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教师独霸讲台一讲到底为特征的教学方式,早已被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所取代,自主课堂已经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但是,教学实践中,语文自主课堂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教师以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为名,“放手”让学生自由随意地阅读,没有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学前指导;有的课堂表面热热闹闹,讨论、表演、争吵……实际上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甚至谈论交流的都是与学习无关的话题,缺少教师的有效调控;有的课堂草草收尾,既没有教师对本节课学习情况的评价,也没有对文本解读的点拨、补充或拓展延伸……凡此种种,使所谓的语文自主课堂虚假而低效,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提高。
一般来说,一堂自主的语文课,其课堂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模块:一是开始的学前指导,包括明确学习目标、设计学习问题、点拨学习方法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问题的设计;二是自主学习并展示,这是一节课的主要模块。包括自学、讨论、交流、展示、矫正等环节。其中最重要的是交流展示。三是拓展延伸和迁移运用。包括教师适当的点拨、总结,学习效果的反馈,学习内容的拓展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拓展延伸。
元代文人乔梦符谈到写“乐府”的章法时,曾提出“凤头”、“猪肚”、“豹尾”之喻。他认为,好的文章的开头,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主体,像猪肚子那样有充实、丰富的内容;结尾,像豹尾一样有力。写作是这样,一堂高效自主的语文课也应如此。
一.“凤头”之精彩:问题设计要精当而巧妙
教师要精心设计学习文本的几个主要问题,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前提下,问题设计要精当,不宜太多太杂,以三至五个为宜。设计的问题还要巧妙,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又要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起到“以问导读、以问促思”的作用。问题设计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抓手,要体现导读、导思的功能。问题的设计还应具有层次性,要能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逐步深入。
学习《与朱元思书》时,疏通文意后,我要求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明确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水的“异”?山的“奇”又体现在何处?
2.泉水、鸟、蝉、猿的声音和山的“奇”有什么关系?
3.作者为什么会产生“鸢飞戾天音,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联想?
《与朱元思书》一文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着力刻画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的山山水水,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这里秀美的自然风光。第一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准确真实地感受富春江水“异”山“奇”的特征和具体体现,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与第一个问题相比,第二个问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讨文本。这个问题也正可能是许多学生的疑惑,容易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讨论,可让学生明白:写群峰中的泉水、百鸟、鸣蝉、山猿,突出的不是形象,而是声音,给读者以听觉上的感受。多种音响如此和谐地一时齐发,使人感到山间处处勃发着生机。“一切景语皆情语”,课文绘山写水,还是为了抒发作者特定时期特定地点触发的情感。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本文的主题:作者产生这样的联想,一方面进一步烘托出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另一方面,作者也是在借景抒情,自明心志,表明自己鄙弃名利、厌弃尘俗的心态。三个问题涉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作技巧、主题思想,解决了本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正适合《新课标》所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设疑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好的问题的呈现尽量少用填空,避免学生照搬课本,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即使是问题的叙述语,也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你有了怎样的发现?
二.“猪肚”之充实:交流展示要充分而实在
交流展示是自主课堂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决定这节课教与学的质量。学生要展示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得出个体自学、集体合作学习的结论。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交流彰显个性化的解读,共享学习成果。
展示要充分,一是指问题的解答要明确清楚,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发言声音要洪亮,口齿要清晰。板书书写要规范,图文要清楚,符号要准确,尽可能精练表达。二是指展示的主体(学生)不能集中于成绩好、爱表现的少数人。要按照学生自愿组合、互帮互助、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的原则,自发交流展示与教师临时指定交流展示人员相结合,每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活动,观察展示,思考正误,质疑、矫正。三是这一环节的内容要丰富,形式可多样,服从教学实际需要,口头展示、书面展示和表演展示(如编演课本剧)相结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变色龙》一文,塑造了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沙皇忠实走狗——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学习本文时,我设计安排了课本剧展示这一环节。展示之前,学生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师在角色安排、“演员”语气语调的把握、肢体语言的处理等方面给予指导。展示时,“演员”们绘声绘色的表演,使同学们充分理解了对话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直观地感受到了人物形象。特别是脱、穿军大衣的细节,“演员”表演时结合擦汗、颤抖等动作,活灵活现地表现出奥楚蔑洛夫的虚弱和恐慌。这种效果是仅仅靠阅读文字难以达到的。挑选演员时,我有意地让语文课代表动员性格较内向、平时不太爱表现的几个同学扮演看热闹的市民,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表演中,他们非常投入,也从同学们的掌声中收获了激励和自信。
需要指出的是,在交流展示环节,教师要善于把握调控学情,切不可放任自流。语文教师要观察学生交流中的注意力和情感表现,倾听学生发言,考虑调整互动探究的问题、精讲点拨的要点等。在对学生交流展示进行评价时,要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追求的境界,目的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要营造民主的氛围,提倡学生创新,着力点定位在学生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上。 三.“豹尾”之有力:拓展延伸要厚重而值得回味
