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小学数学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教学科目之一,需要在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和方法等相关方面做出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新时期小学教育发展的要求。问题解决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有效培养,在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提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对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模式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模式;教学改革
初步引导小学生从数学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要求。问题解决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强化小学生数学知识应用意识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学生有没有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思考的重要指标。提出问题的能力要远远大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以此来强化小学生在数学探究活动中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首先,教师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采取创设情境的方式能够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开积极的思考,通过丰富的情境教学材料来引导学生自主地产生质疑,提出疑问,刺激小学生的主观探究欲望。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情境:将汽车的车轮设计成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发现只有在圆形车轮的情况下才能够平稳行驶,学生在这个时候就会问为什么只有圆形的车轮呢?然后带着自己心里的疑问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其次,为了有效地提高小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还要注重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自主地交流、主动提出问题。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能够促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得以发展,在萌动的思维发展过程中充分展示自身的认知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强化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爱好,便于及时调整策略,开展针对性强的教学指导。最后,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提问的过程中要注重合理性,根据学生的实际逐渐提升学生提问的质量和层次,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总结、多反思,引导小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提问水平。
二、指导学生有效解决问题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强化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和合理性地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和核心。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解决问题创造条件,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创设各种数学实践活动,在多种多样的数学问题情境中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充分挖掘,对学生的问题解决实践能力进行有效提升,并且在多样化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强化。例如,在“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创设“帮妈妈买菜”“超市购物”等多种比较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场景,让学生利用学习到的知识对这些实际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尝试性地去解决。其次,在指导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注重自主性和合作性,也就是要对小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解决方法的能力进行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能够有效实现这一点,在某个教学主题下,设定相关的问题,引导小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对问题进行解决。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出一个图形,让学生至少用两种方法算出面积,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主动寻求问题解决策略的能力進行培养。
三、诱导小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
数学知识应用意识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解决模式应用的最终落脚点。应用意识的培养是指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识到生活实际中有很多与数学信息、数学知识有关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具体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在学习长度、测量、统计、图形等多个方面知识的时候,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实践操作的机会,并且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尺子去量一量家里桌椅的长度,看一看身边都有哪些对称图形,等等,对学生的数学知识使用能力进行培养,从而调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率。
问题解决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和应用数学知识等手段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实践能力进行强化,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数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在理论、实践两个层面强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黄丽娟.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的思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6(4):1.
[2]姜会欣.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OL].学周刊,2016(8).
[3]唐学勇.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探究[J].现代交际,2016(9):164.
[4]降伟岩.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0.
编辑 段麗君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模式;教学改革
初步引导小学生从数学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是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要求。问题解决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强化小学生数学知识应用意识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学生有没有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思考的重要指标。提出问题的能力要远远大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以此来强化小学生在数学探究活动中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首先,教师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情境中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小学阶段的学生处在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一定的影响。采取创设情境的方式能够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开积极的思考,通过丰富的情境教学材料来引导学生自主地产生质疑,提出疑问,刺激小学生的主观探究欲望。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情境:将汽车的车轮设计成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发现只有在圆形车轮的情况下才能够平稳行驶,学生在这个时候就会问为什么只有圆形的车轮呢?然后带着自己心里的疑问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其次,为了有效地提高小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还要注重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自主地交流、主动提出问题。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能够促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得以发展,在萌动的思维发展过程中充分展示自身的认知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强化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爱好,便于及时调整策略,开展针对性强的教学指导。最后,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提问的过程中要注重合理性,根据学生的实际逐渐提升学生提问的质量和层次,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总结、多反思,引导小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提问水平。
二、指导学生有效解决问题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强化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创造性和合理性地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和核心。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解决问题创造条件,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创设各种数学实践活动,在多种多样的数学问题情境中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充分挖掘,对学生的问题解决实践能力进行有效提升,并且在多样化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强化。例如,在“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创设“帮妈妈买菜”“超市购物”等多种比较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场景,让学生利用学习到的知识对这些实际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尝试性地去解决。其次,在指导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注重自主性和合作性,也就是要对小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解决方法的能力进行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形式能够有效实现这一点,在某个教学主题下,设定相关的问题,引导小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对问题进行解决。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出一个图形,让学生至少用两种方法算出面积,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主动寻求问题解决策略的能力進行培养。
三、诱导小学生的知识应用意识
数学知识应用意识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问题解决模式应用的最终落脚点。应用意识的培养是指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识到生活实际中有很多与数学信息、数学知识有关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具体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在学习长度、测量、统计、图形等多个方面知识的时候,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实践操作的机会,并且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尺子去量一量家里桌椅的长度,看一看身边都有哪些对称图形,等等,对学生的数学知识使用能力进行培养,从而调动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率。
问题解决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和应用数学知识等手段对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实践能力进行强化,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数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在理论、实践两个层面强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黄丽娟.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中的思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6(4):1.
[2]姜会欣.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OL].学周刊,2016(8).
[3]唐学勇.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探究[J].现代交际,2016(9):164.
[4]降伟岩.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0.
编辑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