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理论联系实际是上好政治课的关键,也是政治课教学的必然要求,贯彻这一原则关键在于课堂教学。情境问题教学法、参加社会实践、开发校本教材都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理论联系实际;课程目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049-02
理论联系实际是任何一门知识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目的,思想政治学科更是如此。所谓"理论"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系统、完整、科学、能够体现学科主要特点的基本知识、观点、原理、规律等。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意义在于强调学以致用,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实践对理论的科学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理论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这是学习理论的出发点,也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各种社会调查、研究报告以及研究性学习等属于这种方式。第二种是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释实际问题,这种联系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主要是通过设置情境问题,要求学生,调动或驾驭相关知识、观点、原理、规律等完成任务,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就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而言,理论联系实际主要是指第二种方式。
近年来,高考政治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侧重考查能力。题目的灵活度大、综合性强、联系性多、材料分析占相当高的比重。这就要求教师能准确地理解教材,完整地把握教材与重大时事之间的联系,并能准确地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重大社会现实的热点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正确运用和把握"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有重要作用。
1挖掘各种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打造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克服政治课教材枯燥单调的弊病,对活跃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政治课的教育功能和由此蕴含的德育功能都有很大帮助。
1.1结合学生实际存在的缺点,旁敲侧击。如在必修2"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的教学中,结合学生在升旗仪式、重大集会等活动中存在的说笑话、玩耍等不严肃现象,有针对性地展开正面批评教育,能引起学生有意识的注意,使教与学共鸣。这样,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能在目的和意义的更高层面上来严肃、认真、有感情地对待每周的升旗仪式,使升旗活动真正起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效果。
1.2点评时政热点,学有所用。把时政热点融入课堂教学,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就会更丰富,更有吸引力和感召力。比如 "黄岩岛事件"、"钓鱼岛事件"、"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俄罗斯"等许多内容和议题都可以在教学中介绍和点评,以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同时,点评时政热点,也使学生学有所用。比如我们利用课前5分钟的"时事播报"和班级黑板报的时政广场进行十八大、两会新闻专题材料收集。这既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收集、整合材料的能力,又有利于拓展他们的视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
1.3运用启示纵横结合,提高素质。运用启示,也是一种联系实际的教学。围绕教材内容"说东道西",纵横结合是教师熟练驾驭课堂教学艺术的表现,也是搞活课堂教学的技能技巧。讲授知识点,有所启示,能启迪学生思维,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能提高学生知识素养和综合能力。
1.4联系史实多维透视,助推学生观察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对史实进行新的透视,如从次数之多、规模之大、世界罕见的中国农民起义及封建各朝各代统治阶级不断强化封建政权,透视中国封建社会时间之长、制度之顽固、经济之落后的原因。从资本主义社会的议会制、选举制、普选制等民主形式及民主意识透视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存在的问题。运用知识对史实进行有理有据的评说,有助于学生提高观察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活跃课堂、弥补教材的枯燥单调。
1.5把握课堂状况,借"题"发挥,调动思维。如讲授必修1"其它经济成份及作用"时,针对几位学生课堂上照镜子、玩手机、打磕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及时提问或追问这几个学生家庭的经济收入来源,父母在职单位的经济成份及状况,借"题"发挥,很容易将教材理论学习转换成生活实际的问题。只要灵活运用,所有的理论知识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发生实际联系。进行适度发挥,既能紧扣教材,调动课堂学习气氛,又能正面教育学生,也有利于课堂的教育和教学管理。
在联系实际的积极引导下紧扣教材内容,开拓学生视野,启迪思维,提升学习与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思想觉悟,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可以活跃课堂,发挥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2运用情境问题探究法——找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
