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蒙古民族久居大漠,逐水草而游牧,常以摔跤等角力为游戏,终日在马背上游徙,外伤骨折事故较为常见。蒙医整骨医术应运而生,并代代相传。包金山将科尔沁蒙医整骨流派发扬光大。
美丽的内蒙古科尔沁草原,以她博大的胸襟和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个代代身怀绝技的整骨世家。如今以科尔沁蒙医整骨学为支柱的蒙医整骨学在世界医学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包金山就是科尔沁包氏蒙医整骨世家第四代传人。
蒙医整骨源远流长
“每个民族基本上都有其独特的整骨医术,这是每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当中不断总结出来的人类智慧的结晶。”包金山说。
从古至今,蒙医整骨最为广大人民所知晓和崇拜。如清朝时期,皇太医以蒙医大夫居多,尤其是整骨大夫,当时把骨科大夫统称为蒙古大夫。如今,一些古老传统的医术不断退出和隐居,但蒙医整骨仍能傲然屹立在世界医学之林,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赞誉,不断发展壮大。
“我想我们祖传下来的整骨手法和治疗手段中,一定会有古代蒙医整骨术的影子。”包金山说。
蒙医认为,人体由三要素组成,即赫依、希日和巴德干,这三者构成蒙医的三元论学说。其相辅相承,维持健康体魄;失去平衡,则引起病变。科尔沁蒙医整骨遵循蒙医三元论,坚持整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认为人与自然不孤立、人体器官血脉间不孤立,反对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对待病患,而是把人体与自然、社会、心理等诸多因素作为一个系统看待,治疗注重系统化,促使人体三元平衡,达到恢复健康。
蒙医整骨治疗坚持系统论思想,这种思想在蒙医整骨学中由来已久。因之在治疗骨伤患者时会“全面治疗”,病人往往“因祸得福”,当骨折痊愈时,身体其他病症也会一扫而光,或得到减轻。
天资聪颖成蒙医整骨传承人
科尔沁蒙医整骨流派,经五代传承人的发扬光大,支撑起了蒙医整骨的理论框架和治疗体系,创立了现代意义上的蒙医骨伤科,填补了蒙医学的空白。
科尔沁整骨流派的创始人娜仁阿柏,包金山称娜仁阿柏为包木拉太太。蒙古人有个习俗,讳祖上和长辈的名字。作为娜仁阿柏的曾孙,包金山用娜仁阿柏墓的尊称包木拉称呼她。
包金山出生于1939年,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的他从儿时就表现出对蒙医整骨的浓厚兴趣,7岁时,被叔父玛沙选定为传承人。包金山也证明了叔父眼光独到,选人正确,把祖传蒙医整骨发扬光大,把蒙医整骨推向了世界。
在叔父的口传心授之下,包金山掌握了治骨的全部要领,15岁时已能独立行医。在科尔沁草原上人们叫他“巴嘎好必拉干额木齐”,意思是小神医。
包金山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科左后旗欧里中学任教并兼校医,开始给慕名而来的骨折病人治疗。由于他的整骨技术精湛,医德高尚,慕名而来的患者越来越多。
随后,包金山回到家乡欧里中学操起教鞭,一边还为骨伤患者无偿治疗。他治骨名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响亮。这时,科左后旗医院要成立蒙医整骨科室,旗领导和医院领导早已听说当年的草原小神医包金山。为此旗委政府派出游说团队到欧里,请他“出山”,组建蒙医整骨科室。
提炼蒙医整骨特色疗法和理论精髓
一直以来,包金山言传身教,将祖传蒙医整骨术系统化、科学化、理论化,他创立了中国蒙医整骨学,学术思想被载入中国医学百科全书、高等院校蒙医药统编教材中,填补了蒙医整骨研究史上诸多空白。他提炼出蒙医整骨特色疗法的具体内容和以“三诊六则九结合”为核心的理论精髓。具有操作简单安全,不受条件限制,方便群众,患者痛苦少、疗程短、合并症少、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以及费用低等诸多特点。
1. 三診,即诊断的方法,指眼看、手摸、心想。眼看就是观察病人的年龄、姿态、表情、伤肢肿胀、成角、弯曲、倾斜、旋转、缩短、高突、凹陷等状况,还要看伤口和伤肢功能情况。手摸就是要用轻巧的手法检查伤处肿胀、畸形,进一步感知疼痛程度和方位、骨折移位情况、有无骨擦音和假关节等。心想就是考虑到骨折的季节影响、有无多发病以及病因和症状等等。通过三诊,确定骨折的原因、位置、形状、程度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确定治疗方案。
