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自主课堂如何做到凤头猪肚豹尾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ug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教师独霸讲台一讲到底为特征的教学方式,早已被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所取代,自主课堂已经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但是,教学实践中,语文自主课堂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教师以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为名,“放手”让学生自由随意地阅读,没有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学前指导;有的课堂表面热热闹闹,讨论、表演、争吵……实际上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甚至谈论交流的都是与学习无关的话题,缺少教师的有效调控;有的课堂草草收尾,既没有教师对本节课学习情况的评价,也没有对文本解读的点拨、补充或拓展延伸……凡此种种,使所谓的语文自主课堂虚假而低效,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提高。
  一般来说,一堂自主的语文课,其课堂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模块:一是开始的学前指导,包括明确学习目标、设计学习问题、点拨学习方法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问题的设计;二是自主学习并展示,这是一节课的主要模块。包括自学、讨论、交流、展示、矫正等环节。其中最重要的是交流展示。三是拓展延伸和迁移运用。包括教师适当的点拨、总结,学习效果的反馈,学习内容的拓展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拓展延伸。
  元代文人乔梦符谈到写“乐府”的章法时,曾提出“凤头”、“猪肚”、“豹尾”之喻。他认为,好的文章的开头,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主体,像猪肚子那样有充实、丰富的内容;结尾,像豹尾一样有力。写作是这样,一堂高效自主的语文课也应如此。
  一.“凤头”之精彩:问题设计要精当而巧妙
  教师要精心设计学习文本的几个主要问题,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前提下,问题设计要精当,不宜太多太杂,以三至五个为宜。设计的问题还要巧妙,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又要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起到“以问导读、以问促思”的作用。问题设计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抓手,要体现导读、导思的功能。问题的设计还应具有层次性,要能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逐步深入。
  学习《与朱元思书》时,疏通文意后,我要求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明确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水的“异”?山的“奇”又体现在何处?
  2.泉水、鸟、蝉、猿的声音和山的“奇”有什么关系?
  3.作者为什么会产生“鸢飞戾天音,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联想?
  《与朱元思书》一文从行船游江的实感出发,着力刻画自富阳至桐庐一带富春江的山山水水,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这里秀美的自然风光。第一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准确真实地感受富春江水“异”山“奇”的特征和具体体现,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与第一个问题相比,第二个问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讨文本。这个问题也正可能是许多学生的疑惑,容易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讨论,可让学生明白:写群峰中的泉水、百鸟、鸣蝉、山猿,突出的不是形象,而是声音,给读者以听觉上的感受。多种音响如此和谐地一时齐发,使人感到山间处处勃发着生机。“一切景语皆情语”,课文绘山写水,还是为了抒发作者特定时期特定地点触发的情感。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本文的主题:作者产生这样的联想,一方面进一步烘托出山水巨大的诱人魅力,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另一方面,作者也是在借景抒情,自明心志,表明自己鄙弃名利、厌弃尘俗的心态。三个问题涉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作技巧、主题思想,解决了本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正适合《新课标》所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设疑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握住教学必须突出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好的问题的呈现尽量少用填空,避免学生照搬课本,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即使是问题的叙述语,也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你有了怎样的发现?
