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又有操作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使他们适应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中考成绩较差,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较低,加之没有生产实践经验,对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学不懂、学不深、学不透。科技制作是一种将科学知识与动手制作相结合的科学活动,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此项活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深受学生的喜爱,已经成为一种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使学生体验科学过程,激发其科学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让学生按照相关专业理论、原理完成科技制作,使学生手脑并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且大大促进专业理论课教学。真正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与生活相联系,达到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的和谐统一。这本身就是以技能为本的机械教学的实践。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素质
机械基础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针对这门课程的重点、教学目标的定位,要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着眼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于学习的积极性,合理设计授课计划和教学内容,做到既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又不受大纲的限制,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素质。在课堂的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机械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讲“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时,如果学校没有相关模型,而该机构又比较简单,可以考虑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四根锯条制作一个铰链四杆机构,边制作边讲解。随着机构的演示,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也在实践中学到了知识。
另外,可以把某些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使之达到不同层次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探索性实验教学较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学生在自己“探索”生命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探索性实验的基本环节,并在实验仪器的选取与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环节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实验活动中体会创新的艰辛与愉悦,如实验设计思想、机构学方法、实验技巧的创新等。
二、充分发动,适时组织
首先是合理选择制作时机,做好学生的发动组织工作是完成小制作的前提,专业理论是制作的技术基础。制作应在专业课程结课或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开展,如机械制作至少要安排在机械基础第五章凸轮以后来做。这样做起来素材就很丰富,各种机构、传动装置基本学完,学生能够言之有物,做之有规。但说者容易做者难,如果教师不充分发动、启发学生就让其自己做,学生一定会摸不着头脑。所以在做制作之前,教师必须充分发动学生,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例如,学完机械基础课程之后,在书中有好多机构,如铰链四杆、凸轮机构、棘轮机构等,能不能利用这些机构的原理做一些小制作呢?其实日常生活中就有许多方面应用了这些机构,如缝纫机的踏板机构应用了曲柄摇杆机构、汽车翻斗装置应用了双摇杆、修鞋的缝纫机应用了凸轮机构。也可以用麻花钢做钢钎子,既要用到钳工知识,又要进行热处理的操作。其实专业本来就是来源于生活,反过来服务于生活和生产。指导教师可以把原来自己做好的制品向学生演示,说明所用材料、制作方法、制作过程、表达的原理等。教师的抛砖引玉使学生觉得做制作并不特别难,自己便有了试一试的欲望。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分为几个组(每组三四个人),并制订出制作的评分方法,让全班同学比一比,看哪组做得更好,并把学生的评分结果作为专业成绩考核的一个主要依据。这样可以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三、开拓思路,正确引导
正确引导学生去创作是学生完成制作并做出精品的关键。教师对学生制作的指导不同于上专业课的教条,也不同于实习的严格,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创作,去发挥。例如,机械基础课上有许多机构和零件,如四杆机构、槽轮机构、传动机构等,如果照教具搬下来也很容易,结构尺寸都不变。但创意不应照搬,而应把专业知识前后联系起来,不同机构联系起来,相关专业联系起来,专业知识同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只有沿着这个思路走,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做出有水平的作品。如把液压和制动机构结合起来,便组成了液动刹车装置,再安装一个尾灯,便可形成刹车灯, 由简单的原理组合便成了一个实际中应用的装置。学生的制作过程往往要经过一个由模仿到创新改造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学生的专业理论从了解到掌握再到升华,直至运用的过程。在整个刨意过程中,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加以正确引导。
四、认真准备,精心指导
要把自己的创意变成实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一个很简单的机构也要花费很多时间。
1.材料的准备
学生的制作多是演示原理,可以选择一些生活中易找到的废料来作为制作的材料,如可以用输液管充当液压管道,用注射器充当液压缸,用三合板做吊车,用易拉罐做弹簧片等,既经济又实用。
2.制作过程
先把机构所用到的零件准备或制作完成,然后进行组装,这是完成制作的难点。因为在组装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这时一定耐心指导,适时指出错误和不足,鼓励学生积极改进,不能遇到挫折就半途而废,要对自己的作品始终充满信心和希望,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完成。无论学生的作品好坏,做的过程就是学生的进步过程。教师除了做好技术指导外,还需要更好的运用表扬鼓励等方法给学生以心理支持。
五、及时总结,改进不足
作品完成后,及时总结是指导学生制作的最后一步,也是很必要的一步。总结包括作品从设计到制作的优劣,制作的精密程度,依据的原理等。最后按照评分标准评出较好的作品进行展览、评奖,激发学生找出自己作品的不足,不断改进,更好地完成下一个制作。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如“液压千斤顶原理演示板”、“汽车液压翻斗车”、“自动按摩椅”、“起针钳”等,不仅创意新,而且做工细致。
