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考古学中现代传播手段的应用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43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世纪20年代,西方的近代考古学传入我国,中国近代考古学产生了,至今90多年来考古学逐渐发展壮大,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的20年来,考古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0年9月28日,习总书记在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此外,近年来与考古学相关的纪录片以及影视作品层出不穷,这些鲜活的证明无一不在显示我国对考古学的重视,这也仿佛在孕育着一个全新的、即将撕掉“冷门专业”标签的考古学。
  关键词:考古学;现代传播手段;传播平台;文创
  2020年9月28日,习总书记在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9月29日新华社报道相关内容后,立刻在整个考古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前有樊锦诗获得“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后有一位湖南女孩高考后毅然决定报考北大考古学引发众议。而最近的一次大概就是2020年的春晚,一个叫作《国宝回家》的节目。近年来,与考古学相关的纪录片及影视作品也层出不穷,更不用说早就火遍全网的各种文创产品了。这些鲜活的例子无一不在证明我国对考古学的重视,这也仿佛在孕育着一个全新的、即将撕掉“冷门专业”标签的考古学。
  本文从案例分析的角度以6个运用现代科技以及现代传播手段的考古学案例,以期从中得出如何利用现代传播手段促进考古学发展的经验。
  1 搭载微信公众平台—以科普推文和微信小程序为例
  微信的一大特色就是微信公众号,在微信公众号功能出现以前,能够每天固定向大众推送一定专业的科普内容的大概就是各种专业网站了,但专业网站的受众小、影响力小,除了知网这种学术性质的网站,就只能通过百度之类的搜索引擎获得相关知识了。百度的致命缺陷就是缺乏专业的、官方的保证,任何人都可以对词条进行修改,这就给科普知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画上了大大的问号。
  在微信公众号的出现后,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微信科普类公众号的内容从构思创作、到图文排版、再到最后的发布,每一步都很严谨。一篇合格的科普推文需要考虑图文匹配度,考虑是否需要图文并茂,考虑格式排版的多样性,考虑到受众的接受程度,考虑到与受众的互动等,把诸多要考虑到的因素综合起来就很麻烦了。同时这也说明科普类公众号的高门槛,推文的创作相对麻烦,正因如此,其传播的内容的质量才能相对有保障。
  目前微信平台已经存在许多与考古学相关的公众号了。这些公众号里除了会科普考古学干货外,还会即时传播考古学界的最新消息,比如每年的“考古十大发现”评选、“南海一号”发掘进度报告、故宫博物院的近期临展信息等,真可谓是“足不出户,尽知圈内事”。
  除了科普推文,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微信小程序。这种应用小程序在微信内部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方便人们便捷地获取和传播信息,自2017年初推出后便受到热捧,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就已经成为微信中相对独立的功能体系了。故宫博物院就是个绝佳的例子,他们利用VR和AI技术,面对偌大的故宫博物院,人们通过“玩转故宫”小程序就可以大饱眼福。通过滑动屏幕,周围的景物也随之变换,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敦煌诗巾”小程序可以让人们根据敦煌壁画中的元素DIY定制一款丝巾,“重返秦俑本色”小程序则是通过小游戏的方式让人们了解到秦始皇陵兵马俑在刚刚出土时的真实颜色,这两类小程序都是在科普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增加了趣味性,使大众更容易接受。
  2 微博:现代人的聚集地—以官方微博互动为例
