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时代已经来临,大学生是网络社会中的主要参与者,互联网的出现正在深深地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网络道德失范是信息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道德失范行为,它不仅阻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也对网络自身的正常运行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对当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解决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道德 对策
一、网络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社会生活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以善恶为标准,传统风尚和内心信念等为精神制约机制,来调节人们行为和活动方式的伦理准则与社会规范。网络道德就是人们在网络环境或进行网络中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基本准则,它以维持网络秩序、保障网络社会安全稳定为目的,调节网络社会中网络参与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和交往情况,协调其交往中的矛盾冲突,进而规范其网上行为,保障网络社会的有序进行。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
网络具有开放性,虚拟性,正是人利用处于一个没有任何条件约束、极度自由的环境中,就很容易放纵自我,做出一些有违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在网络这个平台上,人们没有任何道德和法律的约束,现实社会的管理和控制大大削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很容易导致各种各样的失范行为出现。表现为:网络剽窃,有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网络不诚信现象越来越严重,其中以抄袭他人文章最为严重,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曾下载学士、硕士论文作为自己的作业来完成;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网络上常常会有大学生发表不满言论,对学校领导、老师、同学进行恶意谩骂,散布各种不实消息;侵犯他人隐私,有些大学生盗用网络银行账号和密码,运用网络手段获得他人财产。
(二)大学生道德意识淡薄
在网络环境中,人们可以以多重身份出现,扮演一个个虚构的崭新的自我。在虚拟世界里,人们完全可以抛弃在现实生活中的身份,也不用顾忌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传统的道德约束以及法律法规,这里仿佛就是一个完全自我的天地,没有任何社会条件的束缚,因此,可以为所欲为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各种不好的一面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宣泄和释放,而且还不需要担负任何责任。正是因为网络中没有道德制度的规范,往往使处于信息时代的大学生产生道德意识的弱化。例如:散步虚假消息、八卦他人,浏览色情网站,发表不文明低级的言语,把网络变成发泄情绪、放纵自我的平台。
三、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缺乏对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视
网络的普及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今天的教育模式,然而,许多大学院校没有及时有效地针对网络道德教育来开展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至今为止网络不道德行为没有得到及时控制,还有一些高校虽然已经开始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但是没有响应新的教育形式做出相应变化,而是沿袭旧的教育方法,进行传统的道德教育,以至于网络道德教育工作在大学中至今没有一点起色。有些教师根本没有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对网络的了解也非常浅薄,就负责德育教育工作,这也导致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缺失。
(二)大学生自身原因
大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断乳期”和“自我发现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缺乏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判断事物的能力,又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而网络恰恰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跨国界的没有约束的环境,因此,大学生很容易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做出一些有违道德和法律的非理性行为。理想与现实很多时候是脱节的,大学生对展现自我的渴望在现实中很难得到满足,因此,可能会把美好的追求寄托在虚幻的网络世界里,以致于在网络世界里迷失自我、失去方向。
(三)网络法制建设不完善
网络世界是一个自由、毫无束缚的国度,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网络环境极其复杂,在网络里,人们的道德标准、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都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如果不及时规范网络环境,势必会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国家应加强制约的机制,制定相关的网络法律法规,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利用网络违法犯罪的行为,这样才能优化网络环境,规范网络道德。
四、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对策研究
(一)加强网络道德队伍建设
网络在大学生生活中显得愈发重要,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有一支具备网络专业技术的教师队伍。学校要对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专业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系统的网络知识和技能,能够与学生相互沟通进而了解其思想动态和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能够运用自如的把网络道德教育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并使其内化为学生的良好品德。
(二)进行课程改革,网络道德教育进课堂
在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课堂仍然应该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场所,我们可以把网络道德教育融入课堂进行教学,通过学习各个方面相关的课程来潜移默化影响大学生的判断能力和价值观的形成,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能够在包罗万象的信息中妥善处理不同道德准则引发的选择冲突,能够有效的进行自我管理和控制,正确对待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三)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增强大学生法制意识
道德舆论的规范作用没有明显的制约性,它只能在伦理层面上进行约束和引导,但对于涉及法律方面的问题就难以发挥其正常作用了,因此,规范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必须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后盾,加强网络法制建设。比如:我国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关于信息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界行规定》等等。大力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增强大学生法制观念,引导大学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大学生网络法制观念,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道德意识,使其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
参考文献:
