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观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zh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是紧紧依托于中国社会现实的变化与需要。由于不同的政治需求,以及面对的社会情况的转变,都会推动人们去深入探讨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社会主义的理想是什么,社会主义实现所依靠的力量是什么。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多的存在于思想领域,但必须看到,思想是用来指导实践的,社会主义理论反应在实践中具有其特殊性,就是对中国革命发展的方向、动力、领导者、前途等最基本的要素探讨。这都是当时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密不可分。
  关键词:社会主义 理论 实践
  【分类号】D231
  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理论一般性认识
  社会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与众多社会思潮一样,是为了解决中国现实问题,因此,我们谈中国早期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就是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的前途是经济上公有、分配上按劳动所得、社会上注重公平正义。
  第一,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多重危机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的。此时,“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时。一战之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并未改变中国危亡的局面。中国知识分子在西方世界寻求援助未果的情况下,十月革命的消息传入中国,俄国工农政权和社会主义成为热议的话题。”
  第二,对未来社会的展望,即社会主义的前途是经济上公有、分配上按劳动所得、社会上注重公平正义。
  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凡是大资本的铁路、矿山、银行等一切生产事业都归国营。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上的“自决”、“自主”、“自立”。“把一切工厂一切机器一切原料都归劳动者手中管理,由劳动者自由组织联合会,共同制造货物”。“人与人的生存竞争完全消灭。生产和消费完全可以保持均平。一人利用他人,压迫他们的事实绝对不会发生,也没有经济恐慌、人民失业的危险。……社会主义生产组织是有秩序有政府的状态”。这不仅是对以往封建私有制的反击,更突出强调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地位。从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意识到未来的社会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同时劳动群众享受着生产资料的管理权;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改变了人民群众以往受剥削的状态,享受着劳动成果;在社会上人人享有平等权,具有“独立人格”存在。
  二、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社会主义理论特殊性认识
  理想指导实践,但是由于历史文化传统不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所处国际环境时代背景不同,因此社会主义在革命实践过程中样式各不相同,这就体现了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实现和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
  第一,中国革命两步走的初步认识。基于中国革命性质的认识,早期马克思者认为中国的革命不是纯粹的“反封建”资产阶级革命,也不是纯粹的“反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革命。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提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及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一理论的阐述和探索,表明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们真正把握住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对中国民主革命与将来要过度的社会主义革命关系问题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找到了解决中国通往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初步运用以来的一次总结,这一重大转变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第二,意识到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农民问题成为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正确认识农民问题是革命成败的关键因素。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一定程度上是与资产阶级争夺对农民的领导权,所以,共产党必须解决好工农联盟问题。中共二大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如果贫苦农民要除去穷困和痛苦的环境,那就非起来革命不可。而且那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那时可以保证中国革命的成功。”正是基于对农民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意识到占人口的绝大多数、革命要求强烈的农民是推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義的重要力量。
  第三,阐述了“民主联合战线”的思想。在革命实践的过程中,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逐渐认识到,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单凭无产阶级阶级孤军作战不能战胜外强大的反动势力,所以,必须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统一战线,才能完成。指出共产党应“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这反映出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意识到“民主联合战线”的必要性,而且为后来国共统一战线策略提出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一般性和特殊性强调社会主义的两个方面,一般性指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即价值理念,特殊性是指在一般性基础上实现形式,二者密不可分。
  (一) 一般性强调共性问题,指导特殊性
  社会主义符合人类社会客观发展规律,体现了具有资本主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尽管社会主义实现方式和路径各尽不同,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普遍认为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的前途是经济上公有、分配上按劳动所得、社会上注重公平正义。在实践过程中,社会主义模式必须在一般性基础上,方可称之为科学社会主义。否则,一味标榜社会主义,却背离社会主义初衷。这将与社会主义渐行渐远。可见,社会主义的一般性为特殊性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 特殊性强调个性,体现一般性
  一般性指导着特殊性的发展,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国情出发,尝试着不同实践形式,不同历史阶段,形成了不同社会主义观。同时,特殊性的社会主义是在一般性指导下产生,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观,必有遵循社会主义本质规律。
  (三) 以一般性为引导,特殊性共存
  社会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与众多社会思潮一样,是为了解决中国现实问题,因此,我们谈中国早期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也不是仅仅局限于理论的理解。由于不同的政治需求,以及面对的社会情况的转变,都会推动人们去深入探讨社会主义到底是什么,社会主义的理想是什么,社会主义实现所依靠的力量是什么。又再一次次的实践之中,校正和发展自己的观点。强调一般性,并不是忽视特殊性,而是让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一般性的指导作用,那是实践的根基,领引我们走正确道路;重视特殊性,也不是要脱离一般性,而是要理论联系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陈独秀著作选编》(第2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316.
  [2]《陈独秀文章选编》(中),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52.
其他文献
摘要:在当前社会的人才需求中,能力与素质并重的人才极易得到企业的亲睐,由此可见有效的德育教育可以很好的帮助人们实现自身的价值。同样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下,将德育教育逐渐的渗透日常教学中也是非常有效的途径,这也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在当前的教学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德育教学的发展非常的缓慢,因此需要针对这种现状进行有效的改进。以下本文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研究展开探讨。 
摘要: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高校团委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均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新时期如何做好高校团委工作,促进党建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这对于进一步推动高校团委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主题词:新时期 高校团委 学生工作 促进党建  【分类号】D297;G647  高校的团组织建设在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高校学
摘要:诚信作为社会生活当中的一种行为自我约束和道德规范,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已经演变成为法律范畴的基本原则。所以,从法律角度上来研究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问题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通过对当前体育院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论述,来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法律;诚信教育;诚信缺失;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  一、当前体育院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一)以多种方式来拖延学费的缴纳  当前体育院校大学生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处在高效率、快节奏、充满竞争、富有创新的社会氛围中,大学生在大学校园学习生活,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和工作压力上的各种困难,难免给心理造成困惑。如何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引导大家充分了解社会,做到有的放矢,应成为教学的一个重点。  关键词:心理 健康 教育  【分类号】B844.2  一、更新培训观念,真正把“教书”和“育人”摆上同等重要地位。“教书”的目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做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显现,为此对中职生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中等职业教育者必须充分地认识到职业教育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找准对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对策,为社会培养思想政治过硬的中职毕业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浅析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  【分类号】G711  中等职业教育
一、概述:  德育是学校实施育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就是育德。把学生培养成既能适应知识社会需要,又有良好的品格的人。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等职业学校的好多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尤其是现在许多幼儿园对幼师的需求非常迫切,特别是对年纪轻,技能过硬,品质突出者需求甚至更多。然而,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现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差别明显。尤其是近几年来,网上频频曝光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这
摘要: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技工学校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品质和基础的不同,他们在校的表现也就不一样。另外,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习成绩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变化。一个班级内部出现少数后进学生纯属必然,我们技工学校班主任应该正确看待这一点。所谓“后进学生”主要是指学习差和品德差的学生,严重者则是这两者兼而有之的“双差生”。作为一名技工学校的班主任,这就需要
为了可持续地利用桃园系统生物资源,经济合理地治理害虫,提高桃园害虫防治水平,同时丰富群落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促进生态学科的发展,本人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桃园害虫防治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