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有消息称山东莱阳市第二实验中学的14岁初中生李某某“被麻省理工学院提前签约”,受到网民质疑。12月11日,莱阳市教育体育局通过微信公众号致歉,并称此前报道为失实消息。莱阳教体局在通报中称,“由于我们核实不严,导致12月1日发布的‘莱阳第二实验中学李某某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成功签约’为失实消息。对这一事件给社会公众造成的误导,形成的不良社会影响,我们表示真诚道歉。 摘自“人民网”
点评:看到这则新闻,笔者不由得想起十几年前的“哈佛女孩刘亦婷”,去网上搜了搜她的近况,据说她在美国生活得还算不错,虽然没能“治国平天下”,但“修身齐家”是做到了。现在回看这件事,很多人分明感觉到“哈佛女孩刘亦婷”远没有《哈佛女孩刘亦婷》成功。缘于《哈佛女孩刘亦婷》,学校成了“名校”,老师成了“名师”,家长成了“名家长”,一时间荣誉不断、名利双收。恐怕这也是有些人急于发布“14岁男生签约麻省理工”消息的原因吧。不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同时,笔者也希望,这件事不要给那个只有14岁的李某某造成太多伤害,他还只是个孩子,还不清楚有些玩笑是开不得的,更何况或许这些玩笑还不是他开的。
天津市中小学将开展免费课后服务
记者日前从天津市教委获悉,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关于在我市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近日下发,根据这一通知,从2018年春季学期开始,中小学要在开展素质拓展课外活动之外,每天下午放学以后安排课后服务,课后服务原则上17:00结束。具体安排由各区教育局结合本区作息时间和学校实际自行确定。该通知还要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坚持“面向全体、家长自愿;学校主渠道、免收学生费用”的原则。 摘自“新浪网”
点评:曾有这么一句话,在网络上流传甚广——放学后的孩子,不是坐在辅导班里,就是走在前往辅导班的路上。很多网友都认为这句话充分反映了现在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但是实际上也有很多家长是不得已而为之。孩子三四点钟放学,家长却一般是五六点钟才下班,这二三个小时的时间差着实让很多家长挠头。笔者接触过一些家长,他们坦承让孩子放学后去上辅导班的真实目的,就是想找人看着孩子——风吹不着,雨打不着,车碰不着,还有人陪着写作业,花点钱也认了。可笔者始终觉得,这钱花得不值,更何况现在的辅导机构良莠不齐,把孩子托付给他们未必会让人真正放心。现在好了,学校来帮家长一把,那么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因此,天津市这一政策值得全社会点赞。
教育部等十一部门明确界定“学生欺凌”
日前,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明确了“学生欺凌”的界定。《方案》指出,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方案》还要求各地各校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区分学生欺凌与学生间打闹嬉戏的界定,正确合理处理。 摘自《法制晚报》
点评:记得若干期前,笔者点评某件“熊孩子”事件时就曾说过,产生“熊孩子”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师长没有及时给他们划出底线。现在想来,这句话放在这则新闻上也算合适。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越来越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各方面纷纷发声,为解决这一问题出谋划策。但在笔者看来,最重要的问题却始终没有解决,那就是到底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校园欺凌?也就是说,我们还没有给孩子们划出行为的底线,名不正而言不顺,言不顺而事不成。现在这条底线出现了、明确了,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也让我们看到了根治校园欺凌现象的希望。
“小学生错把乌龟当生肖”引发媒体热议
日前,辽宁沈阳市约六万名小学四年级学生参加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涉及语文、数学、英语、基本素养四科。当地教育界人士表示,调研和监测发现,目前学生阅读能力总体偏弱。在本次综合评价中,有一个现象引發关注:14%被测学生把洋节错认为中国传统节日,还有部分被测学生把小乌龟错认为十二生肖。尽管仅凭一次或几次测评,未必就能反映出小学生真实的传统文化常识水平,但出现如此“低级”错误,着实令人深思。 摘自“腾讯网”
点评:记得笔者刚记事的时候,家里的长辈就一字一句地教我背着“子鼠、丑牛……”;后来,笔者总记得一年中总有些日子要吃与寻常不一样的东西、做不一样的事,也是家里的长辈告诉我,那是因为“过节”。也缘于此,笔者从未认为有人生肖会属“黄花鱼”,也不曾认为“感恩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之所以要说这些,笔者是想表达这么一个观点——对于有些传统文化常识的传承,不需要老师,不需要教室,甚至连课本也不需要,只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言传身教就足够了。因此,小学生错把小乌龟认作十二生肖,这板子应该打在谁身上也就不言而喻了。传统文化是民族之根,也是民族每一个成员的根。我们希望孩子将来枝繁叶茂,成为栋梁之才,那么首先要做的不正应该是巩固他们的根基吗?所以说,诸位家长啊,都长点儿心吧。
