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文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和生态环境6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对四川省2009-2014年的城镇化质量进行了综合测度,并对其变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2009-2014年四川省18个地级市城镇化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但空间差异仍旧显著,质量等级由四大等级细化为五大等级;各地级市城镇化质量发展均存在一定的问题,未来城镇化质量的提升必须关注相对薄弱的环节,因地制宜,促进四川省城镇化质量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关键词:四川省;城镇化质量;熵值法;空间差异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提高城镇化质量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这意味着政府城镇化的工作重心从速度到质量的转变。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明确将提高城镇化质量作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目标。2014年四川省城镇化率46.30%,滞后于国家54.77%的平均水平。要实现提质增效的城镇化发展目标,走具有四川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就必须客观、科学、合理地评价四川省城镇化的发展质量。
1.研究现状述评
最早关注城镇化质量的学者是叶裕民,他从经济、基础设施和人的现代化水平3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对我国9个超大城市进行了实证研究。魏后凯等构建指标体系对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化质量进行评价。李明秋、王德利等在理解城镇化质量内涵基础上构建指标体系测度城镇化质量。方创琳、韩增林、欧向军等学者针对区域城镇化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由于学科背景不同,学者们对城镇化质量的内涵、评价指标和研究方法尚未达成共识。针对目前偏重于人口城镇化数量、速度的研究,本文以四川省18个地级市(不包括三州)为研究对象,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综合测度四川省各地级市城镇化质量,以便明确其城镇化发展差距和改进方向,为四川省转变发展理念、实现城镇化数量与质量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2.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城镇化质量是指在城镇化进程中与城镇化数量相对的、反映城镇化优劣程度的一个综合概念,特指城镇化各组成要素的发展质量、协调程度和推进效率。本文所指的城镇化质量不仅是城市的发展质量,也包括乡村地区的发展质量;从构成要素来看,主要包括人口城镇化、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和生态发展6个方面。结合四川省的实际,本研究从这6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构建评价体系(见表1)。
3.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为了减少权重确定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干扰及存在的某些客观局限,本文采用熵值法对各指标赋权,并通过加权求和对四川省地级市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测度。鉴于部分指标数据仅从2008年之后才有统计,故本文的研究时间长度为2009-2014年,主要用于反映这5年之间四川省城镇化质量的变化情况。所用的原始数据均来自2011)-2015《四川省统计年鉴》和2010-2015《中国城市统计年鉴》,部分数据系计算所得。
4.结果与分析
根据前面介绍的方法对四川省各地级市2009-2014年的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结果见表2。为从总体上把握四川省各地级市城镇化质量,运用SPSS19.0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再利用arcgis9.3软件进行可视化(图1、图2),可直观得出四川省地级市城镇化质量的空间差异。
4.1城镇化质量动态分析 根据计算及表2结果得出,四川省城镇化质量总体上偏低,各地级市存在显著差异,省会城市成都城的镇化质量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城市。从动态变化趋势来看,2009-2014这5年,18个地级市的城镇化质量呈上升状态,平均值由2009年的0.047 42:升至2014年的0.055 6,但是发展还不平稳。其中,自贡、遂宁、泸州、广安和眉山的城镇化质量有明显提升;雅安、乐山、广元、南充、宜宾、巴中和达州的城镇化质量却在下降。成都、攀枝花、绵阳和德阳的城镇化质量一直保持在全省平均值之上。资阳、广安、巴中、达州、眉山的城镇化质量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他8个地级市的城镇化质量水平处于全省平均水平上下。
4.2城镇化质量空间格局变动 比较图1和图2可以发现,近5年来四川省的城镇化质量水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9年四川省城镇化质量水平分为4个等级:高质量城镇化区、较高质量城镇化区、较低质量城镇化区和低质量城镇化区。高质量城镇化区仅有成都市,较高质量城镇化区只有攀枝花市,除眉山外的其他地级市均为较低质量城镇化区,眉山市四川省城镇化质量水平最低的城市。总体上,四川省的城镇化质量处于较低水平,相对较高水平的城市数量较少,地区差异较大,关联性不明显。2014年,四川省城镇化质量水平逐渐呈现5个等级:高质量城镇化区、较高质量城镇化区、中等质量城镇化区、较低质量城镇化区以及低质量城镇化区。高质量城镇化区仍旧只有成都独占,攀枝花市依然是唯一的较高质量城镇化区,绵阳、德阳和自贡城镇化质量得到提升,成为全省中等质量城镇化区,雅安、乐山、广元、资阳、南充、遂宁、泸州、宜宾和眉山是全省较低质量城镇化区,广安、内江、巴中和达州是低质量城镇化区。通过对2009年与2014年四川省城镇化质量水平变化的比较,城镇化质量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均衡性有一定改善,相对等级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初期格局中相对第三等级和第四等级,初期格局中相对第一、第二等级城镇化质量发展较为稳定,城镇化质量的相对等级变化不大。总体上,四川省地级市的城镇化质量上升趋势明显,空间格局的变化也较为明显,67%左右的城市城镇化质量相对等级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或者下降。