对特殊疾病的鉴别诊断,三诊可以与X线片、CT片和化验等现代科学技术结合,更能准确确诊。包教授说:“借助X线片,是蒙医整骨治疗的一次飞跃。然而,当下诊断和治疗过分依赖现代科技,致使医生逐渐丧失固有的天性和心智,也会使患者本有的修复能力减弱。”
2. 六则,是指治疗方法,即手法复位、夹板固定、药物按摩、蒙药辅助、饮食调节、功能锻炼。
手法复位最能看出骨科大夫的水平。蒙医整骨讲究意念归一、形神归一,要求心气相应、心灵手巧、心随手转,做到法从手出、功随病至。包金山说:“一个优秀的蒙医骨科大夫,首先要有一双带着心和眼的巧手。”
3. 九结合,即医生和患者结合、三诊与X线结合、喷洒与手法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内因与外因结合、治疗与护理结合、固定与锻炼结合、意和气结合、形与神结合。
同时,包金山还创新蒙医整骨手感整复十手法和十五种按摩手法,归纳总结了传统的手法复位和喷酒按摩术,为蒙医整骨传统手法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十种整复手法,即适放患肢、拽撑牵拉、摇摆扭压、抖提压椎、挤挣分骨、折顶回触、拢挤捏拿、钩拉提压、挺压撑推、捻滚按揉手法。因骨折脱位的类型和损伤程度不同,在整复过程中,十种整骨手法灵活穿插使用。
十五种喷酒按摩手法,即压、擦、捻、滚、揉、摇、搓、推、掐、嵌、撑、捏、控、拿、巅。按摩就是整骨者单手或双手根据不同部位、穴位和骨折选用相应的巧妙手法达到治疗目的。
此外,包金山还开创了根据“以震治震,震静结合,先震后静”医疗原理用人工震动手法治疗脑震荡和脊髓震荡等独特的治疗方法。利用骨伤患者咳嗽的内气力,按压等手法治疗肋骨折;对开放性骨折,则用清洗伤口,复归折端,缝合伤口,固定伤肢,消炎抗病,补肾接骨;对畸型愈合的陈旧性骨折,则用马奶酒罨敷分离或羊瑟博素罨敷分离后结合牵引按新鲜骨折重新复位;对骨折合并脱位,则用巧妙手法同时完成整复。以上这些复位法易理骨、理筋,促进骨折快速愈合。
包金山在临床实践中,对肱骨髁上等各类骨折和各种关节脱位及股骨头坏死、腰突等,形成独特有效的治疗方法。从上世纪40年代跟师学徒开始行医起,用精湛的医术治愈了全国40多个地区23个民族30多万名骨伤患者,治愈好转率达到98.9%。
著书立说笔耕不辍
将祖传蒙医整骨术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是包金山最惦念的事。为此,他将现代科学应用到蒙医整骨理论中,创立了中国蒙医整骨学。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掌握和传承蒙医整骨学,并将这门古老而又深邃之学发扬光大,包金山把祖训“只传男不传女,只传内不传外”彻底打破。从师承口传的师徒式的传承转入高等学府的科学殿堂,成为在高等院校讲台上传授蒙医整骨术第一人,为蒙医整骨传统手法治疗奠定理论基础。他桃李满天下,他的徒弟、学生遍布各地,为广大骨病患者解除痛苦。先后培养了2600多名学生和学徒,他们已成为各地医院的骨科专家和骨干医生。
他从上世纪80年代始,为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专业本科生承担“蒙医整骨学”课程。作为第四、五批中医师承教育蒙医专业硕士指导教师,出色地培养了两批中医师承教育蒙医整骨专业国家级传承人及硕士生,他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等五部门确定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文化部授予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医药(蒙医整骨疗法)代表性传承人”。
包金山不断学习蒙医学经典著作,系统学习蒙医学理论,同时拜读中医和藏医理论。经过不断努力,他发现了蒙医整骨与其他民族或国家的治骨理念和技术的区别,以便更好地发掘蒙医整骨的独特治疗方法和非凡的治疗效果。
天道酬勤,包金山的第一部著作《祖传整骨》(蒙文版)出版发行。标志着蒙医整骨有了系统理论和文字记载。蒙医骨伤科这一独特医学治疗科创立,填补了蒙医学的一大空白。
包金山笔耕不辍,不断用科学理论解读蒙医整骨医术,不断将治疗经验和研究成果撰写成文章,让更多学习治骨的人借鉴。他参与编写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的蒙医部分,著有《养生保健集》、《古今名医医德集锦》、《中国蒙医整骨学》、《科尔沁蒙医整骨五代人》、《科尔沁包氏蒙医整骨学》等著作。
包金山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家蒙医整骨专科医院,使蒙医整骨术得到了与其他医学并肩为骨伤患者服务的平台。
