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短视频大批应用软件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大学生群体中,小咖秀、美拍、抖音等短视频受到追捧。殊不知,在其迅猛发展的过程中,虽然活跃了用户群体,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平台内容低俗、猎奇、土味、荒诞,对一些传统的价值观产生了一定冲击。现在将阐述短视频的趣缘群体,再通过调查问卷对比男女使用短视频的共性与个性,分析高校女大学生趣缘群体短视频的使用行为,探讨高校女大学生利用短视频产生的互动效应以及价值创造。从女大学生审美泛化、女性主体意识淡化以及功利择业等问题中提出治理之策,引导女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形成。
关键词 女大学生;短视频;趣缘群体;互动链仪式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0-0001-06
据国内权威数据研究机构Quest 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半年大报告》,2018年9月短视频月度活跃用户数已高达5.18亿,渗透率46%。截至2018年6月,短视频成为用户使用时长占比增长迅猛增长率340%,单日使用时长也超过1小时,人均每日启动次数8次①。由此可见,使用短视频的用户人数异常活跃,成为新的娱乐消遣工具。不得不说短视频蔚然成风,其发展势态也愈发具有影响力。
1 短视频的趣缘群体
趣缘群体是指兴趣爱好相同,价值观大致相近的人们组成社会群体。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通过网络结识一群和自己兴趣爱好、价值观相似的群体。
青年群体的媒介形象一直被父辈为主导的价值观误解和诋毁,渐渐青年群体成为边缘亚文化群体。特别是高校女大学生——女青年群体的核心人员构成,在父辈和男性主导的话语体系中,饱受媒介建构成娱乐、张扬、忤逆般的妖魔鬼怪形象。同时她们十分渴求自我身份地位的认同,自我价值的肯定。在媒介技术不断发展下,她们利用虚拟的网络空间找到自我归属的地方,形成一群群粉丝群体。通过网络聚群来自我界定、自我肯定。
1.1 身份属性
从各类App发布的短视频来看,比起微电影和广告,其内容不要求完整叙事,不讲究拍摄美学视角,往往更加注重贴近于生活、来源于生活。随意运用手机摄像镜头,捕捉日常生活小细节。简单平实的短视频内容可以在瞬间获得大批网友点赞。短视频App内容通常有幽默恶搞、生活技能、萌宠晒娃、生活百科、时尚搭配等。还有政党各机关、企业宣传逐渐入驻,其制作的通报案情、发布公告、街头采访、公益教育、宣传旅游景点、商业定制等主题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发。包罗万象的短视频迎合了万千大众的口味,满足了普遍大众的信息需求。平民百姓在各类短视频上登堂入室,尽情地演绎自我,尽情地宣扬通俗文化,抢占强权主义的话语权,满足自我的心理需求。正是因为短视频有一个自由开放、百纳海川的库容,拥有各自兴趣爱好的女大学生十分容易找到和自己类同的人。
短视频趣缘群体基本可以分为恋人、恋物、恋活动和恋媒体文本四大类别②。恋人是对于某个人有所迷恋而形成的集合群体。这些对象主要有演员歌星、网红达人等。比如名声大噪的新晋偶像“TF-boys”,他们在微博、贴吧、QQ群有许多粉丝后援会。恋物这一类主要对象是物体,比如收集邮票。恋活动是因为热爱某种活动而建立起一个群体,比如喜欢美食类的趣缘群体有李子柒乡野美食、小野办公室美食。有星座血型、塔罗牌占卦等群体,还有类似的体育活动、游戏活动等群体。恋媒体文本就是对书籍、电影、电视感兴趣的人。比如有韓剧、日剧、美剧等聚集的影视迷群体。正如以上分类,短视频的信息综合性实现了个体五花八门的兴趣爱好,满足了个体寻找共同体的社交需求。总之,社交类短视频是连接用户的纽带,且又鲜明地划分了群体类别,同时加固了各类趣缘群体的关系稳定。
1.2 使用满足
短视频“短平快”技术博得了大批用户喜爱。用户可以从短视频中获取文字、语言、画面而相互融合组成地信息资源。“短平快”为当今信息爆炸时代下的人们找到了一条直观化的路径。面对生活的快节奏和时间的碎片化,人们更愿意去选择接受“短平快”特性的信息载体。并且,在信息狂乱轰炸之下,即使是面对几秒到几分钟的视频信息量,受众往往也是疲惫不堪。虽然满足了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但是在面对庞大的信息量时,用户是十分艰难地获得为我所用的那部分信息,反而对信息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算法技术。算法技术是平台通过分析用户浏览每个短视频停留的时间长短,分析个人取向和兴趣爱好,实现个性化的推送,提高用户获取资源的效率,充分全面地满足用户的信息获取需求。对于上传用户来说,抖音采用平等分发机制,摒弃中心化分配,提供给每一个用户平等的流量池分发给每一位网友。因此,不管你是明星网红还是平民草根,抖音平台平等随机分发给每一位客户端。在诸类短视频中,用户在平台中不仅得到精准的信息服务,还获得极大展示自我的空间。
