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模因是一种文化信息单位,像基因那样得到继承,像病毒那样得到传播(何自然、何雪林,2003)。模因与基因的不同在于,基因是传递生物信息的单位,通过遗传而繁衍,而模因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的文化信息单位,通过模仿而传播。本文通过厘清模因产生的背景、定义及其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对语言模因作进一步探讨并提出笔者关于语言模因的分类。
关键词:模因 文化进化 复制 传播
一、模因产生的背景
1976年新达尔文主义倡导者,牛津大学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在其畅销著作TheSelfish Gene(《自私的基因》)中提出了“模因(meme)”这一概念。在这本书中,作者主要探讨的是基因是如何通过自我复制和优胜劣汰的方式进行物种繁衍的。作者在书中对基因作为复制因子的特性进行了描述并大胆设想人类社会的文化传递之中也存在一种扮演着基因作用的复制因子,即“模因”。模因(meme)在拼写上模仿了基因(gene),意为模仿,从词源上讲,meme源于希腊语词minimeme(模仿)。模因如同病毒,能感染其他人的大脑,模因一旦进入人的大脑就会在此寄生,等待合适的机会,由一个人的大脑传播到另一个人的大脑。这种类似于病毒的模因会改变被传染者的言语或行为,促使他们继续传播,周而复始。另一位新达尔文主义者Blackmare(1999:66)指出,当某种思想或某种信息模式出现,在它引致别人去复制它或别人对它重复传播之前,它还不算模因。只有当这种思想或信息模式得以传播、仿制之后才具有模因性。
二、模因的定义
总的说来,模因定义的形成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模因被看作是文化遗传单位或者模仿单位,模因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有曲调旋律,想法思潮,时髦用语,时尚服饰、搭屋建房、器具制造等模式。“一座教堂的建筑,仪式,规则,音乐,艺术,书写方式都是相互协作传播的模因集合”(Dawkins,1976:212)。后期,模因被定义为大脑里的信息单位,是存在于大脑中的一个复制因子。在实际生活中,模因的表现形式有词语、音乐、图像、服饰格调,甚至手势或面部表情。模因具有选择性,因为模因的传播能力是不同的,某些信息更易于引起人们的注意,被人们记住,从而被传递给别人,成为模因;而另一些则从来得不到传播,成不了模因(陈琳霞、何自然,2006)。模因按传播途径分为语言模因和非语言模因。语言模因是以语言为传播媒介的模因类型;非语言模因是以除语言媒介以外的方式进行传播的模因类型,如想法思潮、时髦用语、时尚服饰、音乐图像、手势或面部表情。模因是一种文化基因,靠模仿、传播而生存,文化的传播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模因的载体之一。模因与语言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语言促使了模因的传播和复制,模因有利于语言的传承和发展。语言模因揭示了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解开了话语流传的谜团。何自然(2005)指出,自然语言中的模因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体现的:教育和知识传授、语言本身的运用以及信息的交流。
三、语言模因的分类
我们认为,语言模因按种类分为语内模因、语际模因和符际模因;按传播途径分为人际语言模因和网络语言模因。
(一)语内模因
语内模因指模因在同一语言体系内的复制与传播。语内模因保证了语言的传承和发展。以汉语为例,正是因为语内模因的存在、复制及传播,汉语经历了由古文到白话文的转折,汉语的精髓才得以保留和继承。汉语拥有丰富的古诗、文言、名言警语、四字成语,无论是通过教育和知识传授还是语言本身的运用或是通过信息的交流,这些语言文化都传承和保留至今,这都要归功于语内模因。语内模因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
1.对古诗词、名人名言的直接引用。例如,朱镕基总理曾在他的任职演讲中引用了诸葛亮的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此来表达自己会像这位古代名相一样为国尽忠。孙中山先生的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也曾多次被后人引用。
2.保留某一语言形式、变化使用语境。例如,青蛙和恐龙是大家所熟知的两个动物名称,如今这两个词在网络语言中的含义有了巨大的变化,分别指其貌不扬的男人和女人。网络语言中,天才=天生的蠢材;公鸡=公家的计算机;偶像=令人作呕的对象;可爱=可怜没人爱。
3.保留原有语言结构,变换关键词语。例如,一明(鸣)惊人(眼药广告)、有痔(恃)无恐(治痔疮的药物广告)、无网(往)不胜(某软件广告)、肠(长)治久安(某药品广告)、钙(盖)世无双(某营养品广告)等。
4.复制了发音,改变了字形,表达同样的意义。例如,斑竹(版主——网页版面的主持人)、童鞋们(同学们)、杯具(悲剧)、洗具(喜剧)等。
语内模因的第二种、第三种和第四种表现形式多见于网络,这些网络语言模因现象丰富了网络文化。然而正如何自然所指出的,模因有正误、利弊之分。正确有利的模因如语内模因的第一个表现形式所体现的,能使我们的知识、文化得以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有害的模因也会传播,它们的传播和发展可能会危害社会。对于某些网络模因,我们需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语际模因