美丽的内蒙古科尔沁草原,以她博大的胸襟和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个代代身怀绝技的整骨世家。如今以科尔沁蒙医整骨学为支柱的蒙医整骨学在世界医学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包金山就是科尔沁包氏蒙医整骨世家第四代传人。
蒙医整骨源远流长
“每个民族基本上都有其独特的整骨医术,这是每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当中不断总结出来的人类智慧的结晶。”包金山说。
从古至今,蒙医整骨最为广大人民所知晓和崇拜。如清朝时期,皇太医以蒙医大夫居多,尤其是整骨大夫,当时把骨科大夫统称为蒙古大夫。如今,一些古老传统的医术不断退出和隐居,但蒙医整骨仍能傲然屹立在世界医学之林,不断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赞誉,不断发展壮大。
“我想我们祖传下来的整骨手法和治疗手段中,一定会有古代蒙医整骨术的影子。”包金山说。
蒙医认为,人体由三要素组成,即赫依、希日和巴德干,这三者构成蒙医的三元论学说。其相辅相承,维持健康体魄;失去平衡,则引起病变。科尔沁蒙医整骨遵循蒙医三元论,坚持整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认为人与自然不孤立、人体器官血脉间不孤立,反对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对待病患,而是把人体与自然、社会、心理等诸多因素作为一个系统看待,治疗注重系统化,促使人体三元平衡,达到恢复健康。
蒙医整骨治疗坚持系统论思想,这种思想在蒙医整骨学中由来已久。因之在治疗骨伤患者时会“全面治疗”,病人往往“因祸得福”,当骨折痊愈时,身体其他病症也会一扫而光,或得到减轻。
天资聪颖成蒙医整骨传承人
科尔沁蒙医整骨流派,经五代传承人的发扬光大,支撑起了蒙医整骨的理论框架和治疗体系,创立了现代意义上的蒙医骨伤科,填补了蒙医学的空白。
科尔沁整骨流派的创始人娜仁阿柏,包金山称娜仁阿柏为包木拉太太。蒙古人有个习俗,讳祖上和长辈的名字。作为娜仁阿柏的曾孙,包金山用娜仁阿柏墓的尊称包木拉称呼她。
包金山出生于1939年,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的他从儿时就表现出对蒙医整骨的浓厚兴趣,7岁时,被叔父玛沙选定为传承人。包金山也证明了叔父眼光独到,选人正确,把祖传蒙医整骨发扬光大,把蒙医整骨推向了世界。
在叔父的口传心授之下,包金山掌握了治骨的全部要领,15岁时已能独立行医。在科尔沁草原上人们叫他“巴嘎好必拉干额木齐”,意思是小神医。
包金山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科左后旗欧里中学任教并兼校医,开始给慕名而来的骨折病人治疗。由于他的整骨技术精湛,医德高尚,慕名而来的患者越来越多。
随后,包金山回到家乡欧里中学操起教鞭,一边还为骨伤患者无偿治疗。他治骨名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响亮。这时,科左后旗医院要成立蒙医整骨科室,旗领导和医院领导早已听说当年的草原小神医包金山。为此旗委政府派出游说团队到欧里,请他“出山”,组建蒙医整骨科室。
提炼蒙医整骨特色疗法和理论精髓
一直以来,包金山言传身教,将祖传蒙医整骨术系统化、科学化、理论化,他创立了中国蒙医整骨学,学术思想被载入中国医学百科全书、高等院校蒙医药统编教材中,填补了蒙医整骨研究史上诸多空白。他提炼出蒙医整骨特色疗法的具体内容和以“三诊六则九结合”为核心的理论精髓。具有操作简单安全,不受条件限制,方便群众,患者痛苦少、疗程短、合并症少、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以及费用低等诸多特点。
1. 三診,即诊断的方法,指眼看、手摸、心想。眼看就是观察病人的年龄、姿态、表情、伤肢肿胀、成角、弯曲、倾斜、旋转、缩短、高突、凹陷等状况,还要看伤口和伤肢功能情况。手摸就是要用轻巧的手法检查伤处肿胀、畸形,进一步感知疼痛程度和方位、骨折移位情况、有无骨擦音和假关节等。心想就是考虑到骨折的季节影响、有无多发病以及病因和症状等等。通过三诊,确定骨折的原因、位置、形状、程度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确定治疗方案。
对特殊疾病的鉴别诊断,三诊可以与X线片、CT片和化验等现代科学技术结合,更能准确确诊。包教授说:“借助X线片,是蒙医整骨治疗的一次飞跃。然而,当下诊断和治疗过分依赖现代科技,致使医生逐渐丧失固有的天性和心智,也会使患者本有的修复能力减弱。”