相对于起始阶段的“凤头”和作为主体结构的“猪肚”,一节课(或学习一篇文本)收尾的“豹尾”同样重要。明明是一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教学实践中却往往被许多语文教师忽视。其实,在基本上完成了一篇课文的学习任务之后,高妙的拓展延伸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或更上层楼的作用。
拓展延伸的内容很多。
可以顺着课文主题方向延伸。如学习了《甜甜的泥土》,我提醒学生思考:如果你遇到了王小亮,请你对他说几句话,你会说什么?学生的回答不尽相同,但大多都是告诉王小亮:人间有爱,世间有情,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王小亮鼓起生活的勇气,乐观地面对未来。这就跳出了文本本身,升华了主题。
可以向课文的写作技巧延伸。特级教师韩军执教《大堰河——我的保姆》,课堂的收尾阶段,韩老师总结回顾诗中矛盾对立的写法,向学生提问:“矛盾、对立,就是一种讽刺。大家看过电影电视里同样的矛盾对立所形成的讽刺吗?”学生答出“匾上‘公正廉明’,匾下却是贪官横行”、“匾上‘明镜高悬’,匾下却是徇私舞弊”、“黄世仁的名字是‘世代为仁’,但是他却为富不仁”等等。学生对矛盾对立这种写法有了深刻认识。
可以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角度延伸。著名特级教师孙建锋执教《只拣儿童多处行》。临近课堂尾声,孙建锋老师出示了原著中的第六节,让学生辩论是原著的语句好,还是改编后的语句更妥当。
师:孙老师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课文的第六节(春光,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发挥出来了!)与原著的第六节不一样——“春光,就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这样地泼辣,这样地华侈,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挥霍出来了!”请发表你们的看法。通过师生对话,学生智慧的火花被点燃,对文本的品悟更加深入,语感在辩论中生成,也养成了学生对文本的批判意识。
可以向“大语文”的生活的角度延伸。学习了《背影》之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课文中父亲的背影感人至深。生活中,你的父母有令你感动的细节吗?说出来让大家分享。这样的延伸让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细节,专注令自己感动的生活瞬间。再比如,学习了《都市精灵》后,我提醒学生:你的身边发生过人与动物的故事吗?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学生从身边关爱动物的故事,谈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其乐融融。也有的同学谈到现实生活中人与动物的不和谐的事例,认为人应该保护动物,因为保护它们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这样的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跳出文本,关注生活,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凤头、猪肚、豹尾”,每一环节都是语文自主课堂的组成部分,它们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一个环节的缺失都影响着一节课的完整与完美。语文教师应该精心谋划问题设计,开宗明义,提纲挈领;应精心组织交流展示,融会贯通,酣畅淋漓;应精心设计拓展延伸,余音袅袅,锦上添花。这样,语文自主课堂才是可控的、高效的、科学的。
王锦起,语文特级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责任编校:左晓光
一般来说,一堂自主的语文课,其课堂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模块:一是开始的学前指导,包括明确学习目标、设计学习问题、点拨学习方法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问题的设计;二是自主学习并展示,这是一节课的主要模块。包括自学、讨论、交流、展示、矫正等环节。其中最重要的是交流展示。三是拓展延伸和迁移运用。包括教师适当的点拨、总结,学习效果的反馈,学习内容的拓展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拓展延伸。
元代文人乔梦符谈到写“乐府”的章法时,曾提出“凤头”、“猪肚”、“豹尾”之喻。他认为,好的文章的开头,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主体,像猪肚子那样有充实、丰富的内容;结尾,像豹尾一样有力。写作是这样,一堂高效自主的语文课也应如此。
一.“凤头”之精彩:问题设计要精当而巧妙
教师要精心设计学习文本的几个主要问题,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前提下,问题设计要精当,不宜太多太杂,以三至五个为宜。设计的问题还要巧妙,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又要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起到“以问导读、以问促思”的作用。问题设计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抓手,要体现导读、导思的功能。问题的设计还应具有层次性,要能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逐步深入。
学习《与朱元思书》时,疏通文意后,我要求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明确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水的“异”?山的“奇”又体现在何处?
2.泉水、鸟、蝉、猿的声音和山的“奇”有什么关系?
3.作者为什么会产生“鸢飞戾天音,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联想?
《与朱元思书》一文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着力刻画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的山山水水,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这里秀美的自然风光。第一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准确真实地感受富春江水“异”山“奇”的特征和具体体现,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与第一个问题相比,第二个问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讨文本。这个问题也正可能是许多学生的疑惑,容易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讨论,可让学生明白:写群峰中的泉水、百鸟、鸣蝉、山猿,突出的不是形象,而是声音,给读者以听觉上的感受。多种音响如此和谐地一时齐发,使人感到山间处处勃发着生机。“一切景语皆情语”,课文绘山写水,还是为了抒发作者特定时期特定地点触发的情感。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本文的主题:作者产生这样的联想,一方面进一步烘托出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另一方面,作者也是在借景抒情,自明心志,表明自己鄙弃名利、厌弃尘俗的心态。三个问题涉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作技巧、主题思想,解决了本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正适合《新课标》所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设疑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好的问题的呈现尽量少用填空,避免学生照搬课本,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即使是问题的叙述语,也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你有了怎样的发现?