语际模因是指模因在不同语言体系之间的复制与传播。语际模因丰富了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促进了语言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增强了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融合。语际模因包括以下几种:
1.音译:用发音近似的汉字翻译外来语。如酷(cool)、迪斯科(disco)、欧佩克(OPEC)、托福(TOEFL)、卡哇伊(かわいい)、德意志(Deutsch)、盖世太保(Gestapo)、纳粹(Nazi)、法西斯主义(Fascism)等。
2.半音半意:呼啦圈(hula-hoop)、冰激凌(ice-cream)、因特网(Internet)、唐宁街(Downing street)等。
3.音意兼顾:选用接近外来词词义的汉字进行转写。如施乐(Xerox)、香波(shampoo)、露华浓(Revlon)等。
4.音译附加汉语语素:高尔夫球(golf+球)、保龄球(bowling+球)、桑拿浴(sauna+浴)。
5.借译:按照外来词的形态结构和构词原理直译。如超人(Superman)、超级明星(superstar)、超市(supermarket)、冷战(cold war)、绿卡(green card)等。
6.英文字母附加汉字:CT检查、BP机、T恤衫、IC卡等。
7.英文字母缩写形式或单词:CD、VCD、DVD、DOS、TV、MTV、PC、BOT、CD-ROM等。
以上是语际模因的几种表现形式,这些以词语为代表的语言模因已经纳入到汉语词语系统中,并被大多数的人所承认和接纳,这些语言模因还将继续复制和传播。语际模因使汉语词汇更加丰富,更具有多样性。
(三)符际模因
符际模因是指模因在非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之间的转化、复制和传播。符际模因丰富了语言的内涵,使语言本身更加形象生动。例如,DD=弟弟、MM=妹妹、BT=变态、GG=哥哥、PMP=拍马屁、7456=气死我了、81376=不要生气了、1314=一生一世、886=拜拜了、521=我爱你。
(四)人际语言模因
人际语言模因是指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或间接的交流进行复制传播的模因。在电视机、电脑等先进的、数字化科技产品产生之前,模因的传播遵循的是最为原始的方式,即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进行感染和传播。模因的这种传播方式速度较慢,但这一方式占据了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是模因最基本的传播方式。这种方式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教育和知识传授以及信息的交际和交流。例如,孔子的经典思想都是其在周游列国及其教导弟子时通过讲学的形式传播出去的。孔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他说过的警世之言至今还被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所引用。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自传世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有史料考证,蒲松龄在写《聊斋志异》时,专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请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讲过后可不付茶钱,听完之后再作修改,最后写成此书。此种例子不胜枚举,在此不再一一赘述。近代以及近代以前的语言和文化传承大部分是在人际模因作用下的结果。
(五)网络语言模因
网络语言模因是指通过网络或与网络有关的媒介进行复制和传播的模因。与之前的人际模因所不同的是,网络的出现使得模因不再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口耳相传,相比之下,网络模因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辐射面更大,影响更深。模因有着病毒的特性,借助一定的媒介,可以迅速传播开来。关于这一点,最为有力的例证就是网络用语的风靡。例如“不给力(ungeilivable)”“神马都是浮云”“鸭梨”,“闹太套(not at all)”羡慕嫉妒恨,“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等等,这些都是时下最为流行的网络用语,被很多网友引用,在网上流传很广。
四、模因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