2. 六则,是指治疗方法,即手法复位、夹板固定、药物按摩、蒙药辅助、饮食调节、功能锻炼。
手法复位最能看出骨科大夫的水平。蒙医整骨讲究意念归一、形神归一,要求心气相应、心灵手巧、心随手转,做到法从手出、功随病至。包金山说:“一个优秀的蒙医骨科大夫,首先要有一双带着心和眼的巧手。”
3. 九结合,即医生和患者结合、三诊与X线结合、喷洒与手法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内因与外因结合、治疗与护理结合、固定与锻炼结合、意和气结合、形与神结合。
同时,包金山还创新蒙医整骨手感整复十手法和十五种按摩手法,归纳总结了传统的手法复位和喷酒按摩术,为蒙医整骨传统手法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十种整复手法,即适放患肢、拽撑牵拉、摇摆扭压、抖提压椎、挤挣分骨、折顶回触、拢挤捏拿、钩拉提压、挺压撑推、捻滚按揉手法。因骨折脱位的类型和损伤程度不同,在整复过程中,十种整骨手法灵活穿插使用。
十五种喷酒按摩手法,即压、擦、捻、滚、揉、摇、搓、推、掐、嵌、撑、捏、控、拿、巅。按摩就是整骨者单手或双手根据不同部位、穴位和骨折选用相应的巧妙手法达到治疗目的。
此外,包金山还开创了根据“以震治震,震静结合,先震后静”医疗原理用人工震动手法治疗脑震荡和脊髓震荡等独特的治疗方法。利用骨伤患者咳嗽的内气力,按压等手法治疗肋骨折;对开放性骨折,则用清洗伤口,复归折端,缝合伤口,固定伤肢,消炎抗病,补肾接骨;对畸型愈合的陈旧性骨折,则用马奶酒罨敷分离或羊瑟博素罨敷分离后结合牵引按新鲜骨折重新复位;对骨折合并脱位,则用巧妙手法同时完成整复。以上这些复位法易理骨、理筋,促进骨折快速愈合。
包金山在临床实践中,对肱骨髁上等各类骨折和各种关节脱位及股骨头坏死、腰突等,形成独特有效的治疗方法。从上世纪40年代跟师学徒开始行医起,用精湛的医术治愈了全国40多个地区23个民族30多万名骨伤患者,治愈好转率达到98.9%。
著书立说笔耕不辍
将祖传蒙医整骨术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是包金山最惦念的事。为此,他将现代科学应用到蒙医整骨理论中,创立了中国蒙医整骨学。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掌握和传承蒙医整骨学,并将这门古老而又深邃之学发扬光大,包金山把祖训“只传男不传女,只传内不传外”彻底打破。从师承口传的师徒式的传承转入高等学府的科学殿堂,成为在高等院校讲台上传授蒙医整骨术第一人,为蒙医整骨传统手法治疗奠定理论基础。他桃李满天下,他的徒弟、学生遍布各地,为广大骨病患者解除痛苦。先后培养了2600多名学生和学徒,他们已成为各地医院的骨科专家和骨干医生。
他从上世纪80年代始,为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专业本科生承担“蒙医整骨学”课程。作为第四、五批中医师承教育蒙医专业硕士指导教师,出色地培养了两批中医师承教育蒙医整骨专业国家级传承人及硕士生,他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等五部门确定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文化部授予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蒙医药(蒙医整骨疗法)代表性传承人”。
包金山不断学习蒙医学经典著作,系统学习蒙医学理论,同时拜读中医和藏医理论。经过不断努力,他发现了蒙医整骨与其他民族或国家的治骨理念和技术的区别,以便更好地发掘蒙医整骨的独特治疗方法和非凡的治疗效果。
天道酬勤,包金山的第一部著作《祖传整骨》(蒙文版)出版发行。标志着蒙医整骨有了系统理论和文字记载。蒙医骨伤科这一独特医学治疗科创立,填补了蒙医学的一大空白。
包金山笔耕不辍,不断用科学理论解读蒙医整骨医术,不断将治疗经验和研究成果撰写成文章,让更多学习治骨的人借鉴。他参与编写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的蒙医部分,著有《养生保健集》、《古今名医医德集锦》、《中国蒙医整骨学》、《科尔沁蒙医整骨五代人》、《科尔沁包氏蒙医整骨学》等著作。
包金山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家蒙医整骨专科医院,使蒙医整骨术得到了与其他医学并肩为骨伤患者服务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