  如果要评选注册人数最多的传播平台,微博绝对名列前茅。虽然现在微博上以娱乐大众和广告内容偏多,但是不乏官方微博和正经的科普博主。故宫博物院的官方微博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故宫博物院以其1000万+的粉丝数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各大博物馆。除了其本身的底蕴,这与官方微博运营者们的成功营销策略也是分不开的。比如去年故宫建成600年时,故宫博物院为此举办了为期两个多月的特展“丹宸永固”,除了日常的微博宣传视频和图片,还多次发起了答题抽奖互动活动,这一抽奖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微博用户参与,既起到了知识普及的作用,也极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再比如今年春节大火的红包封面,故宫博物院自然也推出了应时应景的红包封面,比如五牛图、岁岁平安等红包封面,并通过微博宣传如何通过微信小程序获取红包封面。
  此外,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每天都会发布的“让我们一起来读日历”系列话题微博,这也是其官方微博的一大亮点,每一天的日历左边都是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介绍、右边为日历,既有观赏性又有教育性。
  3 影视作品与良心纪录片—以《考古公开课》《国家宝藏》等作品为例
  近年来,各种考古学、历史学等相关的影视作品和纪录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比如2019年央视科教频道播出的《考古公开课》,该栏目以传播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聚焦20世纪中国考古学成立以来国内若干重大的考古发现、遗迹遗存以及眾多精美文物,通过对考古学知识的普及性介绍,对遗迹遗存进行还原性阐释,对精美文物进行深度解读,利用考古学、文博学、人类学以及历史学等多学科交叉,搭建一个国家级权威考古知识普及平台。该节目邀请国内著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文博专家以及文化学者担任主讲嘉宾,招募来自各行各业的考古文博爱好者担任学员和现场观众,利用丰富多彩的视觉手段,在演播室中构筑一个轻松愉快、寓教于乐的公共课堂。
  《国家宝藏》是中央电视台重磅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该节目立足于中华文化宝库资源,2017年、2018年分别推出了第一季和第二季,去年推出了第三季。每季选择9个博物馆中的27件文物进行梳理、总结。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唤起大众对文物保护、文明守护的重视。《国家宝藏》还通过邀请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作为“国宝守护人”,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电视化语言的呈现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不仅是一件博物馆中的陈列品,还能够让观众感受“生命”的文化传奇。随着节目的更新,引来一波波的博物馆热、文物热、考古热。   《我在故宫修文物》是笔者印象里最早接触到的这类纪录片,它重点纪录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木器、陶瓷、漆器、百宝镶嵌、宫廷织绣等领域稀世珍宝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该片历经5年的项目调研,经过4个月不间断地纪实拍摄,展现了几类关系密切的文物修复和性情各不相同的修复大师。2016年底同名电影上线,所到之处极受追捧。还有未播先火的《如果国宝会说话》,该纪录片用100件国宝讲述中国古人的创造力,精致又接地气的海报,以及用第一人称口吻表达文物最精彩的亮点和特征,让人记忆深刻。
  上述列举的不过是茫茫影视之海中比较耀眼的几个,另外还有《上新了,故宫》《河西走廊》《国宝档案》等作品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由此可见,通过纪录片等影视化形式进行科普宣传也是非常不错的传播手段。
  4 青春文学作品的新形式—以《哑舍》《守藏》为例
  如果说纪录片的受众还是相对受限的,那么青春文学类作品的受众就要大得多了。因为纪录片还是略偏向科普性质,如果没有吸引人的剧情可能会让人“中途弃坑”,这样科普宣传的目的就没法达到了。而小说作为一种热门题材,其受众可以说是非常广泛了。例如《哑舍》,这个系列的每一本书都讲述了12件文物背后的故事以及不经意间穿插进一些考古学、文物学的小知识。比如从《吞脊兽》章节,我们可以了解到“重檐庑殿顶”的构造、脊兽的作用以及我国古建筑屋顶的多种样式和脊兽数量的规制。再如从《金干戈》章节中可以了解到十八般兵器中的“干”的由来与作用。还有《方天觚》章节里有大篇幅的关于部分青铜器的命名、用途的描写。这种通过一个个独立却又紧密关联的文物串联起整个剧情的行文构造吸引了大量的读者,并使读者们去主动了解甚至对考古学相关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
