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学表明童年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开端,童年对一个人的个性,气质,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对于一个作家来说,童年经验对自己创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比如创作观念,创作视角,创作风格。本文将童年经验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动因,童年经验与创作心理、创作素材的关系三方面与叶尔克西散文集《永生羊》进行比较。探讨童年生活经验对叶尔克西文学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叶尔克西;童年经验;文学创作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7-0-02
一、童年经验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动因
童庆炳在《作家的童年经验及其对创作的影响》一文中说“童年经验指的是一个人在童年的生活经历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总和,包括各种感受、印象、情感、知识、意志等。童年经验是从儿童时期的生活经历中所获得的体验。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有生养他的父母,有养育他的故乡,有属于他的心里的独特的事件和喜怒哀乐。这一切构成了他最初的生活环境和人生遭际,形成了他短短的,确实很重要的人生经历。”在童年生活中,有些人是幸运的,有些人是痛苦的,所以童年经验可以分为缺失性体验和丰富性体验。缺失性体验是由童年生活的不幸造成的,受物质、精神等方面的影響,作品经常表现为忧郁,焦虑。丰富性体验恰与前者相反,生活幸福美满,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能够得到满足,作品表现出清新,柔和的风格。童庆炳认为无论是缺失性童年经验还是丰富性童年经验,二者都是文学创作的动力。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人的文学”观念得到发展,作家不再是生活的旁观者,将自身的经历作为主要创作内容和主要方向,从自己生活的实际出发,关注自身及身边人物的喜怒哀乐,并将这种感受通过具体的文本创作展示给读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要求,自身独特的经历让每个时期作家自己的情感与生活体验通过具体的文学作品得到自由发挥与表达,形成了作家早期独特的创作风格。
童年经验是作家创作的艺术创作的重要动因,这种经验产生于作家人生中最开始的意识和认识中,极大地影响着作家创作的一生。著名哈萨克族女作家叶尔克西成长于一个叫北塔山的牧场,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给作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作家曾说:“北塔山的那段记忆是这辈子最刻骨铭心的,在离开这片土地的时候我都以自己的方式与这里的一切告别。”可见这是一段多么美好的经历,这是这种美好的童年体验,对草原,对家乡深深的热爱之情,一点一点地激发着作家去创作。散文集《永生羊》就是作家以童年生活为素材,讲那里的生活,讲那里的人,讲那里的欢乐与悲伤,是作家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
二、童年经验与创作素材
童年经验作为创作的素材进入作家的视野并进入到具体的创作过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作家根据自己的童年生活,在作品中客观,真实地描写这段经历,还原当时生活的情境,读者仿佛置身于同样地环境,与作家共同呼吸。也就是用文学作品展示自己曾经真实的生活。第二:作家仍然依据的是自己童年的生活与环境,童年周边的人物和经历的事,不同的是将这种经历通过虚构的人物来传达。