模因论的产生为许多领域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提供了一丝线索。语言学方面,模因论引入信息复制的观点,在模因的作用下,新词被复制,创造词语的创意也得到复制,人与语言之间建立了互动模式,话语流传的谜团被揭开。以往的言语行为理论侧重分析真实会话场景中言语行为和对策,而对于网络上的虚拟会话行为却没有涉及,模因论的提出为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维度。翻译方面,切斯特曼把Dawkins的meme的概念引入到翻译研究中来。他认为翻译中也存在meme,即翻译理论和观念,也可以理解为翻译理念因子。所有的翻译理念因子构成了庞大的理念因子库(meme-pool),其中有些翻译理念因子没有最终赢得普遍接受便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另外一些曾经风行却最后让位于其他的翻译理念因子,还有一些理念因子生命力很旺盛,似乎坚不可摧(韩江洪,2004)。王斌(2004:39)也指出:任何时候,我们都可将某种文化描述为一个完整的密母库(meme-pool)。翻译研究作为研究文化传播的一个手段当然也可被看作是个独立的密母库,是密母学(memetics)的一个分支。他还指出,从密母学的角度研究翻译,其优势在于密母能提供较好的切入点——文化概念,从而使翻译的文化研究和语言研究、认知研究和结构研究、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因其共享密母概念而结合在一起,从根本上寻找翻译密母的运作机制;也能为真正意义上的机器翻译提供解答难题的契机(王斌,2004:43)。由此我们看到,虽然模因论在我国学界还是新兴理论,但它对其他学科发展的启示作用不可小觑。桂诗春教授很早就提醒外语界的学者要注意研究模因的问题。
五、结语
本文通过梳理模因产生的背景及其定义,对模因从两个概念上进行了分类和总结,旨在指出语言模因的普遍存在、其表现形式以及模因论对于未来研究的重大意义。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都倡导要将学科研究融入到文化之中,从人类多姿多彩的文化遗产中汲取养分。语言是文化的模因之一,语言模因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承担了文化传承的艰巨任务。模因作为文化的基因,通过非遗传的方式,将一些思想加以传播,进而代代相传,模因与文化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有关模因论的研究,后续者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参考文献:
[1]Blackmore,S.The Meme Machine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2]Dawkins,R.The Selfish Gene [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3]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
[4]韩江洪.切斯特曼翻译规范介绍[J].外语研究,2004,(2).
[5]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
[6]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
[7]王斌.密母与翻译[J].外语研究,2004,(3).
(张红锐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
关键词:模因 文化进化 复制 传播
一、模因产生的背景
1976年新达尔文主义倡导者,牛津大学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在其畅销著作TheSelfish Gene(《自私的基因》)中提出了“模因(meme)”这一概念。在这本书中,作者主要探讨的是基因是如何通过自我复制和优胜劣汰的方式进行物种繁衍的。作者在书中对基因作为复制因子的特性进行了描述并大胆设想人类社会的文化传递之中也存在一种扮演着基因作用的复制因子,即“模因”。模因(meme)在拼写上模仿了基因(gene),意为模仿,从词源上讲,meme源于希腊语词minimeme(模仿)。模因如同病毒,能感染其他人的大脑,模因一旦进入人的大脑就会在此寄生,等待合适的机会,由一个人的大脑传播到另一个人的大脑。这种类似于病毒的模因会改变被传染者的言语或行为,促使他们继续传播,周而复始。另一位新达尔文主义者Blackmare(1999:66)指出,当某种思想或某种信息模式出现,在它引致别人去复制它或别人对它重复传播之前,它还不算模因。只有当这种思想或信息模式得以传播、仿制之后才具有模因性。
二、模因的定义
总的说来,模因定义的形成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模因被看作是文化遗传单位或者模仿单位,模因在生活中的表现形式有曲调旋律,想法思潮,时髦用语,时尚服饰、搭屋建房、器具制造等模式。“一座教堂的建筑,仪式,规则,音乐,艺术,书写方式都是相互协作传播的模因集合”(Dawkins,1976:212)。后期,模因被定义为大脑里的信息单位,是存在于大脑中的一个复制因子。在实际生活中,模因的表现形式有词语、音乐、图像、服饰格调,甚至手势或面部表情。模因具有选择性,因为模因的传播能力是不同的,某些信息更易于引起人们的注意,被人们记住,从而被传递给别人,成为模因;而另一些则从来得不到传播,成不了模因(陈琳霞、何自然,2006)。模因按传播途径分为语言模因和非语言模因。语言模因是以语言为传播媒介的模因类型;非语言模因是以除语言媒介以外的方式进行传播的模因类型,如想法思潮、时髦用语、时尚服饰、音乐图像、手势或面部表情。模因是一种文化基因,靠模仿、传播而生存,文化的传播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模因的载体之一。模因与语言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语言促使了模因的传播和复制,模因有利于语言的传承和发展。语言模因揭示了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解开了话语流传的谜团。何自然(2005)指出,自然语言中的模因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体现的:教育和知识传授、语言本身的运用以及信息的交流。