  另外有一本很值得一提的小说《守藏》,该小说是根据1933—1948年的故宫文物南迁的真实历史事件为原型改编、创作的小说。故宫历经明清两朝,先后有24位皇帝将其作为皇宫,从1925年故宫博物院对公众开放就一直是个热点话题,至今也依然如此。
  总而言之,这种类型的小说的作用无非是抛砖引玉,而有兴趣的读者则能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每次读到小说里让人震撼的片段都会令人心向往之,虽然不像专业著作那样能够给人以直接的知识灌溉,但潜移默化间就营造一种轻松的知识熏陶氛围。尤其是当今的快节奏社会,又有多少人甘愿将自己沉浸在一本厚重艰涩的学术著作中?这种小说的出现也算是应运而生,能在不经意间传播些许知识。小说本是用来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若是能在娱乐之余引发读者们的深层次思考也是额外的收获了。
  5 文创产品网店的爆红—以淘宝文创店为例
  时间回到2014年,一组名为“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的动态照片在网络走红,图片以《雍正行樂图》为基础,通过数字技术让静态古画中的雍正帝“活”了起来,并配上了风趣活泼的“解说词”,一时间网友们纷纷转发,故宫博物院淘宝网文创产品销量在暴涨的同时,也引发人们对文创产品的热议。此后各种各样的文创产品层出不穷,渐渐走进大众的视线。如今随便打开一个购物App,如果搜“文创产品”十有八九出现的都是故宫博物院的。为什么会是这样?这都要归功于故宫博物院淘宝店成功的营销手段。正所谓让文物“活起来”,从前那些只能沉睡在库房、博物馆内的古董文物化身为富有现代意义的元素,将其附着在我们日常家居百货上,就形成了美轮美奂的文创产品。比如一只市面上常见的铅笔,本是平平无奇的物件,若是绘有金红相间的纹饰、每一只上都刻有来自《康熙字典》里古典好词,比如“状元及第”“金榜题名”“岁岁平安”等,再搭配上一个兼具笔筒、计算器、收纳盒功能的、表面绘有精致的设计,采自“故宫藏雍正青花海水龙纹瓶”上的“流水落花纹”的文具盒,这样一套吉语铅笔套装不仅颇具有使用和收藏价值,而且身价暴涨,即使其价格远超过同类产品,依然一度供不应求。另外如转运符、生肖首饰、故宫日历、国风彩妆等,也是在畅销榜上常年居高不下的商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福袋盲盒类产品,这种本是为了处理积压货物的手段,如今也成了许多商家的摇钱树。2020年12月,河南博物院的文创店推出一款考古盲盒,几次补货都是在几分钟内被抢购一空,由此可见成功文创设计的魅力所在。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认为“考古盲盒”的爆红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当下喜闻乐见的“盲盒”形式,把看起来呆板的“考古发掘”从被动学习变为有趣的主动探索,更多的年轻人则通过另一个角度来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种搭乘“流行”方式进行传播的手段,无疑会对宣传考古学这类冷门专业有很大的启发。
  6 与热门App的梦幻联动—以游戏《奇迹暖暖》《王者荣耀》为例
  “如果说想要迅速打开一个产品的市场,没有什么比找到一个畅销的共存产品作为起点更好地方式了。”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其他行业。利用当今火爆的游戏作为广告载体,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一场梦幻联动。比如经典换装游戏《奇迹暖暖》和故宫博物院、苏州博物院都有过合作,他们共同设计了几款与两大博物馆相关的服装,还推出一系列答题抽套装活动,让玩家在游戏的同时获取博物馆的相关知识。这在激发了部分玩家胜负欲的同时也悄然普及了一些考古学、文物学的小知识。
  另一个经典成功案例就是《王者荣耀》,敦煌研究院与这个热门竞技类手游合作,推出了两款游戏里的英雄人物皮肤“遇见飞天”和“遇见神鹿”。两款英雄皮肤的设计均有敦煌研究院的参与,两者的梦幻联动也吸引了大量玩家与非玩家们的关注。任谁也想象不到平日里似乎距离我们生活很遥远的敦煌研究院居然能和当下热门的手游产生交集,而且更为可贵的是两者的结合并不突兀和生硬。这种新奇的跨界合作不禁让人眼前一亮、为之叫好。这也为我们用现代手段传播考古学成果提供了新的思路。
  考古学自诞生起就注定不是个遗世独立的学科,经过近两百年的发展,现代考古学更多需要的是创意。从前的考古学被打上冷门的烙印,考古发掘也被固化为没前途、挖土的、枯燥又无聊等形象。但是从上文提及的各种新形式的传播案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考古学已经渐渐摆脱了冷门专业的外衣,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回归大众的视线,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炙手可热的学科也尚未可知。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博物馆对藏品的管理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中,博物馆中的藏品大多是国家历史文物,是非常珍贵的.保证博物馆藏品的安全是博物馆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大