作家叶尔克西的散文几乎全部都是写自己童年生活的经验,有真实,有虚构。这是因为童年的叶尔克西有着一段完整的牧民家庭生活经历,正是因为这段经历给今后叶尔克西的文学创作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正如作家所说:我一走进我的哈萨克圈子里,生长在细胞里的那些因子,就会长出哈萨克式的“叶子”和“树杈”来。这是新疆北部一片富饶而美丽的地方,这里的鲜花让童年的作家赏心悦目,这里的蜜蜂、蝴蝶一次又一次给作家童年带来欢乐,这里的草场和小河给作者带来童年的趣味。特殊的生活环境,让作家对这片土地上的一切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与憧憬,对美好大自然充满无限的追求。这种独特的童年经验对作家创作散文集《永生羊》产生较大影响,一是动物,二是民俗风情。哈萨克民族是一个游牧民族,動物是这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家叶尔克西从小生活在这片牧场,这里的动物与作家朝夕相处,相依为命,加之哈萨克游牧文化与风俗的影响,两者与这个民族的生活生产方式,思维方式息息相关,这些独特的经验在叶尔克西小小的心中扎下很深的根。作家在今后的创作中常常将二者作为重要的表达内容,特殊的情感载体。
《永生羊》对于叶尔克西来说是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散文集《永生羊》就是以此命名。这篇散文是作家童年生活的缩影。散文讲述的是叶尔克西童年时期与小羊羔“萨尔巴斯”之间的感人故事,羊是这片散文着重讲述的对象,文章中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作家自己的身边。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主要以游牧生活为主,转场是牧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季节的变化,牧民夏天到高山牧场去,秋天再从高山牧场下来。小羊羔就是在转场的过程中出生的。牧民带不动它,就留在家中,作家亲自把它养大。在以后与巴斯的接触中,巴斯的生命与“我”的生命相互交融,在一次山洪中引导“我”脱离险境,“我”觉得它的生命热乎乎地落在我的手心,又传到我的肌肤里。“我”意识到,“我”的这一辈子,能与一个动物彼此相致生命的问候,只有这一次,以后再也不会有了的生命感悟。最后巴斯被父亲宰杀,巴斯对此无动于衷,因为它明白“你生不为罪过,我生不为挨饿”的道理,“我”最终明白,羊被人宰杀吃掉,只不过是生命往复的一种方式,这同样也是自然,人生的循环规律,我们无法阻挡。这只小羊羔在作家童年生活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所以作家写出了这篇曾经给作家带来美好回忆的文章,表达出作家对小羊羔的怀念,对与哈萨克民族息息相关的动物的敬重与热爱。
《脐母》的创作与作家从小受哈萨克民族日常生活思维习惯,寄托情感追求的民俗风情有关。每个民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在与自然长期相处的过程中,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俗风情,并成为历代民族遵守的行为规范,成为这个民族固定的审美心理和民族生存状态的体现。在一个民族的民风习俗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这个民族的真实面貌。叶尔克西作品《脐母》主要塑造了脐母这一形象,在哈萨克族民俗文化中,脐母是一类获得了认别人的孩子为自己的孩子资格的女人,为婴儿剪扎脐带的妇女就叫做脐母。文章中的脐母作为女人是不幸的,她一生没有生育,虽然自己没有孩子,但是受这种独特的风俗文化的影响,脐母可以将自己亲自给剪扎过脐带的孩子看做是自己的孩子,把无私的爱献给这位孩子。即使含着泪在诉说:“造物主呀!你赐给我这么美丽的一对乳房,我却永远不能把它放进一个小东西的嘴里。”但脐母的内心是快乐的。作者通过脐母形象给我们呈现了一种独特的习俗,展现出这个民族的人民面对生活的智慧,坚强与感恩。 三、童年经验与创作心理
著名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师荣格将人的心灵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个人意识,个人潜意识,客观心灵,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区别于个人潜意识,是个人心灵深处的一部分,不是个人后天习得的东西。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原型,原型是人心理经验的先在的决定因素,它促使个体按照他的本族祖先所遗传的方式去行动。所以人的集体行为很大程度上由这无意识的原型所决定。