情境问题探究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利用新闻和社会生活中的材料创设新的情境,并根据情境由浅入深设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启迪思维、锻炼能力的方法。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而对问题的分析、讨论、探究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1利用乡土材料,创设问题情境--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中学生社会实践经验不丰富,而且教材有些内容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较远,比较深奥,不易理解。运用乡土材料创设问题情境,既能增强说服力,强化教材内容的真实性,又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讲授必修2"政治生活,有序参与"时,利用当地这几年许多大学毕业生,下基层当志愿者和村官的事例,设置问题情境,并请同学思考当自己大学毕业,愿不愿意回农村当志愿者?当村官?接受农村或社区的教育和锻炼?为什么?通过这类问题和情境讨论后,同学们加深了对公民为什么要参与政治生活和怎样参与政治生活的理解。
2.2利用生活实际材料,创设问题情境--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高中学生对经济生活有了一定的体验和参与,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发对经济问题的思考,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不用真正深入实践,但却可在短期内接触,并了解大量实际问题的机会。情境问题探究法要求学生直接参与问题的讨论、探究,学生通过问题的讨论、解决,有利于提高他们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从生活逻辑到学科逻辑的升华,不至于在学习和考查中不知所措或答非所问。如讲授必修1"多变的价格"时,根据超市大白菜的价格去年春节5块多1斤,今年同期才9毛1斤这个事实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讨论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大白菜的价格会变动,引起大白菜降价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大白菜价格的?第二,大白菜降价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作为消费者大白菜降价时你会怎么做?第三,大白菜降价对菜农有什么影响?如果你是大白菜的生产者,面对大白菜降价你会怎么做?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探讨,学生得出影响价格的因素,以及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和对生产者的影响的基本知识。 2.3恰当设计各类模拟活动,给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生发新知的机会。英语中有一个谚语:"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得;我参与,我掌握。"运用情境问题探究法,恰当设计各类模拟活动,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学生在体验中去主动学习、思考、探索。如讲授必修2"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时,让学生模拟选举班干部,教育收费听证会,给街道办事处提建议,对考察自己所在社区存在的问题制定出一份监督计划等。从而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又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有利于提高学生政治参与的素质与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3参加社会实践——践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以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服务公益、义务劳动、专业生产实践等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既可以升华教材所学内容的深广度,又能较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德育素质。
3.1社会实践是坚定信念的"催化剂"。课堂教学中传授的知识,能否内化为学生觉悟、外化为学生行为,关键是让学生深入实际,在社会实践中去比较、去检验,并强烈地感受到"内化"与"外化"的必要性。
3.2社会实践是乡土教育的"好教材"。从实践中深化和拓展知识,挖掘"乡土"典型,加强乡情教育,能使学生倍感亲近、亲切。这既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又能增加应试分析中的高度。
3.3社会实践是培育兴趣、发挥特长的"沃土"。培养学生正当的爱好和志趣,丰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时代特征和年龄特点,为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我们组织了以社会调查为主要形式的"社会调研"小组,结合社会热点,广泛接触社会,如针对企业下岗工人再就业问题,我们走访了县水轮机厂;针对企业转轨问题,我们走访了优秀企业--华夏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针对富起来的农民如何消费问题,我们对文明村--星溪乡林屯村的农民进行了调查;在学校开展"争优创先"创建先进班级活动中,我们走访省级先进支部--星溪乡梅坡村党支部。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研究,激发和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和能力,同时在活动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高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4社会实践是学生能力的"培育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要在实践中培育的。我们在高中进行"兼顾公平"教学时,为把先富与共富关系讲深讲透,尝试了社会实践教学法,把一个班级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参观工厂,访问先富的私营企业,调查农村走向共富的现状,然后各小组撰写参观访问记、调查报告,互相交流,共同探讨,既巩固深化了教材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了预期目的。
4开发校本教材——创设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氛围及传统文化沉淀,开发校本教材,有助于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丰富我们的课堂,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供更广阔的平台。那么要怎样开发和利用校本教材呢,我们做了如下一些尝试并取得一定成效。
