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课堂教学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力实施创新教育。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创新意识;优化学生思维,培养他们想象能力;开发学生潜能,培养他们个性特长;强化数学的应用功能,培养他们创新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未来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7-0015-01
一、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现代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大脑有关神经就会处于兴奋的状态,个体的潜能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因此,在每学期开学之初,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及现代数学家的事迹。如刘徽、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等。从而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也就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内在推动力,也能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和研究中获得成功。教师要想方设法展示数学学科的独特魅力,引导学生发现并欣赏生活中的数学之美,让他们在愉悦的心理状态下获得美的享受,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机械、被动地学习转变成主动、创造性地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优化思维,培养想象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对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要求都很高的学科。学生的思维受年龄限制,认识和感知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把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能够由浅入深,进而做到由此及彼,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想象能力。例如,在教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可以举28加4得多少的例子,引导学生想想怎样算得快,先算什么。在教学中,要时常进行变式思维训练,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死板模式,重点使学生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多方向、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方式。例如,在进行“圆的周长”教学时,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物体,然后让他们猜测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学生在讨论和交流后,有的会说与圆的半径有关,有的会说与圆的直径有关。在同学们争论不休之际,再让学生探讨用什么方法能够测量出手中圆的周长。学生们开动脑筋,集思广益,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探讨的方法可谓五花八门,最后在班级展示时说得最多的是滚动法和绕线法。这时我用事先准备好的圆形对滚动法和绕线法进行演示,并告诉学生用这两种方法测量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并掌握了圆的周长测量方法。
优化学生思维,不但要教会学生相关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所学知识的规律,使其掌握基本技巧,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要善于改革知识呈现情境和方式,对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训练,打破死记 硬背的解题定式。
三、开发潜能,培养个性特长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并按照学生的能力层次实施教学,充分开发不同学生的潜能,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学生只有“见多”才能真正做到“识广”。 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在教会学生“想加法算减法”的基础上,教给学生“退1加补”的速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在让学生计算17-9时,可先让学生观察分析,个位上7-9不够减,得从十位上退1,变成10-9 7,其结果为8,按照这种方法,学生很快算出12-8,应为10-8 2,最终的得数为4。其次,教师要在学生掌握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对其外延进行拓展延伸和有效的补充。比如组建数学学习兴趣小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指导他们购买数学科普读物,增长他们的见识。第三,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每个人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让待进步生“吃得好”,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都有收获,知识和能力都能获得提升。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改变传统的“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自己编写问题,去考同组同学或小组间互相考查,这样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为了把别人难住,命题时一定会经过深思熟虑。这个过程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四、强化应用,培养创新能力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应用是数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化,要使学生学会应用,善于应用,勤于应用。生活中数学的因素随处可见,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将书本知识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指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实践。如学生学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这一章节,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实际,算一算存款利率,如果存款到期本息续存三年或五年,到期后能有多少收益;家庭购房如果需要贷款,用住房公积金和商业贷款哪种更划算,采用哪种还款方式更省钱等等。这样,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又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学会知识,学会应用,促进学习的迁移。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创造劳动。教师要在努力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基础上,对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引导和训练,使他们真正成为未来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让他们在未来激烈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徐秀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09(12).
[2]王峰.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1(70).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7-0015-01
一、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现代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大脑有关神经就会处于兴奋的状态,个体的潜能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因此,在每学期开学之初,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及现代数学家的事迹。如刘徽、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等。从而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也就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内在推动力,也能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和研究中获得成功。教师要想方设法展示数学学科的独特魅力,引导学生发现并欣赏生活中的数学之美,让他们在愉悦的心理状态下获得美的享受,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机械、被动地学习转变成主动、创造性地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优化思维,培养想象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对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要求都很高的学科。学生的思维受年龄限制,认识和感知知识需要一个过程。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把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能够由浅入深,进而做到由此及彼,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想象能力。例如,在教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可以举28加4得多少的例子,引导学生想想怎样算得快,先算什么。在教学中,要时常进行变式思维训练,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死板模式,重点使学生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多方向、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方式。例如,在进行“圆的周长”教学时,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物体,然后让他们猜测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学生在讨论和交流后,有的会说与圆的半径有关,有的会说与圆的直径有关。在同学们争论不休之际,再让学生探讨用什么方法能够测量出手中圆的周长。学生们开动脑筋,集思广益,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课堂气氛异常热烈,探讨的方法可谓五花八门,最后在班级展示时说得最多的是滚动法和绕线法。这时我用事先准备好的圆形对滚动法和绕线法进行演示,并告诉学生用这两种方法测量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并掌握了圆的周长测量方法。
优化学生思维,不但要教会学生相关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所学知识的规律,使其掌握基本技巧,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要善于改革知识呈现情境和方式,对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训练,打破死记 硬背的解题定式。
三、开发潜能,培养个性特长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并按照学生的能力层次实施教学,充分开发不同学生的潜能,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视野,学生只有“见多”才能真正做到“识广”。 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在教会学生“想加法算减法”的基础上,教给学生“退1加补”的速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在让学生计算17-9时,可先让学生观察分析,个位上7-9不够减,得从十位上退1,变成10-9 7,其结果为8,按照这种方法,学生很快算出12-8,应为10-8 2,最终的得数为4。其次,教师要在学生掌握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对其外延进行拓展延伸和有效的补充。比如组建数学学习兴趣小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指导他们购买数学科普读物,增长他们的见识。第三,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每个人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性,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让待进步生“吃得好”,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都有收获,知识和能力都能获得提升。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改变传统的“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自己编写问题,去考同组同学或小组间互相考查,这样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为了把别人难住,命题时一定会经过深思熟虑。这个过程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四、强化应用,培养创新能力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应用是数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化,要使学生学会应用,善于应用,勤于应用。生活中数学的因素随处可见,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将书本知识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指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实践。如学生学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这一章节,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实际,算一算存款利率,如果存款到期本息续存三年或五年,到期后能有多少收益;家庭购房如果需要贷款,用住房公积金和商业贷款哪种更划算,采用哪种还款方式更省钱等等。这样,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又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学会知识,学会应用,促进学习的迁移。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创造劳动。教师要在努力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基础上,对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引导和训练,使他们真正成为未来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让他们在未来激烈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徐秀娟.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09(12).
[2]王峰.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