童年经验对作家创作的影响首先更多来自于这种无意识。儿童时期所经历和承受的悲欢离合对作家创作的心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作家使用怎样的风格去创作,使用怎样的方式表达。当我们的身心处在尚未成熟的阶段,小小的心灵未被世俗所影响,这个时期我们用自己最真的心去面对世界,观察我们周边的生活。一个优秀作家受这种无意识的影响,他们的心灵不被社会世俗生活,社会利益所束缚,他们始终怀着一颗童真的心去面对社会,真诚地看待生活,看待周围的人。通过纯洁无瑕的文本描写和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为读者营造一个个动人的艺术世界,通过文学创作的方式,或赞美,或鞭挞。第二:童年的“我向思维”也是影响作家创作的重要心理因素。“我向思维”以童年的“我”为中心,世界上的一切東西就跟“我”自己一样,没有优劣好坏的区分,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是有感情的。著名作家叶尔克西受这两种创作心理因素的影响是巨大的,加之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创作的过程中,把自己的生命体验与情感投入到具体其他生命或无生命的对象中去,与牧场生的万物进行交流,与蓝天、白云、雪山、草地拥抱,这片未被污染的自然生态环境给作家创作带来源源不断的灵感。《永生羊》是作家生命对小羊羔生命的关切,交流与问候,人与羊达到一种自然的契合。人即羊,羊即人,小羊羔虽死,但在作家心中,它是一只永生羊。《狗有爱情吗?》《黑牛与红牛》等文章中同样将动物看作与人类具有同等特殊地位,它们具有良好的品格,神圣的尊严。《永生羊》中26散文作品弥漫着大自然清新而充满活力的氣息,同时这也是一幅幅朴素而动人的生存图景,万物和谐共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乐融融。哈萨克人民与动物相互沟通,相互配合,相互依存。受生存环境和生存文化的影响,在作家的潜意识中,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自然、动物与人类的距离是非常相近的,动物就如同人类一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与人类具有同样地地位,自然之美,动物之美与人性心灵之美遥相呼应。
四、结语
丰富的童年经验影响着叶尔克西的创作生涯,在散文集《永生羊》中随处可以看到作家自己的身影,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作家带来灵感的气息,简朴的民风习俗是作家创作不可缺少的元素。叶尔克西通过一个小女孩的眼睛让我们回归自然,回归家乡,领悟真实而温馨的人性美。这些都得益于作家丰富的童年生活环境所形成的丰富性童年经验。
参考文献:
[1]叶尔克西.家住新疆—永生羊[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2.
[2]张华.为穿越时空唱一首歌—叶尔克西访谈录[J].中国民族,2012(Z1).
[3]李颖超.触及灵魂的草原气息[J].新疆新闻出版,2014(2).
[4]肖惊鸿.山那边传来的大地气息—与叶尔克西关于黑马归去的对话[J].民族文学2009.(3).
关键词:叶尔克西;童年经验;文学创作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7-0-02
一、童年经验是艺术创作的重要动因
童庆炳在《作家的童年经验及其对创作的影响》一文中说“童年经验指的是一个人在童年的生活经历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总和,包括各种感受、印象、情感、知识、意志等。童年经验是从儿童时期的生活经历中所获得的体验。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有生养他的父母,有养育他的故乡,有属于他的心里的独特的事件和喜怒哀乐。这一切构成了他最初的生活环境和人生遭际,形成了他短短的,确实很重要的人生经历。”在童年生活中,有些人是幸运的,有些人是痛苦的,所以童年经验可以分为缺失性体验和丰富性体验。缺失性体验是由童年生活的不幸造成的,受物质、精神等方面的影響,作品经常表现为忧郁,焦虑。丰富性体验恰与前者相反,生活幸福美满,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能够得到满足,作品表现出清新,柔和的风格。童庆炳认为无论是缺失性童年经验还是丰富性童年经验,二者都是文学创作的动力。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人的文学”观念得到发展,作家不再是生活的旁观者,将自身的经历作为主要创作内容和主要方向,从自己生活的实际出发,关注自身及身边人物的喜怒哀乐,并将这种感受通过具体的文本创作展示给读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要求,自身独特的经历让每个时期作家自己的情感与生活体验通过具体的文学作品得到自由发挥与表达,形成了作家早期独特的创作风格。