4.1高一开发校本教材--《让绿竹飘起来---兼谈政和县经济发展》。政和县地处山区,有茂盛的绿竹资源,县里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绿竹工程,兴办笋竹木业加工业,推动了经济发展。政和一中政治教研组利用这一优势,组织学生收集资料、实地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教师加以整理、加工,以"春风不渡玉门关,春风又渡玉门关和春风再渡玉门关"三个篇目为内容,以县经济发展的前世、今生、未来为线索,撰写了校本教材。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参与其中,对学生学习、理解、把握《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等的相关知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4.2高二开发校本教材《政和的茶文化》。政和素有茶叶之都的美称,政和的县名就是敬献茶叶而获皇帝赐予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政和就有四种茶叶在福建馆中展出。利用这一优势,高二政治教师,请政和茂旺茶厂的厂长给学生开了"政和茶叶发展史","政和茶文化","茶叶与礼仪"等讲座,带领学生参观了隆合茶庄、镇前村、澄源村高山区茶厂、岭腰乡锦屏村的"政和功夫"茶发源地,观看了政和茶文化发展馆及茶叶制作过程。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4.3高三开发校本教材《时事小论坛》。依靠本校教师和外聘专家共同开发,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充分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出既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又具有鲜明校本特色的校本教材。现实中多数学生往往满足于"看懂"教材中呈现的知识,很少领会其中的思想与精髓,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时事小论坛》不仅提供相关的文化、背景材料,还提供知识的生长点,启动学生的元认知,引导学生去挖掘教材中的宝藏,从而弥补教材的不足,引导学生创造性思考,使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在联系实际中大大增强学习能力。
总之,思想政治课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贯彻这一原则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和途径,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采用情境问题教学法、参加社会实践、开发校本教材等都能够较好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它既可以升华教材所学内容的深广度,又能较好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德育功能的作用,既能较好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又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思维及创造等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各种素质。
参考文献
[1]吴登全,浅议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科教导刊(中旬刊)[J],2011(2)
[2]黄国仕,理论联系实际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之我见,广西教学学院学报[J],2002(12)
关键词:理论联系实际;课程目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049-02
理论联系实际是任何一门知识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目的,思想政治学科更是如此。所谓"理论"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系统、完整、科学、能够体现学科主要特点的基本知识、观点、原理、规律等。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意义在于强调学以致用,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实践对理论的科学发展。
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理论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这是学习理论的出发点,也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各种社会调查、研究报告以及研究性学习等属于这种方式。第二种是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释实际问题,这种联系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主要是通过设置情境问题,要求学生,调动或驾驭相关知识、观点、原理、规律等完成任务,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就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而言,理论联系实际主要是指第二种方式。
近年来,高考政治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侧重考查能力。题目的灵活度大、综合性强、联系性多、材料分析占相当高的比重。这就要求教师能准确地理解教材,完整地把握教材与重大时事之间的联系,并能准确地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重大社会现实的热点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正确运用和把握"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应试能力有重要作用。
1挖掘各种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打造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克服政治课教材枯燥单调的弊病,对活跃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政治课的教育功能和由此蕴含的德育功能都有很大帮助。
1.1结合学生实际存在的缺点,旁敲侧击。如在必修2"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的教学中,结合学生在升旗仪式、重大集会等活动中存在的说笑话、玩耍等不严肃现象,有针对性地展开正面批评教育,能引起学生有意识的注意,使教与学共鸣。这样,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能在目的和意义的更高层面上来严肃、认真、有感情地对待每周的升旗仪式,使升旗活动真正起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效果。
