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入手,提出高职就业指导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创新工作思路,拓宽就业渠道,全员全程全方位进行就业指导,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探索高职就业指导发展新策略。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就业指导 对策
高职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新型高等教育。近年来,高职毕业生供需问题的日益显现,高职大学生就业难已逐渐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已经十分重视,但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等原因,我们发现高职就业指导工作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并且严重影响了高职毕业生就业的效果。
一、高职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1.就业指导观念滞后
有不少高职院校的领导和老师观念还是比较陈旧,按照常规的高校招生录取,等到毕业生即将离校才会想到学生就业等问题,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适合选择怎样的专业、学生将来如何更好的发展等问题很少去考虑。学校安排的就业指导工作总是习惯性安排在毕业班,往往在学生离校前一个学期才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这种做法固然可以让学生了解择业就业有关程序及最新最权威的就业政策,可以让毕业生掌握应聘和面试的一些基本技巧,但对毕业生未来工作能力的挖掘、毕业生就业方向的调整等方面起的作用很少。高职教育的产品与社会市场的需求依然存在相脱节的现象,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2.就业指导方式陈旧
高职院校大多数基本明确自己的办学方向,基本明确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去向。高职院校在进行就业指导时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没有明显改进。按照常规思路,就业指导的内容仅仅停留在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分析介绍,对现行的国家就业政策和规定进行诠释。习惯采用报告会、讲座等形式进行,较为常见的是通过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和“就业形势报告会”向学生灌输就业有关知识。
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缺乏对高职教育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虽然在近几年高职院校已经基本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有教材和较稳定的教学学时安排。可我们发现:就业指导课很多是“照本宣科”,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缺乏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缺乏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的指导,对大学生的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显得软弱无力。这样的就业指导满足不了当前毕业生对就业工作的各种需要。
3.就业指导师资匮乏
尽管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大多数学院已经专门设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机构,但由于就业指导机构忙于应付大量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很难完全代替和完成就业指导机构的职能。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很难保障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同时,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就业指导课的老师很多是“半路出家”,很少具有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尤其是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专业人员严重匮乏。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还有些困难。现有的教学资料和信息也极其有限,就业指导人员无论是信息占有还是知识储备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要求。
二、改善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方法策略
提高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必须创新工作思路,拓宽就业渠道,加强课程建设和管理。高职就业指导工作应该是全员化、全程化、全方位进行,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高职教学的全过程。
1.更新观念,构建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首先就是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要更新。就业指导工作不是简单向毕业生介绍就业相关知识和技能,而应该把就业指导工作当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来抓,要构建一个高职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一个由学院、专业系和班级三级共同开展工作、彼此协调运作的工作体系。学院设立就业指导委员会,由学院领导、就业指导中心的专职人员和专业系负责人组成,下设就业指导办公室,负责协调全院的就业指导工作。专业系成立就业指导工作小组,由负责思想政治工作、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和担任就业指导课的教师组成,承担全系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班级要明确就业指导辅导员,指派就业指导教师,针对学生个体开展就业指导咨询和服务。
就业指导工作不能等到毕业班才把它作为重点,学生的就业指导要渗透到高职教学的全过程。要从新生入学抓起,直到学生离校走上工作岗位。新生的入学教育不仅要强化专业思想帮助学生完成学业,更要指导学生立足专业实际,展望职业未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帮助学生做好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合理安排好高职学习生活。专业建设和完善应随时以就业为导向,关注市场需求,科学进行专业设置。就业指导内容也要及时作出调整,真正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较强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多措并举,广开就业渠道
当前就业形势极其严峻,要扩大学校规模,提高就业效果,必须想方设法、多措并举,开辟新的就业渠道。
建立校企合作制度,拓宽大学生定单培养、实习就业两条通道。定单培养就是把招生、人才培养和就业联系起来办学的一种招生模式。学校和用人达成某种协议,按照用人单位的需求对学生进行人才培养,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时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毕业后学生直接到用人单位上班。这种招生模式既给学院带来了一定的生源,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有明确的职业取向,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就业压力。实习就业按照工学结合或者半工半读的方式是把学生放到有用人意向的单位去顶岗实习,既可以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锻炼,又便于用人单位对学生进行考查和选拔。近年来我院(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作了比较成功的尝试,机电工程系先后组织了几批机电和模具专业的学生到珠海格力集团顶岗实习,取得了明显效果。