4.3城镇化质量水平差异分析 成都在人口城镇化、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因此城镇化质量水平最高,体现了成都作为四川省省会城市,中国副省级城市以及西部经济增长极,在城镇化速度、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以及城乡统筹方面優于其他城市。攀枝花各个指标得分都高于全省的平均分,其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使得攀枝花城镇化质量水平得到稳固,但需要注意的是2014年攀枝花城乡一体化质量水平排名下降,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攀枝花城乡一体化差距逐渐扩大,未来城镇化发展在注重城市的同时必须考虑乡村的发展,逐渐缩短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镇化发展的城乡协调。眉山、自贡、泸州、广安城镇化质量水平在这5年间有较大的提升,尤其是眉山城镇化质量水平从最后一名上升到第7名,其城镇化质量水平的改善主要得益于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以及生态的发展。内江、巴中、达州的城镇化质量水平一直居于全省最后等级。这4个城市城镇化质量的发展有一定的相似性,即人口城镇化率较低,经济发展质量水平落后导致居民社会发展质量水平较低,同时其基础设施建设人和生态环境较差,未来这些城市在提升城镇化质量水平时应该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发展低碳经济,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雅安、乐山、广元、南充、宜宾、巴中、达州、内江的城镇化质量水平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雅安城乡一体化得分居于全省末位,这严重制约了城镇化质量的提高;乐山城乡一体化和生态发展得分都有所下降,从而影响了其城镇化质量;南充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退步成为城镇化质量水平提高的阻碍因素;其他几个城市城镇化质量下降幅度不是很大,这或多或少也是因为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和生态环境发展的变化,未来城镇化的提质增效,必须考虑这些制约因素,从其薄弱环节出发,促进城镇化质量的提高。
5.讨论与结论
综上,四川省地级市的城镇化质量发展很不平衡,2009年和2014年城镇化质量水平有着显著地差异。总体而言,2014年城镇化质量水平比2009年有所提高,城镇化质量等级也由2009年的四大等级调整为2014年的五大等级。但各地级市城镇化发展均存在生态环境破坏、城乡发展不协调、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问题。未来发展应当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注重城市均衡、协调发展,努力缩短城乡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实现城镇化质量整体优化、全面提高。由于对城镇化内涵理解不同、评价指标建立的选取偏差以及统计资料的缺失,本研究的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这是在后续研究中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关键词:四川省;城镇化质量;熵值法;空间差异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提高城镇化质量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这意味着政府城镇化的工作重心从速度到质量的转变。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明确将提高城镇化质量作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目标。2014年四川省城镇化率46.30%,滞后于国家54.77%的平均水平。要实现提质增效的城镇化发展目标,走具有四川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就必须客观、科学、合理地评价四川省城镇化的发展质量。
1.研究现状述评
最早关注城镇化质量的学者是叶裕民,他从经济、基础设施和人的现代化水平3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对我国9个超大城市进行了实证研究。魏后凯等构建指标体系对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城镇化质量进行评价。李明秋、王德利等在理解城镇化质量内涵基础上构建指标体系测度城镇化质量。方创琳、韩增林、欧向军等学者针对区域城镇化质量进行了实证研究。由于学科背景不同,学者们对城镇化质量的内涵、评价指标和研究方法尚未达成共识。针对目前偏重于人口城镇化数量、速度的研究,本文以四川省18个地级市(不包括三州)为研究对象,构建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综合测度四川省各地级市城镇化质量,以便明确其城镇化发展差距和改进方向,为四川省转变发展理念、实现城镇化数量与质量协调发展提供依据。
2.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城镇化质量是指在城镇化进程中与城镇化数量相对的、反映城镇化优劣程度的一个综合概念,特指城镇化各组成要素的发展质量、协调程度和推进效率。本文所指的城镇化质量不仅是城市的发展质量,也包括乡村地区的发展质量;从构成要素来看,主要包括人口城镇化、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和生态发展6个方面。结合四川省的实际,本研究从这6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构建评价体系(见表1)。
3.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为了减少权重确定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干扰及存在的某些客观局限,本文采用熵值法对各指标赋权,并通过加权求和对四川省地级市城镇化质量进行综合测度。鉴于部分指标数据仅从2008年之后才有统计,故本文的研究时间长度为2009-2014年,主要用于反映这5年之间四川省城镇化质量的变化情况。所用的原始数据均来自2011)-2015《四川省统计年鉴》和2010-2015《中国城市统计年鉴》,部分数据系计算所得。
