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授“南京大屠杀”我们还缺点啥?

来源 :历史教学·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djzz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记忆,情感,人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1)07-0062-03
  
  日本发生地震之后,凤凰网进行了调查:“你认为我们是否应该组织起来向日本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下图的表格是调查结果:(截至2011年3月14日晚上8点,参与调查人数:1428297人)
  
  一位同事说,我们一些学生听到日本地震消息后叫好,这让笔者始料不及。问及原因,学生回答:“日本在二战时惨绝人寰地对我们进行了南京大屠杀,还死不承认,现在这叫做报应。”在灾难面前,每个人都是受害者。但学生的反应,让笔者隐隐觉得:我们讲授“南京大屠杀”时,是不是还缺点啥?
  也许,被南方周末评选为“2008年度图书(非虚构类)”的《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一书会给我们一些启示。书的作者徐贲在对阿伦特等人的政治哲学研究中,揭示了一个具有广泛公共意义的命题:记忆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面对罪恶和灾难,人应该如何记忆?
  依照个人的读后感,笔者认为,在“南京大屠杀”的讲授中,以下两大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完善。
  1.让学生懂得“记忆的意义”。
  这里的“记忆的意义”放在历史教学上。就是执教者要明白为什么讲南京大屠杀?讲南京大屠杀要达到一个什么教学目标?也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调是什么?如果执教者没能作出思考并得出自己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出发点本身就会有问题,在讲授的过程中,就会存在偏差,因为执教者自身的认识都存在缺陷。
  南京大学历史系高华教授认为:“面对罪恶和灾难,保持记忆不仅是为了留存一份见证,更重要的是唤起人们对建立一个健全的公民社会的道德责任和对人性的期待”。徐贲也明确提出:“记住过去的灾难和创伤不是要算账还债,更不是要以牙还牙,而是为了厘清历史的是非对错,实现和解与和谐,帮助建立正义的新社会关系。对历史的过错道歉,目的不是追溯施害者的罪行责任,而是以全社会的名义承诺,永远不再犯以前的过错。”讲授南京大屠杀的目的,或者讲情感基调,可以依此而定。
  在以往的教学当中,不理解“记忆的意义”,产生两个极端的反应:要么就是满不在乎、漠不关心,要么就是愤世嫉俗、“以牙还牙”。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因为不理解“记忆的意义”而表现出来的冷漠让人痛心不已:穿着抗战时期日本军服在景区“搞怪合影留念”者有之,穿着抗战时期日本军服宣传饭店者有之,在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时说说笑笑、吃东西、扔垃圾者有之……一位爱国作家针对一些人在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时表现出来缺乏爱国良知而大声疾呼:“我不是要求你们悲伤地进去、哭着走出来。但起码不是在里面随便聊天、吃东西、追逐打闹、讲笑、打电话,这样对不起自己的国家、对不起自己的民族、对不起在战争中死去的中国人。”记忆是避免重犯错误的必要条件:“没有‘牢记’就无所谓‘宽恕’,正如没有‘沉沦’就无所谓‘拯救’。对曾经的灾难的记忆,是通向社会和解的必由之路。泯灭灾难记忆的和解,意味着灾难还会重演,因而这样的和解必定是短暂的和虚假的。但当苦难过后,有各种因素在阻碍着人们对苦难和恶行的记忆,有各种力量在把人们往遗忘之路上拉,因而,对苦难和恶行的记忆,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抗争。”对中国人来说,真正可怕的不是日本右翼分子对历史的歪曲,而是我们自己对历史的遗忘——那相当于对南京大屠杀惨死的同胞的第二次无情的屠杀。因而,中国人不应该忘记自己曾经遭受的耻辱,而应当完成一个“作见证”人应该负起的道德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灾难的积极干预者。
  笔者在讲述南京大屠杀时引用了这位作家的话语,给学生上了深刻的一课。毕业之后,学生写信反馈说:“记得您讲南京大屠杀时的样子,令我记住勿忘国耻,要做一个真正爱国的人。您教给我的不单单是历史知识,还有爱国的骨气。”
  不理解“记忆的意义”的另外一个极端是愤世嫉俗、“以牙还牙”。一位老师在讲授初二《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一课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老师以“落后就要挨打”作为导言,讲新中国国防科技力量的提升。讲到“原子弹、导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摆脱了苏联和美国的核威胁、核讹诈,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时,学生感到吐气扬眉,一位学生说:“炸掉日本!”这一观点得到了不少学生的呼应。当时执教老师一愣,然后下意识地反问:“为什么?”学生回答:“日本在近代侵略我们国家那么惨,而且还进行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现在我们国家强大了,我们也让他们尝尝被欺负的滋味!”
