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利用1961—2015年黔西南州8个气象台站的逐月日照时数资料,分析了近55a来黔西南州日照变化特征,发现年日照时数在以-34.6h/10a减少,主要表现在春、夏两季,并且黔西南年日照时数在1983年附近存在明显的突变,由1983年以前的偏多转到1983年以后的减少。
关键词:日照时数;减少;突变
中图分类号:P468.0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196
引言
日照时数是表示一个地区受太阳照射到地面多少的时数,是太阳辐射最直接的表现,是反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气象要素之一,日照的长短与人类活动和动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又受云、雾和空气污染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随着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深入,日照时数的变化规律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蔡冬梅1研究近 60a大连市日照变化规律及气象条件影响,分析近60a大连市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 各季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减少的趋势从大到小依次为秋季> 夏季> 冬季> 春季;郑秀琼等2研究云南省永仁县日照变化规律及日照时间长原因分析,永仁县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在逐渐减小。总之,这些分析结果与全国平均日照时数呈显著下降的趋势是吻合的,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黔西南州日照时数也发生了变化,本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和突变理论,对黔西南州半个世纪多以来的日照时数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日照时数的变化规律,为今后开发清洁能源,合理布局农业产业和旅游业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选取和采用的方法
本文所用资料为黔西南州1961—2015年近55a的日照时数月统计资料。采用线性统计方法,计算黔西南州日照的年、季变化趋势;线性方法,即
n n
a=∑(Ti-T?)(Yi-Y?)/∑(Ti-T?) (1)
i=1 i=1
式中T为时间,Y为日照时数,i为时间序号,n为总时间(单位为年,文中n=55(年), T?、Y?表示平均,变化趋势a单位为h/a。
日照时数的趋势检验本文主要是采用mann-kendall检验的方法;为了更好说明黔西南州日照的变化,突变检测是采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和滑动t检验法相结合,滑动t检验法即把一连续的随机变量X分成2个样本集χ1和χ2,让μi、si、ni分别代表χi的平均值、方差和样本长度(i=1,2),其中ni根据需要确定。原假设H0:μ1-μ2=0,定义一统计量为
x1?-x2?
t0= -------- (2)
sp(1/n1 1/n2)1/2)
式中:sp 是联合样本方差
(n1-1) s1 2 (n2-1) s2 2
sp 2=-----------
n1 n2-2
可以证明t0近似(n1 n2-2)分布,出信度α,得到临界值ta,计算t0后,在H0下比较t0与ta,当|t0|>ta时,否定原假设H0,说明其在显著性差异,即序列中存在均值突变现象,当|t0| 2 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
2.1 日照时数的年代变化
从图1看,黔西南州日照的年代变化非常明显,20世纪60—80年代日照变化趋势比较稳定,日照时数较多,都高于多年平均值,其中60年代最多,达到1573.2h,比多年平均值多79.8h;从1984年开始出现明显的下降,其中20世纪90年代日照时数最少,仅为1402.3h,比多年平均值减少91.1h,比最多的60年代减少170.9h,21世纪后,黔西南州日照时数出现小幅回升,但仍处于偏少阶段,2000—2015年平均日照时数比多年平均值减少56.3h。
2.2 日照时数的年变化
从图2知:黔西南州近55a的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4.6h/10a,1961—1983年日照时数高于平均值上的占69.6%,低于平均值占31.4%;1984—2015年32a中,日照时数呈波动性下降,20世纪90年代达到最低值,之后日照时数有小幅度的上升,32a中低于平均值的占63.6%,高于平均值的占35.4%,其中2012年日照时数仅有1191.9h,比多年平均值偏少301.5h;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幅大,峰值点(1963年)和谷值点(2012年)相差605.4h。
2.3 日照时数的季节变化
黔西南州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由图3、4、5、6知,黔西南州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除秋季日照时数变化较平稳外,其余各季都与年际变化一致,存在由偏多到偏少的下降趋势,但各季变幅情况各不相同,春季和夏季的日照时数下降幅度要大一点,冬季下降幅度要小一点,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1.1h/10a、-12.5h/10a、0.1h/10a、-6.6h/10a。各季日照时数变化振幅以夏季最大,为471.2h,冬季振幅最小为272.4h。
利用滑动t检验黔西南州各季日照时数序列的突变。夏季,在1988、1989、1990年,3a均为正值,通过0.01的显著水平检验,极大值出现在1990年,表明夏季日照时数在1990年存在由多变少的明显突变,1990年就是一个突变点;春季1986年和1987年t统计量为正值,通过0.01的显著水平检验,极大值出现在1987年,1987年出现明显的由多到少的突变,1987年就是一个突变点;冬季极大值出现在1993年,也通过0.01的显著水平检验,1993年后日照时数偏少占多数;秋季由于日照时数的变化比较平稳,没有明显的突变点。 3 日照时数的突变分析