在现今人们面对外在世界的复杂性及自我内心的矛盾性,人们往往会选择逃避到虚拟的网络空间实现自我。高校女大学生这一群体亦如此,女大学生是女青年的核心构成人员,该类群体在社会群体中是最活跃的部分,同时又是社会群体中的弱势群体,长期以来,一直被父辈强权的言语诋毁而逐渐边缘化。在短视频这些社区内,女大学生通过恶搞、戏谑、夸张、低俗等表演,对强权主义建构的媒介形象进行解构、反抗。她们的戏谑或多或少没有太明显的政治意识,大多只是讽刺呆板、严肃的父辈文化,通过叛逆和反抗的表演来呈现独特的自我,寻找自我存在感,宣泄心理上的不满,获得放松娱乐心身。与此同时,她们借助短视频构建一种虚拟的社会空间,十分容易找到自己的归属趣缘社区。通过创作、互动构建自我认同。所以对于一个群体来说,在社群里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尽情释放自我、可以表达自我的愿望,实现个体价值。并且在群体力量的带动下,这种身份会在网络上形成众星捧月的态势,也会给其带来一股股优越感和满足感。 2 高校女大学生短视频使用行为
短视频开发,多专注于年轻人用户,导致大批大学生沉迷于此。当代高校大学生多为“95后”群体,一出生就伴随着互联网而成长的一代人。女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重要的一部分,其群体特征又远远区别于其他的用户。并且,短视频又正在影响女大学生行为与价值。
2.1 男女大学生使用差异
本段根据湖南高校大学生为主,以及分布在北京、江苏、广东、云南等高校地区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网络分发问卷,回收了200份有效调查问卷,以及随机采访了10名用户对象,分析出大学生对短视频使用的情况,以及对比男女性别上使用地异同。
2.1.1 使用行为的共性
从性别上看,大学生使用短视频App整体趋势大致相同,比如有备受追捧的抖音、美拍、快手等;男女使用短视频App观看内容主要集中在搞笑类、生活技能类。他们对于“什么情况下使用短视频”这一项问题,男(54.14%)女(71.33%)大学生选择是无聊,用来打发时间。显然,短视频是大学生消遣时间、缓解压力的工具。
2.1.2 使用行为的特性
对“是否使用短视频App的大学生群体”进行比较,男性用户占比例为28.67%,共43人,女性用户占比例71.33%,共107人。由此可以看出,男女比例差别比较大,女性使用短视频数量远远大于男性。说明女大学生更偏向于喜欢使用短视频。当然,男女使用短视频App观看内容也存在异同。通过数据分析(见表1),游戏类内容和新闻资讯类内容是男生比较喜欢的内容;而女生倾向于观看美妆类内容(65.73%)和音乐舞蹈类内容(53.15%)。从调查数据来看,男女关注的社群差异大,女大学生一般倾向于时尚美妆、音乐舞蹈。并且在一些采访记录中,女大学生比较喜欢创作视频,选择自己喜爱的滤镜美颜拍摄,发布自己的原创视频。
短视频应运而生。它不仅满足了人们使用需求,还使人们得到心灵上的慰藉。凭借着这股势头,短视频行业井喷式爆发。然而就在去年,国家版权局约谈了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15家短视频平台企业。斥令要求整改有内容低俗化和过度娱乐化等内容。由此,短视频行业不断被揭发出不良信息的传播,公众生活不断地受到影响,尤其是女大学生群体。
2.2 短视频互动的传播效应
柯林斯认为互动仪式由四要素组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聚集在同一场所、对局外人设置界限、将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对象或活动上、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③。柯林斯的互动仪式理论讨论了人与人身体在场交际模式。而在如今,互联网视听技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与人身体在场的互动也发生了改变。短视频给传者和受者提供一个际遇的虚拟空间。用户们以屏幕为纽带模拟现实的人际传播,与视频里的表演者共同分享的情绪和体验情感的同时,短视频独特的互动传播也在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效应。
