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聚合酶链反应进行红色毛癣菌种内分型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y85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且可重复的方法应用于红色毛癣菌的菌株区分。

方法

PCR扩增20株红色毛癣菌核糖体基因的非转录间隔区内的两个串联重复亚单位trs-1、trs-2,克隆两段PCR产物,用PGEM-T载体构建重组质粒载体进行目的基因测序。

结果

特异性扩增trs-1和trs-2区产生菌株特征的条带图。两个串联重复亚单位的基因测序结果说明了PCR指纹图差异的原因。

结论

这种PCR方法产生的特征性的指纹图提供了一种快速、稳定的分子分型方法,可应用于红色毛癣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和致病性的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 研究泌尿生殖道人型支原体(Mh)对中西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在Mh培养法的基础上,建立液体微量稀释法测定32株Mh对11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测定30株Mh对19种中药的MIC.结果 Mh对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林可霉素、四环素、米诺环素、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利福平、螺旋霉素、阿奇霉素、琥乙红霉素和红霉素。在19种中药中,Mh对板兰根、黄柏和白芷有
阿维A(Acitretin,商品名新体卡松,Neotigason)是一种新合成的第二代维A酸,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95%),较短的半衰期(2d)和无体内蓄积作用,使其具有低剂量高疗效作用[1]。我们于1999年9月至2000年3月,用罗氏制药公司提供的新体卡松胶囊治疗各型银屑病,获得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999年9月至2002年2月我们运用米诺环素联合中等剂量雷公藤多甙治疗聚合性痤疮,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维A酸受体(RARγ/RXRα)mRNA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RT-PCR方法检测2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部位和10例正常人表皮中RARγ/RXRαmRNA的表达。结果 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RXRαmRNA的表达水平为0.1976±0.0933,较正常对照组低(正常对照组为0.5867±0.0132),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着性(P<0.01);RARγmRNA在
有学者发现尖锐湿疣(CA)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转归密切相关[1,2],我们曾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在体外对C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实验研究[3],发现它能调节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用于治疗CA患者,观察其免疫调节和治疗作用。
目的 研究1例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中的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经组织病理、电镜及免疫荧光方法结合临床诊断为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NA直接测序,限制性内切酶反应及应用D3S1359、D20S161、D5S818、D17S1293、CSFIPO五个座位微卫星DNA多态标志的方法对此例患者家系进行基因突变情况检测.结果 家系中患者存在COL7A1上第624
期刊
复方茯苓汤是按照中医对湿疹的治疗法则,由动物实验筛试具有抗Ⅳ型变态反应的中药所组成,经临床应用对湿疹具有明显疗效[1]。为了探讨其作用机制,我们利用小鼠二硝基氟苯(DNFB)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为动物模型,观察中药复方茯苓汤抗Ⅳ型变态反应的作用及其对白介素-1、2、6(IL-1、2、6)、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影响,并与氢化可的松比较。
患者女,37岁,因躯干、前臂红斑9年,加重5年,于1999年12月6日入院。9年前无明显诱因于腹、背部出现散在的淡红斑,渐扩展至胸及双前臂,部分红斑上覆少许鳞屑。5年前,额、鼻、双颊、耳后、颈部及手足也出现类似红斑,部分红斑融合成网状,胸背腹部皮损增厚。无明显自觉症状。曾就诊于多所医院,先后诊断为斑块型副银屑病、玫瑰糠疹、毛发红糠疹,无肌病性皮肌炎等,分别服用泼尼松(30mg/d)、异维A酸、甲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