  二.“猪肚”之充实:交流展示要充分而实在
  交流展示是自主课堂最重要的环节,直接决定这节课教与学的质量。学生要展示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得出个体自学、集体合作学习的结论。教师要善于组织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交流彰显个性化的解读,共享学习成果。
  展示要充分,一是指问题的解答要明确清楚,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发言声音要洪亮,口齿要清晰。板书书写要规范,图文要清楚,符号要准确,尽可能精练表达。二是指展示的主体(学生)不能集中于成绩好、爱表现的少数人。要按照学生自愿组合、互帮互助、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的原则,自发交流展示与教师临时指定交流展示人员相结合,每位学生都要积极参与活动,观察展示,思考正误,质疑、矫正。三是这一环节的内容要丰富,形式可多样,服从教学实际需要,口头展示、书面展示和表演展示(如编演课本剧)相结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变色龙》一文,塑造了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沙皇忠实走狗——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学习本文时,我设计安排了课本剧展示这一环节。展示之前,学生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师在角色安排、“演员”语气语调的把握、肢体语言的处理等方面给予指导。展示时,“演员”们绘声绘色的表演,使同学们充分理解了对话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直观地感受到了人物形象。特别是脱、穿军大衣的细节,“演员”表演时结合擦汗、颤抖等动作,活灵活现地表现出奥楚蔑洛夫的虚弱和恐慌。这种效果是仅仅靠阅读文字难以达到的。挑选演员时,我有意地让语文课代表动员性格较内向、平时不太爱表现的几个同学扮演看热闹的市民,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表演中,他们非常投入,也从同学们的掌声中收获了激励和自信。
  需要指出的是,在交流展示环节,教师要善于把握调控学情,切不可放任自流。语文教师要观察学生交流中的注意力和情感表现,倾听学生发言,考虑调整互动探究的问题、精讲点拨的要点等。在对学生交流展示进行评价时,要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追求的境界,目的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要营造民主的氛围,提倡学生创新,着力点定位在学生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上。   三.“豹尾”之有力:拓展延伸要厚重而值得回味
  相对于起始阶段的“凤头”和作为主体结构的“猪肚”,一节课(或学习一篇文本)收尾的“豹尾”同样重要。明明是一堂课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教学实践中却往往被许多语文教师忽视。其实,在基本上完成了一篇课文的学习任务之后,高妙的拓展延伸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或更上层楼的作用。
  拓展延伸的内容很多。
  可以顺着课文主题方向延伸。如学习了《甜甜的泥土》,我提醒学生思考:如果你遇到了王小亮,请你对他说几句话,你会说什么?学生的回答不尽相同,但大多都是告诉王小亮:人间有爱,世间有情,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王小亮鼓起生活的勇气,乐观地面对未来。这就跳出了文本本身,升华了主题。
  可以向课文的写作技巧延伸。特级教师韩军执教《大堰河——我的保姆》,课堂的收尾阶段,韩老师总结回顾诗中矛盾对立的写法,向学生提问:“矛盾、对立,就是一种讽刺。大家看过电影电视里同样的矛盾对立所形成的讽刺吗?”学生答出“匾上‘公正廉明’,匾下却是贪官横行”、“匾上‘明镜高悬’,匾下却是徇私舞弊”、“黄世仁的名字是‘世代为仁’,但是他却为富不仁”等等。学生对矛盾对立这种写法有了深刻认识。
  可以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角度延伸。著名特级教师孙建锋执教《只拣儿童多处行》。临近课堂尾声,孙建锋老师出示了原著中的第六节,让学生辩论是原著的语句好,还是改编后的语句更妥当。
  师:孙老师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课文的第六节(春光,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发挥出来了!)与原著的第六节不一样——“春光,就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这样地泼辣,这样地华侈,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挥霍出来了!”请发表你们的看法。通过师生对话,学生智慧的火花被点燃,对文本的品悟更加深入,语感在辩论中生成,也养成了学生对文本的批判意识。
  可以向“大语文”的生活的角度延伸。学习了《背影》之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课文中父亲的背影感人至深。生活中,你的父母有令你感动的细节吗?说出来让大家分享。这样的延伸让学生关注身边的生活细节,专注令自己感动的生活瞬间。再比如,学习了《都市精灵》后,我提醒学生:你的身边发生过人与动物的故事吗?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学生从身边关爱动物的故事,谈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其乐融融。也有的同学谈到现实生活中人与动物的不和谐的事例,认为人应该保护动物,因为保护它们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这样的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跳出文本,关注生活,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凤头、猪肚、豹尾”,每一环节都是语文自主课堂的组成部分,它们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一个环节的缺失都影响着一节课的完整与完美。语文教师应该精心谋划问题设计,开宗明义,提纲挈领;应精心组织交流展示,融会贯通,酣畅淋漓;应精心设计拓展延伸,余音袅袅,锦上添花。这样,语文自主课堂才是可控的、高效的、科学的。