2.2.1 互动式的传播行为
在短视频社区内,用户之间完成互动的具体行为有传统的文字传播、有音乐舞蹈特效等辅助功能互动、还有模仿互动。社区类短视频文字传播分为评论、关注、转载、直播弹幕、附近等。用户可以评论私聊视频发布者,评论区用户和用户之间可以相互解答问题。这种互动机制经常会诞生搞笑无厘头的段子,引起无数用户点赞回复。抖音App用户更是戏谑道,抖音没有评论就是没有灵魂。滤镜贴纸、舞蹈特技等多种互动方式备受用户追捧。这些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制作出花样百出、新颖出奇的短视频,彰显出用户独有的个性魅力,满足了用户表现自我的需求。例如近期较火的“控雨术”“蒸汽波”“钢铁侠装备”。短视频“拍同款”模仿功能是加强用户互动传播的有效手段。短视频提供一个模板,带动用户基于原视频进行二次创作挑战,促使用户产生强烈的模仿欲望。比如参与锁骨放硬币,反手摸肚脐特技等挑战。还有近期抖音掀起晒梳妆台的狂潮。女大学生纷纷效仿,接二连三的发布视频,好比竞赛一样,有晒昂贵的口红、化妆品的,有的甚至延展到晒衣柜、鞋柜等。除此之外,社区内的虚拟互动常会延伸到现实生活中。线下的面对面,真实的际遇。抖音每年举办红人盛典,邀请到众多抖音爱好者到现场互动,通过身体在场的际遇产生更真切的交流与互动。
短视频是一个互动交流的阵地,为每一位用户提供了虚拟的际遇空间。用户们基于短视频的应用操作取代了人们交际的现实空间,与大家在虚拟世界里共同分享情绪和体验情感,完成互动传播。基于一个自由开放的新舞台,自我的前台表演是成为与其他用户完成社交的主要渠道。短视频中表演的人一如既往地乐此不疲,观赏的人也一如既往地沉浸其中。这种莫名的吸引力很大来源于短视频平台抓住了人们前台表演的心理。短视频是一个虚拟、匿名的舞台,在舞台上表演的用户明确地意识到需要进行印象管理,来补救自己邋遢颓丧的模样,进而用户把自己伪造成理想化的模樣,做出和自己不相一致的动作与行为。这一群体不仅仅通过理想化表演来呈现自我,还通过扮丑、恶搞为主题来表演自我。比如“变胖三十斤特效”“秃头特效”等。这些表演是在对抗父辈男权为主导建构的话语体系。通过娱乐化地恶搞、反讽解构他们所构造的女性媒介想象。女大学生在不断地戏仿和玩笑当中,起到了放松愉悦心身的同时,又加强了自我表现的信心。
短视频线上线下的际遇,通过文字、音乐舞蹈、特技、模仿互动慢慢地堆积情感能量。在氛围烘托下,人们彼此传递的情感相互感染,从而使趣缘群体愈发认可彼此,群体情感变得更加稳固。这时候互动传播得以最大效益化完成。
2.2.2 互动效应的价值创造
格伯纳提出“电视教养”理论,即培养理论。其主要研究电视媒介对当时的美国人民在价值观上产生了重大的改变。格伯纳鲜明地指出,“对大量看电视的观众来说,电视实际上主宰和包容了其他的信息、观念和意识的来源,所有接触这些相同消息所产生的效果或者说教导了共同的世界观,共同的角色观和共同的价值观的作用。”④然而,对于当今时代的短视频,这言论依旧具有创新意义。新时代诞生了短视频行业。应运而生的短视频传播效应正在悄然改变人们的价值观。 1)正面效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言论环境越来越开放、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帮助了女大学生便捷地获取信息资源,开拓视野和思维,十分有利于女大学生个性发展。
加之短视频提供了一个较低的准入机制,给予女大学生们一个登台露面的机会。她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展示自己的特长优点及言论,学习各类新知识,促进全面发展,增强自信心。在短视频社区中,网络赋权给女性,传统的话题中心受到挑战,越来越多的女性话题登堂入室,公然讨论对与错。短视频多元内容给女性多元的选择,通过自我正确认识,正确地规划职业道路和生活方式,实现自我身份认同。关于女性短视频创作有很多,一般集中在情感话题类、防范安全类、演说演讲类等。原创女性励志演讲短视频“遇言·不止”,结合“女性 + 演讲”两个领域进行垂直细分,用女性价值观和热点话题相结合,致力打造一个引导女性独立的风潮,挑战传统两性话题。也正因为在一个平等、开放、自由的网络时代,女性借助短视频,在趣缘社区里找到自己的归属,實现自我认同,尽情释放自我。
2)反面效应。数据化时代到来,虚拟社交易引发前台表演。手机屏幕前的女大学生群体利用虚拟数据包装功能,借助数据这个大舞台表演第二个自我。她们在使用短视频当中,通过美颜、滤镜来呈现自我、把自己改造为最理想化的模样,发布在一个虚拟网络平台。每段视频当中的自己获得网友的点赞、评论、关注,都会无形地满足她们的虚荣心。同样,网络社交的虚拟性、匿名性极其容易隐藏原本的模样,伪造成理想的模样,久而久之,女大学生愈发爱慕虚荣、崇尚自我,不断地以个人为中心。当她们与价值相似的群体不谋而合时,组建的小群体自动建立起一道壁垒去排斥他人。随之,短视频提供的表演前台也会变得畸形。这种行为易导致女大学生诱发出虚荣功利的思想、消费攀比主义。当她们自我承受不了现实和虚拟世界带来的差异时,往往会选择整容整形改变自己体态样貌、或者是进行一些不正当的谋利行为。
