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用的星
“老师老师,做眼保健操的时候,陈逸恒一边做鬼脸一边嘻嘻嘻地笑个不停,被值周生扣分了。”值日班长徐佳俊冲到办公室,焦急地说。
“把他的纪律星扣掉。”我说。
“扣了,可是他不怕,我扣了好几次,他得意洋洋地说无所谓。”班长哭丧着脸说道。
“无所谓,为什么?”我疑惑地问。
“他说加星没用,不稀罕。老师就爱拿这个来吓唬人,没劲。”
“我知道了,你去吧。”我让徐佳俊回班去了,可他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加星有什么用?每两个星期评一次文明生吸引不了学生,怎么办?以前,我们班一直实行加星制度,每天由值日班长根据每个同学的各项表现加星,两个星期总结一次,得星多就被评为文明生。刚开始,孩子们挺喜欢,积极性很高。没过多久,新鲜感过了,有些学生渐渐失去了兴趣,像陈逸恒这样的孩子更是一点都不在乎。这给我出了一个大难题。
偶然的一次机会,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拍卖会,我就萌发了在班里举行拍卖会的想法,老师准备奖品,孩子们把所得的星拿来拍相应的奖品,他们一定会感兴趣。原来得星只为评文明生,功利性强不说,还枯燥,一次两次还可以,时间久了,就没什么意思。既然如此,我的拍卖会应该如何展开才能有效地刺激学生,调动他们的兴趣呢?
失败的尝试
有了这个想法,我着手开始策划了:一个学期举行两次拍卖会,一次在学期中,拍卖上半学期的星。另一次在开学初,拍卖的是上一个学期后半学期的星;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在班级宣传此事;准备奖品。
终于熬到拍卖会了,我把琳琅满目的奖品搬到了讲台上,孩子们两眼发光,一个个哇哇哇地赞叹着。在孩子们的惊叹声中,拍卖会终于拉开了序幕,教室里一片热闹,一声赛过一声的“我出二十颗星”、“我三十颗星”、“我三十五颗星”……
一场拍卖会在孩子们的激动、兴奋中结束了,他们期待着下一次拍卖会赶快到来。拍卖会刚过的那几天,孩子们确实表现非常好,但是那股热潮过去之后,又死灰复燃了。我苦苦思索——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想了很久,我终于明白了,是奖品的设置有问题。拍卖会只是一个形式,关键是我准备的奖品,是否有助于班级管理。再看看我所准备的奖品,书、玩具、文具盒、笔记本、笔,都是有形的物品,孩子们只要动动嘴巴,就可以在家长那里得到。这种形式跟文明生评比本质上一样,只不过拍卖这个过程给了孩子多了一点刺激,但刺激过了之后,一切又回到原来的局面,对孩子没有帮助,对我的班级管理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寻找奖品
我开始思考,什么样的奖品既能激发孩子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又不会让孩子对拍卖会失去兴趣。那就把主动权还给孩子,让他们说出自己想要的奖品。我让他们给我写一封信,信的内容是拍卖会他们想得到怎样的奖品,并且说明理由。
收到孩子们的来信,我发现他们真的有很多想法:有的想当值日班长,有的想要一次换座位的权利,有的想给全班同学挑一部电影,还有的想要一本书……孩子真是天生的想象家,他们的想法,很多正是我想要的。根据孩子们的心声、自己查阅的资料以及班里的实际情况,我准备了不同的奖品。
我是班级小主人类。孩子们之所以不知道怎么管理班级,根本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班级的主人,那我何不把提高孩子主人翁意识的举措放到拍卖会中,而且通过拍卖会所得,孩子们会更珍惜。对此我设计了这些奖品:我当一天班主任、我是值日班长、我是值周生、我是领操员、我为同学选一部电影、我上一节班队活动课。
我与书同成长类。学校非常重视阅读,每个学期的读书节都有相关的活动,如好书推荐,读书小报评比,课本剧比赛等。把这些交给孩子去做,对孩子也是一种锻炼,相应的奖品自然而然就出现了: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我为同学推荐一本书、我当导演演课本剧、我来举办一次换书活动。