[1]苗立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格马科伦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万新恒.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谢海光.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4]张道明,王超,黎滢.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道德 对策
一、网络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社会生活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以善恶为标准,传统风尚和内心信念等为精神制约机制,来调节人们行为和活动方式的伦理准则与社会规范。网络道德就是人们在网络环境或进行网络中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基本准则,它以维持网络秩序、保障网络社会安全稳定为目的,调节网络社会中网络参与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和交往情况,协调其交往中的矛盾冲突,进而规范其网上行为,保障网络社会的有序进行。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失范
网络具有开放性,虚拟性,正是人利用处于一个没有任何条件约束、极度自由的环境中,就很容易放纵自我,做出一些有违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在网络这个平台上,人们没有任何道德和法律的约束,现实社会的管理和控制大大削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很容易导致各种各样的失范行为出现。表现为:网络剽窃,有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网络不诚信现象越来越严重,其中以抄袭他人文章最为严重,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曾下载学士、硕士论文作为自己的作业来完成;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网络上常常会有大学生发表不满言论,对学校领导、老师、同学进行恶意谩骂,散布各种不实消息;侵犯他人隐私,有些大学生盗用网络银行账号和密码,运用网络手段获得他人财产。
(二)大学生道德意识淡薄
在网络环境中,人们可以以多重身份出现,扮演一个个虚构的崭新的自我。在虚拟世界里,人们完全可以抛弃在现实生活中的身份,也不用顾忌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传统的道德约束以及法律法规,这里仿佛就是一个完全自我的天地,没有任何社会条件的束缚,因此,可以为所欲为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现实生活中被压抑的各种不好的一面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宣泄和释放,而且还不需要担负任何责任。正是因为网络中没有道德制度的规范,往往使处于信息时代的大学生产生道德意识的弱化。例如:散步虚假消息、八卦他人,浏览色情网站,发表不文明低级的言语,把网络变成发泄情绪、放纵自我的平台。
三、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缺乏对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视
网络的普及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今天的教育模式,然而,许多大学院校没有及时有效地针对网络道德教育来开展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至今为止网络不道德行为没有得到及时控制,还有一些高校虽然已经开始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但是没有响应新的教育形式做出相应变化,而是沿袭旧的教育方法,进行传统的道德教育,以至于网络道德教育工作在大学中至今没有一点起色。有些教师根本没有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对网络的了解也非常浅薄,就负责德育教育工作,这也导致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缺失。
(二)大学生自身原因
大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断乳期”和“自我发现期”,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缺乏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判断事物的能力,又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而网络恰恰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跨国界的没有约束的环境,因此,大学生很容易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做出一些有违道德和法律的非理性行为。理想与现实很多时候是脱节的,大学生对展现自我的渴望在现实中很难得到满足,因此,可能会把美好的追求寄托在虚幻的网络世界里,以致于在网络世界里迷失自我、失去方向。
(三)网络法制建设不完善
网络世界是一个自由、毫无束缚的国度,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网络环境极其复杂,在网络里,人们的道德标准、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都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如果不及时规范网络环境,势必会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国家应加强制约的机制,制定相关的网络法律法规,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利用网络违法犯罪的行为,这样才能优化网络环境,规范网络道德。
四、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对策研究
(一)加强网络道德队伍建设
网络在大学生生活中显得愈发重要,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有一支具备网络专业技术的教师队伍。学校要对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专业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系统的网络知识和技能,能够与学生相互沟通进而了解其思想动态和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能够运用自如的把网络道德教育知识融入课堂教学,并使其内化为学生的良好品德。
(二)进行课程改革,网络道德教育进课堂
在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课堂仍然应该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场所,我们可以把网络道德教育融入课堂进行教学,通过学习各个方面相关的课程来潜移默化影响大学生的判断能力和价值观的形成,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能够在包罗万象的信息中妥善处理不同道德准则引发的选择冲突,能够有效的进行自我管理和控制,正确对待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三)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增强大学生法制意识
道德舆论的规范作用没有明显的制约性,它只能在伦理层面上进行约束和引导,但对于涉及法律方面的问题就难以发挥其正常作用了,因此,规范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必须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后盾,加强网络法制建设。比如:我国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关于信息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界行规定》等等。大力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增强大学生法制观念,引导大学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大学生网络法制观念,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道德意识,使其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
参考文献:
[1]苗立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格马科伦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万新恒.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谢海光.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4]张道明,王超,黎滢.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