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鲫鱼、鳊鱼混养试验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num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鲫鱼和鳊鱼因其具有外观好看、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富有营养和生长快、规格大、食性杂、耐低氧、易养殖、成本低、市场好等特点,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和养殖户的青睐。2012年,江苏省金湖县涂沟镇渔业科技示范户潘某在12亩的池塘内进行了鲫鱼和鳊鱼混养试验,平均每亩纯利润5138元,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现将主要养殖技术和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供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
  1. 池塘条件
  试验塘口靠近水源,水质清新,无污染源,排灌方便,电力配套,交通便利。池塘呈东西走向,长方形,周边无高大建筑物、树木和其他遮挡物,水面光照时间长,受风面积大。总面积为12亩,水深1.5~2.5米。塘口配备3千瓦增氧机4台,自动投饵机2台,7.5千瓦潜水泵2台。
  2. 放养前准备
  ①池塘修整。在上年成鱼捕捞结束后,抽干池水,铲除池塘四周杂草,清除池底过多淤泥,淤泥厚度不超过10厘米,平整池底,增宽加高夯实池埂,确保不渗漏。疏通进排水口,堵塞漏洞,进排水口应设置过滤拦鱼设施,以防野杂鱼及其鱼卵进入和池鱼外逃。②池塘消毒。在鱼种放养前,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为75~100千克/亩,方法是将生石灰加水溶解后全池泼洒,以杀灭病原体和野杂鱼。选择生石灰消毒不仅能起到调节pH值、改良底质的作用,为鱼类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而且还能增加养殖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补充鱼类生长所需的钙质。③施肥培水。放苗前7~10天投施基肥,将用畜禽粪(最好是鸡粪)、生石灰、磷肥混合堆沤发酵而成的有机粪肥施入池底。一般施入量为200~300千克/亩(老塘口可适当减少),然后向池内注水80~100厘米深,以培育浮游生物,7天后可见池水中有大量的浮游生物。施肥后3~4天再追施EM菌、单细胞藻类激活素等,增强培水、净水效果,保持池水透明度在20~25厘米。
  3. 鱼种放养
  ①突出主养,科学配养。主养鱼为鲫鱼和鳊鱼,放养比例各占45%。为了充分利用养殖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等天然饵料,以提高单位面积养殖产量和养殖效益,可搭配放养部分鲢、鳙鱼,其中鲢鱼所占比例为7%,鳙鱼所占比例为3%。②鱼种来源。养殖塘口投放的鱼种均由金湖县鱼种场提供,鱼种规格整齐、体质健壮、肌肉丰满、色泽鲜亮、鳞片和鳍条完整、游动活泼、溯水力强、无伤无病、无寄生虫。③鱼种消毒。鱼种放养前用3%~5%食盐溶液浸洗5~10分钟,以杀灭其体表病原体和寄生虫,减少鱼病的发生,提高鱼种放养成活率。④放养规格与密度。鲫鱼的放养规格为10~20尾/千克,放养密度为1300尾/亩左右;鳊鱼的放养规格为20~30尾/千克,放养密度为1000~1200尾/亩;鲢、鳙鱼的放养规格为6~10尾/千克,放养密度为100~150尾/亩。⑤放养时间。上述鱼种的放养时间宜早不易迟,一般选择在冬季放养,也可选择在早春放养。
  4. 投喂管理
  ①饵料选择。养殖全过程以投喂配合颗粒饲料为主,其主要营养成分含量是:粗蛋白质28%~32%,粗脂肪3%,磷≥0.8%、钙含量≥1.2%。质量必须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01)和无公害食品(NY5072-2002)的规定要求。②饵料投喂。投喂应坚持“四定”原则,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让养殖鱼类吃鲜、吃好、吃匀、吃足,以促进其快速生长。投喂量依据存塘鱼数量(不包括滤食性的鲢、鳙鱼)和相应投饵率而定,并注意饵料的适口性。在3~5月份,鱼的规格小,投喂粗蛋白含量28%的颗粒饲料,投饵率为3%;6~9月份,鱼已逐渐长大,投喂粗蛋白含量32%的颗粒饲料,投饵率为4%~6%;10月份以后,气温开始下降,投喂粗蛋白含量30%的颗粒饲料,投饵率为2.5%。具体的投喂量应根据水温、天气、鱼的生长和吃食情况灵活掌控。
  5. 水质调控