我是美食家类。班里的孩子喜欢称我为“吃货”,因为我经常会带一些自己做的食物到班里分给孩子们吃,每次他们都觉得吃得不过瘾,嚷着让我下次再带。由此,拉近我与孩子们之间距离的奖品便诞生了——曹老师亲手制作的美食。我跟孩子们说,只要不是太复杂,老师能做的,一律满足。除此之外,我还准备了:全班一起包饺子、全班一起煮汤圆、我为大家煮面条、我来策划美食交换节。
其他奖品。除了上面这些,我也把玩具、笔记本、笔放到奖品里去了。这样奖品就更丰盛了,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拍卖。
家校合作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着下一次拍卖会的到来。在第二个学期开学前几天,我突然接到一个家长的电话,他说孩子回去跟他说过拍卖会的事情,觉得非常好,这次拍卖会,能否邀请家长一起参加。
我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好,就把这件事情发到班级微信群。家长们觉得不错,都想来参加。这样,我们班的第二次拍卖会有了家长的参与。我把时间定在开学报到的第一天,正好家长要送孩子来学校,不用另外抽时间,他们也省事。
因为有了家长的参与,孩子们的热情更加高涨。当拍到“我上一节班队活动课”的时候,孩子们的起拍价是100颗星,接着就有人叫110,120……有孩子出到了200颗星,可有人还要加价。我笑着提醒:“要知道,你们当中得星最多的也就306颗星,还要往上加啊!”“要!”那些得星多的孩子叫着。于是继续加价,孩子们执着于这个奖品,也是一件好事。最后陈翔用300颗星拍得了,我问他为什么一定要拍这个奖品,他说班队活动课可以组织大家表演喜欢的节目,这是对自己的一个挑战,他想挑战自己。我觉得我的目的达到一半了。
拍卖会结束后,家长们还给我提了一些宝贵意见,他们觉得一学期只办两次拍卖会太少了,可以酌情多办几次,另外,他们还说奖品不要仅局限于学校,还可以延伸到家庭,如,我当一天家、今天我是老妈、老爸带我去野炊等。这样家长也能真正参与到此项活动中,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角色体验,孩子们更能体会爸爸妈妈的不易,对他们的成长非常有帮助。我欣然接受了这些创造性的想法,下次举行拍卖会的时候把这些也列入奖品范围。
后续指导
拍卖会结束后,我利用班队课的时间解释了这些奖品的用途,具体怎么实施则让他们自己拿主意,如果有困难,可以请求支援,支援的对象可以是老师、同学。
果真,很多孩子来请求我支援,我用这样的方式教孩子解决问题:找同学商量看看,或者换个角度考虑一下,这样解决是否可以,如果这样做了后果会怎样……孩子们试着用这样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虽然有些孩子处理得不是很好,但是他们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判断,知道了班级管理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并努力做班级的主人,这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单位:浙江衢州柯城区航埠镇中心小学)
“老师老师,做眼保健操的时候,陈逸恒一边做鬼脸一边嘻嘻嘻地笑个不停,被值周生扣分了。”值日班长徐佳俊冲到办公室,焦急地说。
“把他的纪律星扣掉。”我说。
“扣了,可是他不怕,我扣了好几次,他得意洋洋地说无所谓。”班长哭丧着脸说道。
“无所谓,为什么?”我疑惑地问。
“他说加星没用,不稀罕。老师就爱拿这个来吓唬人,没劲。”
“我知道了,你去吧。”我让徐佳俊回班去了,可他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加星有什么用?每两个星期评一次文明生吸引不了学生,怎么办?以前,我们班一直实行加星制度,每天由值日班长根据每个同学的各项表现加星,两个星期总结一次,得星多就被评为文明生。刚开始,孩子们挺喜欢,积极性很高。没过多久,新鲜感过了,有些学生渐渐失去了兴趣,像陈逸恒这样的孩子更是一点都不在乎。这给我出了一个大难题。
偶然的一次机会,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拍卖会,我就萌发了在班里举行拍卖会的想法,老师准备奖品,孩子们把所得的星拿来拍相应的奖品,他们一定会感兴趣。原来得星只为评文明生,功利性强不说,还枯燥,一次两次还可以,时间久了,就没什么意思。既然如此,我的拍卖会应该如何展开才能有效地刺激学生,调动他们的兴趣呢?
