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年2月,郑云峰先生开始了对三峡的拍摄生涯。之后他请当地有经验的老船工打了一条小木船,配上动力桨,雇了两个船工和一位助理。开始了更距离地行摄三峡两岸。最后船工的家人跟随他去了徐州,只有老船工离不开祖上便已生活的青石镇。
孤舟行摄三峡七年之后,郑云峰先生的头发已经斑白。他镜头中的三峡也已灰飞烟灭化成为历史影像。他指着每一张图片又感伤又得意:这些,这些全没有了,全在水底下啦。
“我拍摄三峡不是在进行艺术创作。我是在记录历史。未来的人们只能通过记录来看曾经的三峡了。”
孤舟小船行三峡
《户外探险》:您在三峡行走了七年,后来又打一条小船拍摄三峡,坚持一叶孤舟之上拍摄四年。更近的距离是决定观察和记录三峡的首要条件么?
郑云峰:我在三峡拍摄了一段时间之后,感觉到搭船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走很不方便所以才决定打一条自己的小船。可以节约大量在路上的时间。而三峡则是一天一个变化,总感觉时间是太紧迫,于是请青石镇的老船工周师傅帮着打船,后来他一直帮着我开船并做助手。从1998年到2003年四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有半年以上的时间住在船上,一个星期下船购物一次,买些生活的必需品。小船无灯,只能点煤油炉。饮用水一般能接到泉水就喝泉水,找不到泉水时就只能在江水里放些明矾清洁一下再用。每天,我们的小船穿行在长江中,无论刮风下雨。
江里的小船多为渔船,要在海事方面登记注册,私自上江是不允许的。开始港监方面出于安全考虑也来过问过,但是看到我的工作之后,最后给开了绿灯。没蓄水之前的三峡是很危险的,尤其是孤舟小船,随时都有可能被旋涡及巨浪卷走。三峡落差较大,滩多、弯多暗礁多、巨浪多,夏天水大,大货轮和客轮从河里过去也能形成波浪甚至旋涡。
几年坚持下来多亏了周师傅,他是三峡的老船工,对三峡的水性非常了解,很多次面对险境都化险为夷。我的小船是一艘1.5匹马力的机动船。经历的最危险的一次事故是有一次小船的发动机突然出了问题,不能正常工作。小船随水而行,随水打转,渐渐地接近大旋涡的边缘.情况非常危急,看到远处行来一艘客船,我们立刻发出求救信号,大船靠过来准备向我们抛缆绳,正在这个时候周师傅突然修好了发动机,我们的小船靠着自身动力离开险境。而这样的事情在几年内时有发生。风大浪急的时候,小船会倾斜到三十度甚至到六十度。开始住在船上的时候,晚上,四周风声浪声,但又感觉极度宁静,也挺恐慌害怕的,慢慢地才适应了。在水中待得久了,也摸清了水性,而且充份理解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含义,对水似乎也产生了感情,由惧怕而产生了敬畏之情。
七年抢拍三峡
《户外探险》:在您拍摄关于三峡的专题之前,您一直进行三江源地区的拍摄。七年时间,三峡每一天都在改变,您的拍摄应该是在与时间赛跑了。
郑云峰:从一开始,我就有一种与时间赛跑的紧迫感,感觉自己是在跟三峡工程抢速度,因为知道原本的三峡将很快永远消失。最初的选题拍风光比较多,因为那时候的三峡风光还是从远古一直延续下来,很少人为的改变。后来移民工程和文物大搬迁,我又去拍这些人文题材。什么急就拍什么,自然风貌、自然景象、人文形态(生产工具、生产形式、生活状态)、历史遗存移民迁徙。193公里的峡江两岸我自己也搞不清楚走过了多少遍。
孤舟行摄三峡七年之后,郑云峰先生的头发已经斑白。他镜头中的三峡也已灰飞烟灭化成为历史影像。他指着每一张图片又感伤又得意:这些,这些全没有了,全在水底下啦。
“我拍摄三峡不是在进行艺术创作。我是在记录历史。未来的人们只能通过记录来看曾经的三峡了。”
孤舟小船行三峡
《户外探险》:您在三峡行走了七年,后来又打一条小船拍摄三峡,坚持一叶孤舟之上拍摄四年。更近的距离是决定观察和记录三峡的首要条件么?
郑云峰:我在三峡拍摄了一段时间之后,感觉到搭船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走很不方便所以才决定打一条自己的小船。可以节约大量在路上的时间。而三峡则是一天一个变化,总感觉时间是太紧迫,于是请青石镇的老船工周师傅帮着打船,后来他一直帮着我开船并做助手。从1998年到2003年四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有半年以上的时间住在船上,一个星期下船购物一次,买些生活的必需品。小船无灯,只能点煤油炉。饮用水一般能接到泉水就喝泉水,找不到泉水时就只能在江水里放些明矾清洁一下再用。每天,我们的小船穿行在长江中,无论刮风下雨。
江里的小船多为渔船,要在海事方面登记注册,私自上江是不允许的。开始港监方面出于安全考虑也来过问过,但是看到我的工作之后,最后给开了绿灯。没蓄水之前的三峡是很危险的,尤其是孤舟小船,随时都有可能被旋涡及巨浪卷走。三峡落差较大,滩多、弯多暗礁多、巨浪多,夏天水大,大货轮和客轮从河里过去也能形成波浪甚至旋涡。
几年坚持下来多亏了周师傅,他是三峡的老船工,对三峡的水性非常了解,很多次面对险境都化险为夷。我的小船是一艘1.5匹马力的机动船。经历的最危险的一次事故是有一次小船的发动机突然出了问题,不能正常工作。小船随水而行,随水打转,渐渐地接近大旋涡的边缘.情况非常危急,看到远处行来一艘客船,我们立刻发出求救信号,大船靠过来准备向我们抛缆绳,正在这个时候周师傅突然修好了发动机,我们的小船靠着自身动力离开险境。而这样的事情在几年内时有发生。风大浪急的时候,小船会倾斜到三十度甚至到六十度。开始住在船上的时候,晚上,四周风声浪声,但又感觉极度宁静,也挺恐慌害怕的,慢慢地才适应了。在水中待得久了,也摸清了水性,而且充份理解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含义,对水似乎也产生了感情,由惧怕而产生了敬畏之情。
七年抢拍三峡
《户外探险》:在您拍摄关于三峡的专题之前,您一直进行三江源地区的拍摄。七年时间,三峡每一天都在改变,您的拍摄应该是在与时间赛跑了。
郑云峰:从一开始,我就有一种与时间赛跑的紧迫感,感觉自己是在跟三峡工程抢速度,因为知道原本的三峡将很快永远消失。最初的选题拍风光比较多,因为那时候的三峡风光还是从远古一直延续下来,很少人为的改变。后来移民工程和文物大搬迁,我又去拍这些人文题材。什么急就拍什么,自然风貌、自然景象、人文形态(生产工具、生产形式、生活状态)、历史遗存移民迁徙。193公里的峡江两岸我自己也搞不清楚走过了多少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