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介绍了SP-3420A气相色谱仪用于测定煤气中萘含量的升级改造思路,增加进样系统、分离系统、FID检测系统、气路改造、气源等装置,改造后对煤气各组分及萘含量的测试结果表明,煤气含量分析不受影响,萘含量测试偏差满足要求,实现了一台气相色谱仪同时满足煤气组分和萘含量两个实验分析的要求,改造费用较低,节省了重新购置新设备费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SP-3420A气相色谱仪用于测定煤气中萘含量的升级改造思路,增加进样系统、分离系统、FID检测系统、气路改造、气源等装置,改造后对煤气各组分及萘含量的测试结果表明,煤气含量分析不受影响,萘含量测试偏差满足要求,实现了一台气相色谱仪同时满足煤气组分和萘含量两个实验分析的要求,改造费用较低,节省了重新购置新设备费用。
其他文献
为提高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分站至交换机数据传输速率、降低系统巡检周期、减少异地断电时间、增强系统抗电磁干扰能力及安全稳定性,对薛虎沟煤业安全监控系统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并实施了分站升级改造方案,优化了监控系统网络拓扑结构,降低了升级改造成本,同时提高了系统性能指标及安全稳定性,确保了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在煤矿中的安全保障作用。
为研究九里山矿缓倾斜厚硬顶板受采动影响下的应力重新分布规律,在用钻孔应力计监测数据的基础上,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进行分析。通过现场实测结果发现,支承压力峰值强度位置距离煤壁9~12 m,应力集中范围到煤壁距离26~30 m,影响强度随工作面距煤壁距离的减少而增大。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一次采厚是影响超前支承压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压力峰值位置与煤层厚度的变化相关,向煤厚变化较大的区域推进时,表现出更集中的超前支承压力。
淮北某矿南翼轨道大巷围岩条件差,且经受两次工作面回采动压影响,围岩自身强度不足以支撑实际承受的应力,巷道变形严重。通过分析该巷道围岩失稳原因,提出二次锚网索支护设计方案,根据现场测点观测情况,5个月后,围岩变形逐渐趋于稳定,顶板下沉量不明显,两帮内移量约182 mm,底鼓量约312 mm,支护效果显著。
研究了55NiCrMoV7模具钢棒材镦粗和拔长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镦粗过程中棒材心部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达80%,而变形过渡区和死区的动态再结晶体积分数较低;拔长过程中棒材心部发生了二次动态再结晶,过渡区动态再结晶进一步发展,而死区几乎没有发生动态再结晶。基于55NiCrMoV7模具钢在变形温度850~1250℃、应变速率0.001~10 s-1下的金相组织图,建立了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晶粒尺寸和动力学的数学模型,并通过DEFORM-3D软件建立了棒材镦粗和拔长过程的宏微观耦合有限元模型,研
针对11Cr17涡轮增压器齿头与轴杆在冷过盈装配过程中的开裂问题进行了分析,借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X射线能谱分析仪、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洛氏硬度计等观察和检测了
为了研究声波对单圆柱绕流流动和传热特性的影响,建立了流场、声场、对流传热多物理场耦合的二维数学模型,并利用有限元软件COMSOL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当频率f=50 Hz、声压级LSP=123~149 dB时,斯特劳哈尔数Sr随声压级增大而减小,圆柱表面压力系数CP随声压级增大而增大;(2)LSP=143 dB、f=20~80 Hz时,斯特劳哈尔数Sr、压力系数CP均随频率f增大而增大;(3)对比f=50 Hz、LSP=143 dB声波作用与无声波作用的情况,阻力系数CDF和升力系数CDL都呈周期
根据金属板材塑性行为具有变形历史相关性的特点,采用深度学习中的序列学习方法,通过构建长短时记忆网络预测先进高强钢板的塑性本构关系,利用基于Abaqus的有限元仿真获得的不同加载条件下的变形数据对模型进行了训练与测试,研究了模型训练方法与训练特性。所构建的深度学习模型在不引入任何弹塑性物理量或本构规律的条件下准确预测了材料的屈服行为和硬化曲线。所提出的方法能准确表征大数据量条件下的板材塑性本构行为,在计算效率、模型灵活性和鲁棒性方面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较大的优势。
目前,大型火电厂单元机组协调控制系统主要以线性控制方法为主,而锅炉燃烧、汽轮机调节汽门、主给水阀门、汽包水位等受外部扰动或自身非线性因素影响,线性控制方法无法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本文以一个n阶系统说明反演控制设计方法,对火电厂单元机组协调系统适用于反演控制的非线性模型进行探讨,并对反演控制在火电厂单元机组协调系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充水透声结构是水下航行体重要的结构类型之一,主动声呐作用于目标时,声波可以透射充水透声结构外表面进入结构内部,在充水透声壳体结构内表面产生内部散射,从而影响目标的目标强度。文章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透声结构目标强度预报的考虑透声的修正板块元方法,此方法假设散射声场近似为内表面板块散射声场和与之对应的外表面板块散射声场叠加,基于Z-Buffer算法确定充水透声结构的外、内表面板块之间的透射遮挡对,再考虑外表面板块的反射和透射系数、内表面的反射系数,采用非刚性表面板块元方法对两部分声场进行分别计算,相干叠加后预报总
通过引入梯度厚度的概念,研究了具有梯度胞元厚度的内凹六边形蜂窝材料的面内冲击性能,探讨了梯度厚度对蜂窝材料能量吸收性能的影响规律,进一步对梯度厚度负泊松比蜂窝材料的吸能特性进行了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具有正向厚度梯度的内凹六边形蜂窝材料拥有更好的能量吸收与抗冲击性能。通过多岛遗传算法对梯度厚度内凹六边形蜂窝材料面内冲击下的平台应力与质量能量吸收率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在车辆的蜂窝吸能构件设计中,可以通过合理安排蜂窝材料的厚度梯度来提高部件的面内冲击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