此外,就业指导工作必须搭建好三个工作平台:网络职业指导平台、校内校外媒体平台和开展供需见面会。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网络职业指导平台,在网上开展就业指导教育、职业咨询工作。在网络平台上建立用人单位信息资源库,提供用人需求信息供毕业生选择。要加强同社会各界媒体联系,广泛宣传学院办学的有利资源和就业优势,充分利用校内外媒体平台(电视、广播、报纸等),从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途径获取有效信息。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供需见面会,邀请用人单位来学院选拔毕业生。既为毕业生谋职择业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提供了方便。
3.科学管理,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要真正发挥就业指导工作的各项职能,必须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软硬件建设。首当其冲就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专兼职队伍。学院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安排就业指导人员通过脱产进修、在职培训等方式去提高他们的素质。并且有必要聘请有关专家加入到学院的就业指导队伍,打造一支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职业化师资队伍。
现实生活中就业知识和信息非常重要。学院图书馆有必要充实和就业有关的书籍、报刊、影像等资料。校园就业指导网的信息更应该及时更新。
加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把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就业岗位的取向定位统一结合起来,通过具体的就业指导内容体系作支撑来实现培养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就业指导内容设置的出发点,将就业指导作为一个科学的学科体系来研究实施。比如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模块含十个方面内容:一是职业生涯规划模块;二是就业与创业的知识和技能模块(就业政策法规,大学生就业形势,就业观念,就业心理准备,求职材料准备,面试技巧,创业知识,职业适应);三是毕业生合法权益保护模块。
就业指导工作要完善“四项服务”。群体性就业指导往往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应该转变为群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指导与咨询服务。尽可能从学生专业入手,考虑学生个性和能力差异,实施个别指导。加强就业市场建设,将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融通,为学生提供充分就业信息。尤其是把人才需求信息及时上传到校园网络平台,指导学生从网络平台获得有效信息,推进就业工作信息化。建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多证毕业制度。在教学活动中引入职业技能鉴定,学生在校不但可以获得学历证书,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此外,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选择要充分肯定,尽可能帮助和指导大学生自主创业。
总而言之,高职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就业问题关系到学生的发展,也关系到学院的前途。要真正做好就业指导工作也绝非易事,必须举全院师生之力,齐心协力,才能把就业指导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注:本文是2008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XJG-08-35-5)的研究成果。
参 考 文 献
[1]林颖.试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职业指导的内容和方法[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6).
[2]朱雪梅.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大众科技,2006,(5).
[3]芦京.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8,(9).■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就业指导 对策
高职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新型高等教育。近年来,高职毕业生供需问题的日益显现,高职大学生就业难已逐渐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已经十分重视,但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等原因,我们发现高职就业指导工作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并且严重影响了高职毕业生就业的效果。
一、高职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1.就业指导观念滞后
有不少高职院校的领导和老师观念还是比较陈旧,按照常规的高校招生录取,等到毕业生即将离校才会想到学生就业等问题,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适合选择怎样的专业、学生将来如何更好的发展等问题很少去考虑。学校安排的就业指导工作总是习惯性安排在毕业班,往往在学生离校前一个学期才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这种做法固然可以让学生了解择业就业有关程序及最新最权威的就业政策,可以让毕业生掌握应聘和面试的一些基本技巧,但对毕业生未来工作能力的挖掘、毕业生就业方向的调整等方面起的作用很少。高职教育的产品与社会市场的需求依然存在相脱节的现象,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2.就业指导方式陈旧
高职院校大多数基本明确自己的办学方向,基本明确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去向。高职院校在进行就业指导时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没有明显改进。按照常规思路,就业指导的内容仅仅停留在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分析介绍,对现行的国家就业政策和规定进行诠释。习惯采用报告会、讲座等形式进行,较为常见的是通过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和“就业形势报告会”向学生灌输就业有关知识。
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缺乏对高职教育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虽然在近几年高职院校已经基本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有教材和较稳定的教学学时安排。可我们发现:就业指导课很多是“照本宣科”,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缺乏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缺乏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的指导,对大学生的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显得软弱无力。这样的就业指导满足不了当前毕业生对就业工作的各种需要。
3.就业指导师资匮乏
尽管目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大多数学院已经专门设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机构,但由于就业指导机构忙于应付大量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很难完全代替和完成就业指导机构的职能。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很难保障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同时,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就业指导课的老师很多是“半路出家”,很少具有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尤其是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专业人员严重匮乏。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还有些困难。现有的教学资料和信息也极其有限,就业指导人员无论是信息占有还是知识储备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要求。