在短视频中,女大学生依靠共同或相近的兴趣相互自由地结识、交流。互动交流的基本话题仅仅依靠兴趣爱好来相互牵引。社区中各个用户之间没有明确地身份信息,凭借一个网上虚拟的ID号聚集在一起,在一定的程度上并没有群体制度的束缚。如火如荼的线上聊天,而在现实中却是形如陌路的过客而已。短视频划分的趣缘社区正在践踏、侵蚀传统的人际交往。
3 短视频风潮下女大学生价值失焦及纠偏
媒介技术的嬗变,引发一股短视频风潮。人们在欣赏短视频的过程中,不仅便捷地获取了信息资源,还能够放松心情,慰藉心灵。但是短视频内容多元化,造成传播的信息有好有坏。不能正确鉴别好坏的高校女大学生往往容易引起行为失范,加上对媒介的误读,更加严重影响到她们的价值偏向,造成价值失焦。为了避免短视频风潮下对女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女大学生应该时刻做好准备采取措施,应对问题。
3.1 价值失焦的表现
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宽容开放的言论社会。在多元利益驱动的短视频中,高校女大学生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很难分辨出事情的对与错,常常造成不良后果,逐渐导致女大学生迷失在各类自我言说的价值观当中。女大学生使用短视频产生的价值失焦问题日益严重。
3.1.1 影像操弄泛化审美
网络具有极大的包容性,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精英阶层都可以在平台上高深阔论、自由发言。在海量的短视频中,有各色各样的用户群体参与创作、互动。对此相应的视频内容有低俗幼稚、有恶搞无趣,也有阳春白雪、富有知识的授业传教。斯蒂芬斯在传播游戏理论说过,“游戏即传播快乐,工作即传播痛苦。”⑤对于用户来说,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自然是被定义为娱乐工具。他们在观看视频过程中,会选择娱乐放松的内容进行观影、追求获得视听的愉悦感。相反发布高深的专业知识,谈论天马行空的艺术诸如此类的短视频,往往一刷而过,浏览量很少。短视频内容是日常生活的审美,以低俗土味取胜,解构精英主义文化。当这些信息涌入我们生活,人们的审美观会不断地受到影像操弄。混淆影像建构的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异化人们对日常生活的体验,泛化审美活动也正是这样开始的。女大学生观看视频多集中于美妆、舞蹈音乐等娱乐影像。在短视频影像里建构的漂亮女性模样被模仿的热火朝天。比如抖音最火的泫雅仿妆特效、锥子瘦脸特效等。过度地受影像的熏陶,加之一味地沉浸于良莠不齐的短视频。影像与现实、审美与娱乐失去了明确界限,易导致女大学生泛化审美。影像操弄泛化审美活动带来的后果往往如同新闻常谈的女大学生整容变成蛇精脸,女大学生减肥患上厌食症,体重只有30斤等违背伦理道德的骇人听闻。
3.1.2 女性主体意识淡化
女性在男权主义话语体系中,一直是被贴上观赏和商品性质的标签。在诸多短视频中,不断强调地是女性的外表价值。比如V字脸、S型身材、美白等。女性总是不满足自己的外表身材,诚然一大批女大学生也不顾一切地去追求V字脸、S型身材、美白等,导致她们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自身的认知。并且参与录制短视频的女性大部分都是刻意地用镜头来特写自己的脸庞、身材,还有一些挑逗表情和性感的姿势。毋庸置疑,短视频女性的审美都是围绕着男性的评判为准则。女性独立的人格、丰富的才能都变得毫无价值。她们追求自己拥有漂亮的外表和苗条的身材,不断地取悦男性,向男性谄媚献美,谋求男性的认可。2018年情感博主@ayawawa因发布慰安妇不当言论,被禁言6个月。之前,她在网络上时常发表极其扭曲的女德话语“指导”女孩子婚姻观,传授将女性物化,或者贬低女性存在价值,崇尚外貌就是一切等言论,哗众取宠,博得大家关注。但是万万没想到部分女大学生极其认同该言论,并且一大批学生是网红@ayawawa的忠实粉丝。
