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境界:让每个学生都爱上学习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juan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师档案
  刘红,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首批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现任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副校长。致力于“追求乐学境界”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扎实、激情、智慧”的教学风格。应邀在全国各地进行教学观摩展示及开设学术讲座,在《教育发展研究》《上海教育科研》《语文教学通讯》《江苏教育》等教育期刊上发表数十篇论文,编著了《自主教学初探》《走进自主探究》《语文学习心理》《追寻孔子》等书。为中央电教馆、江苏省电教馆拍摄并正式出版了《特级教师语文教学辅导讲座》《名师观摩教学课例》等音像教材。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1987年,我从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毕业,走进了南京市夫子庙小学。我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喜欢把语文课上成“好玩的课”。课堂上,我给他们朗读课文,边读边演,惟妙惟肖。孩子们总是兴奋地跟着我读,模仿我的语调,学着我的表情,一节课常常就是在“怎么能读得更像”的讨论与展示中,意犹未尽地结束了。我会带着学生做很多小游戏,玩中学、学中玩。我最拿手的就是编故事,永远没有结尾,到了精彩的地方就戛然而止,要想再听,就得先学好课本上的知识。每每看到孩子们极其专注,不住地问“后来呢,后来呢”,或是高兴地欢呼“我们今天表现好,可以听故事啦”,我心里总是很得意。好玩的故事,而且讲故事的就是自己的老师,一天天,让每一节课都有了期盼、有了想象,让他们由此喜欢上了课堂、老师,喜欢上了童年。
  上世纪90年代末,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始了,“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鲜明的教改方向,直抵教育的本质。语文教学开始提出要超越束缚,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课改促使我将视角深入到语文课堂的现状,我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教学观点:必须将教学中束缚学生创造力培育的“规矩与限制”彻底打破,还给学生自由,使他们敢说、敢问、敢想、敢体验,读自己想读的,学自己想学的,在课内与课外、自然与社会之间尽情地汲取、实践。我又结合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观,将“问题解决”引进语文教学,进一步提出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探究属于自己的问题,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至此,我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还学生以学习主体的地位,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享有自由、研究问题、体验成功。我的教学不再囿于形式上追求“好玩”,更注重本质上要成为“学生自己的语文”。
  随着课改的如火如荼,我不断听到教师在问“语文教学又开始流行什么了”,看到“谈讲色变”“唯探究是从”“上课必合作”种种现象,感受到各种教育思想、理念“乱花渐欲迷人眼”,这让我们手足无措甚至无所适从。我们的一些课堂在做着“加法”,企图通过一节课将所有的新理念精雕细刻地包罗进去,语文课变得越来越好看,炫目的形式、时尚的观点,让我们几乎忘记了教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忘记了究竟应该如何教语文。
  于是,我把目光投向工作了二十载的校园、课堂,从熟悉的一草一木、从一张张生动的脸庞上寻求答案。夫子庙小学,全国唯一一所以“夫子”命名的学校,阳光下,俯身施教的孔子塑像,是那样高大、圣洁。孔子,中国最伟大最有魅力的教师!我找到了自己教学的生长点,传承孔子的教育思想,建构具有民族文化风格,又具有现代追求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让语文教育回家。
  经过几年的研究与探索,我逐步提出了“追求乐学境界”的教育主张。它源于孔子的教育思想。“学”是孔子教育哲学的本源性基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和情感、态度、意志等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产生最大的学习内驱力。“乐之”包容了“知之”与“好之”,不仅“好学”“会学”,还以“学”本身为目的,以“学”本身为快乐,使学习成为一种生命的享受。
  何谓“乐学境界”?它是由主动学习、快乐学习而激发的主体精神力量的高扬,学生与学习本身完全相融,获得了心灵的愉悦和情感的震撼,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审美的满足,学习的动力系统得到彻底激活,并对新的学习充满向往,激发起更强烈的审美企盼。“乐学境界”的内涵可概括为三性:主体性、体验性、过程性。“主体性”:学生是主人,课堂是儿童真实的生活,学习是自主意识下的积极建构,发展是成就儿童完整的生命。“体验性”:让学习伴随积极的情感体验,让日常经验升华为审美经验,让快乐和幸福引领儿童的成长。“过程性”:指向学习本身,注重经历学习的过程而非只关注结果;指向深层次的快乐,在“乐”与“苦”的相融相生中,不断走向意境更高远的“大乐”;指向终身学习,使“乐学”成为“尝试”和“积累”的过程,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和创造“机会”。“乐学境界”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在传统价值和现实意义观照下,对语文教学本质及其教育终极价值的一种追求、一种诠释。
  “乐学境界”中,学生具有怎样的学习表征呢?