童年经验是作家创作的艺术创作的重要动因,这种经验产生于作家人生中最开始的意识和认识中,极大地影响着作家创作的一生。著名哈萨克族女作家叶尔克西成长于一个叫北塔山的牧场,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给作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作家曾说:“北塔山的那段记忆是这辈子最刻骨铭心的,在离开这片土地的时候我都以自己的方式与这里的一切告别。”可见这是一段多么美好的经历,这是这种美好的童年体验,对草原,对家乡深深的热爱之情,一点一点地激发着作家去创作。散文集《永生羊》就是作家以童年生活为素材,讲那里的生活,讲那里的人,讲那里的欢乐与悲伤,是作家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
二、童年经验与创作素材
童年经验作为创作的素材进入作家的视野并进入到具体的创作过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作家根据自己的童年生活,在作品中客观,真实地描写这段经历,还原当时生活的情境,读者仿佛置身于同样地环境,与作家共同呼吸。也就是用文学作品展示自己曾经真实的生活。第二:作家仍然依据的是自己童年的生活与环境,童年周边的人物和经历的事,不同的是将这种经历通过虚构的人物来传达。
作家叶尔克西的散文几乎全部都是写自己童年生活的经验,有真实,有虚构。这是因为童年的叶尔克西有着一段完整的牧民家庭生活经历,正是因为这段经历给今后叶尔克西的文学创作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正如作家所说:我一走进我的哈萨克圈子里,生长在细胞里的那些因子,就会长出哈萨克式的“叶子”和“树杈”来。这是新疆北部一片富饶而美丽的地方,这里的鲜花让童年的作家赏心悦目,这里的蜜蜂、蝴蝶一次又一次给作家童年带来欢乐,这里的草场和小河给作者带来童年的趣味。特殊的生活环境,让作家对这片土地上的一切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与憧憬,对美好大自然充满无限的追求。这种独特的童年经验对作家创作散文集《永生羊》产生较大影响,一是动物,二是民俗风情。哈萨克民族是一个游牧民族,動物是这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家叶尔克西从小生活在这片牧场,这里的动物与作家朝夕相处,相依为命,加之哈萨克游牧文化与风俗的影响,两者与这个民族的生活生产方式,思维方式息息相关,这些独特的经验在叶尔克西小小的心中扎下很深的根。作家在今后的创作中常常将二者作为重要的表达内容,特殊的情感载体。
《永生羊》对于叶尔克西来说是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散文集《永生羊》就是以此命名。这篇散文是作家童年生活的缩影。散文讲述的是叶尔克西童年时期与小羊羔“萨尔巴斯”之间的感人故事,羊是这片散文着重讲述的对象,文章中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作家自己的身边。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主要以游牧生活为主,转场是牧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季节的变化,牧民夏天到高山牧场去,秋天再从高山牧场下来。小羊羔就是在转场的过程中出生的。牧民带不动它,就留在家中,作家亲自把它养大。在以后与巴斯的接触中,巴斯的生命与“我”的生命相互交融,在一次山洪中引导“我”脱离险境,“我”觉得它的生命热乎乎地落在我的手心,又传到我的肌肤里。“我”意识到,“我”的这一辈子,能与一个动物彼此相致生命的问候,只有这一次,以后再也不会有了的生命感悟。最后巴斯被父亲宰杀,巴斯对此无动于衷,因为它明白“你生不为罪过,我生不为挨饿”的道理,“我”最终明白,羊被人宰杀吃掉,只不过是生命往复的一种方式,这同样也是自然,人生的循环规律,我们无法阻挡。这只小羊羔在作家童年生活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所以作家写出了这篇曾经给作家带来美好回忆的文章,表达出作家对小羊羔的怀念,对与哈萨克民族息息相关的动物的敬重与热爱。
