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但可以使学生获得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更能够为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思维基础。
一、教师的观念引导
研究表明,个体的创造性一般与个体的智力、个性及知识有关,有个性才有创新。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从观念上渗透给学生自由发展个性的信息,并充分提供学生展示个性的空间。让学生在观察教师行为举止时产生的独特想法得以实践,鼓励他去完成头脑中的创新想法。在实现创新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种种创造性表现会同错误、缺陷、任性、争吵等相联系,这是正常的。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差异恰是个性特征得到发挥的前提基础。
二、教师的行为激发
获取新知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测试先认识自己当前的水平,启发学生自己思考自身的不足,以及对体育技能的缺失度,再传授获取技能、弥补缺失度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自己从知识中寻找本身对体育锻炼的需求,把知识运用于体育实践,在实践中反观考察知识掌握的程度,进行自我评价,往复几个来回,最终获得知识。这样的启发式可以归纳为:“想一想,读一读,问一问,试一试”。力求自己解决问题。如:在教“弯道跑”的技术时,教师先不讲解示范,让学生自己先进行练习,在跑动中提醒学生注意直觉和弯道上身体姿势的变化,在弯道上左脚和右脚着地部位,两手的摆臂幅度的大小。最后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体验得出弯道跑的技术要领,教师进行表扬,认可学生的能力。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三、教师的方法改进
体育教学既是生理活动,更是心理活动。注重学生心理因素的培养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最为重要的方法。在以往的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使用“强迫性”的教育对待学生,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的个性心理得不到满足,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因此,要确立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把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首位,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思维由原来的被动思维转变为创造性思维,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培养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深层动机,产生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有所创新的意识。
体育课上可以采用这样几个新的教学方法,促成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激励式教学法
采用激励式教学法可以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让学生感到自己才是体育课学习中的主人。常用激励式有六种:
①融通式激励
学生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求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来上体育课。这种情感的得到必须通过师生间的不断交流来实现。
②勉励式激励
教师对于学生的体育实践给予勉励,日常采用勉励的语气布置任务都會给学生带来身心的荣誉和自尊,让学生产生愿意的学习态度。
③参与式激励
参与是一种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可以在备课阶段让学生参与进来,献计献策,集思广益。
④期望式激励
针对学生对自我的期望,教师要适当进行教学评定,该表扬的实事求是,有过失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过度责骂,造成期望降低。
(二)暗示教学法
可以借助各种暗示手段,发挥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和谐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潜力,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问题教学法
学生在参加体育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教师不要一味地给予直白的解答,而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给以解释性回答,让学生通过“观察——提问——假设——推理——验证”五步思维方法对问题反复地持续地进行研究、实践,逐步养成善思勤问好学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创造教学法
创设问题的情景与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比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展现情景,用图画、录音、录像、多媒体再现情景,用音乐感染情景,用表演体会情景,用语言描述情景,激发学生的创造情趣,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精神,促进学生体育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总之,体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但可以使学生获得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更能够为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思维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