  ①物理调控。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鱼塘中残饵、污物较多,厌氧发酵产生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养殖水体恶化,尤其是高温季节,水质变化更快,因此,定期加注水是调节水质最常用且最经济的方法。一般每7~10天加注水1次,每次加水15~20厘米深,夏季养殖池塘应尽量保持在最高水位。在养殖水体严重恶化时,应采取换水措施,一般每次换水30%,以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②生物调控。生物调控就是利用微生物制剂治理水质污染,降解鱼类排泄物、残饵、鱼类尸体、化学药物产生的有害物质,促进水质良性循环。它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生态环保等优点。一般每30天使用1次微生物制剂,用量为1.5~2.0千克/亩。③化学调控。在鱼塘中定期使用生石灰等药物,可起到净化水质、调节水体pH值、改善养殖环境和预防鱼病等重要作用。一般每15天使用1次生石灰,用量为15~20千克/亩,化水后全池泼洒。在鱼类发生浮头时,可采用撒施增氧剂等应急措施。④增氧调控。5~10月份,根据天气、鱼的活动情况,适时开启增氧设备。具体方法是: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天半夜开,阴雨天白天不开,浮头提前开,鱼类生长旺季坚持天天开,以增加池水溶氧量,为鱼类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6. 日常管理
  ①加强巡塘。坚持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观察水质肥瘦、是否缺氧和鱼类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②认真记录。平时要认真填写好塘口记录,主要记载品种数量、天气状况、投饵施肥、鱼病防治、水质调控、捕捞销售等内容。③检查池鱼生长情况。每15~20天检测1次鱼类生长情况,以此计算出饲料系数并对下一阶段喂养管理做出相应调整。④适时捕捞。将达到上市规格的鲢、鳙、鳊鱼及时轮捕上市销售,这样做既能卖出好价格,又能降低密度,促进池鱼快速生长,有利于养殖产量和效益的提高。
  7. 病害防治
  防治鱼病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主要做好池塘、鱼种、饲料台的消毒和季节性鱼病防治。5~6月份,每30天杀虫、消毒1次,杀虫用90%晶体敌百虫,用量为2~3毫克/升水;消毒用漂白粉,用量为1毫克/升水,按照先杀虫、后灭菌的原则进行操作,杀虫与消毒间隔时间为1~2天。7~9月份,是鱼病流行季节,每30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1次,生石灰的用量为20~25千克/亩,漂白粉的用量为1毫克/升,以防治病毒性或细菌性鱼病。用中草药、光合细菌、免疫多糖、复合维生素、大蒜素等药物制成药饵,定期投喂,可增强鱼体免疫力,减少鱼病的发生。
  二、试验结果
  1. 投入情况
  投放鲫鱼种900千克(平均75千克/亩),计10 800元;投放鳊鱼种576千克(平均48千克/亩),计5760元;投放鲢、鳙鱼种225千克(平均18.75千克/亩),计1350元;投喂配合饲料13吨,计68 900元;鱼塘承包费7200元(平均600元/亩);药费、电费3600元(平均300元/亩);机电设备维修费1800元(平均150元/亩);其他费用3600元。总投入为103 010元,平均8584元/亩。
  2. 收获情况
  鲫鱼5767千克(平均481千克/亩),产值为63 437元;鳊鱼8323千克(平均694千克/亩),产值为83 230元;捕获鲢、鳙等鱼3000千克(平均250千克/亩),产值为18 000元。总产值为164 667元,平均13 722元/亩。
  3. 养殖效益
  总产值为164 667元,总投入为103 010元,总收益为61 657元,平均每亩收益为5138元,投入产出比为1∶1.6。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金湖县前锋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邮编:211625)
其他文献
随着规模化养猪的快速兴起,养猪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环境越来越复杂,良种、良料、良舍、良法、良医、良品的“六良”配套技术已得到普遍推广,哺乳仔猪在饲养上出现了“新三关”
利用山东地区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13站的闪电资料,分析了该地区闪电密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3站相比5站布局,获取的闪电样本更多,代表性更好,探测精度更高,分析结果存在差
在全国面广量大的农村农机修理网点上,农机维修基本上仍处于换件修理。为了提高换件修理质量,减少试运转中的问题,在整个换件修理过程中,修理人员必须认真做到以下八要点:  一、重视每个零部件的清洗   装配前首先清除机体内部的机械杂质和油泥,否则会加速零件磨损、引起油路堵塞、产生烧瓦抱轴等事故。例如:一般新喷油嘴偶件,外部都涂有一层防锈油,遇高温溶化后易粘住针阀。因此,更换新喷油嘴时,必须在80℃的干净
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崭新阶段,是以生态整体论、社会的发展,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环境友好型国家。实现社会和谐和人与自然和谐。生态价值论和生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