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作为小学向初中过渡的六年级,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六年级数学教学是摆在全体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
一、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把要学的东西学生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因此,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教师以开放、宽容的态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导学生投入到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例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不是出示实物圆柱让学生观察圆柱的特点,而是提供材料,让学生动手做圆柱。在做圆柱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选择材料,动手制作圆柱,发现圆柱的两个底面相等,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同时还发现当长方形的长或宽和底面圆的周长相等时,才能做这个圆柱的侧面。这样通过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机会,使学生感受知识的“再创造”的探究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解题的能力
一要注意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的能力。在复习量的计量和几何初步知识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巩固画图和测量的技能。二要培养一题多变的能力。重点是要抓住母题,使学生知道题目源于母题,万变不离其宗。通过改变条件、问题和情境,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还必须注意对学生进行解题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启发学生多思考,从而达到善于思考,逐步提高学生的应变及解题能力。三是是培养操作实践的能力。如:八宝粥公司请包装公司设计一个能装12罐八宝粥的盒子。[八宝粥罐子为圆柱形,底面直径6厘米,高13厘米]你准备怎样设计?(提示:包装盒一般可设计成长方体,要求需要多少硬纸板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即先确定八宝粥罐子怎么摆)这时不急于让学生做,让学生找易拉罐摆放。通过亲身实践可以获得直接感受把题解出来。但有的同学做得不切合实际,确定的长、宽、高不适中。所以教师必须把学生做的几种方法都一一列出来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学生们选用最省料的方法。
三、提高学生参与的有效性
六年级教学要从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这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基础。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实际,就能防止因脱离实际、学习内容过深而使学生茫然不懂,或过浅而使学生索然无味;就能抓住学生心理,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与训练,使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启发诱导,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参与”。学生的参与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行为的参与是否积极,努力。第二是认知参与,也就是学生在参加课堂活动中思考的程度。第三是情感参与,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三个层面的有效参与。如学习“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自己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自己发现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或半径是直径的1/2。再通过欣赏: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古老的阴阳太极等,让学生深深感受到生活中圆的美。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有效参与使课堂绽放出生命的活力。
四、创设冲突情境,诱发探究欲望
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的过程。在新知的引入或突出教学重难点处,创设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主动提出问题。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教师有意识的设置含有新旧知识矛盾的算式让学生计算:144÷12,14÷1.2,第一题学生能顺利计算,第二题就“卡壳”了,这时学生猜想能不能把除数转化成整数?根据什么性质把它转化等等。通过巧设冲突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而展开,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五、互动性学习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合作交流能有效地体现学生的这种欲望,教学中使合作交流的功能与价值得到最大化,教师就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励学生思考,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相互切磋,在合作交流中有独立思考,在合作交流后有动态生成。这样,通过积极的互动,学生在民主平等的自由空间里表述和倾听,在争辩与讨论的动态过程中感悟和体验,在思维的碰撞中创新。如在学习《圆的面积》一课,我打破了将圆16等分连在一起操作的方式,而是将圆16等分后逐一剪开,独立成一个一个的小扇形,请学生自由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尝试、合作交流,多角度地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他们拼出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极大的丰富了对圆形变化的感性认识。我再让学生分别观察、研究圆和转变后图形间的关系,进而殊途同归,总结出S=πr2这一公式。这个实践活动,以动促思,启发创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互相竞争,形成“转曲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认知过程,达到了知识、能力、情感上的“三赢”。
总之,六年级数学有效教学应是:有效的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有效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效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效的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学生有效的获得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有效激励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信心。对于六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研究之路还很漫长,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研究,去寻找最有效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作为小学向初中过渡的六年级,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如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六年级数学教学是摆在全体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
一、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把要学的东西学生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因此,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教师以开放、宽容的态度,以期待、信任的眼光引导学生投入到充满着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例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不是出示实物圆柱让学生观察圆柱的特点,而是提供材料,让学生动手做圆柱。在做圆柱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选择材料,动手制作圆柱,发现圆柱的两个底面相等,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同时还发现当长方形的长或宽和底面圆的周长相等时,才能做这个圆柱的侧面。这样通过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机会,使学生感受知识的“再创造”的探究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解题的能力
一要注意培养学生合理、灵活地应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的能力。在复习量的计量和几何初步知识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巩固画图和测量的技能。二要培养一题多变的能力。重点是要抓住母题,使学生知道题目源于母题,万变不离其宗。通过改变条件、问题和情境,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还必须注意对学生进行解题思维灵活性的培养,启发学生多思考,从而达到善于思考,逐步提高学生的应变及解题能力。三是是培养操作实践的能力。如:八宝粥公司请包装公司设计一个能装12罐八宝粥的盒子。[八宝粥罐子为圆柱形,底面直径6厘米,高13厘米]你准备怎样设计?(提示:包装盒一般可设计成长方体,要求需要多少硬纸板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所以我们应该想办法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即先确定八宝粥罐子怎么摆)这时不急于让学生做,让学生找易拉罐摆放。通过亲身实践可以获得直接感受把题解出来。但有的同学做得不切合实际,确定的长、宽、高不适中。所以教师必须把学生做的几种方法都一一列出来让学生比较。通过比较学生们选用最省料的方法。
三、提高学生参与的有效性
六年级教学要从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这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基础。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实际,就能防止因脱离实际、学习内容过深而使学生茫然不懂,或过浅而使学生索然无味;就能抓住学生心理,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与训练,使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启发诱导,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参与”。学生的参与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行为的参与是否积极,努力。第二是认知参与,也就是学生在参加课堂活动中思考的程度。第三是情感参与,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三个层面的有效参与。如学习“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自己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自己发现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或半径是直径的1/2。再通过欣赏: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花丛中五颜六色的鲜花,古老的阴阳太极等,让学生深深感受到生活中圆的美。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有效参与使课堂绽放出生命的活力。
四、创设冲突情境,诱发探究欲望
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的过程。在新知的引入或突出教学重难点处,创设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主动提出问题。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教师有意识的设置含有新旧知识矛盾的算式让学生计算:144÷12,14÷1.2,第一题学生能顺利计算,第二题就“卡壳”了,这时学生猜想能不能把除数转化成整数?根据什么性质把它转化等等。通过巧设冲突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而展开,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五、互动性学习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合作交流能有效地体现学生的这种欲望,教学中使合作交流的功能与价值得到最大化,教师就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励学生思考,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相互切磋,在合作交流中有独立思考,在合作交流后有动态生成。这样,通过积极的互动,学生在民主平等的自由空间里表述和倾听,在争辩与讨论的动态过程中感悟和体验,在思维的碰撞中创新。如在学习《圆的面积》一课,我打破了将圆16等分连在一起操作的方式,而是将圆16等分后逐一剪开,独立成一个一个的小扇形,请学生自由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尝试、合作交流,多角度地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他们拼出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极大的丰富了对圆形变化的感性认识。我再让学生分别观察、研究圆和转变后图形间的关系,进而殊途同归,总结出S=πr2这一公式。这个实践活动,以动促思,启发创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互相竞争,形成“转曲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认知过程,达到了知识、能力、情感上的“三赢”。
总之,六年级数学有效教学应是:有效的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有效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效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效的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学生有效的获得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有效激励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信心。对于六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研究之路还很漫长,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研究,去寻找最有效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