失败的尝试
有了这个想法,我着手开始策划了:一个学期举行两次拍卖会,一次在学期中,拍卖上半学期的星。另一次在开学初,拍卖的是上一个学期后半学期的星;利用班队活动课的时间在班级宣传此事;准备奖品。
终于熬到拍卖会了,我把琳琅满目的奖品搬到了讲台上,孩子们两眼发光,一个个哇哇哇地赞叹着。在孩子们的惊叹声中,拍卖会终于拉开了序幕,教室里一片热闹,一声赛过一声的“我出二十颗星”、“我三十颗星”、“我三十五颗星”……
一场拍卖会在孩子们的激动、兴奋中结束了,他们期待着下一次拍卖会赶快到来。拍卖会刚过的那几天,孩子们确实表现非常好,但是那股热潮过去之后,又死灰复燃了。我苦苦思索——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想了很久,我终于明白了,是奖品的设置有问题。拍卖会只是一个形式,关键是我准备的奖品,是否有助于班级管理。再看看我所准备的奖品,书、玩具、文具盒、笔记本、笔,都是有形的物品,孩子们只要动动嘴巴,就可以在家长那里得到。这种形式跟文明生评比本质上一样,只不过拍卖这个过程给了孩子多了一点刺激,但刺激过了之后,一切又回到原来的局面,对孩子没有帮助,对我的班级管理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寻找奖品
我开始思考,什么样的奖品既能激发孩子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又不会让孩子对拍卖会失去兴趣。那就把主动权还给孩子,让他们说出自己想要的奖品。我让他们给我写一封信,信的内容是拍卖会他们想得到怎样的奖品,并且说明理由。
收到孩子们的来信,我发现他们真的有很多想法:有的想当值日班长,有的想要一次换座位的权利,有的想给全班同学挑一部电影,还有的想要一本书……孩子真是天生的想象家,他们的想法,很多正是我想要的。根据孩子们的心声、自己查阅的资料以及班里的实际情况,我准备了不同的奖品。
我是班级小主人类。孩子们之所以不知道怎么管理班级,根本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班级的主人,那我何不把提高孩子主人翁意识的举措放到拍卖会中,而且通过拍卖会所得,孩子们会更珍惜。对此我设计了这些奖品:我当一天班主任、我是值日班长、我是值周生、我是领操员、我为同学选一部电影、我上一节班队活动课。
我与书同成长类。学校非常重视阅读,每个学期的读书节都有相关的活动,如好书推荐,读书小报评比,课本剧比赛等。把这些交给孩子去做,对孩子也是一种锻炼,相应的奖品自然而然就出现了: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我为同学推荐一本书、我当导演演课本剧、我来举办一次换书活动。
我是美食家类。班里的孩子喜欢称我为“吃货”,因为我经常会带一些自己做的食物到班里分给孩子们吃,每次他们都觉得吃得不过瘾,嚷着让我下次再带。由此,拉近我与孩子们之间距离的奖品便诞生了——曹老师亲手制作的美食。我跟孩子们说,只要不是太复杂,老师能做的,一律满足。除此之外,我还准备了:全班一起包饺子、全班一起煮汤圆、我为大家煮面条、我来策划美食交换节。
其他奖品。除了上面这些,我也把玩具、笔记本、笔放到奖品里去了。这样奖品就更丰盛了,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拍卖。
家校合作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着下一次拍卖会的到来。在第二个学期开学前几天,我突然接到一个家长的电话,他说孩子回去跟他说过拍卖会的事情,觉得非常好,这次拍卖会,能否邀请家长一起参加。
我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好,就把这件事情发到班级微信群。家长们觉得不错,都想来参加。这样,我们班的第二次拍卖会有了家长的参与。我把时间定在开学报到的第一天,正好家长要送孩子来学校,不用另外抽时间,他们也省事。
因为有了家长的参与,孩子们的热情更加高涨。当拍到“我上一节班队活动课”的时候,孩子们的起拍价是100颗星,接着就有人叫110,120……有孩子出到了200颗星,可有人还要加价。我笑着提醒:“要知道,你们当中得星最多的也就306颗星,还要往上加啊!”“要!”那些得星多的孩子叫着。于是继续加价,孩子们执着于这个奖品,也是一件好事。最后陈翔用300颗星拍得了,我问他为什么一定要拍这个奖品,他说班队活动课可以组织大家表演喜欢的节目,这是对自己的一个挑战,他想挑战自己。我觉得我的目的达到一半了。
拍卖会结束后,家长们还给我提了一些宝贵意见,他们觉得一学期只办两次拍卖会太少了,可以酌情多办几次,另外,他们还说奖品不要仅局限于学校,还可以延伸到家庭,如,我当一天家、今天我是老妈、老爸带我去野炊等。这样家长也能真正参与到此项活动中,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角色体验,孩子们更能体会爸爸妈妈的不易,对他们的成长非常有帮助。我欣然接受了这些创造性的想法,下次举行拍卖会的时候把这些也列入奖品范围。
后续指导
拍卖会结束后,我利用班队课的时间解释了这些奖品的用途,具体怎么实施则让他们自己拿主意,如果有困难,可以请求支援,支援的对象可以是老师、同学。
果真,很多孩子来请求我支援,我用这样的方式教孩子解决问题:找同学商量看看,或者换个角度考虑一下,这样解决是否可以,如果这样做了后果会怎样……孩子们试着用这样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虽然有些孩子处理得不是很好,但是他们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判断,知道了班级管理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并努力做班级的主人,这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单位:浙江衢州柯城区航埠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