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屋顶是华夏传统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屋脊兽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屋脊上所安放的兽件,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传统建筑总以较为固定的形式呈现着,并且屋顶是智慧的工匠师们重点表现的地方,能映射出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1]。本文对屋脊兽文化的研究整理有前人的成果也有自己的观点。概括性地介绍整理了屋脊兽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包括从建筑的角度对屋脊兽艺术进行分析,从文化的内涵对屋脊兽艺术进行研究,并阐述了屋脊兽艺术研究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研究其所具有的深层意义和内涵。
【关键词】屋脊兽;故宫;文化;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
一、传统建筑中屋脊兽艺术概述
建筑中的屋脊兽一直是以一个特定的艺术形式出现的,不同于其他的建筑装饰,其造型特点小巧玲珑,但不乏味。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在建筑上可以通过这些小“物件”中体现出来,这也是本文着重研究的地方。
(一)屋脊兽的由来和发展历史
关于脊兽装饰的文化起源,大多学者的观点都倾向于越巫进言鸱吻可以防火的典故来作为脊兽的起源,但鸱吻作为脊饰艺术的形态应该是瓦广泛应用在建筑上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出现的[2]。华夏传统建筑主要以木头、砖石、瓦为主。开始时为了掩饰打在房梁上的铁钉,加固榫卯结构,稳固房脊,古代工匠们发明了许多具有实用功能和美观的小部件。随着季节和时间的变化,这些建筑构件的外观也在慢慢呈现多样化,其内在表达的含义也受古代礼教和信仰的影响,越来越被世人所重视,所以说,屋脊兽也是概念物化为装饰部件的产物。
有多方面的资料可以证明,最早的屋脊兽出现于汉代时期的冥器上。最初屋脊兽并没有使用规则,一直到明清时期,屋脊兽逐渐有了官方规制。
(二)屋脊兽与建筑的关系
中国在建筑物屋顶的礼仪完全体现在形式上,正是因为屋顶是透明的,丰富的分类使建筑的多样化趋向大众视角。
我国古建筑的屋顶主要分正、垂、戗脊等部位。通过资料我们可以看到早期建筑的屋顶样式和装饰,从已经出土的建筑文物中可以看到正脊和吻兽已被当时的人民所使用,这是工匠们有意为之的。
脊兽装饰是位于屋脊之上,从历史和艺术的角度把屋脊兽艺术看作建筑师的语言表达。把屋脊兽艺术作为一种传统建筑装饰的典型呈现在世人的面前,是现代工匠和学者们应该做到的,其庄严肃穆的艺术诱惑力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观形的过程。
二、以故宫为例谈屋脊兽造型风格
把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传统造型手法融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屋脊兽造型艺术。紫禁城是我国古建筑的精品,显示了古代匠师们的卓越手法和技法成就,大师们苦心经营的屋顶建构更是彰显了大殿的威严壮丽。
(一)故宫屋脊神兽介绍
故宫屋脊兽的形象都不相同。数量常常是奇数,数量越多,规格越高,其中有: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几乎集结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所有常见的祈福瑞兽。
仙人:又叫仙人骑凤,位于屋脊的首冠。
龙:龙吻,是海龙王之子,是保平安的神物。
凤:是吉祥的象征,用作比喻高尚的人。
狮:百兽之王,形象威武。取其可威震四海,镇妖辟邪。
天马:神马,有翅膀,可腾云驾雾。
海马:有马的形状,身上装火焰纹。古人观念:先天上后地下。
狻猊:象征百兽从义。
獬豸:传说中羊的神化物,似羊而独角,能辨是非,而且公正光明。
押鱼:身体呈鱼形,有鱼的特征,有镇火之意。
斗牛:似牛而有鳞,孔武善斗。
行什:一种带翅膀的人像,是压尾首。
垂兽:蹲在行什之后一个较大的兽头[3]。
这些屋脊兽不仅仅呈现了以儒家为代表的古典美,而且充分再现了中国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意识。
(二)故宫屋脊兽造型特点与清明时期雕塑风格的关系