  王锦起,语文特级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责任编校:左晓光
其他文献
我校确立的《写作》校本化研究——高一记叙文教学内容时,经历了一个初步设想、深入讨论、修订更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对高中记叙文的教学内容有了更清醒、更明确的认识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精神生活,完善情感世界,提升人格魅力。可应试教育下的学生早起晚睡,披星戴月,穿梭于家校之间,背着沉重的课业负担,忙碌于作业堆里。他们往往缺少充足的时间,不能安心读完一本书;不能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缺少必要的积累,从而造成作文素材奇缺、作文语言苍白、作文立意不够高远、新颖的弊端。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材《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很
期刊
一.高考阅卷发现的问题  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忧与爱》在各位专家的叫好声中依然落寞退场,均分与去年持平,只在46分左右。这样的结果与命题人、对她赞誉有加的各位专家以及广大的语文教师的期待远远不相符合,给人一种落花流水春去也的遗憾。笔者从参加阅卷的经历梳理总结了作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记叙类文章写作素质低劣,分数上不去。今年江苏高考记叙文的数量比以往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但问题也很突出和集中
回顾自己上学期间背过、至今仍记忆清晰的文章,《岳阳楼记》首推其中;凡有些个学识的人,谈及经典,莫不能张口即说《岳阳楼记》。作为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散文,《岳阳楼记》传唱千年而不衰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下面浅谈一孔之见。  一、记事言志,“记”有异焉  八百里洞庭天下奇,正源于此,自古歌咏洞庭湖的佳作灿若繁星。信手百度,仅唐一代就有二十余首传世名作。但将涌现眼前的诗句一一读过,却发现众多诗文中咏叹洞庭美
期刊
我以为写作的高度就是语言的高度,而语言的高度就是思想的高度。所以一个人写作能力的培养应注重于思想的培养。当然,我这里所指的思想绝对不是平时常言的政治思想。它指打上深深的个人烙印的思考,对人对事对万物的自己的独立思考。这种思想才是法国的伟大哲学家帕斯卡尔所称的“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里的思想。它是富于创造性的,想象性的,情感性的。它是一个人的灵魂,自然成为一篇文章的灵魂。真正的文章就是写它的那个人
宋学孟的《柳叶儿》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叙事散文。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关于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故事,把读者带入了那个苦涩的年代。至于“教什么”已不成问题,但是要让学生通过品味作者字里行间里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还是有点难度。《新课标》要求七年级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所以,教学时先要让学生了解苦难。  高尔基说
期刊
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入了现代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丰子恺的一篇随笔——《山中避雨》。文章叙述作者在西湖山中避雨的经历和自己真切體悟了古语所说“乐以教和”(即音乐的魅力在于教育感化人,使人们和谐相处)的道理。选文第4自然段用了插叙,笔者认为保留此处“插叙”值得商榷。选文第4自然段内容如下(其中方括号内为插叙内容):  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很欢喜。“你会
期刊
古典小说里面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之精粹,其中那厚重的历史意蕴、丰满的人物形象、独具特点的严辞风格,都会使人产生目不暇接之感。现在小学语文教材里面对古典小说也多有涉及,其中《草船借箭》一文歷来都是保留篇目,本文以此篇为例,对小学语文篇章分层教学方法进行了简要说明,以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当然,这里所说的分层,并非是对学生的分层,而是对教材文本的分层,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教学
期刊
由于地缘和文化的关系,笔者所在学校的高中学生作文写作素养较低,作文堂课缺乏有效教学研究与成果应用。2009年,笔者参加了学校课题《中学生写字与作文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实践研究工作,在课题专家的指导下,借助指导学生自主作文学习的途径,反思自己以往那种指令性的传统作文教学法的不足,重新分析学情,定位教情,吸收新课程改革“用教材教”的理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组织教材和二次开发课本教材展开作文教学,培养学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信息化,过去以书面形式为主的交际活动,取而代之的是以口语交际为主的如竞争上岗、招聘、求职等活动,口语交际成为人们最基本、最经常的交流活动,口语交际能力也成为了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力。《新课程标准》适应时代的要求,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表达训练是当前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项教育任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