二、改善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方法策略
提高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效果,必须创新工作思路,拓宽就业渠道,加强课程建设和管理。高职就业指导工作应该是全员化、全程化、全方位进行,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高职教学的全过程。
1.更新观念,构建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首先就是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要更新。就业指导工作不是简单向毕业生介绍就业相关知识和技能,而应该把就业指导工作当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来抓,要构建一个高职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一个由学院、专业系和班级三级共同开展工作、彼此协调运作的工作体系。学院设立就业指导委员会,由学院领导、就业指导中心的专职人员和专业系负责人组成,下设就业指导办公室,负责协调全院的就业指导工作。专业系成立就业指导工作小组,由负责思想政治工作、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和担任就业指导课的教师组成,承担全系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班级要明确就业指导辅导员,指派就业指导教师,针对学生个体开展就业指导咨询和服务。
就业指导工作不能等到毕业班才把它作为重点,学生的就业指导要渗透到高职教学的全过程。要从新生入学抓起,直到学生离校走上工作岗位。新生的入学教育不仅要强化专业思想帮助学生完成学业,更要指导学生立足专业实际,展望职业未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帮助学生做好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规划,合理安排好高职学习生活。专业建设和完善应随时以就业为导向,关注市场需求,科学进行专业设置。就业指导内容也要及时作出调整,真正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较强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多措并举,广开就业渠道
当前就业形势极其严峻,要扩大学校规模,提高就业效果,必须想方设法、多措并举,开辟新的就业渠道。
建立校企合作制度,拓宽大学生定单培养、实习就业两条通道。定单培养就是把招生、人才培养和就业联系起来办学的一种招生模式。学校和用人达成某种协议,按照用人单位的需求对学生进行人才培养,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时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毕业后学生直接到用人单位上班。这种招生模式既给学院带来了一定的生源,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有明确的职业取向,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就业压力。实习就业按照工学结合或者半工半读的方式是把学生放到有用人意向的单位去顶岗实习,既可以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锻炼,又便于用人单位对学生进行考查和选拔。近年来我院(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作了比较成功的尝试,机电工程系先后组织了几批机电和模具专业的学生到珠海格力集团顶岗实习,取得了明显效果。
此外,就业指导工作必须搭建好三个工作平台:网络职业指导平台、校内校外媒体平台和开展供需见面会。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网络职业指导平台,在网上开展就业指导教育、职业咨询工作。在网络平台上建立用人单位信息资源库,提供用人需求信息供毕业生选择。要加强同社会各界媒体联系,广泛宣传学院办学的有利资源和就业优势,充分利用校内外媒体平台(电视、广播、报纸等),从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途径获取有效信息。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供需见面会,邀请用人单位来学院选拔毕业生。既为毕业生谋职择业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提供了方便。
3.科学管理,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要真正发挥就业指导工作的各项职能,必须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软硬件建设。首当其冲就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专兼职队伍。学院应该定期或不定期安排就业指导人员通过脱产进修、在职培训等方式去提高他们的素质。并且有必要聘请有关专家加入到学院的就业指导队伍,打造一支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职业化师资队伍。
现实生活中就业知识和信息非常重要。学院图书馆有必要充实和就业有关的书籍、报刊、影像等资料。校园就业指导网的信息更应该及时更新。
加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把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就业岗位的取向定位统一结合起来,通过具体的就业指导内容体系作支撑来实现培养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就业指导内容设置的出发点,将就业指导作为一个科学的学科体系来研究实施。比如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模块含十个方面内容:一是职业生涯规划模块;二是就业与创业的知识和技能模块(就业政策法规,大学生就业形势,就业观念,就业心理准备,求职材料准备,面试技巧,创业知识,职业适应);三是毕业生合法权益保护模块。
就业指导工作要完善“四项服务”。群体性就业指导往往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差异,应该转变为群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指导与咨询服务。尽可能从学生专业入手,考虑学生个性和能力差异,实施个别指导。加强就业市场建设,将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融通,为学生提供充分就业信息。尤其是把人才需求信息及时上传到校园网络平台,指导学生从网络平台获得有效信息,推进就业工作信息化。建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多证毕业制度。在教学活动中引入职业技能鉴定,学生在校不但可以获得学历证书,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此外,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选择要充分肯定,尽可能帮助和指导大学生自主创业。
总而言之,高职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就业问题关系到学生的发展,也关系到学院的前途。要真正做好就业指导工作也绝非易事,必须举全院师生之力,齐心协力,才能把就业指导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注:本文是2008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XJG-08-35-5)的研究成果。
参 考 文 献
[1]林颖.试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职业指导的内容和方法[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6).
[2]朱雪梅.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大众科技,2006,(5).
[3]芦京.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