众所周知,明清时期是我国古雕塑艺术相对没落的时代。随着公众宗教志向和政治志向的丢失,宗教雕塑和陵墓雕塑作品往往感染力不足。但在传统雕塑门类日渐衰颓的同时,世俗性的小件雕塑和附着在建筑上的装饰件有突出的成就,不僅完成了雕塑从宗教、礼仪功能向适用的转型,也给予雕塑艺术新的生命。
(三)故宫屋脊兽与故宫历史的关系
太和殿是明清所有宫殿中最大的,屋顶上的走兽一共有十个,这是所有古代建筑中规格最高的也是唯一的一个。故宫中其他宫殿上屋脊兽由一个到九个不等,所以,从屋脊兽安放的数量可以直观地知道建筑大致的重要程度。皇室们想借助屋脊兽这一形象来表达他们希望吉祥降临,天下安康,有求吉纳祥的仙人骑凤、威风凛冽的龙、吉瑞荣华的凤、聪明灵活的行什等,同时也象征驱邪。古人们包括君主都陷入迷信中,他们畏惧鬼神所拥有的力量,所以祈求平安是他们一生中坚持做的事情。总之,中国皇家屋脊兽承载了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不仅工艺精湛,而且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4]。
(四)故宫屋脊兽与神学的关联
阴阳五行是我国的哲学基础,在长期的社会生产活动中。有“阳中之阳”与“阴中之阴”的说法。故宫坚定地保持这一思想,太和殿为“阳中之阳”,乾清宫则为“阴中之阴”。紫禁城的布局方式为左右中心对称。乾指天,坤指地,“乾清”“坤宁”有天地宁清、国家安康之意[5]。故宫之内屋脊兽数量也体现了等级,等级高的大殿上都有九个脊兽。
屋脊兽与五行说有密切的关系。中国传统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因为木怕火,需用五行相克的原理,人们习惯安放与水有关的脊兽。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信奉观念的体现。 儒家的天人合一是将天看成伦理的天而非大自然的天,天道位于人道之上,服从天道的需求。我国哲学传统倾向于万物都是充满生命力的。基于中国古老而神秘的文化表现,我国的艺术总是以神秘、庄严的存在或存续在世界上。千百年来,中国美学表现的是万物风姿神韵意识,艺术家们总是能抓住生机,创造出神奇、充满生命的东西。在“天人合一”的影响下,形成了“敬天”,产生了各种各种的习俗。因此,屋脊兽也是一种意识下的产物,每个屋脊兽都有明确的祈福目的,这应该不算艺术的功利性。
三、屋脊兽的艺术价值
屋脊兽艺术是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文化的积淀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实践同源活动,由单一叙事的单调向具有复调情怀的真实生命体验[6]。古时候,人们把传说中的事物运用到屋脊兽上,这种有祈福功能的装饰性题材,成为了人民祈愿纳祥的表达方式。
屋脊兽艺术价值体现在蕴含美好的寓意,这同样是屋脊兽艺术的美学内涵的体现。对屋脊兽艺术价值的探讨与研究不能单单停留在表面上,而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要求我们从深层的角度挖掘其文化内涵,是对我们的期盼。
四、结论
通过对故宫屋脊兽的研究我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仅仅是人们的思想上更是生活上。屋脊兽艺术所蕴含的独特艺术形式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这种独特艺术有自己的造诣和审美,是中华文化在建筑方面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体现。
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太快,这是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弊端。如何在现代的设计和生活中让传统文化重新进入大众的视线中是我接下来要研究的课题。对屋脊兽艺术价值的评估反映着社会对传统文化的珍视程度。屋脊兽的艺术价值不仅仅是它自己的价值,也从侧面体现着一个民族最传统的思想,所以,对屋脊兽艺术的研究一定要延续下去,这也是民族赋予我们的历史任务,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袁丽娜.浅谈中国传统古建筑中的屋脊兽[J].黑龙江史志,2014(23).
[2]楼庆西.美轮美奂:中国建筑装饰艺术[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3]楊艳.浅谈中国古建筑屋脊吻兽件[J].福建建材,2010(4):58-59.
[4]刘文良,邢美艳.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皇家脊兽的美学意蕴[J].美与时代,(9):25-28.
[5]白晨曦.“天人合一”观——故宫建筑的文化阐释[J].北京规划建设,2003(5):68-73.