为了分析黔西南州日照时数的年度突变,本文采样滑动t检验和mann-kendall检验2种方法分别分析;利用mann-kendall检验,将年日照时数序列利用公式进行统计量s和z分析,得出s=-354,z的绝对值为3.4578,由于s<0,z的绝对值大于2.32,并通过了99%显著检验,说明黔西南州年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
根据mann-kendall进行突变检验,计算日照时数顺序序列Sk,并按方程计算UF(k);计算日照时数逆序序列Sk,并按方程计算UB(k);取显著性水平α=0.05,临界值U0.05=±1.96,得出图5。
从图7看出,UF(k)曲线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黔西南州日照时数呈现明显的减少,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这种减少趋势更加明显,并且超过α=0.05临界线,甚至超过了α=0.001临界线(±2.56),说明黔西南州年日照时数减少的趋势十分显著;根据和UF(k)和UB(k)两线曲线的交点位置,可以判断20世纪80年代以来年日照时数减少是一突变现象,突变点在1983年前后。为了验证mann-kendall检验到的突变点,对日照时数序列进行滑动t检验,取显著性水平α=0.01,当n1 n2-2=55,ta=2.00575,对年日照时数的平均值的时间序列分别取不同的n1和n2,计算t0,结果指出,当n1=23,n2=32时(即将序列分为1961—1983年和1984—2015年),t0为最大,此时t0=3.78314,远远大于ta,μ1-μ2≠0,表明年日照时数序列在1983年有明显的突变,在1983年附近迅速减少,由1961年以来的正距平占优势的阶段转为1983年以后的年日照负距平占优势的日照阶段。由此,可以认为黔西南州年日照时数在1983年前后的突变是可信的。
4 结论
黔西南州近55a总日照时数正以-34.6h/10a的趋势减少,春、夏、秋、冬各季区域平均日照时数的气候倾向分别为-11.1h/10a、-12.5h/10a、0.1h/10a、-6.6h/10a。各季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以夏季减少最快,春季次之,秋季变化最慢。
黔西南州近55a总日照时数在1983年附近存在突变现象,表现为日照在1961—1983年偏多占69.6%;1984—2015年偏少急剧减少占63.6%,主要因春、夏两季日照的突变引起的,这种突变事实各占具有一致性。
参考文献
[1]黄胜.近50年西宁市日照时数变化规律分析[J].高原气象,2011,30(5):1422-1425.
[2]李矜霄,何萍,钟瑞,等.近50年云贵高原楚雄市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高原气象,2014,33(2):407-412.
[3]张润琼,万汉芸.六盘水近45年日照变化的统计分析[M].四川气象,2004,94(4):16-20.
作者简介:杨玲(1962-),女,贵州兴义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气象服务及应用气象方面工作。
关键词:日照时数;减少;突变
中图分类号:P468.0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3196
引言
日照时数是表示一个地区受太阳照射到地面多少的时数,是太阳辐射最直接的表现,是反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气象要素之一,日照的长短与人类活动和动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又受云、雾和空气污染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随着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深入,日照时数的变化规律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蔡冬梅1研究近 60a大连市日照变化规律及气象条件影响,分析近60a大连市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 各季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减少的趋势从大到小依次为秋季> 夏季> 冬季> 春季;郑秀琼等2研究云南省永仁县日照变化规律及日照时间长原因分析,永仁县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在逐渐减小。总之,这些分析结果与全国平均日照时数呈显著下降的趋势是吻合的,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黔西南州日照时数也发生了变化,本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和突变理论,对黔西南州半个世纪多以来的日照时数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找出日照时数的变化规律,为今后开发清洁能源,合理布局农业产业和旅游业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选取和采用的方法
本文所用资料为黔西南州1961—2015年近55a的日照时数月统计资料。采用线性统计方法,计算黔西南州日照的年、季变化趋势;线性方法,即
n n
a=∑(Ti-T?)(Yi-Y?)/∑(Ti-T?) (1)
i=1 i=1
式中T为时间,Y为日照时数,i为时间序号,n为总时间(单位为年,文中n=55(年), T?、Y?表示平均,变化趋势a单位为h/a。
日照时数的趋势检验本文主要是采用mann-kendall检验的方法;为了更好说明黔西南州日照的变化,突变检测是采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和滑动t检验法相结合,滑动t检验法即把一连续的随机变量X分成2个样本集χ1和χ2,让μi、si、ni分别代表χi的平均值、方差和样本长度(i=1,2),其中ni根据需要确定。原假设H0:μ1-μ2=0,定义一统计量为
x1?-x2?