如今在网络上不乏有大量打着崇尚个性,主张个性解放的幌子,表演一些吸人眼球,视觉奇观的内容。恰恰是这种招摇过市的个性解放幌子,十分容易让女大学生鬼迷心窍,因此导致她们对恋爱观、婚姻观常以个性解放为借口来淡化道德观。她们常在短视频炫耀自己的恋爱行为,当作是自己的魅力展现,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通过群体情感烘托、感染机制下,女大学生在解读信息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读,会对婚恋价值观会产生严重的失焦,做出越轨的行为。所以长期以来,在男女性别二元对立的文化下,经过短视频这一媒介操纵和控制,女大学生被建构成客体,本应当作为主体的诉求被无形地掩盖,所以女性的主体意识慢慢在缺失,男女文化逐步丧失两性之间应有的主体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女大学生;短视频;趣缘群体;互动链仪式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0-0001-06
据国内权威数据研究机构Quest 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半年大报告》,2018年9月短视频月度活跃用户数已高达5.18亿,渗透率46%。截至2018年6月,短视频成为用户使用时长占比增长迅猛增长率340%,单日使用时长也超过1小时,人均每日启动次数8次①。由此可见,使用短视频的用户人数异常活跃,成为新的娱乐消遣工具。不得不说短视频蔚然成风,其发展势态也愈发具有影响力。
1 短视频的趣缘群体
趣缘群体是指兴趣爱好相同,价值观大致相近的人们组成社会群体。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通过网络结识一群和自己兴趣爱好、价值观相似的群体。
青年群体的媒介形象一直被父辈为主导的价值观误解和诋毁,渐渐青年群体成为边缘亚文化群体。特别是高校女大学生——女青年群体的核心人员构成,在父辈和男性主导的话语体系中,饱受媒介建构成娱乐、张扬、忤逆般的妖魔鬼怪形象。同时她们十分渴求自我身份地位的认同,自我价值的肯定。在媒介技术不断发展下,她们利用虚拟的网络空间找到自我归属的地方,形成一群群粉丝群体。通过网络聚群来自我界定、自我肯定。
1.1 身份属性
从各类App发布的短视频来看,比起微电影和广告,其内容不要求完整叙事,不讲究拍摄美学视角,往往更加注重贴近于生活、来源于生活。随意运用手机摄像镜头,捕捉日常生活小细节。简单平实的短视频内容可以在瞬间获得大批网友点赞。短视频App内容通常有幽默恶搞、生活技能、萌宠晒娃、生活百科、时尚搭配等。还有政党各机关、企业宣传逐渐入驻,其制作的通报案情、发布公告、街头采访、公益教育、宣传旅游景点、商业定制等主题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发。包罗万象的短视频迎合了万千大众的口味,满足了普遍大众的信息需求。平民百姓在各类短视频上登堂入室,尽情地演绎自我,尽情地宣扬通俗文化,抢占强权主义的话语权,满足自我的心理需求。正是因为短视频有一个自由开放、百纳海川的库容,拥有各自兴趣爱好的女大学生十分容易找到和自己类同的人。
短视频趣缘群体基本可以分为恋人、恋物、恋活动和恋媒体文本四大类别②。恋人是对于某个人有所迷恋而形成的集合群体。这些对象主要有演员歌星、网红达人等。比如名声大噪的新晋偶像“TF-boys”,他们在微博、贴吧、QQ群有许多粉丝后援会。恋物这一类主要对象是物体,比如收集邮票。恋活动是因为热爱某种活动而建立起一个群体,比如喜欢美食类的趣缘群体有李子柒乡野美食、小野办公室美食。有星座血型、塔罗牌占卦等群体,还有类似的体育活动、游戏活动等群体。恋媒体文本就是对书籍、电影、电视感兴趣的人。比如有韓剧、日剧、美剧等聚集的影视迷群体。正如以上分类,短视频的信息综合性实现了个体五花八门的兴趣爱好,满足了个体寻找共同体的社交需求。总之,社交类短视频是连接用户的纽带,且又鲜明地划分了群体类别,同时加固了各类趣缘群体的关系稳定。
1.2 使用满足
短视频“短平快”技术博得了大批用户喜爱。用户可以从短视频中获取文字、语言、画面而相互融合组成地信息资源。“短平快”为当今信息爆炸时代下的人们找到了一条直观化的路径。面对生活的快节奏和时间的碎片化,人们更愿意去选择接受“短平快”特性的信息载体。并且,在信息狂乱轰炸之下,即使是面对几秒到几分钟的视频信息量,受众往往也是疲惫不堪。虽然满足了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但是在面对庞大的信息量时,用户是十分艰难地获得为我所用的那部分信息,反而对信息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问题的解决方法就是算法技术。算法技术是平台通过分析用户浏览每个短视频停留的时间长短,分析个人取向和兴趣爱好,实现个性化的推送,提高用户获取资源的效率,充分全面地满足用户的信息获取需求。对于上传用户来说,抖音采用平等分发机制,摒弃中心化分配,提供给每一个用户平等的流量池分发给每一位网友。因此,不管你是明星网红还是平民草根,抖音平台平等随机分发给每一位客户端。在诸类短视频中,用户在平台中不仅得到精准的信息服务,还获得极大展示自我的空间。