[6]刘程.论“屋脊兽”作为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概念[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5(4):78-81.
作者简介:王梓钊(1993-),男,汉族,辽宁省北票市,沈阳大学研究生学院,研究方向:美术学专业雕塑。
【关键词】屋脊兽;故宫;文化;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
一、传统建筑中屋脊兽艺术概述
建筑中的屋脊兽一直是以一个特定的艺术形式出现的,不同于其他的建筑装饰,其造型特点小巧玲珑,但不乏味。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在建筑上可以通过这些小“物件”中体现出来,这也是本文着重研究的地方。
(一)屋脊兽的由来和发展历史
关于脊兽装饰的文化起源,大多学者的观点都倾向于越巫进言鸱吻可以防火的典故来作为脊兽的起源,但鸱吻作为脊饰艺术的形态应该是瓦广泛应用在建筑上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出现的[2]。华夏传统建筑主要以木头、砖石、瓦为主。开始时为了掩饰打在房梁上的铁钉,加固榫卯结构,稳固房脊,古代工匠们发明了许多具有实用功能和美观的小部件。随着季节和时间的变化,这些建筑构件的外观也在慢慢呈现多样化,其内在表达的含义也受古代礼教和信仰的影响,越来越被世人所重视,所以说,屋脊兽也是概念物化为装饰部件的产物。
有多方面的资料可以证明,最早的屋脊兽出现于汉代时期的冥器上。最初屋脊兽并没有使用规则,一直到明清时期,屋脊兽逐渐有了官方规制。
(二)屋脊兽与建筑的关系
中国在建筑物屋顶的礼仪完全体现在形式上,正是因为屋顶是透明的,丰富的分类使建筑的多样化趋向大众视角。
我国古建筑的屋顶主要分正、垂、戗脊等部位。通过资料我们可以看到早期建筑的屋顶样式和装饰,从已经出土的建筑文物中可以看到正脊和吻兽已被当时的人民所使用,这是工匠们有意为之的。
脊兽装饰是位于屋脊之上,从历史和艺术的角度把屋脊兽艺术看作建筑师的语言表达。把屋脊兽艺术作为一种传统建筑装饰的典型呈现在世人的面前,是现代工匠和学者们应该做到的,其庄严肃穆的艺术诱惑力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观形的过程。
二、以故宫为例谈屋脊兽造型风格
把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传统造型手法融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屋脊兽造型艺术。紫禁城是我国古建筑的精品,显示了古代匠师们的卓越手法和技法成就,大师们苦心经营的屋顶建构更是彰显了大殿的威严壮丽。
(一)故宫屋脊神兽介绍
故宫屋脊兽的形象都不相同。数量常常是奇数,数量越多,规格越高,其中有: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几乎集结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所有常见的祈福瑞兽。
仙人:又叫仙人骑凤,位于屋脊的首冠。
龙:龙吻,是海龙王之子,是保平安的神物。
凤:是吉祥的象征,用作比喻高尚的人。
狮:百兽之王,形象威武。取其可威震四海,镇妖辟邪。
天马:神马,有翅膀,可腾云驾雾。
海马:有马的形状,身上装火焰纹。古人观念:先天上后地下。
狻猊:象征百兽从义。
獬豸:传说中羊的神化物,似羊而独角,能辨是非,而且公正光明。
押鱼:身体呈鱼形,有鱼的特征,有镇火之意。
斗牛:似牛而有鳞,孔武善斗。
行什:一种带翅膀的人像,是压尾首。
垂兽:蹲在行什之后一个较大的兽头[3]。
这些屋脊兽不仅仅呈现了以儒家为代表的古典美,而且充分再现了中国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意识。
(二)故宫屋脊兽造型特点与清明时期雕塑风格的关系
众所周知,明清时期是我国古雕塑艺术相对没落的时代。随着公众宗教志向和政治志向的丢失,宗教雕塑和陵墓雕塑作品往往感染力不足。但在传统雕塑门类日渐衰颓的同时,世俗性的小件雕塑和附着在建筑上的装饰件有突出的成就,不僅完成了雕塑从宗教、礼仪功能向适用的转型,也给予雕塑艺术新的生命。
(三)故宫屋脊兽与故宫历史的关系