三、语言模因的分类
我们认为,语言模因按种类分为语内模因、语际模因和符际模因;按传播途径分为人际语言模因和网络语言模因。
(一)语内模因
语内模因指模因在同一语言体系内的复制与传播。语内模因保证了语言的传承和发展。以汉语为例,正是因为语内模因的存在、复制及传播,汉语经历了由古文到白话文的转折,汉语的精髓才得以保留和继承。汉语拥有丰富的古诗、文言、名言警语、四字成语,无论是通过教育和知识传授还是语言本身的运用或是通过信息的交流,这些语言文化都传承和保留至今,这都要归功于语内模因。语内模因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
1.对古诗词、名人名言的直接引用。例如,朱镕基总理曾在他的任职演讲中引用了诸葛亮的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此来表达自己会像这位古代名相一样为国尽忠。孙中山先生的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也曾多次被后人引用。
2.保留某一语言形式、变化使用语境。例如,青蛙和恐龙是大家所熟知的两个动物名称,如今这两个词在网络语言中的含义有了巨大的变化,分别指其貌不扬的男人和女人。网络语言中,天才=天生的蠢材;公鸡=公家的计算机;偶像=令人作呕的对象;可爱=可怜没人爱。
3.保留原有语言结构,变换关键词语。例如,一明(鸣)惊人(眼药广告)、有痔(恃)无恐(治痔疮的药物广告)、无网(往)不胜(某软件广告)、肠(长)治久安(某药品广告)、钙(盖)世无双(某营养品广告)等。
4.复制了发音,改变了字形,表达同样的意义。例如,斑竹(版主——网页版面的主持人)、童鞋们(同学们)、杯具(悲剧)、洗具(喜剧)等。
语内模因的第二种、第三种和第四种表现形式多见于网络,这些网络语言模因现象丰富了网络文化。然而正如何自然所指出的,模因有正误、利弊之分。正确有利的模因如语内模因的第一个表现形式所体现的,能使我们的知识、文化得以代代相传,并发扬光大。有害的模因也会传播,它们的传播和发展可能会危害社会。对于某些网络模因,我们需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语际模因
语际模因是指模因在不同语言体系之间的复制与传播。语际模因丰富了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促进了语言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增强了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和相互融合。语际模因包括以下几种:
1.音译:用发音近似的汉字翻译外来语。如酷(cool)、迪斯科(disco)、欧佩克(OPEC)、托福(TOEFL)、卡哇伊(かわいい)、德意志(Deutsch)、盖世太保(Gestapo)、纳粹(Nazi)、法西斯主义(Fascism)等。
2.半音半意:呼啦圈(hula-hoop)、冰激凌(ice-cream)、因特网(Internet)、唐宁街(Downing street)等。
3.音意兼顾:选用接近外来词词义的汉字进行转写。如施乐(Xerox)、香波(shampoo)、露华浓(Revlon)等。
4.音译附加汉语语素:高尔夫球(golf+球)、保龄球(bowling+球)、桑拿浴(sauna+浴)。
5.借译:按照外来词的形态结构和构词原理直译。如超人(Superman)、超级明星(superstar)、超市(supermarket)、冷战(cold war)、绿卡(green card)等。
6.英文字母附加汉字:CT检查、BP机、T恤衫、IC卡等。
7.英文字母缩写形式或单词:CD、VCD、DVD、DOS、TV、MTV、PC、BOT、CD-ROM等。
以上是语际模因的几种表现形式,这些以词语为代表的语言模因已经纳入到汉语词语系统中,并被大多数的人所承认和接纳,这些语言模因还将继续复制和传播。语际模因使汉语词汇更加丰富,更具有多样性。
(三)符际模因
符际模因是指模因在非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之间的转化、复制和传播。符际模因丰富了语言的内涵,使语言本身更加形象生动。例如,DD=弟弟、MM=妹妹、BT=变态、GG=哥哥、PMP=拍马屁、7456=气死我了、81376=不要生气了、1314=一生一世、886=拜拜了、521=我爱你。
(四)人际语言模因
人际语言模因是指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或间接的交流进行复制传播的模因。在电视机、电脑等先进的、数字化科技产品产生之前,模因的传播遵循的是最为原始的方式,即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进行感染和传播。模因的这种传播方式速度较慢,但这一方式占据了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是模因最基本的传播方式。这种方式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教育和知识传授以及信息的交际和交流。例如,孔子的经典思想都是其在周游列国及其教导弟子时通过讲学的形式传播出去的。孔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髓,他说过的警世之言至今还被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所引用。例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自传世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有史料考证,蒲松龄在写《聊斋志异》时,专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请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讲过后可不付茶钱,听完之后再作修改,最后写成此书。此种例子不胜枚举,在此不再一一赘述。近代以及近代以前的语言和文化传承大部分是在人际模因作用下的结果。
