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德育衔接的策略探寻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son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学生入学之后,初中班主任应巧妙地利用各种契机和平台,从警醒学生、制定目标、摸查情况和营造氛围等不同的维度入手,做好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初衔接,为学生在初中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九年一贯制;小初衔接;德育;班级管理
  当学生从小学六年级升到初中一年级,看似是一个年级段之间的自然升迁,但其背后却是小学到初中的质变,所包含的学校愿景、管理模式、目标要求等都有着巨大的区别。因此,作为初中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刚刚过渡进入初中的学生的状态和要求,借助小初衔接在初一年级做好学生学段转变的摆渡人。
  一、给予初中新生有效警醒
  (一)上好入学第一课
  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意味着他们将迎来崭新的学习和生活,但很多学生其实并没有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他们更多的是感到新鲜和好奇。这种认知如果不能过早地传递给学生,他们对于初中的认知,始终会与小学等同起来。
  有鉴于此,班主任可以在开学报名的当天,组织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开学第一课”,可以邀请班级中的同学聊聊自己小学的生活,旨在帮助学生消除对初中学习的紧张与好奇心态;也可以组织学生畅谈自己对于初中生活的规划和目标,让学生在初中入学第一天这个时间节点上,就对三年的初中生活,做好目标的制定和规划的研制。
  (二)邀请优秀毕业生
  进入初中之后,学生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自我判断意识,班主任的监管、讲授道理,其实对于他们来讲作用变小了,包括一些远离学生生活的学霸榜样性作用,也难以从心理真正激发他们的认知与共鸣。为此,班主任就可以充分、合理地运用学生身边的榜样示范资源,如邀请本校曾经的优秀毕业生,让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学哥学姐,介绍三年学习的收获和成长的经历,在初一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
  学哥学姐都是学生生活中能够看到的真实人物,有的可能与初一学生同住一个小区,有的或许早就与初一学生是朋友,这样的榜样是极具力量的,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的言说就不再是机械的说教,而是呈现出鲜活的力量之源。因此,班主任可以邀请优秀的毕业生分享学习经验和方法,交流青春期自己心态的调整,尤其是与老师、父母相处的心得体会。
  用同龄人交流,可以摆脱成人纯粹说教的束缚,使初中生更容易接受,这种状态始终是以两者之间的平等关系来交流的,这对于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他们三年初中生活起到了引导性作用。
  二、确定集体和个人的发展目标
  (一)明确班级建设目标
  班级不仅是一个集体,也是一个家,是学生初中三年生活的校园归宿。具有良好有序的集体性运行制度,拥有正能量的班级氛围,无论是对于初中生道德品质和“三观”的形成,还是对他们的学业推进,都有着重要的促进性作用。因此,在一开始的过渡期间,教师就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初中生活绝不是一人的孤军奋战,在每个学生的背后不仅有自己的父母和家人,还有与一起生活、学习的小伙伴,更有着时刻关心、关注自己的老师和学校。
  在开学第一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校之间有了相应的了解之后,班主任可以运用第一周的班队课,组织学生围绕着“建设一个怎样的班集体”这个话题进行交流和研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整个过程,班主任只是作为活动组织者引领者,将自主研讨的权利全部交给学生,所有的目标制定都由学生自己选择、甄别、确定,这样所明确的班级走向,就有了更强的体认感,为学生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方向,也为学生刚刚进入到初中之后,在行为意识上、言语规范上、道德品质上、思想认知上都指出了明确的方向,更好地推动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制定个人发展目标
  从集体到个人,是初中班主任工作的应然原则。初中班主任所面对的学生都是具有鲜明主观能动性的生命个体,他们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的认知意识和判断能力,内心渴求体现自我价值,但也常常因为在度上把握不准,继而出现各种越格行为。这就是外界所说的初中生最难管理的真正原因。
