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非经贸合作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非经贸往来以贸易和对非援助为主。80年代,出现了贸易、投资、援助共同推进的新局面。90年代,中国将非洲列入重点开拓的市场之一,双边经贸合作机会进一步增多,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合作力度进一步加大。21世纪以来,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非经贸合作日益深化,逐渐向贸易、投资、技术合作、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自主能力建设等多领域发展,机遇不断显现。
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自2000年中非贸易首次超过100亿美元之后,双边贸易快速增长,2008年达到106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33.5%(见图1);2000~2008年,中非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2%上升到4%,占非洲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4%上升到10%。这是双边贸易发展最快的时期。2009年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非贸易额下降到910.7亿美元,但中国在当年首次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2010年1~11月,双方进出口贸易额已经超过2008年的1068亿美元,到达1148.1亿美元。
随着中非双方贸易额的迅速增长,贸易结构也不断优化,双方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相继进入对方市场。中国对非洲国家的出口从纺织、服装、轻工产品为主,发展到以机电产品为主,甚至飞机、集装箱检查设备等高技术产品也开始出口到非洲市场,中国对非洲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不断提升。非洲对中国的出口从以石油、矿产、棉花、磷酸盐等初级产品为主,向钢铁、钢材、电子产品发展。非洲对中国出口产品除石油等矿产品外,南非的红酒、加纳的可可豆、乌干达的咖啡、突尼斯的橄榄油、埃塞俄比亚的芝麻等特色产品都是中国消费者所熟悉和喜爱的。
投资领域不断拓宽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对非投资初具规模。1995年以来,以中国政府改革援助方式为契机,中非合作主体从政府转向企业,中国对非洲投资日趋活跃。进入21世纪,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国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呈快速增长趋势。2003~2006年,中国对非洲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从7481万美元增加到5.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90.7%。200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将金融类直接投资列入对外直接投资统计,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额达到15.7亿美元,2008年增至54.9亿美元。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猛增到93.3亿美元,分布在非洲49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增长持续。中国对非洲投资主要流向南非、尼日利亚、赞比亚、苏丹和阿尔及利亚等国家(见图2),投资领域由过去贸易为主转变为以生产加工和资源开发为主,涉及采矿业、制造业、金融业、农林牧渔业等多个领域,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资源开发、制造业、商贸服务业、批发零售业等领域开展合作,多元化投资格局初步形成。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
随着非洲国家经济发展和中国市场潜力的扩大,非洲各国对中国投资开始起步。截至2009年底,非洲国家累计对中国投资99.3亿美元,投资项目4269个。其中,对中国投资总额超过1亿美元的非洲国家为毛里求斯、南非、塞舌尔和尼日利亚,合计占非洲整体对中国投资的94.3%。非洲国家对中国投资涉及石油化工、机械电子、交通通讯、轻工家电、服装纺织、生物制药、农业开发、娱乐餐饮和房地产等各个领域。
中非合作新的增长点
随着中非经贸合作的发展,金融、旅游、航空、环保、新能源等领域开始成为中非合作新的增长点,合作机遇不断显现。
金融 随着中国和非洲贸易投资合作的快速发展,中非金融合作也朝着全方位、多层次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等在内的许多中资金融机构,通过银行间参股/并购、设立分支机构或代理行、代表处等方式,向中非双方企业提供包括国际清算、国际结算、贸易融资和银团贷款在内的全方位金融服务,积极参与非洲国家在基础设施、农业、民生和资源开发等重点领域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帮助非洲国家提高自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与此同时,非洲国家的金融机构也积极发展对华业务。截至2009年年底,非洲共有5个国家的6家银行在中国设立1家分行和6家代表处。其中,埃及国民银行上海分行注册资金为2亿元人民币等值的美元,经营对各类客户的外汇业务。
旅游 中非旅游合作日益密切,中国已将部分非洲国家列为公民旅游目的地国,中国赴非旅游人数与日俱增。非洲来华旅游人数也在增长。中非旅游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截至2009年12月,非洲共有27个国家、1个地区成为中国大陆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总体来看,中国大陆公民赴非洲旅游人数呈上升趋势。2009年,中国大陆公民首站到访非洲共38.16万人次。
从非洲旅游在我国所占的比重来看,市场潜力还有很大的空间。特别是在旅游投资、旅游服务等领域双方合作的潜力很大,需要进一步的协商和推进。
环保 节能环保是中国和非洲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如何加强在这一领域的合作也是今后中非合作的重要内容。2000年以来,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合作,如中国与突尼斯、几内亚等国家开展沼气技术合作,原中国国家环保总局邀请40多个非洲国家驻华使馆在华举办“面向非洲的中国环保”活动,中非环保合作会议成功召开等。但这些还只是一个开始,还有很多的领域需要共同开拓,双方在环保领域的合作潜力还很巨大。
航空 中非经贸合作的发展为双方航空合作提供了机遇。航空合作也将为双方商品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中国和非洲国家在航空领域的合作不断拓展,直接航线增加。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已与13个非洲国家正式签署政府间航空运输协定,与7个非洲国家草签航空运输协定。目前,每周往来于中非之间的定期航班有34班。其中,埃及、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肯尼亚、阿尔及利亚等5国的航空公司已开通直达北京和广州的定期航班,每周共27班。中国的南方航空公司和海南航空公司开通了由北京至尼日利亚拉各斯、安哥拉罗安达和苏丹喀土穆的直达航线,每周共7班。与此同时,中国通过国际民航组织等渠道,积极开展对非援助与合作。