在现今人们面对外在世界的复杂性及自我内心的矛盾性,人们往往会选择逃避到虚拟的网络空间实现自我。高校女大学生这一群体亦如此,女大学生是女青年的核心构成人员,该类群体在社会群体中是最活跃的部分,同时又是社会群体中的弱势群体,长期以来,一直被父辈强权的言语诋毁而逐渐边缘化。在短视频这些社区内,女大学生通过恶搞、戏谑、夸张、低俗等表演,对强权主义建构的媒介形象进行解构、反抗。她们的戏谑或多或少没有太明显的政治意识,大多只是讽刺呆板、严肃的父辈文化,通过叛逆和反抗的表演来呈现独特的自我,寻找自我存在感,宣泄心理上的不满,获得放松娱乐心身。与此同时,她们借助短视频构建一种虚拟的社会空间,十分容易找到自己的归属趣缘社区。通过创作、互动构建自我认同。所以对于一个群体来说,在社群里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尽情释放自我、可以表达自我的愿望,实现个体价值。并且在群体力量的带动下,这种身份会在网络上形成众星捧月的态势,也会给其带来一股股优越感和满足感。 2 高校女大学生短视频使用行为
短视频开发,多专注于年轻人用户,导致大批大学生沉迷于此。当代高校大学生多为“95后”群体,一出生就伴随着互联网而成长的一代人。女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重要的一部分,其群体特征又远远区别于其他的用户。并且,短视频又正在影响女大学生行为与价值。
2.1 男女大学生使用差异
本段根据湖南高校大学生为主,以及分布在北京、江苏、广东、云南等高校地区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网络分发问卷,回收了200份有效调查问卷,以及随机采访了10名用户对象,分析出大学生对短视频使用的情况,以及对比男女性别上使用地异同。
2.1.1 使用行为的共性
从性别上看,大学生使用短视频App整体趋势大致相同,比如有备受追捧的抖音、美拍、快手等;男女使用短视频App观看内容主要集中在搞笑类、生活技能类。他们对于“什么情况下使用短视频”这一项问题,男(54.14%)女(71.33%)大学生选择是无聊,用来打发时间。显然,短视频是大学生消遣时间、缓解压力的工具。
2.1.2 使用行为的特性
对“是否使用短视频App的大学生群体”进行比较,男性用户占比例为28.67%,共43人,女性用户占比例71.33%,共107人。由此可以看出,男女比例差别比较大,女性使用短视频数量远远大于男性。说明女大学生更偏向于喜欢使用短视频。当然,男女使用短视频App观看内容也存在异同。通过数据分析(见表1),游戏类内容和新闻资讯类内容是男生比较喜欢的内容;而女生倾向于观看美妆类内容(65.73%)和音乐舞蹈类内容(53.15%)。从调查数据来看,男女关注的社群差异大,女大学生一般倾向于时尚美妆、音乐舞蹈。并且在一些采访记录中,女大学生比较喜欢创作视频,选择自己喜爱的滤镜美颜拍摄,发布自己的原创视频。
短视频应运而生。它不仅满足了人们使用需求,还使人们得到心灵上的慰藉。凭借着这股势头,短视频行业井喷式爆发。然而就在去年,国家版权局约谈了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15家短视频平台企业。斥令要求整改有内容低俗化和过度娱乐化等内容。由此,短视频行业不断被揭发出不良信息的传播,公众生活不断地受到影响,尤其是女大学生群体。
2.2 短视频互动的传播效应
柯林斯认为互动仪式由四要素组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聚集在同一场所、对局外人设置界限、将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对象或活动上、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③。柯林斯的互动仪式理论讨论了人与人身体在场交际模式。而在如今,互联网视听技术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与人身体在场的互动也发生了改变。短视频给传者和受者提供一个际遇的虚拟空间。用户们以屏幕为纽带模拟现实的人际传播,与视频里的表演者共同分享的情绪和体验情感的同时,短视频独特的互动传播也在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效应。
2.2.1 互动式的传播行为