  1.切问。一是指有的放矢,就切身有关的事发问;二是指穷根究底,打破砂锅问到底,直到解疑为止。乐学境界中,学生关注到了自己的生活世界和语文世界之间的问题的存在,有了一种朴素而真实的对于问题的热情,兴趣盎然地提出了问题,并乐观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学生“我爱问”“我想问”“我善问”,乐在切问中。
  2.近思。即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就所读所闻所见的材料,通过对比、判断、联想等方法,以求得理解深刻、想象丰富。乐学境界中,学生的思考有对象(文本语境、教学活动、日常生活)、有发展(从最初在直接观察事物的条件下简单地进行,其后逐渐能在过去的知识经验和表象的基础上进行,最后向以概念为材料的理性过程全面、深入且广泛地进行)、有品质(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独特性、批判性得到培养)。学生“我爱思”“我会思”“我有思”,乐在近思中。
  3.明辨。即生生、师生之间展开交流互动。乐学境界中,学生就各自的观点,和教师、同伴真诚的讨论,积极地争辩,互相借鉴、互相吸取、互相补充,来自旁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既有的知识被他人的视点所唤醒和激活,在交流与合作中,明正事理、择善而从、自省自励,修正、调整自己的见解,超越自己的认识,形成更丰富、更深刻的理解和更有效、更个性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智慧,发展集体的学习智慧。学生“我对话”“我明白”“我发现”,乐在明辨中。
  4.践行。运用已经获得的经验举一反三地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并尝试将学习经验拓展到日常的生活方式中去,改善生活状态。乐学境界中,学生形成了比较稳定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不断发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探究欲望,并对解决新问题有着积极的期待,“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人生“充满着沸腾的理智生活”(第斯多惠语)。学生“我行动”“我改变”“我再学”,乐在践行中。
  “乐学境界”中,教师是如何“善诱”的呢?
  1.创设情境。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提供与真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类似的情境。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唤醒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或和学生共同梳理、归纳、选择要研究的问题,并使问题情境化。教师尊重、呵护学生的问题意识,专心地倾听他们的问题,激发每一位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教学。
  2.激发思维。教师提问恰当,不仅有回忆性问题、思考性问题,更设计一定的开放性问题,将其作为丰富的资源,并为之提供更多的细节、更新的信息,乃至更多的鼓励,引发学生的分析、创造与实践能力在课堂上的运用。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独立地思考,敏锐地发现学生思考的“兴奋点”,及时点燃,并激发他们再想想、换个角度想、创造性地想象。
  3.引导探究。教师支持学生的探究行为,为学生搭建脚手架,向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组织协作学习并以“伙伴”的角色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他们互相倾听、大胆尝试、总结反思,拓展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抓住时机进行学法指导,改善学生的学习策略,帮助他们在相互砥砺的学习经历中积累学习经验。教师允许并珍视学生的错误——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提笔忘字、答非所问、言而无序、手忙脚乱等,智慧地点拨他们在错误中探究,从错误中学习。
  4.善于鼓励。教师的评价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不仅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还引出学生的最佳表现,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使评价本身成为学生一种有意义的教育经历。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而不仅仅是等着老师抛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而不仅仅是记住或复述事实;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地解决新问题而不仅仅是一板一眼地做练习;鼓励学生监控并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跟着老师学习、听着老师评价;鼓励学生博学,由教科书去快乐地探究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而不仅仅是做课堂的主人。
其他文献
目前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理想信念教学中,存在着教师认识不到位、教师课堂讲授不透彻、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举措在于提高教师的认
每当有学术团体、教育报刊等部门有讲学、培训、观摩课、编审文稿等活动,委托我推荐人选,在我的建议名单中往往都少不了刘红——这位成绩卓著、声誉远扬的小语界后起之秀。  认识她的同行都很喜欢她,敬佩她,信服她。说她博学、睿智,与她交谈,听她讲学,每次,都会带给你一种快乐的享受和顿悟的酣畅;说她率真、坦诚,向她求助,请她指导,每次,从她那里,都会收获心的温暖、情的丰盈;说她温婉细腻又谦和,娇小的身躯里蕴含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强调多媒体信息的设计应以人为本,即学习者与多媒体信息的交互过程中,学习者永远是交互的主体,多媒体信息是为学习者服务的。所以,多媒体信息设计既要让学
在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今天,要不要建设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已经不是一个问题。怎样建设则是众说纷纭,本文就在建设路径上从主要领导负责制、寻求亮点、与企业文化融合、打造品牌
在实验教学中,要进行创新教育,就要转变"以书为纲"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转变"教师本位"的观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转变"模式教学"观念,实行"开放教学";转变"权威
高职院校的应用写作教材版本浩繁,多数不受欢迎。被弃用教材的共同问题是,没有遵守应用写作教材的编写法则。职业院校应用写作教材的编写应遵循的法则是:科学化、实用化、趣味
随着示范专业建设和项目课程体系的建立,项目化教学在高职院校得到大力的推广,结合近期开展的教育教学能力测试,对高职院校“基础化学”项目化教学进行探索:项目化教学方法、训练
当前语文教育教学中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相互启发,优势互补,解决疑难,培养优秀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竞争能力的逐渐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简单分析了高职的培养目标及其教学模式,当前高职校园网的应用情况以及多媒体网络教学对高职人才培养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应更好地利用校园网的现有资源,构建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