1.2点评时政热点,学有所用。把时政热点融入课堂教学,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就会更丰富,更有吸引力和感召力。比如 "黄岩岛事件"、"钓鱼岛事件"、"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习近平总书记访问俄罗斯"等许多内容和议题都可以在教学中介绍和点评,以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同时,点评时政热点,也使学生学有所用。比如我们利用课前5分钟的"时事播报"和班级黑板报的时政广场进行十八大、两会新闻专题材料收集。这既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收集、整合材料的能力,又有利于拓展他们的视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
1.3运用启示纵横结合,提高素质。运用启示,也是一种联系实际的教学。围绕教材内容"说东道西",纵横结合是教师熟练驾驭课堂教学艺术的表现,也是搞活课堂教学的技能技巧。讲授知识点,有所启示,能启迪学生思维,丰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能提高学生知识素养和综合能力。
1.4联系史实多维透视,助推学生观察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对史实进行新的透视,如从次数之多、规模之大、世界罕见的中国农民起义及封建各朝各代统治阶级不断强化封建政权,透视中国封建社会时间之长、制度之顽固、经济之落后的原因。从资本主义社会的议会制、选举制、普选制等民主形式及民主意识透视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存在的问题。运用知识对史实进行有理有据的评说,有助于学生提高观察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活跃课堂、弥补教材的枯燥单调。
1.5把握课堂状况,借"题"发挥,调动思维。如讲授必修1"其它经济成份及作用"时,针对几位学生课堂上照镜子、玩手机、打磕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及时提问或追问这几个学生家庭的经济收入来源,父母在职单位的经济成份及状况,借"题"发挥,很容易将教材理论学习转换成生活实际的问题。只要灵活运用,所有的理论知识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发生实际联系。进行适度发挥,既能紧扣教材,调动课堂学习气氛,又能正面教育学生,也有利于课堂的教育和教学管理。
在联系实际的积极引导下紧扣教材内容,开拓学生视野,启迪思维,提升学习与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思想觉悟,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可以活跃课堂,发挥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2运用情境问题探究法——找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途径
情境问题探究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利用新闻和社会生活中的材料创设新的情境,并根据情境由浅入深设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启迪思维、锻炼能力的方法。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而对问题的分析、讨论、探究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1利用乡土材料,创设问题情境--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中学生社会实践经验不丰富,而且教材有些内容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较远,比较深奥,不易理解。运用乡土材料创设问题情境,既能增强说服力,强化教材内容的真实性,又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讲授必修2"政治生活,有序参与"时,利用当地这几年许多大学毕业生,下基层当志愿者和村官的事例,设置问题情境,并请同学思考当自己大学毕业,愿不愿意回农村当志愿者?当村官?接受农村或社区的教育和锻炼?为什么?通过这类问题和情境讨论后,同学们加深了对公民为什么要参与政治生活和怎样参与政治生活的理解。
2.2利用生活实际材料,创设问题情境--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高中学生对经济生活有了一定的体验和参与,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发对经济问题的思考,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不用真正深入实践,但却可在短期内接触,并了解大量实际问题的机会。情境问题探究法要求学生直接参与问题的讨论、探究,学生通过问题的讨论、解决,有利于提高他们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从生活逻辑到学科逻辑的升华,不至于在学习和考查中不知所措或答非所问。如讲授必修1"多变的价格"时,根据超市大白菜的价格去年春节5块多1斤,今年同期才9毛1斤这个事实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讨论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大白菜的价格会变动,引起大白菜降价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大白菜价格的?第二,大白菜降价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作为消费者大白菜降价时你会怎么做?第三,大白菜降价对菜农有什么影响?如果你是大白菜的生产者,面对大白菜降价你会怎么做?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探讨,学生得出影响价格的因素,以及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和对生产者的影响的基本知识。 2.3恰当设计各类模拟活动,给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生发新知的机会。英语中有一个谚语:"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得;我参与,我掌握。"运用情境问题探究法,恰当设计各类模拟活动,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学生在体验中去主动学习、思考、探索。如讲授必修2"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时,让学生模拟选举班干部,教育收费听证会,给街道办事处提建议,对考察自己所在社区存在的问题制定出一份监督计划等。从而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又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有利于提高学生政治参与的素质与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3参加社会实践——践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以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服务公益、义务劳动、专业生产实践等为主要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既可以升华教材所学内容的深广度,又能较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德育素质。