太和殿是明清所有宫殿中最大的,屋顶上的走兽一共有十个,这是所有古代建筑中规格最高的也是唯一的一个。故宫中其他宫殿上屋脊兽由一个到九个不等,所以,从屋脊兽安放的数量可以直观地知道建筑大致的重要程度。皇室们想借助屋脊兽这一形象来表达他们希望吉祥降临,天下安康,有求吉纳祥的仙人骑凤、威风凛冽的龙、吉瑞荣华的凤、聪明灵活的行什等,同时也象征驱邪。古人们包括君主都陷入迷信中,他们畏惧鬼神所拥有的力量,所以祈求平安是他们一生中坚持做的事情。总之,中国皇家屋脊兽承载了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不仅工艺精湛,而且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4]。
(四)故宫屋脊兽与神学的关联
阴阳五行是我国的哲学基础,在长期的社会生产活动中。有“阳中之阳”与“阴中之阴”的说法。故宫坚定地保持这一思想,太和殿为“阳中之阳”,乾清宫则为“阴中之阴”。紫禁城的布局方式为左右中心对称。乾指天,坤指地,“乾清”“坤宁”有天地宁清、国家安康之意[5]。故宫之内屋脊兽数量也体现了等级,等级高的大殿上都有九个脊兽。
屋脊兽与五行说有密切的关系。中国传统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因为木怕火,需用五行相克的原理,人们习惯安放与水有关的脊兽。这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信奉观念的体现。 儒家的天人合一是将天看成伦理的天而非大自然的天,天道位于人道之上,服从天道的需求。我国哲学传统倾向于万物都是充满生命力的。基于中国古老而神秘的文化表现,我国的艺术总是以神秘、庄严的存在或存续在世界上。千百年来,中国美学表现的是万物风姿神韵意识,艺术家们总是能抓住生机,创造出神奇、充满生命的东西。在“天人合一”的影响下,形成了“敬天”,产生了各种各种的习俗。因此,屋脊兽也是一种意识下的产物,每个屋脊兽都有明确的祈福目的,这应该不算艺术的功利性。
三、屋脊兽的艺术价值
屋脊兽艺术是经过长时间的历史文化的积淀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实践同源活动,由单一叙事的单调向具有复调情怀的真实生命体验[6]。古时候,人们把传说中的事物运用到屋脊兽上,这种有祈福功能的装饰性题材,成为了人民祈愿纳祥的表达方式。
屋脊兽艺术价值体现在蕴含美好的寓意,这同样是屋脊兽艺术的美学内涵的体现。对屋脊兽艺术价值的探讨与研究不能单单停留在表面上,而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任务要求我们从深层的角度挖掘其文化内涵,是对我们的期盼。
四、结论
通过对故宫屋脊兽的研究我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仅仅是人们的思想上更是生活上。屋脊兽艺术所蕴含的独特艺术形式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这种独特艺术有自己的造诣和审美,是中华文化在建筑方面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体现。
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太快,这是社会多元化发展的弊端。如何在现代的设计和生活中让传统文化重新进入大众的视线中是我接下来要研究的课题。对屋脊兽艺术价值的评估反映着社会对传统文化的珍视程度。屋脊兽的艺术价值不仅仅是它自己的价值,也从侧面体现着一个民族最传统的思想,所以,对屋脊兽艺术的研究一定要延续下去,这也是民族赋予我们的历史任务,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袁丽娜.浅谈中国传统古建筑中的屋脊兽[J].黑龙江史志,2014(23).
[2]楼庆西.美轮美奂:中国建筑装饰艺术[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3]楊艳.浅谈中国古建筑屋脊吻兽件[J].福建建材,2010(4):58-59.
[4]刘文良,邢美艳.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皇家脊兽的美学意蕴[J].美与时代,(9):25-28.
[5]白晨曦.“天人合一”观——故宫建筑的文化阐释[J].北京规划建设,2003(5):68-73.
[6]刘程.论“屋脊兽”作为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概念[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5(4):78-81.
作者简介:王梓钊(1993-),男,汉族,辽宁省北票市,沈阳大学研究生学院,研究方向:美术学专业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