t0= -------- (2)
sp(1/n1 1/n2)1/2)
式中:sp 是联合样本方差
(n1-1) s1 2 (n2-1) s2 2
sp 2=-----------
n1 n2-2
可以证明t0近似(n1 n2-2)分布,出信度α,得到临界值ta,计算t0后,在H0下比较t0与ta,当|t0|>ta时,否定原假设H0,说明其在显著性差异,即序列中存在均值突变现象,当|t0|
2.1 日照时数的年代变化
从图1看,黔西南州日照的年代变化非常明显,20世纪60—80年代日照变化趋势比较稳定,日照时数较多,都高于多年平均值,其中60年代最多,达到1573.2h,比多年平均值多79.8h;从1984年开始出现明显的下降,其中20世纪90年代日照时数最少,仅为1402.3h,比多年平均值减少91.1h,比最多的60年代减少170.9h,21世纪后,黔西南州日照时数出现小幅回升,但仍处于偏少阶段,2000—2015年平均日照时数比多年平均值减少56.3h。
2.2 日照时数的年变化
从图2知:黔西南州近55a的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4.6h/10a,1961—1983年日照时数高于平均值上的占69.6%,低于平均值占31.4%;1984—2015年32a中,日照时数呈波动性下降,20世纪90年代达到最低值,之后日照时数有小幅度的上升,32a中低于平均值的占63.6%,高于平均值的占35.4%,其中2012年日照时数仅有1191.9h,比多年平均值偏少301.5h;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幅大,峰值点(1963年)和谷值点(2012年)相差605.4h。
2.3 日照时数的季节变化
黔西南州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由图3、4、5、6知,黔西南州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除秋季日照时数变化较平稳外,其余各季都与年际变化一致,存在由偏多到偏少的下降趋势,但各季变幅情况各不相同,春季和夏季的日照时数下降幅度要大一点,冬季下降幅度要小一点,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1.1h/10a、-12.5h/10a、0.1h/10a、-6.6h/10a。各季日照时数变化振幅以夏季最大,为471.2h,冬季振幅最小为272.4h。
利用滑动t检验黔西南州各季日照时数序列的突变。夏季,在1988、1989、1990年,3a均为正值,通过0.01的显著水平检验,极大值出现在1990年,表明夏季日照时数在1990年存在由多变少的明显突变,1990年就是一个突变点;春季1986年和1987年t统计量为正值,通过0.01的显著水平检验,极大值出现在1987年,1987年出现明显的由多到少的突变,1987年就是一个突变点;冬季极大值出现在1993年,也通过0.01的显著水平检验,1993年后日照时数偏少占多数;秋季由于日照时数的变化比较平稳,没有明显的突变点。 3 日照时数的突变分析
为了分析黔西南州日照时数的年度突变,本文采样滑动t检验和mann-kendall检验2种方法分别分析;利用mann-kendall检验,将年日照时数序列利用公式进行统计量s和z分析,得出s=-354,z的绝对值为3.4578,由于s<0,z的绝对值大于2.32,并通过了99%显著检验,说明黔西南州年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
根据mann-kendall进行突变检验,计算日照时数顺序序列Sk,并按方程计算UF(k);计算日照时数逆序序列Sk,并按方程计算UB(k);取显著性水平α=0.05,临界值U0.05=±1.96,得出图5。
从图7看出,UF(k)曲线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黔西南州日照时数呈现明显的减少,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21世纪,这种减少趋势更加明显,并且超过α=0.05临界线,甚至超过了α=0.001临界线(±2.56),说明黔西南州年日照时数减少的趋势十分显著;根据和UF(k)和UB(k)两线曲线的交点位置,可以判断20世纪80年代以来年日照时数减少是一突变现象,突变点在1983年前后。为了验证mann-kendall检验到的突变点,对日照时数序列进行滑动t检验,取显著性水平α=0.01,当n1 n2-2=55,ta=2.00575,对年日照时数的平均值的时间序列分别取不同的n1和n2,计算t0,结果指出,当n1=23,n2=32时(即将序列分为1961—1983年和1984—2015年),t0为最大,此时t0=3.78314,远远大于ta,μ1-μ2≠0,表明年日照时数序列在1983年有明显的突变,在1983年附近迅速减少,由1961年以来的正距平占优势的阶段转为1983年以后的年日照负距平占优势的日照阶段。由此,可以认为黔西南州年日照时数在1983年前后的突变是可信的。
4 结论
黔西南州近55a总日照时数正以-34.6h/10a的趋势减少,春、夏、秋、冬各季区域平均日照时数的气候倾向分别为-11.1h/10a、-12.5h/10a、0.1h/10a、-6.6h/10a。各季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以夏季减少最快,春季次之,秋季变化最慢。
黔西南州近55a总日照时数在1983年附近存在突变现象,表现为日照在1961—1983年偏多占69.6%;1984—2015年偏少急剧减少占63.6%,主要因春、夏两季日照的突变引起的,这种突变事实各占具有一致性。
参考文献
[1]黄胜.近50年西宁市日照时数变化规律分析[J].高原气象,2011,30(5):1422-1425.
[2]李矜霄,何萍,钟瑞,等.近50年云贵高原楚雄市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高原气象,2014,33(2):407-412.
[3]张润琼,万汉芸.六盘水近45年日照变化的统计分析[M].四川气象,2004,94(4):16-20.
作者简介:杨玲(1962-),女,贵州兴义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气象服务及应用气象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