在短视频社区内,用户之间完成互动的具体行为有传统的文字传播、有音乐舞蹈特效等辅助功能互动、还有模仿互动。社区类短视频文字传播分为评论、关注、转载、直播弹幕、附近等。用户可以评论私聊视频发布者,评论区用户和用户之间可以相互解答问题。这种互动机制经常会诞生搞笑无厘头的段子,引起无数用户点赞回复。抖音App用户更是戏谑道,抖音没有评论就是没有灵魂。滤镜贴纸、舞蹈特技等多种互动方式备受用户追捧。这些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制作出花样百出、新颖出奇的短视频,彰显出用户独有的个性魅力,满足了用户表现自我的需求。例如近期较火的“控雨术”“蒸汽波”“钢铁侠装备”。短视频“拍同款”模仿功能是加强用户互动传播的有效手段。短视频提供一个模板,带动用户基于原视频进行二次创作挑战,促使用户产生强烈的模仿欲望。比如参与锁骨放硬币,反手摸肚脐特技等挑战。还有近期抖音掀起晒梳妆台的狂潮。女大学生纷纷效仿,接二连三的发布视频,好比竞赛一样,有晒昂贵的口红、化妆品的,有的甚至延展到晒衣柜、鞋柜等。除此之外,社区内的虚拟互动常会延伸到现实生活中。线下的面对面,真实的际遇。抖音每年举办红人盛典,邀请到众多抖音爱好者到现场互动,通过身体在场的际遇产生更真切的交流与互动。
短视频是一个互动交流的阵地,为每一位用户提供了虚拟的际遇空间。用户们基于短视频的应用操作取代了人们交际的现实空间,与大家在虚拟世界里共同分享情绪和体验情感,完成互动传播。基于一个自由开放的新舞台,自我的前台表演是成为与其他用户完成社交的主要渠道。短视频中表演的人一如既往地乐此不疲,观赏的人也一如既往地沉浸其中。这种莫名的吸引力很大来源于短视频平台抓住了人们前台表演的心理。短视频是一个虚拟、匿名的舞台,在舞台上表演的用户明确地意识到需要进行印象管理,来补救自己邋遢颓丧的模样,进而用户把自己伪造成理想化的模樣,做出和自己不相一致的动作与行为。这一群体不仅仅通过理想化表演来呈现自我,还通过扮丑、恶搞为主题来表演自我。比如“变胖三十斤特效”“秃头特效”等。这些表演是在对抗父辈男权为主导建构的话语体系。通过娱乐化地恶搞、反讽解构他们所构造的女性媒介想象。女大学生在不断地戏仿和玩笑当中,起到了放松愉悦心身的同时,又加强了自我表现的信心。
短视频线上线下的际遇,通过文字、音乐舞蹈、特技、模仿互动慢慢地堆积情感能量。在氛围烘托下,人们彼此传递的情感相互感染,从而使趣缘群体愈发认可彼此,群体情感变得更加稳固。这时候互动传播得以最大效益化完成。
2.2.2 互动效应的价值创造
格伯纳提出“电视教养”理论,即培养理论。其主要研究电视媒介对当时的美国人民在价值观上产生了重大的改变。格伯纳鲜明地指出,“对大量看电视的观众来说,电视实际上主宰和包容了其他的信息、观念和意识的来源,所有接触这些相同消息所产生的效果或者说教导了共同的世界观,共同的角色观和共同的价值观的作用。”④然而,对于当今时代的短视频,这言论依旧具有创新意义。新时代诞生了短视频行业。应运而生的短视频传播效应正在悄然改变人们的价值观。 1)正面效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言论环境越来越开放、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帮助了女大学生便捷地获取信息资源,开拓视野和思维,十分有利于女大学生个性发展。
加之短视频提供了一个较低的准入机制,给予女大学生们一个登台露面的机会。她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展示自己的特长优点及言论,学习各类新知识,促进全面发展,增强自信心。在短视频社区中,网络赋权给女性,传统的话题中心受到挑战,越来越多的女性话题登堂入室,公然讨论对与错。短视频多元内容给女性多元的选择,通过自我正确认识,正确地规划职业道路和生活方式,实现自我身份认同。关于女性短视频创作有很多,一般集中在情感话题类、防范安全类、演说演讲类等。原创女性励志演讲短视频“遇言·不止”,结合“女性 + 演讲”两个领域进行垂直细分,用女性价值观和热点话题相结合,致力打造一个引导女性独立的风潮,挑战传统两性话题。也正因为在一个平等、开放、自由的网络时代,女性借助短视频,在趣缘社区里找到自己的归属,實现自我认同,尽情释放自我。
2)反面效应。数据化时代到来,虚拟社交易引发前台表演。手机屏幕前的女大学生群体利用虚拟数据包装功能,借助数据这个大舞台表演第二个自我。她们在使用短视频当中,通过美颜、滤镜来呈现自我、把自己改造为最理想化的模样,发布在一个虚拟网络平台。每段视频当中的自己获得网友的点赞、评论、关注,都会无形地满足她们的虚荣心。同样,网络社交的虚拟性、匿名性极其容易隐藏原本的模样,伪造成理想的模样,久而久之,女大学生愈发爱慕虚荣、崇尚自我,不断地以个人为中心。当她们与价值相似的群体不谋而合时,组建的小群体自动建立起一道壁垒去排斥他人。随之,短视频提供的表演前台也会变得畸形。这种行为易导致女大学生诱发出虚荣功利的思想、消费攀比主义。当她们自我承受不了现实和虚拟世界带来的差异时,往往会选择整容整形改变自己体态样貌、或者是进行一些不正当的谋利行为。
在短视频中,女大学生依靠共同或相近的兴趣相互自由地结识、交流。互动交流的基本话题仅仅依靠兴趣爱好来相互牵引。社区中各个用户之间没有明确地身份信息,凭借一个网上虚拟的ID号聚集在一起,在一定的程度上并没有群体制度的束缚。如火如荼的线上聊天,而在现实中却是形如陌路的过客而已。短视频划分的趣缘社区正在践踏、侵蚀传统的人际交往。
