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近来的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探究性学习可以作为其实现其过程的一个重要途径。它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到充分展示和发展,并且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使学生也能够主动参与,这样可以使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大大的得到培养并提高。对于一门基础性的学科语文来说,只有它才能更加完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要提倡目标之一;而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具体就是指小学教师指导小学生,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一举措来实现学习的一种方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性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248-02
探究式学习着眼于让学生历经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和过程,注意人类一般认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程序,并具操作性。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一、培养探究性学习,引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具有探究意识,首先要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如一位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就这样引导学生:语文学习是非常有趣的,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和语文知识成为好朋友,通过学习变得越来越聪明,你们能像书中的小朋友一样提一些语文学习方面的问题吗?学生争先恐后发言,有的说:“老师,我想知道你的姓怎么写?”有的说:“语文要学些什么呀?”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后,适当地给予鼓励,出于对语文知识的好奇,学生的求知欲非常强,探究兴趣越来越浓。探究意识来源于质疑,只有善于质疑,才会去探究解决问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好求甚解”来增强其探究意识。汉语中,有很多一字多义、一词多义的现象。
二、在教学中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知识
以侧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学习,是把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当做目标的,而不是把它当做学习的结果。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新的关系,在这样的新型的师生关系下,从传授者变为探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的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与此同时,学生也不再仅仅作为知识的授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究性地去学习,改变了那种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的學习方式,最终实现了成为学习上的主导者。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是要求学生更多的主动投入到问题中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和熟悉已经收集到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加工处理最后转化成自己理解的知识。这样学生学到的东西才会更广更博。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探究到的“收获”不一定是“具体”而“有形”的制作成品。它可能是关于某个小知识的某个见解,某个活动的策划,或是某种思维方式的形成等等。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学生能否对所学知识进行选择、判断、分析、运用,最终有所启发和有所创造,而并非是学生是否掌握某种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探究性学习其目的是要让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掌握科学内容、科学方法和科研能力。实际上,探究性学习所追求的结果就是实现它过程的本身。
三、教师应重视和引导学生的全员和主动参与
学生的全员参与和主动参与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最为小学生,他们与生俱来的就伴有探究的本能,为此,根据自己的兴趣学生们可以按选择和确定学习的内容。去发现问题,并最终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还可以通过亲身实践来完成。这样,学生们不仅仅是掌握了知识还获得了探索探索过程中的真切体验。每个学生都有探究和创造的潜能,这是从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得出的结论,同时他们也可以很好地理解和解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开展探究性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角,让他们去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发现知识,之后通过他们自己大脑的思考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知识。
四、注重过程,体验探究
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不一定像专家那样,必须解决具体的问题,我们应该避免“成人化”的倾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真的探究出什么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方法,体验感悟探究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才是我们追求的结果。探究教学要求学生自己通过探究来理解科学知识,发展探究能力,它比机械记忆学习或直接传授知识更加费时。因此,学生需要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探究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如个体独立探究。学生个体围绕探究主题边读边画有关词句,应用自己喜欢的探究方式,或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或参阅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自己释疑、解疑,并将自己探究所得在书上作批注,同时记下自己弄不清的问题。再如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在自读自探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地学习,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從而构建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
五、科学评价,鼓励创新
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应该是一种形成性评价,以正面评价为主。应重视对学习内容丰富性和探究方法多样性的评价,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在平时教学中,要讲究有效评价策略,或“及时评价”,或”“延时评价”,或“正面评价”,或“侧面评价”,重在鼓励学生敢于探究,乐于探究,勇于创新,达到“以创新求发展”。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运用进行的若干不成熟的思考,以求和同行共同探讨。我们坚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者对探究性学习理念的把握将会越来越到位,越来越准确,实施和驾驭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经验也会与日俱增,出现的问题也将会随着改革的深化而得到有效的解决。希望有更多课程改革的研究者、实践者参与到讨论中来,指出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更多改进的新思路、新举措。