点评:看到这则新闻,笔者不由得想起十几年前的“哈佛女孩刘亦婷”,去网上搜了搜她的近况,据说她在美国生活得还算不错,虽然没能“治国平天下”,但“修身齐家”是做到了。现在回看这件事,很多人分明感觉到“哈佛女孩刘亦婷”远没有《哈佛女孩刘亦婷》成功。缘于《哈佛女孩刘亦婷》,学校成了“名校”,老师成了“名师”,家长成了“名家长”,一时间荣誉不断、名利双收。恐怕这也是有些人急于发布“14岁男生签约麻省理工”消息的原因吧。不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同时,笔者也希望,这件事不要给那个只有14岁的李某某造成太多伤害,他还只是个孩子,还不清楚有些玩笑是开不得的,更何况或许这些玩笑还不是他开的。
天津市中小学将开展免费课后服务
记者日前从天津市教委获悉,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市财政局《关于在我市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近日下发,根据这一通知,从2018年春季学期开始,中小学要在开展素质拓展课外活动之外,每天下午放学以后安排课后服务,课后服务原则上17:00结束。具体安排由各区教育局结合本区作息时间和学校实际自行确定。该通知还要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坚持“面向全体、家长自愿;学校主渠道、免收学生费用”的原则。 摘自“新浪网”
点评:曾有这么一句话,在网络上流传甚广——放学后的孩子,不是坐在辅导班里,就是走在前往辅导班的路上。很多网友都认为这句话充分反映了现在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但是实际上也有很多家长是不得已而为之。孩子三四点钟放学,家长却一般是五六点钟才下班,这二三个小时的时间差着实让很多家长挠头。笔者接触过一些家长,他们坦承让孩子放学后去上辅导班的真实目的,就是想找人看着孩子——风吹不着,雨打不着,车碰不着,还有人陪着写作业,花点钱也认了。可笔者始终觉得,这钱花得不值,更何况现在的辅导机构良莠不齐,把孩子托付给他们未必会让人真正放心。现在好了,学校来帮家长一把,那么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因此,天津市这一政策值得全社会点赞。
教育部等十一部门明确界定“学生欺凌”
日前,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明确了“学生欺凌”的界定。《方案》指出,中小学生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包括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内外、学生之间,一方(个体或群体)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个体或群体)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方案》还要求各地各校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区分学生欺凌与学生间打闹嬉戏的界定,正确合理处理。 摘自《法制晚报》
点评:记得若干期前,笔者点评某件“熊孩子”事件时就曾说过,产生“熊孩子”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师长没有及时给他们划出底线。现在想来,这句话放在这则新闻上也算合适。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越来越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各方面纷纷发声,为解决这一问题出谋划策。但在笔者看来,最重要的问题却始终没有解决,那就是到底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校园欺凌?也就是说,我们还没有给孩子们划出行为的底线,名不正而言不顺,言不顺而事不成。现在这条底线出现了、明确了,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也让我们看到了根治校园欺凌现象的希望。
“小学生错把乌龟当生肖”引发媒体热议
日前,辽宁沈阳市约六万名小学四年级学生参加了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涉及语文、数学、英语、基本素养四科。当地教育界人士表示,调研和监测发现,目前学生阅读能力总体偏弱。在本次综合评价中,有一个现象引發关注:14%被测学生把洋节错认为中国传统节日,还有部分被测学生把小乌龟错认为十二生肖。尽管仅凭一次或几次测评,未必就能反映出小学生真实的传统文化常识水平,但出现如此“低级”错误,着实令人深思。 摘自“腾讯网”
点评:记得笔者刚记事的时候,家里的长辈就一字一句地教我背着“子鼠、丑牛……”;后来,笔者总记得一年中总有些日子要吃与寻常不一样的东西、做不一样的事,也是家里的长辈告诉我,那是因为“过节”。也缘于此,笔者从未认为有人生肖会属“黄花鱼”,也不曾认为“感恩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之所以要说这些,笔者是想表达这么一个观点——对于有些传统文化常识的传承,不需要老师,不需要教室,甚至连课本也不需要,只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言传身教就足够了。因此,小学生错把小乌龟认作十二生肖,这板子应该打在谁身上也就不言而喻了。传统文化是民族之根,也是民族每一个成员的根。我们希望孩子将来枝繁叶茂,成为栋梁之才,那么首先要做的不正应该是巩固他们的根基吗?所以说,诸位家长啊,都长点儿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