3 短视频风潮下女大学生价值失焦及纠偏
媒介技术的嬗变,引发一股短视频风潮。人们在欣赏短视频的过程中,不仅便捷地获取了信息资源,还能够放松心情,慰藉心灵。但是短视频内容多元化,造成传播的信息有好有坏。不能正确鉴别好坏的高校女大学生往往容易引起行为失范,加上对媒介的误读,更加严重影响到她们的价值偏向,造成价值失焦。为了避免短视频风潮下对女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女大学生应该时刻做好准备采取措施,应对问题。
3.1 价值失焦的表现
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宽容开放的言论社会。在多元利益驱动的短视频中,高校女大学生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很难分辨出事情的对与错,常常造成不良后果,逐渐导致女大学生迷失在各类自我言说的价值观当中。女大学生使用短视频产生的价值失焦问题日益严重。
3.1.1 影像操弄泛化审美
网络具有极大的包容性,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精英阶层都可以在平台上高深阔论、自由发言。在海量的短视频中,有各色各样的用户群体参与创作、互动。对此相应的视频内容有低俗幼稚、有恶搞无趣,也有阳春白雪、富有知识的授业传教。斯蒂芬斯在传播游戏理论说过,“游戏即传播快乐,工作即传播痛苦。”⑤对于用户来说,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自然是被定义为娱乐工具。他们在观看视频过程中,会选择娱乐放松的内容进行观影、追求获得视听的愉悦感。相反发布高深的专业知识,谈论天马行空的艺术诸如此类的短视频,往往一刷而过,浏览量很少。短视频内容是日常生活的审美,以低俗土味取胜,解构精英主义文化。当这些信息涌入我们生活,人们的审美观会不断地受到影像操弄。混淆影像建构的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异化人们对日常生活的体验,泛化审美活动也正是这样开始的。女大学生观看视频多集中于美妆、舞蹈音乐等娱乐影像。在短视频影像里建构的漂亮女性模样被模仿的热火朝天。比如抖音最火的泫雅仿妆特效、锥子瘦脸特效等。过度地受影像的熏陶,加之一味地沉浸于良莠不齐的短视频。影像与现实、审美与娱乐失去了明确界限,易导致女大学生泛化审美。影像操弄泛化审美活动带来的后果往往如同新闻常谈的女大学生整容变成蛇精脸,女大学生减肥患上厌食症,体重只有30斤等违背伦理道德的骇人听闻。
3.1.2 女性主体意识淡化
女性在男权主义话语体系中,一直是被贴上观赏和商品性质的标签。在诸多短视频中,不断强调地是女性的外表价值。比如V字脸、S型身材、美白等。女性总是不满足自己的外表身材,诚然一大批女大学生也不顾一切地去追求V字脸、S型身材、美白等,导致她们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自身的认知。并且参与录制短视频的女性大部分都是刻意地用镜头来特写自己的脸庞、身材,还有一些挑逗表情和性感的姿势。毋庸置疑,短视频女性的审美都是围绕着男性的评判为准则。女性独立的人格、丰富的才能都变得毫无价值。她们追求自己拥有漂亮的外表和苗条的身材,不断地取悦男性,向男性谄媚献美,谋求男性的认可。2018年情感博主@ayawawa因发布慰安妇不当言论,被禁言6个月。之前,她在网络上时常发表极其扭曲的女德话语“指导”女孩子婚姻观,传授将女性物化,或者贬低女性存在价值,崇尚外貌就是一切等言论,哗众取宠,博得大家关注。但是万万没想到部分女大学生极其认同该言论,并且一大批学生是网红@ayawawa的忠实粉丝。
如今在网络上不乏有大量打着崇尚个性,主张个性解放的幌子,表演一些吸人眼球,视觉奇观的内容。恰恰是这种招摇过市的个性解放幌子,十分容易让女大学生鬼迷心窍,因此导致她们对恋爱观、婚姻观常以个性解放为借口来淡化道德观。她们常在短视频炫耀自己的恋爱行为,当作是自己的魅力展现,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通过群体情感烘托、感染机制下,女大学生在解读信息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读,会对婚恋价值观会产生严重的失焦,做出越轨的行为。所以长期以来,在男女性别二元对立的文化下,经过短视频这一媒介操纵和控制,女大学生被建构成客体,本应当作为主体的诉求被无形地掩盖,所以女性的主体意识慢慢在缺失,男女文化逐步丧失两性之间应有的主体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