4.结果与分析
根据前面介绍的方法对四川省各地级市2009-2014年的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结果见表2。为从总体上把握四川省各地级市城镇化质量,运用SPSS19.0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再利用arcgis9.3软件进行可视化(图1、图2),可直观得出四川省地级市城镇化质量的空间差异。
4.1城镇化质量动态分析 根据计算及表2结果得出,四川省城镇化质量总体上偏低,各地级市存在显著差异,省会城市成都城的镇化质量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城市。从动态变化趋势来看,2009-2014这5年,18个地级市的城镇化质量呈上升状态,平均值由2009年的0.047 42:升至2014年的0.055 6,但是发展还不平稳。其中,自贡、遂宁、泸州、广安和眉山的城镇化质量有明显提升;雅安、乐山、广元、南充、宜宾、巴中和达州的城镇化质量却在下降。成都、攀枝花、绵阳和德阳的城镇化质量一直保持在全省平均值之上。资阳、广安、巴中、达州、眉山的城镇化质量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他8个地级市的城镇化质量水平处于全省平均水平上下。
4.2城镇化质量空间格局变动 比较图1和图2可以发现,近5年来四川省的城镇化质量水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9年四川省城镇化质量水平分为4个等级:高质量城镇化区、较高质量城镇化区、较低质量城镇化区和低质量城镇化区。高质量城镇化区仅有成都市,较高质量城镇化区只有攀枝花市,除眉山外的其他地级市均为较低质量城镇化区,眉山市四川省城镇化质量水平最低的城市。总体上,四川省的城镇化质量处于较低水平,相对较高水平的城市数量较少,地区差异较大,关联性不明显。2014年,四川省城镇化质量水平逐渐呈现5个等级:高质量城镇化区、较高质量城镇化区、中等质量城镇化区、较低质量城镇化区以及低质量城镇化区。高质量城镇化区仍旧只有成都独占,攀枝花市依然是唯一的较高质量城镇化区,绵阳、德阳和自贡城镇化质量得到提升,成为全省中等质量城镇化区,雅安、乐山、广元、资阳、南充、遂宁、泸州、宜宾和眉山是全省较低质量城镇化区,广安、内江、巴中和达州是低质量城镇化区。通过对2009年与2014年四川省城镇化质量水平变化的比较,城镇化质量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均衡性有一定改善,相对等级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初期格局中相对第三等级和第四等级,初期格局中相对第一、第二等级城镇化质量发展较为稳定,城镇化质量的相对等级变化不大。总体上,四川省地级市的城镇化质量上升趋势明显,空间格局的变化也较为明显,67%左右的城市城镇化质量相对等级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或者下降。
4.3城镇化质量水平差异分析 成都在人口城镇化、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因此城镇化质量水平最高,体现了成都作为四川省省会城市,中国副省级城市以及西部经济增长极,在城镇化速度、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以及城乡统筹方面優于其他城市。攀枝花各个指标得分都高于全省的平均分,其良好的工业基础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使得攀枝花城镇化质量水平得到稳固,但需要注意的是2014年攀枝花城乡一体化质量水平排名下降,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攀枝花城乡一体化差距逐渐扩大,未来城镇化发展在注重城市的同时必须考虑乡村的发展,逐渐缩短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城镇化发展的城乡协调。眉山、自贡、泸州、广安城镇化质量水平在这5年间有较大的提升,尤其是眉山城镇化质量水平从最后一名上升到第7名,其城镇化质量水平的改善主要得益于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以及生态的发展。内江、巴中、达州的城镇化质量水平一直居于全省最后等级。这4个城市城镇化质量的发展有一定的相似性,即人口城镇化率较低,经济发展质量水平落后导致居民社会发展质量水平较低,同时其基础设施建设人和生态环境较差,未来这些城市在提升城镇化质量水平时应该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发展低碳经济,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雅安、乐山、广元、南充、宜宾、巴中、达州、内江的城镇化质量水平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雅安城乡一体化得分居于全省末位,这严重制约了城镇化质量的提高;乐山城乡一体化和生态发展得分都有所下降,从而影响了其城镇化质量;南充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退步成为城镇化质量水平提高的阻碍因素;其他几个城市城镇化质量下降幅度不是很大,这或多或少也是因为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城乡一体化和生态环境发展的变化,未来城镇化的提质增效,必须考虑这些制约因素,从其薄弱环节出发,促进城镇化质量的提高。
5.讨论与结论
综上,四川省地级市的城镇化质量发展很不平衡,2009年和2014年城镇化质量水平有着显著地差异。总体而言,2014年城镇化质量水平比2009年有所提高,城镇化质量等级也由2009年的四大等级调整为2014年的五大等级。但各地级市城镇化发展均存在生态环境破坏、城乡发展不协调、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问题。未来发展应当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注重城市均衡、协调发展,努力缩短城乡差距,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实现城镇化质量整体优化、全面提高。由于对城镇化内涵理解不同、评价指标建立的选取偏差以及统计资料的缺失,本研究的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差,这是在后续研究中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