3.1社会实践是坚定信念的"催化剂"。课堂教学中传授的知识,能否内化为学生觉悟、外化为学生行为,关键是让学生深入实际,在社会实践中去比较、去检验,并强烈地感受到"内化"与"外化"的必要性。
3.2社会实践是乡土教育的"好教材"。从实践中深化和拓展知识,挖掘"乡土"典型,加强乡情教育,能使学生倍感亲近、亲切。这既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又能增加应试分析中的高度。
3.3社会实践是培育兴趣、发挥特长的"沃土"。培养学生正当的爱好和志趣,丰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时代特征和年龄特点,为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我们组织了以社会调查为主要形式的"社会调研"小组,结合社会热点,广泛接触社会,如针对企业下岗工人再就业问题,我们走访了县水轮机厂;针对企业转轨问题,我们走访了优秀企业--华夏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针对富起来的农民如何消费问题,我们对文明村--星溪乡林屯村的农民进行了调查;在学校开展"争优创先"创建先进班级活动中,我们走访省级先进支部--星溪乡梅坡村党支部。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研究,激发和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兴趣和能力,同时在活动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提高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4社会实践是学生能力的"培育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要在实践中培育的。我们在高中进行"兼顾公平"教学时,为把先富与共富关系讲深讲透,尝试了社会实践教学法,把一个班级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参观工厂,访问先富的私营企业,调查农村走向共富的现状,然后各小组撰写参观访问记、调查报告,互相交流,共同探讨,既巩固深化了教材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了预期目的。
4开发校本教材——创设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氛围及传统文化沉淀,开发校本教材,有助于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丰富我们的课堂,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供更广阔的平台。那么要怎样开发和利用校本教材呢,我们做了如下一些尝试并取得一定成效。
4.1高一开发校本教材--《让绿竹飘起来---兼谈政和县经济发展》。政和县地处山区,有茂盛的绿竹资源,县里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绿竹工程,兴办笋竹木业加工业,推动了经济发展。政和一中政治教研组利用这一优势,组织学生收集资料、实地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教师加以整理、加工,以"春风不渡玉门关,春风又渡玉门关和春风再渡玉门关"三个篇目为内容,以县经济发展的前世、今生、未来为线索,撰写了校本教材。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参与其中,对学生学习、理解、把握《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等的相关知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4.2高二开发校本教材《政和的茶文化》。政和素有茶叶之都的美称,政和的县名就是敬献茶叶而获皇帝赐予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政和就有四种茶叶在福建馆中展出。利用这一优势,高二政治教师,请政和茂旺茶厂的厂长给学生开了"政和茶叶发展史","政和茶文化","茶叶与礼仪"等讲座,带领学生参观了隆合茶庄、镇前村、澄源村高山区茶厂、岭腰乡锦屏村的"政和功夫"茶发源地,观看了政和茶文化发展馆及茶叶制作过程。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4.3高三开发校本教材《时事小论坛》。依靠本校教师和外聘专家共同开发,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充分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出既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又具有鲜明校本特色的校本教材。现实中多数学生往往满足于"看懂"教材中呈现的知识,很少领会其中的思想与精髓,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时事小论坛》不仅提供相关的文化、背景材料,还提供知识的生长点,启动学生的元认知,引导学生去挖掘教材中的宝藏,从而弥补教材的不足,引导学生创造性思考,使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在联系实际中大大增强学习能力。
总之,思想政治课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贯彻这一原则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和途径,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采用情境问题教学法、参加社会实践、开发校本教材等都能够较好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它既可以升华教材所学内容的深广度,又能较好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德育功能的作用,既能较好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又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思维及创造等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各种素质。
参考文献
[1]吴登全,浅议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科教导刊(中旬刊)[J],2011(2)
[2]黄国仕,理论联系实际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之我见,广西教学学院学报[J],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