二.“猪肚”之充实:交流展示要充分而实在
交流展示是自主课堂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决定这节课教与学的质量。学生要展示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得出个体自学、集体合作学习的结论。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交流彰显个性化的解读,共享学习成果。
展示要充分,一是指问题的解答要明确清楚,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发言声音要洪亮,口齿要清晰。板书书写要规范,图文要清楚,符号要准确,尽可能精练表达。二是指展示的主体(学生)不能集中于成绩好、爱表现的少数人。要按照学生自愿组合、互帮互助、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的原则,自发交流展示与教师临时指定交流展示人员相结合,每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活动,观察展示,思考正误,质疑、矫正。三是这一环节的内容要丰富,形式可多样,服从教学实际需要,口头展示、书面展示和表演展示(如编演课本剧)相结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变色龙》一文,塑造了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沙皇忠实走狗——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学习本文时,我设计安排了课本剧展示这一环节。展示之前,学生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师在角色安排、“演员”语气语调的把握、肢体语言的处理等方面给予指导。展示时,“演员”们绘声绘色的表演,使同学们充分理解了对话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直观地感受到了人物形象。特别是脱、穿军大衣的细节,“演员”表演时结合擦汗、颤抖等动作,活灵活现地表现出奥楚蔑洛夫的虚弱和恐慌。这种效果是仅仅靠阅读文字难以达到的。挑选演员时,我有意地让语文课代表动员性格较内向、平时不太爱表现的几个同学扮演看热闹的市民,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表演中,他们非常投入,也从同学们的掌声中收获了激励和自信。
需要指出的是,在交流展示环节,教师要善于把握调控学情,切不可放任自流。语文教师要观察学生交流中的注意力和情感表现,倾听学生发言,考虑调整互动探究的问题、精讲点拨的要点等。在对学生交流展示进行评价时,要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追求的境界,目的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要营造民主的氛围,提倡学生创新,着力点定位在学生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上。 三.“豹尾”之有力:拓展延伸要厚重而值得回味
相对于起始阶段的“凤头”和作为主体结构的“猪肚”,一节课(或学习一篇文本)收尾的“豹尾”同样重要。明明是一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教学实践中却往往被许多语文教师忽视。其实,在基本上完成了一篇课文的学习任务之后,高妙的拓展延伸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或更上层楼的作用。
拓展延伸的内容很多。
可以顺着课文主题方向延伸。如学习了《甜甜的泥土》,我提醒学生思考:如果你遇到了王小亮,请你对他说几句话,你会说什么?学生的回答不尽相同,但大多都是告诉王小亮:人间有爱,世间有情,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王小亮鼓起生活的勇气,乐观地面对未来。这就跳出了文本本身,升华了主题。
可以向课文的写作技巧延伸。特级教师韩军执教《大堰河——我的保姆》,课堂的收尾阶段,韩老师总结回顾诗中矛盾对立的写法,向学生提问:“矛盾、对立,就是一种讽刺。大家看过电影电视里同样的矛盾对立所形成的讽刺吗?”学生答出“匾上‘公正廉明’,匾下却是贪官横行”、“匾上‘明镜高悬’,匾下却是徇私舞弊”、“黄世仁的名字是‘世代为仁’,但是他却为富不仁”等等。学生对矛盾对立这种写法有了深刻认识。
可以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角度延伸。著名特级教师孙建锋执教《只拣儿童多处行》。临近课堂尾声,孙建锋老师出示了原著中的第六节,让学生辩论是原著的语句好,还是改编后的语句更妥当。
师:孙老师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课文的第六节(春光,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发挥出来了!)与原著的第六节不一样——“春光,就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这样地泼辣,这样地华侈,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挥霍出来了!”请发表你们的看法。通过师生对话,学生智慧的火花被点燃,对文本的品悟更加深入,语感在辩论中生成,也养成了学生对文本的批判意识。
可以向“大语文”的生活的角度延伸。学习了《背影》之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课文中父亲的背影感人至深。生活中,你的父母有令你感动的细节吗?说出来让大家分享。这样的延伸让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细节,专注令自己感动的生活瞬间。再比如,学习了《都市精灵》后,我提醒学生:你的身边发生过人与动物的故事吗?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学生从身边关爱动物的故事,谈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其乐融融。也有的同学谈到现实生活中人与动物的不和谐的事例,认为人应该保护动物,因为保护它们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这样的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跳出文本,关注生活,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凤头、猪肚、豹尾”,每一环节都是语文自主课堂的组成部分,它们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一个环节的缺失都影响着一节课的完整与完美。语文教师应该精心谋划问题设计,开宗明义,提纲挈领;应精心组织交流展示,融会贯通,酣畅淋漓;应精心设计拓展延伸,余音袅袅,锦上添花。这样,语文自主课堂才是可控的、高效的、科学的。
王锦起,语文特级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责任编校:左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