除此之外,中国与非洲还有很多可以合作的领域,非洲市场的潜力还很巨大。随着非洲经济的发展,这些潜在的市场将会不断地显现出来,中国企业应该抓住开拓非洲市场的机遇,不断开拓非洲市场。
(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中国-非洲研究中心主任)
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自2000年中非贸易首次超过100亿美元之后,双边贸易快速增长,2008年达到1068亿美元,年均增长率33.5%(见图1);2000~2008年,中非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2%上升到4%,占非洲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4%上升到10%。这是双边贸易发展最快的时期。2009年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非贸易额下降到910.7亿美元,但中国在当年首次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2010年1~11月,双方进出口贸易额已经超过2008年的1068亿美元,到达1148.1亿美元。
随着中非双方贸易额的迅速增长,贸易结构也不断优化,双方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相继进入对方市场。中国对非洲国家的出口从纺织、服装、轻工产品为主,发展到以机电产品为主,甚至飞机、集装箱检查设备等高技术产品也开始出口到非洲市场,中国对非洲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不断提升。非洲对中国的出口从以石油、矿产、棉花、磷酸盐等初级产品为主,向钢铁、钢材、电子产品发展。非洲对中国出口产品除石油等矿产品外,南非的红酒、加纳的可可豆、乌干达的咖啡、突尼斯的橄榄油、埃塞俄比亚的芝麻等特色产品都是中国消费者所熟悉和喜爱的。
投资领域不断拓宽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对非投资初具规模。1995年以来,以中国政府改革援助方式为契机,中非合作主体从政府转向企业,中国对非洲投资日趋活跃。进入21世纪,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国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呈快速增长趋势。2003~2006年,中国对非洲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从7481万美元增加到5.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90.7%。200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将金融类直接投资列入对外直接投资统计,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额达到15.7亿美元,2008年增至54.9亿美元。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猛增到93.3亿美元,分布在非洲49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增长持续。中国对非洲投资主要流向南非、尼日利亚、赞比亚、苏丹和阿尔及利亚等国家(见图2),投资领域由过去贸易为主转变为以生产加工和资源开发为主,涉及采矿业、制造业、金融业、农林牧渔业等多个领域,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资源开发、制造业、商贸服务业、批发零售业等领域开展合作,多元化投资格局初步形成。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
随着非洲国家经济发展和中国市场潜力的扩大,非洲各国对中国投资开始起步。截至2009年底,非洲国家累计对中国投资99.3亿美元,投资项目4269个。其中,对中国投资总额超过1亿美元的非洲国家为毛里求斯、南非、塞舌尔和尼日利亚,合计占非洲整体对中国投资的94.3%。非洲国家对中国投资涉及石油化工、机械电子、交通通讯、轻工家电、服装纺织、生物制药、农业开发、娱乐餐饮和房地产等各个领域。
中非合作新的增长点
随着中非经贸合作的发展,金融、旅游、航空、环保、新能源等领域开始成为中非合作新的增长点,合作机遇不断显现。
金融 随着中国和非洲贸易投资合作的快速发展,中非金融合作也朝着全方位、多层次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包括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等在内的许多中资金融机构,通过银行间参股/并购、设立分支机构或代理行、代表处等方式,向中非双方企业提供包括国际清算、国际结算、贸易融资和银团贷款在内的全方位金融服务,积极参与非洲国家在基础设施、农业、民生和资源开发等重点领域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帮助非洲国家提高自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与此同时,非洲国家的金融机构也积极发展对华业务。截至2009年年底,非洲共有5个国家的6家银行在中国设立1家分行和6家代表处。其中,埃及国民银行上海分行注册资金为2亿元人民币等值的美元,经营对各类客户的外汇业务。
旅游 中非旅游合作日益密切,中国已将部分非洲国家列为公民旅游目的地国,中国赴非旅游人数与日俱增。非洲来华旅游人数也在增长。中非旅游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截至2009年12月,非洲共有27个国家、1个地区成为中国大陆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总体来看,中国大陆公民赴非洲旅游人数呈上升趋势。2009年,中国大陆公民首站到访非洲共38.16万人次。
从非洲旅游在我国所占的比重来看,市场潜力还有很大的空间。特别是在旅游投资、旅游服务等领域双方合作的潜力很大,需要进一步的协商和推进。
环保 节能环保是中国和非洲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如何加强在这一领域的合作也是今后中非合作的重要内容。2000年以来,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展了合作,如中国与突尼斯、几内亚等国家开展沼气技术合作,原中国国家环保总局邀请40多个非洲国家驻华使馆在华举办“面向非洲的中国环保”活动,中非环保合作会议成功召开等。但这些还只是一个开始,还有很多的领域需要共同开拓,双方在环保领域的合作潜力还很巨大。
航空 中非经贸合作的发展为双方航空合作提供了机遇。航空合作也将为双方商品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中国和非洲国家在航空领域的合作不断拓展,直接航线增加。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已与13个非洲国家正式签署政府间航空运输协定,与7个非洲国家草签航空运输协定。目前,每周往来于中非之间的定期航班有34班。其中,埃及、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肯尼亚、阿尔及利亚等5国的航空公司已开通直达北京和广州的定期航班,每周共27班。中国的南方航空公司和海南航空公司开通了由北京至尼日利亚拉各斯、安哥拉罗安达和苏丹喀土穆的直达航线,每周共7班。与此同时,中国通过国际民航组织等渠道,积极开展对非援助与合作。
除此之外,中国与非洲还有很多可以合作的领域,非洲市场的潜力还很巨大。随着非洲经济的发展,这些潜在的市场将会不断地显现出来,中国企业应该抓住开拓非洲市场的机遇,不断开拓非洲市场。
(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中国-非洲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