参考文献:
[1]许姗《对小学语文教科书写作教材的探析——针对苏教版教材而言》[J];课外语文;2008年14期
[2]赵美玲《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阅读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06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性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248-02
探究式学习着眼于让学生历经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和过程,注意人类一般认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程序,并具操作性。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一、培养探究性学习,引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具有探究意识,首先要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如一位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就这样引导学生:语文学习是非常有趣的,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和语文知识成为好朋友,通过学习变得越来越聪明,你们能像书中的小朋友一样提一些语文学习方面的问题吗?学生争先恐后发言,有的说:“老师,我想知道你的姓怎么写?”有的说:“语文要学些什么呀?”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后,适当地给予鼓励,出于对语文知识的好奇,学生的求知欲非常强,探究兴趣越来越浓。探究意识来源于质疑,只有善于质疑,才会去探究解决问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好求甚解”来增强其探究意识。汉语中,有很多一字多义、一词多义的现象。
二、在教学中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知识
以侧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学习,是把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当做目标的,而不是把它当做学习的结果。运用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新的关系,在这样的新型的师生关系下,从传授者变为探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的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与此同时,学生也不再仅仅作为知识的授受者。而是主动的探究性地去学习,改变了那种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的學习方式,最终实现了成为学习上的主导者。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是要求学生更多的主动投入到问题中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和熟悉已经收集到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加工处理最后转化成自己理解的知识。这样学生学到的东西才会更广更博。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探究到的“收获”不一定是“具体”而“有形”的制作成品。它可能是关于某个小知识的某个见解,某个活动的策划,或是某种思维方式的形成等等。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学生能否对所学知识进行选择、判断、分析、运用,最终有所启发和有所创造,而并非是学生是否掌握某种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探究性学习其目的是要让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掌握科学内容、科学方法和科研能力。实际上,探究性学习所追求的结果就是实现它过程的本身。
三、教师应重视和引导学生的全员和主动参与
学生的全员参与和主动参与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最为小学生,他们与生俱来的就伴有探究的本能,为此,根据自己的兴趣学生们可以按选择和确定学习的内容。去发现问题,并最终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还可以通过亲身实践来完成。这样,学生们不仅仅是掌握了知识还获得了探索探索过程中的真切体验。每个学生都有探究和创造的潜能,这是从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得出的结论,同时他们也可以很好地理解和解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开展探究性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角,让他们去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发现知识,之后通过他们自己大脑的思考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有关的知识。
四、注重过程,体验探究
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不一定像专家那样,必须解决具体的问题,我们应该避免“成人化”的倾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否真的探究出什么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方法,体验感悟探究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才是我们追求的结果。探究教学要求学生自己通过探究来理解科学知识,发展探究能力,它比机械记忆学习或直接传授知识更加费时。因此,学生需要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探究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如个体独立探究。学生个体围绕探究主题边读边画有关词句,应用自己喜欢的探究方式,或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或参阅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自己释疑、解疑,并将自己探究所得在书上作批注,同时记下自己弄不清的问题。再如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在自读自探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地学习,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從而构建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
五、科学评价,鼓励创新
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应该是一种形成性评价,以正面评价为主。应重视对学习内容丰富性和探究方法多样性的评价,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在平时教学中,要讲究有效评价策略,或“及时评价”,或”“延时评价”,或“正面评价”,或“侧面评价”,重在鼓励学生敢于探究,乐于探究,勇于创新,达到“以创新求发展”。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运用进行的若干不成熟的思考,以求和同行共同探讨。我们坚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者对探究性学习理念的把握将会越来越到位,越来越准确,实施和驾驭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经验也会与日俱增,出现的问题也将会随着改革的深化而得到有效的解决。希望有更多课程改革的研究者、实践者参与到讨论中来,指出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更多改进的新思路、新举措。
参考文献:
[1]许姗《对小学语文教科书写作教材的探析——针对苏教版教材而言》[J];课外语文;2008年14期
[2]赵美玲《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阅读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