  记得大学的时候,某次听讲座,主讲教授讲到日本,说干脆把日本灭了之类的话语,台下的大学生一片叫好声。当我们以“落后就要挨打”作为理由让学生铭记的同时,也埋下了“等我们强大了,我们就……”的伏笔。
  《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一书中讲到:“记住过去的灾难和创伤不是要算账还债,更不是要以牙还牙,而是为了厘清历史的是非对错,实现和解与和谐,帮助建立正义的新社会关系。对历史的过错道歉,目的不是追溯施害者的罪行责任,而是以全社会的名义承诺,永远不再犯以前的过错。”所言甚是!1970年冬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曾经的反纳粹斗士,来到波兰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做出一个令世人震惊的动作:他跪倒在纪念碑前。世界哗然,最后的舆论认为:勃兰特的下跪,让德意志这个国家站了起来——“道德的公共政治中,领导人道歉不是替人受过,而是举行一种社会洗涤的仪式”。
  2.让学生对“人性”至少有感性的认识。
  在讲南京大屠杀时,我们通常都能够把日军屠杀中国人的种种惨绝人寰的手段展示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有更多的感性认识。而学生通常都会表示出愤慨、激昂,并且谴责日军的暴行。但是,我们似乎缺少给学生一个理解什么是“人性”的例子和机会。学生知道了“没人性”是怎样的,是如何促成的;学生不清楚“有人性”的做法是怎样的——特别是在战争的环境下,因此也未能达到以“人类”的角度审视发生在面前的灾难或者罪恶行径。
  学生对日军进行谴责时,以“我们是中国人”的名义,因为日军伤害的是我们的祖辈父辈,我们的同胞;而受害者也是以“我们的同胞——中国人”的名义——这是必须和应该的。但是我们能否做到推而广之,“同情之于了解”,对待其他造成人类共同灾难的恶行,也能加以谴责——以“人”或者说“人类”的名义?
  因为缺乏对“人性”的感性认识,学生就不能对所有凶恶罪行都以“人类”的姿态进行谴责。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第六课《邪恶的轴心》,分为四个子目讲述二战时期的法西斯暴行:“希特勒的法西斯恐怖”(讲述德国屠杀犹太人的暴行),“非洲之角的战火”(讲述的是墨索里尼对埃塞俄比亚的暴行),“愤怒的《格尔尼卡》”(讲述的是西班牙纳粹对格尔尼卡进行的 地毯式轰炸),“死亡工厂”(讲述就是南京大屠杀和731部队的暴行)。讲述初二课文《全民族抗战》的子目“南京大屠杀”时,学生愤慨激昂,但讲到《邪恶的轴心》时则沉默无语,因为认识不到那是全人类共同的灾难。这能够说明我们在讲述南京大屠杀时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是完整的吗?没有问题吗?“对‘那些侵害人类的凶恶罪行,尤其是当普遍分享的人性本身受到攻击的时候’,尽管这些凶恶罪行发生在别的国家,或者发生在过去,每个人都有记住这些罪行的道德责任。”在日本地震面前,学生如此的表现,其实就是“人性”的一种冷漠的体现。
  历史是人文学科,人文性不能抽象地说尊重人、肯定人性,而且初中生的感知能力也尚未达到如此水平。我们应该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把尊重与肯定渗透到具体的事件当中。二战时,我们祖辈树立了榜样,能够给予学生以“人性”的震撼。2009年6月24日《羊城晚报》刊登了萨苏的文章《我们不能和禽兽一样》,讲述了孙立人将军的动人故事:“抗战刚刚结束,新一军在沈阳的时候。一天,孙立人的老部下潘德辉(军统出身,本来负责监视孙立人,后来却在台湾和他一起坐牢)急匆匆跑来找将军,不等将军开口,潘德辉说:‘你别问,跟我走’。两人带了护兵到达一个宅院,只听院子里惨叫哀求声连连。潘德辉踢开门,只见里面几个军官,正抓了几个日本女人在院子里,做什么就不用说了。孙将军怎样做的?他二话没说,冲进去抡起马鞭子就去抽那些军官,嘴里骂:‘不是人,你们不是人!’随后,孙立人让潘德辉安排把这几名日本女人送回了家。孙立人为何不为军官们叫好呢?按说,新一军的军官们都和日寇有血海深仇,报复一下有什么不可呢?潘德辉后来说:‘我的理解——因为我们是人,而日寇是禽兽。我们不能和禽兽一样。’所以,我们的胜利,是文明战胜野蛮的胜利。孙立人将军和潘德辉都是真正的中国人。我们在最为卑微与污浊的时刻,亦难以回避心中的善良与对正义的追求。”最让人震撼的是文章的最后,道出了人性,升华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因为我们是人,而日寇是禽兽。我们不能和禽兽一样。所以,我们的胜利,是文明战胜野蛮的胜利!相信学生在阅读史料时,对“什么是人性”这个问题能够给自己一个解释和交代了。
  无论在初中还是在高中,都必须面对“灾难教育”,相比而言,“南京大屠杀”的教学要求主要在初中完成。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思考如何真正有效地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魏勇在《用思想点燃课堂》中论及:“只有我们老师本身就是优雅的、有修养的人,我们才能培养出优雅,培养出人文”。诚哉斯言!