  初中班主任需要在制定好班级发展方向之后,将关注的视角转移到学生身上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现实生活出发,以制定阶段内小目标的方式,将目标制定和言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达成一个阶段的小目标之后,再重新更新或制定新的目标,从而在小初衔接时,就设置好初中三年级的发展轨迹,为推动初中生的后期发展奠定基础。
  三、调查了解学生的真实状态
  (一)联系小学老师,了解整体状况
  兵法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作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既是合作关系,也是互为对象的关系,要想对学生的生活、言行、学习进行全面的引导,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全面的了解。
  一方面,初中班主任需要发挥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在学生还在六年级时,就可以走进小学,与年级组长、班主任、科任老师进行交流,了解这一届孩子的相关信息、学习质态和发展情况,更好地推动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生长。另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在學生进入初中有了一定了解之后,进行专门性、针对性地交流。
  (二)借助多维交往,洞察思想动态
  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进入初中之际拥有“开门红”,在开学初,班主任需要在与小学部老师联系的基础上,围绕着部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主动出击,通过家访联系、交流谈心等不同的方式,与孩子进行多维交往,洞察其思想质态的变化,做到防患于未然,为小初衔接的有效落实奠定基础。
  比如,在入学前,初中班主任通过与小学班主任了解到,一位叫天翼的毕业生非常顽皮,经常莫名其妙地招惹别人,有时还会对别的学生大打出手,最为关键的是家长也极度不配合。为此,在开学第一周,班主任就主动出击,进入家庭与父母进行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与学生进行了多次交流谈心,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营造真切浓郁的文化氛围
  (一)创设人文氛围,快速形成凝聚力
  环境是育人的有效载体。自古以来,我国就很重视环境对于人成长的重要作用。为此,初中班主任需要在学生进入初中之后,以最高的效率形成班级中的人文氛围,引领学生形成强烈的凝聚力。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初一新生,几乎都来自本校,这意味着这些学生拥有了基本相同的求学经历,在小学所接受的教育理念也近乎相同,这就给初中班主任在小初衔接过程中,快速创设班集体的人文氛围提供了便利。鉴于此,初中班主任不宜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而需要秉承学校发展的整体愿景和教育理念,再整体上从初中阶段的独特要求入手,进行相应地调整,从而借助于初中新生在小学阶段形成的惯有认知,在继承中创新,积极推动学生能力地发展。
  (二)构建班级文化,高效铸造向心力
  人文氛围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自觉性氛围,属于班集体的软性管理层面。对于初中生而言,班集体应该呈现出更加有效的育人质量,这就需要教师在班级中形成人文氛围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并且构建班级文化。
  首先,教师不能以班级独裁者的身份自居,任何事情自己说了算,将学生完全置放在只能被动接受和机械遵守的维度上,而需要给予学生必要的自主性权利,多聆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更好地推动他们生命意识地生长;其次,教师要给予学生认知上的引领。刚刚进入初中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意识其实更多的还停留在小学的维度上,班主任既需要尊重他们的意愿,也不能完全遵从,更需要彰显自己点拨者和引领者的角色,能够站立在更加高端的层面,关注班集体的运行和每个学生的生长质态,要从发展愿景的高度,对班级文化的制定、形成,发挥自身应有的功能和效应,真正推动学生生命意识的不断发展。
  对于九年一贯制学校而言,班主任更需要发挥天和、地利、人和的优势,做好小初衔接的过渡工作,让更多的学生顺利进入初中,适应初中的节奏。
  参考文献:
  [1]李燕.学生自我管理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实践探究[J].甘肃教育,2020(18).