公羊家提倡改制,“元年春,王正月”寓意新王即位当更元建始,以示禀受天命、王权合法、一统于君。重新纪年,赋予其“天地之始”“岁之始”“人道之始”“政教之始”“一国之始”之义,倾注以王道正义的价值理念,传递“天下更始”“咸与维新”信息。从“天端”“王政”到“诸侯即位”“境内之治”,隐藏的是王道逻辑。《春秋》“王鲁”“据鲁”,假托鲁国为王道理想,符号意义甚大。建“文王之正”不过是作为道义之王而非实指。孔子编《春秋》,发明一套时间政治,蓄意把王道正义的主张渗透到年、月、日、季节此类时间刻度中去,注入仁义规定和礼法
遗址类博物馆大都处于偏远的城郊乡村,作为“高大上”的“外来户”与当地居民必然存在一些格格不入.博物馆发展、文化遗产保护离不开当地乡村的支持,当地也需要博物馆吹开文
摘 要:博物馆是文物收藏、保护、利用之所,其需要通过馆藏陈列展览来达成社会教育、文化传承、文化自信培养等作用。但在现如今的社会环境下,博物馆馆藏陈列展览面临陈列展览缺乏创新、展览设计内容单一、陈列展览空间不合理等问题,需要对问题的致因加以分析,才能形成针对性解决策略,包括融入VR技术实现虚拟展览,给予参观者近距离观察馆藏的机会,需要融入信息技术,让参观者扫描二维码获得更多展品信息。  关键词:博物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不断加大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历史文明重要载体的博物馆,获得长足发展.然而其在运营管理中没有注意人才资源匮乏、管理
5G通信技术是在4G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型数据传输技术,相较于4G传输技术而言,5G传输技术在传输性能、传输速度、资源利用率和适用范围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改变,因此5G通信技术正在逐渐全面取代4G技术,成为信息时代的又一里程碑。目前我国5G通信技术仍然处于试行阶段。文章主要通过对当前5G通信技术的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和试行情况做了一定的调查和了解,并详细阐述了5G通信技术的主要应用实践,以期能够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国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博物馆应利用馆藏文化资源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结合的价值意蕴并积极探索其实
摘 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人工智能时代,博物馆建设需要打破传统博物馆建设的限制,通过数字博物馆建设、“互联网+博物馆”、大数据以及VR技术应用来全面打造一个全新的博物馆建设模式,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多种参观需求,保证博物馆文物保护、存储、修复,发挥传统文化传承、社会大众文化教育及民族文化自信培养等功能,而且更能够实现参观者和馆藏、参观者和参观者交互,从而使
摘 要:广东中山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发源地之一,中山是中共领导下珠江三角洲游击抗日的指挥中心,全市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文章对中山市红色资源发掘与活化利用总体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对红色文化资源发掘与活化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中山;红色资源;现状;活化;利用  广东中山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发源地之一。中国大革命时期,中山出过杨殷、杨匏安等革命先驱以及一批农民运动领袖;抗日战争时期,威名远播的珠江纵队就是在中
摘 要:这些年来,智慧博物馆在网络上和文博界中频频出现,受关注度日益增高。智慧博物馆主要是借助于多模态感知数据,取代静态采集数据为主的一种模式,以建立起一种人人之间、人物之间、物物之间的互联互通的工作模式,具有全面性、广泛性、深入性的特征,可以建立起更加完善的智能博物馆运作系统。数字化背景下,大数据、人工智能俨然成为新时代各行各业中的标配与“砝码”,智慧博物馆的提出绝非一时兴起,而是博物馆朝向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