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近十年时间,之前还有四年初中语文的教学经验,特殊的教学经历让我对现在初高中语文学习差异之大以及做好初高中学习衔接工作困难之巨都有着深刻的认识。我所任教的学校近几年十分重视高一语文预科教育,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既积累了一些经验,也产生出许多问题,在此我想结合自己近两年从事高一语文预科教育的实践,就语文预科教育的价值定位及实施方法谈一谈个人的看法,不当之处,敬请指正,权当抛砖引玉。
一、高一语文预科教育的基本概念
“预科教育”原指新生在进入大学专业学习前需接受的教育,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适应即将开始的高校的学习。笔者引入这一概念,是指在高一新生在正式开始高中语文学习之前接受的一种短期教育,这里所说的短期是相对于高中完整学段而言,实际上是一个相当长的阶段,要从军训开学前一直延续到高一第一学期甚至高一全学年结束。这样的教育旨在保持和强化学生已有的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进一步发展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要求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最终建立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规律的学习机制。总之,就是要让学生在高中起始阶段尽快适应高中语文学习,保证学生语文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做好高一语文预科教育的必要性
每当接手高一语文教学工作时,常有一些语文学习发生滑坡的学生向我发出这样的疑问:以前初中时自己的语文成绩也不错,为什么到了高中后突然感到自己的语文基础差?为什么其他学科学起来得心应手,可语文学习却无所适从?我想,高一新生的语文学习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初高中语文在教材教学目标、知识点、体例与呈现方式以及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要求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具体表现为:
1.从教材教学目标看,高中较之初中更高更难。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而根据高中语文新大纲的要求,“注重语文应用”和培养“审美和探究能力”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2.从教材知识点要求看,高中较之初中更深更繁。以阅读为例,初中语文新课标规定要“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而高中语文新大纲要求“从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效果。对阅读材料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并“进行阐述、评价和质疑”。不难看出,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高中语文教学能力层次已由初中的理解层次提升到应用、鉴赏的高度,特别要求重视文本,以期“文本对话”能深入读者内心世界。
3.从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看,高中较之初中更丰富更自由。虽然苏教版的初高中教材都以栏目的形式组织单元,每个单元有一个栏目名称,但初中多为浅易的记叙文和说明文,而高中教材所选的文章大多篇幅较长,其中不乏艰深难懂的议论文特别是文艺类论文,且文言文比例较大,从而大大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三、实施高一语文预科教育的有效策略
要切实做好高一语文预科教育,必须抓住关键点与着力点,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上面有关初高中语文学习诸多差异的分析并结合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高一新生进行指导。
首先,明确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差异,让学生了解初高中语文学习的梯度变化。明确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及差异,是判断学生现阶段语文学习达成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我们完成初高中衔接,顺利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依据。当然,对于理论水准尚浅的高一新生,我们不宜就《课程标准》进行空洞的说教,最好结合某篇课文对《课程标准》要求的学习目标进行具体而生动的解读。在此笔者觉得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教者不能只一味强调初高中语文的差异,更不能夸大高中语文相比初中语文的难度,而应该注意异中求同,例如高中课程目标中的“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内部就体现了初高中的目标衔接,就决定了初高中语文教学是不可割舍的。再说,语文学科课程不像其他课程那样有严密的体系,这既是语文学科的弱点,但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方面而言,反而成了一个有利因素。这样可以大大缓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压力。
其次,重视语文知识教学,帮助学生重新构建语文知识系统。语文虽然不是一门知识性很强的学科,而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它也有自身特有的知识。
再次,关注学生情感,唤起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张志公老先生曾强调说:“要把语文教学同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结合起来。”既然教育教学面向学生,以学生为本,就要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情绪和心理变化。虽说,语文学习的内容无外乎那几项,但初高中语文教材、知识的衔接还是有一个比较高的台阶存在的,所以,学生接受时还是有难度的,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注重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教学中把语文基本训练搞活,让学生在轻松和愉快的心境中迸发学习热情,领会知识,实践能力。
一、高一语文预科教育的基本概念
“预科教育”原指新生在进入大学专业学习前需接受的教育,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适应即将开始的高校的学习。笔者引入这一概念,是指在高一新生在正式开始高中语文学习之前接受的一种短期教育,这里所说的短期是相对于高中完整学段而言,实际上是一个相当长的阶段,要从军训开学前一直延续到高一第一学期甚至高一全学年结束。这样的教育旨在保持和强化学生已有的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进一步发展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要求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最终建立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规律的学习机制。总之,就是要让学生在高中起始阶段尽快适应高中语文学习,保证学生语文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做好高一语文预科教育的必要性
每当接手高一语文教学工作时,常有一些语文学习发生滑坡的学生向我发出这样的疑问:以前初中时自己的语文成绩也不错,为什么到了高中后突然感到自己的语文基础差?为什么其他学科学起来得心应手,可语文学习却无所适从?我想,高一新生的语文学习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初高中语文在教材教学目标、知识点、体例与呈现方式以及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要求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具体表现为:
1.从教材教学目标看,高中较之初中更高更难。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和“整体把握的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而根据高中语文新大纲的要求,“注重语文应用”和培养“审美和探究能力”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2.从教材知识点要求看,高中较之初中更深更繁。以阅读为例,初中语文新课标规定要“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而高中语文新大纲要求“从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效果。对阅读材料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并“进行阐述、评价和质疑”。不难看出,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高中语文教学能力层次已由初中的理解层次提升到应用、鉴赏的高度,特别要求重视文本,以期“文本对话”能深入读者内心世界。
3.从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看,高中较之初中更丰富更自由。虽然苏教版的初高中教材都以栏目的形式组织单元,每个单元有一个栏目名称,但初中多为浅易的记叙文和说明文,而高中教材所选的文章大多篇幅较长,其中不乏艰深难懂的议论文特别是文艺类论文,且文言文比例较大,从而大大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三、实施高一语文预科教育的有效策略
要切实做好高一语文预科教育,必须抓住关键点与着力点,真正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上面有关初高中语文学习诸多差异的分析并结合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高一新生进行指导。
首先,明确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差异,让学生了解初高中语文学习的梯度变化。明确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及差异,是判断学生现阶段语文学习达成水平的主要依据,也是我们完成初高中衔接,顺利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依据。当然,对于理论水准尚浅的高一新生,我们不宜就《课程标准》进行空洞的说教,最好结合某篇课文对《课程标准》要求的学习目标进行具体而生动的解读。在此笔者觉得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教者不能只一味强调初高中语文的差异,更不能夸大高中语文相比初中语文的难度,而应该注意异中求同,例如高中课程目标中的“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内部就体现了初高中的目标衔接,就决定了初高中语文教学是不可割舍的。再说,语文学科课程不像其他课程那样有严密的体系,这既是语文学科的弱点,但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方面而言,反而成了一个有利因素。这样可以大大缓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压力。
其次,重视语文知识教学,帮助学生重新构建语文知识系统。语文虽然不是一门知识性很强的学科,而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它也有自身特有的知识。
再次,关注学生情感,唤起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张志公老先生曾强调说:“要把语文教学同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结合起来。”既然教育教学面向学生,以学生为本,就要重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情绪和心理变化。虽说,语文学习的内容无外乎那几项,但初高中语文教材、知识的衔接还是有一个比较高的台阶存在的,所以,学生接受时还是有难度的,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注重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教学中把语文基本训练搞活,让学生在轻松和愉快的心境中迸发学习热情,领会知识,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