  (责任编辑:姜波)
其他文献
[摘 要] 要创新学科教学与少数民族学生的精准衔接,美术教学中要开发学生能够认知的民族艺术资源,以民族文化融合为旨归,丰赡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关键词] 美术核心素养;乡土文化艺术;民族文化融合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以南通西藏民族中学(初中部)为例,学校美术教学对藏族少年这个“特殊群体”秉持“从爱出发”的政治理念,创新性地把藏族乡艺作为连接学生和教学目标之间的“焊条”
“有为才有位”这句经典哲理语言,激励着人们如何通过努力有所作为而得到他人的肯定和尊重,但我更欣赏“有位要有为”这句话。作为档案人员都有自己的位置,这个位置需要具备严明的纪律性、严密的组织性、高度的自觉性、积极的主动性的人才能坐。这个“位”是人民赋予的,需要我们付出加倍的努力。  “位”是一种动力,更是一种责任。有了“位”,才能有更大作为。岗位是发挥作用的平台,有了平台就会如鱼得水,充分发挥才能,做
摘要:本文认为,信息时代在“文件是档案的前身”的观点下,档案学存在着危机。档案形成在前说能够化解这种危机,对档案学理论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档案形成在前说明确了档案概念、档案管理的对象,厘清了文件与档案、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以及档案与其他信息记录材料(或称文献)的区别。  关键词:档案形成在前档案学 理论 危机 意义    经典的档案学理论认为“文件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由文件转化而来的”,文件与档案是
[摘 要] 中小学课堂评价这一项常规的教育教学,是触动师生心灵的灵动之笔。从课堂评价谈有效教学,看似有些微不足道,实则小中见大,意义深远。  [关键词] 课堂评价;多元化;价值开发  目前,中小学各学科的有效教学,国内研究的重点局限在了课堂教学范畴,大家更多地是把眼光放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上,就课堂教学谈课堂教学。在此大方向下,很多人忽视了一个重要的检验教学质量的环节:课堂评价。  一、期望理论:
[摘 要] 语文教学设计及场景建构应符合新课标理念,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场景的建构中,注重以问题意识为导向,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教学设计;场景建构;开放性作业  《父爱之舟》是一篇表达父爱的抒情散文,通过梦境,描写多个生活场景,为我们呈现
[摘 要] 教育讲究艺术,作为班主任更要摒弃生硬的管理,寻找有效的方法来育人,化管理的被动为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教育。   [关键词] 故事;自我教育;沟通;呵护;扶助;提升  故事德育应如雨露滋润心田,应在点滴之处,应在每个学生。故事之美,美在沟通、美在呵护、美在扶助、美在提升。每一位班主任的身上,都有许许多多的教育故事,就让这些故事,化作一缕缕春风,随风潜入学生的心田,成为永恒的、不变的主题。小
[摘 要] 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教师要在充分感知文言文特点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进行诵读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训练,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浸润,积极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关键性能力。   [关键词] 聚焦;着力点;言语;训练;思维能力  随着统编版教材中文言文篇目比重的不断增加,如何依托古典诗文的特点,训练学生的言语思维能力呢?笔者以为可以从诵读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儿童诗篇幅短小,具有新颖的构思、奔放的激情,是训练儿童语言能力最好的启蒙教材。遗憾的是,许多老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儿童诗的诵读和理解,往往忽略了儿童诗的创编。实际上,孩子天生是个诗人,童心是个诗意盎然的世界。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模仿、放飞想象、再现生活、呼唤情感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诗性大发,思如泉涌。  一、模仿——创造的桥梁  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说过:“模仿是学习的必经之路。”儿
[摘 要] 当前,部分青少年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的教育体系显得相对滞后,相关主体的职责履行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亟须健全教育体系,实施心理健康教师、其他教育工作者、社会资源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四方协同”明晰各方责任,加强多方合作,从而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积极心理和健全人格,及时而精准地做好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障碍防范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关键词] 学生成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各方责任;有用人才
[摘 要] 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创作原则,自然也就有着迥异的阅读方法。散文作为初中统编版教材中的重要体裁,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资源。教师要从散文体裁的特点入手,遵循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从朗读、矛盾、主题和读写迁移的角度,提升初中散文教学的整体效率。   [关键词] 文体特点;读写迁移;朗读体验;矛盾辨析;契合主旨  散文是统编版初中教材中的重要文体,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丰富学生语言储备,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