其他文献
关键词:国共谈判,中美关系,蒋介石,马歇尔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9)07-0067-06  多年以来,解放战争时期的美蒋关系一直被定义为“美蒋勾结”“美蒋一家”,但这只是美蒋关系的一方面。事实上,美国虽然支持国民政府,援助国民党,却对国民党及蒋介石有诸多批评甚至厌恶;蒋介石虽然依赖美援打内战,却并未对美国感激涕零,反而恨得咬牙切齿。对于美蒋合作
[关键词]演口述资料,历史课堂,抗日战争史  [中图分类号]G63 眼文献标识码{眼文章编号}0457-6241(2015)11-0022-04  口述资料是当代研究历史的工具之一,是史料的一种形式。口述是通过当事人主观的口述、回忆、记录与研究者对“主观回忆”的评估,看他怎样说的,怎样组织的,他着重强调什么,遗漏掉了什么,他究竟选用什么样的说法,在理解如何访谈之后,通过分类技巧,组织成的一份正式的
1 薄荷:薄荷会放松食道括约肌,增加泛酸的几率。任何含薄荷的东西都要小心,比如薄荷茶、薄荷糖和薄荷口香糖。  2 汽水和果汁:这两种饮料含有许多果糖。大概有30%的成年人不能很好地吸收果糖,从而导致胃肠不适。  3 咖啡:咖啡会刺激胃,使其分泌过多的胃酸,导致消化不良和泛酸。特别是有胃溃疡和烧心症状的人要少喝咖啡。  4 西兰花:西兰花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特别多。这种纤维只有在大肠里才能被分解,并产生
男人和女人在很多问题上的看法都大相径庭,对于身材,他们仍然一个来自火星,一个来自水星。  女人没自己想得那么胖,男人却更需要减肥  体像(Body Image)是指一个人如何看待、感受自己的身体,这种主观印象可能与实际外貌并没有任何联系。例如: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发现,45%体重正常的女性认为自己过胖,23%体重正常的男性认为自己过胖。不论男女,对于自己的真实身材都存在一些错误看法,不过女性更容易给
“孝道”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重要的资产。它维系着家庭的每一个成员,进而凝聚整个社会和国家。“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孝亲敬老是人类道德情感的基础,是精神文明的最佳体现。  然而生活在都市快节奏的今天,将近而立之年的80后们,又该如何尽孝呢?  “三明治族”的过年烦恼  “今年过年去谁家过?”  这个问题自结婚以来就一直困惑着29岁的曾莹小俩口。他们像众多80后一
千金难买心头好,抬眼上司,知其所好,投其所好,通常是职场奋斗血泪史的大会指定章节。自古以来,多少能人志士为此抛头颅、洒热血都在所不惜,而一旦发现本身所好与上司恰好重叠,则近乎笑含半把金钥匙信步职场,那种相逢恨晚的感觉会旋即拉近与上司的物理距离与心理距离,为未来仕途带来各种近水楼台,自然也会引来同仁一片垂涎。  然而,剧情发展并非那么一马平川。自从你被列入上司同好会的会员,渐入佳境的同好会欢聚岂能不
在有关奥巴马的书铺天盖地上市之后,这股热风又吹到了他的夫人米歇尔身上,在书市上可见到有关她的两本传记——《她可以当总统》和《米歇尔传》,前者揭秘了美国历史上第一对黑人总统夫妇的婚恋传奇。  这位史上最高的第一夫人(1.8米),是从美国贫民区中飞出的金凤凰。如果认为米歇尔仅仅是凭借丈夫奥巴马才得以进入白宫的,那么这本书让读者确信,这位出身于平民家庭的黑人女子,其丰富多彩的个人经历足以与奥巴马媲美,甚
[关键词]抗日战争,历史教学,细节,人文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5)19-0039-04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本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愿望,切盼同受当年军国主义之害的中日两国人民能共创世代友好的未来。然而面对看多了“手撕鬼子”荒诞影视情节的当代中学生,我们该如何开展“抗日战争史”教学?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的力作《南京浩
婆婆来袭,啃小啃得不亦乐乎    月初,是发工资的日子,也是海欣去银行定期存款的日子,一查余额,少了5万块!海欣心头咯噔了一下,这是她和顾伟的联名户头,顾伟连个招呼都不打就取走这么大一笔钱,这还是头一次,他要干吗?  海欣当即拨去电话质问:“顾伟,你取5万块钱干什么用了?不知道这户头里是我辛辛苦苦攒的房贷月供吗?”顾伟要是能穿越电话线看到海欣的黑口黑面,肯定不会答得这么云淡风轻:“我都这么大的人了
有时老板随便一句话就让人想半天,你有类似的困扰吗?其实当老板突然对你特别关爱时,未必是别有用心,小心自曝短处,坏了前途。不妨看看下面的例子,教你用最安全的方式应对,解读老板的弦外之音。    弦外之音:“工作开展得如何?说说你的看法吧!”  解读:当老板难得这么关心地问候时,他未必想知道些什么,而可能只是想表现友善,然而你的反应却可能使他重用你或开除你。  个案现场:Wendy太累了,那个马桶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