《脐母》的创作与作家从小受哈萨克民族日常生活思维习惯,寄托情感追求的民俗风情有关。每个民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在与自然长期相处的过程中,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俗风情,并成为历代民族遵守的行为规范,成为这个民族固定的审美心理和民族生存状态的体现。在一个民族的民风习俗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这个民族的真实面貌。叶尔克西作品《脐母》主要塑造了脐母这一形象,在哈萨克族民俗文化中,脐母是一类获得了认别人的孩子为自己的孩子资格的女人,为婴儿剪扎脐带的妇女就叫做脐母。文章中的脐母作为女人是不幸的,她一生没有生育,虽然自己没有孩子,但是受这种独特的风俗文化的影响,脐母可以将自己亲自给剪扎过脐带的孩子看做是自己的孩子,把无私的爱献给这位孩子。即使含着泪在诉说:“造物主呀!你赐给我这么美丽的一对乳房,我却永远不能把它放进一个小东西的嘴里。”但脐母的内心是快乐的。作者通过脐母形象给我们呈现了一种独特的习俗,展现出这个民族的人民面对生活的智慧,坚强与感恩。 三、童年经验与创作心理
著名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师荣格将人的心灵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个人意识,个人潜意识,客观心灵,集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区别于个人潜意识,是个人心灵深处的一部分,不是个人后天习得的东西。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原型,原型是人心理经验的先在的决定因素,它促使个体按照他的本族祖先所遗传的方式去行动。所以人的集体行为很大程度上由这无意识的原型所决定。
童年经验对作家创作的影响首先更多来自于这种无意识。儿童时期所经历和承受的悲欢离合对作家创作的心理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在具体的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作家使用怎样的风格去创作,使用怎样的方式表达。当我们的身心处在尚未成熟的阶段,小小的心灵未被世俗所影响,这个时期我们用自己最真的心去面对世界,观察我们周边的生活。一个优秀作家受这种无意识的影响,他们的心灵不被社会世俗生活,社会利益所束缚,他们始终怀着一颗童真的心去面对社会,真诚地看待生活,看待周围的人。通过纯洁无瑕的文本描写和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为读者营造一个个动人的艺术世界,通过文学创作的方式,或赞美,或鞭挞。第二:童年的“我向思维”也是影响作家创作的重要心理因素。“我向思维”以童年的“我”为中心,世界上的一切東西就跟“我”自己一样,没有优劣好坏的区分,世间万物都是平等的,是有感情的。著名作家叶尔克西受这两种创作心理因素的影响是巨大的,加之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创作的过程中,把自己的生命体验与情感投入到具体其他生命或无生命的对象中去,与牧场生的万物进行交流,与蓝天、白云、雪山、草地拥抱,这片未被污染的自然生态环境给作家创作带来源源不断的灵感。《永生羊》是作家生命对小羊羔生命的关切,交流与问候,人与羊达到一种自然的契合。人即羊,羊即人,小羊羔虽死,但在作家心中,它是一只永生羊。《狗有爱情吗?》《黑牛与红牛》等文章中同样将动物看作与人类具有同等特殊地位,它们具有良好的品格,神圣的尊严。《永生羊》中26散文作品弥漫着大自然清新而充满活力的氣息,同时这也是一幅幅朴素而动人的生存图景,万物和谐共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乐融融。哈萨克人民与动物相互沟通,相互配合,相互依存。受生存环境和生存文化的影响,在作家的潜意识中,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自然、动物与人类的距离是非常相近的,动物就如同人类一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与人类具有同样地地位,自然之美,动物之美与人性心灵之美遥相呼应。
四、结语
丰富的童年经验影响着叶尔克西的创作生涯,在散文集《永生羊》中随处可以看到作家自己的身影,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作家带来灵感的气息,简朴的民风习俗是作家创作不可缺少的元素。叶尔克西通过一个小女孩的眼睛让我们回归自然,回归家乡,领悟真实而温馨的人性美。这些都得益于作家丰富的童年生活环境所形成的丰富性童年经验。
参考文献:
[1]叶尔克西.家住新疆—永生羊[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2.
[2]张华.为穿越时空唱一首歌—叶尔克西访谈录[J].中国民族,2012(Z1).
[3]李颖超.触及灵魂的草原气息[J].新疆新闻出版,2014(2).
[4]肖惊鸿.山那边传来的大地气息—与叶尔克西关于黑马归去的对话[J].民族文学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