(五)网络语言模因
网络语言模因是指通过网络或与网络有关的媒介进行复制和传播的模因。与之前的人际模因所不同的是,网络的出现使得模因不再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口耳相传,相比之下,网络模因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辐射面更大,影响更深。模因有着病毒的特性,借助一定的媒介,可以迅速传播开来。关于这一点,最为有力的例证就是网络用语的风靡。例如“不给力(ungeilivable)”“神马都是浮云”“鸭梨”,“闹太套(not at all)”羡慕嫉妒恨,“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等等,这些都是时下最为流行的网络用语,被很多网友引用,在网上流传很广。
四、模因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
模因论的产生为许多领域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提供了一丝线索。语言学方面,模因论引入信息复制的观点,在模因的作用下,新词被复制,创造词语的创意也得到复制,人与语言之间建立了互动模式,话语流传的谜团被揭开。以往的言语行为理论侧重分析真实会话场景中言语行为和对策,而对于网络上的虚拟会话行为却没有涉及,模因论的提出为言语行为理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维度。翻译方面,切斯特曼把Dawkins的meme的概念引入到翻译研究中来。他认为翻译中也存在meme,即翻译理论和观念,也可以理解为翻译理念因子。所有的翻译理念因子构成了庞大的理念因子库(meme-pool),其中有些翻译理念因子没有最终赢得普遍接受便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另外一些曾经风行却最后让位于其他的翻译理念因子,还有一些理念因子生命力很旺盛,似乎坚不可摧(韩江洪,2004)。王斌(2004:39)也指出:任何时候,我们都可将某种文化描述为一个完整的密母库(meme-pool)。翻译研究作为研究文化传播的一个手段当然也可被看作是个独立的密母库,是密母学(memetics)的一个分支。他还指出,从密母学的角度研究翻译,其优势在于密母能提供较好的切入点——文化概念,从而使翻译的文化研究和语言研究、认知研究和结构研究、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因其共享密母概念而结合在一起,从根本上寻找翻译密母的运作机制;也能为真正意义上的机器翻译提供解答难题的契机(王斌,2004:43)。由此我们看到,虽然模因论在我国学界还是新兴理论,但它对其他学科发展的启示作用不可小觑。桂诗春教授很早就提醒外语界的学者要注意研究模因的问题。
五、结语
本文通过梳理模因产生的背景及其定义,对模因从两个概念上进行了分类和总结,旨在指出语言模因的普遍存在、其表现形式以及模因论对于未来研究的重大意义。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都倡导要将学科研究融入到文化之中,从人类多姿多彩的文化遗产中汲取养分。语言是文化的模因之一,语言模因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承担了文化传承的艰巨任务。模因作为文化的基因,通过非遗传的方式,将一些思想加以传播,进而代代相传,模因与文化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有关模因论的研究,后续者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参考文献:
[1]Blackmore,S.The Meme Machine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2]Dawkins,R.The Selfish Gene [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3]陈琳霞,何自然.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
[4]韩江洪.切斯特曼翻译规范介绍[J].外语研究,2004,(2).
[5]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
[6]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
[7]王斌.密母与翻译[J].外语研究,2004,(3).
(张红锐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语学院 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