制作本身就是利用实物演示形象地说明专业理论,如果发动得当,学生会有许多创新产品出现。因此,指导学生制作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兴趣,加深他们对专业理论的理解,进而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六、结语
在新课标教育改革的情况下,教师要善于避开思维定势的方向,善于从侧向和逆向设奇想、出奇问,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对教学环节进行不断的创新。而作为机械专业的教师来说,要改善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对机械教学进行创新。
(作者单位:安吉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素质
机械基础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针对这门课程的重点、教学目标的定位,要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着眼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于学习的积极性,合理设计授课计划和教学内容,做到既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又不受大纲的限制,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素质。在课堂的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机械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讲“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时,如果学校没有相关模型,而该机构又比较简单,可以考虑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四根锯条制作一个铰链四杆机构,边制作边讲解。随着机构的演示,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也在实践中学到了知识。
另外,可以把某些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使之达到不同层次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探索性实验教学较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学生在自己“探索”生命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探索性实验的基本环节,并在实验仪器的选取与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环节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实验活动中体会创新的艰辛与愉悦,如实验设计思想、机构学方法、实验技巧的创新等。
二、充分发动,适时组织
首先是合理选择制作时机,做好学生的发动组织工作是完成小制作的前提,专业理论是制作的技术基础。制作应在专业课程结课或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开展,如机械制作至少要安排在机械基础第五章凸轮以后来做。这样做起来素材就很丰富,各种机构、传动装置基本学完,学生能够言之有物,做之有规。但说者容易做者难,如果教师不充分发动、启发学生就让其自己做,学生一定会摸不着头脑。所以在做制作之前,教师必须充分发动学生,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例如,学完机械基础课程之后,在书中有好多机构,如铰链四杆、凸轮机构、棘轮机构等,能不能利用这些机构的原理做一些小制作呢?其实日常生活中就有许多方面应用了这些机构,如缝纫机的踏板机构应用了曲柄摇杆机构、汽车翻斗装置应用了双摇杆、修鞋的缝纫机应用了凸轮机构。也可以用麻花钢做钢钎子,既要用到钳工知识,又要进行热处理的操作。其实专业本来就是来源于生活,反过来服务于生活和生产。指导教师可以把原来自己做好的制品向学生演示,说明所用材料、制作方法、制作过程、表达的原理等。教师的抛砖引玉使学生觉得做制作并不特别难,自己便有了试一试的欲望。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分为几个组(每组三四个人),并制订出制作的评分方法,让全班同学比一比,看哪组做得更好,并把学生的评分结果作为专业成绩考核的一个主要依据。这样可以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三、开拓思路,正确引导
正确引导学生去创作是学生完成制作并做出精品的关键。教师对学生制作的指导不同于上专业课的教条,也不同于实习的严格,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创作,去发挥。例如,机械基础课上有许多机构和零件,如四杆机构、槽轮机构、传动机构等,如果照教具搬下来也很容易,结构尺寸都不变。但创意不应照搬,而应把专业知识前后联系起来,不同机构联系起来,相关专业联系起来,专业知识同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只有沿着这个思路走,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做出有水平的作品。如把液压和制动机构结合起来,便组成了液动刹车装置,再安装一个尾灯,便可形成刹车灯, 由简单的原理组合便成了一个实际中应用的装置。学生的制作过程往往要经过一个由模仿到创新改造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学生的专业理论从了解到掌握再到升华,直至运用的过程。在整个刨意过程中,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加以正确引导。
四、认真准备,精心指导
要把自己的创意变成实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一个很简单的机构也要花费很多时间。
1.材料的准备
学生的制作多是演示原理,可以选择一些生活中易找到的废料来作为制作的材料,如可以用输液管充当液压管道,用注射器充当液压缸,用三合板做吊车,用易拉罐做弹簧片等,既经济又实用。
2.制作过程
先把机构所用到的零件准备或制作完成,然后进行组装,这是完成制作的难点。因为在组装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这时一定耐心指导,适时指出错误和不足,鼓励学生积极改进,不能遇到挫折就半途而废,要对自己的作品始终充满信心和希望,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完成。无论学生的作品好坏,做的过程就是学生的进步过程。教师除了做好技术指导外,还需要更好的运用表扬鼓励等方法给学生以心理支持。
五、及时总结,改进不足
作品完成后,及时总结是指导学生制作的最后一步,也是很必要的一步。总结包括作品从设计到制作的优劣,制作的精密程度,依据的原理等。最后按照评分标准评出较好的作品进行展览、评奖,激发学生找出自己作品的不足,不断改进,更好地完成下一个制作。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如“液压千斤顶原理演示板”、“汽车液压翻斗车”、“自动按摩椅”、“起针钳”等,不仅创意新,而且做工细致。
制作本身就是利用实物演示形象地说明专业理论,如果发动得当,学生会有许多创新产品出现。因此,指导学生制作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兴趣,加深他们对专业理论的理解,进而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六、结语
在新课标教育改革的情况下,教师要善于避开思维定势的方向,善于从侧向和逆向设奇想、出奇问,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对教学环节进行不断的创新。而作为机械专业的教师来说,要改善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对机械教学进行创新。
(作者单位:安吉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