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化学实验是农业院校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农业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总结农业院校传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强化实验教学管理、改革实验考核模式、尝试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分层次实验教学、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模式等方面探讨了农业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综合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综合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5-0250-02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是高等农业院校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高等学校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但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如何建立适应“双创型”人才培养需求,适合高等农业院校教学培养目标的生物化学实验管理与教学体系凸显出了其特殊位置。
一、农业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
1.课程涉及范围广。农业院校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普遍具有涉及范围广的特点。我校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就分别面向11个学院,涉及农科、理科、工科、医科4个学科的农学、生物技术、环境工程、中药资源与开发等三十多个专业。
2.课程层次分明。我校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涵盖高职、专升本、生物类本科、农学类本科等四个教学层次。
3.实验教学任务重,周期集中。农业院校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是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等众多课程的前修课程,一般均集中安排在大二学年的第1学期。动辄50~60个学生班级的教学任务,造成实验室全天候、全周次、超负荷运转,实验仪器设备使用损耗大。
二、农业院校传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内容单一,验证性实验较多,实验技术手段落后。长期以来,农业院校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普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以保证实验课程的开出为目标,忽视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农业院校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基本由单独实验组成,其中,往往以蛋白类(含氨基酸、蛋白质、酶)实验为主,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体系,有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方法呆板,学生“照单抓药”束缚了学生的自主性。目前,生物化学实验各内容相互独立,联系不紧密,各个实验样品、实验方法均由教师提供,实验结果千篇一律,可分析性不强,学生实验时完全不必动脑思考,只须按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机械操作,致使学生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教学模式单一,课表规定,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不到发挥。实验教学按规定的课表上课,每个实验项目的时间固定、有限,难以激发学生的实验意识和实验兴趣;实验手段一直采用的是规定好的实验线路和步骤,运用规定的仪器,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使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不到发挥。
4.实验成绩的评定不合理。实验教学缺乏一套完整和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实验成绩的评定主要根据学生实验报告,完全依赖于教师主观印象,无法掌握学生的实际水平,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综合实验能力与科研能力。
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1.以实验教学管理改革为基础,强化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为保证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切实提高学生实验的成功率和实验效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实践中,紧扣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抓住每个实验的前、中、后三个阶段的不同任务,实践好所对应的基本工作,并以实验前、中、后三个时间段为着力点,建立起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过程规范化管理制度,并将其变成每个人遵守的规则。
2.改革成绩评定方法,加强学生实验技能考核,调动学生主动性。我们改变了以往仅凭老师印象、以实验报告为主的考核方式,改为结合平时、侧重技能考核,综合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在实验课程总成绩中,平时成绩占60%,包括实验预习、上课提问、课堂纪律、实验报告等;实验考核占40%,包括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及其完成实验和实验报告情况。生物化学实验技能考核的有效实施,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3.增加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我们安排了“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作为设计性实验的题目,同学们通过广泛查阅资料并认真参考平时所进行的实验,结合实验室条件,自行拟定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操作,独立撰写实验报告。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认真思考、结合平时所做实验,并充分利用理论课所学习的酶的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均自行设计出了切实可行的实验操作方案,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拓宽知识层次、开拓学生视野的目的。
4.尝试性开设综合性实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依托原有实验条件,我们对传统的凝胶层析和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进行有机结合,以增强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的系统性认识,获得初步的工程化、流程性概念。在具体操作中,集中安排短时间,完成这一目的性、操作性很强的综合性实验。通过综合性实验课程的开设,使教学内容系统化、现代化,包括了离心、层析、电泳三大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思考的综合素质。
5.优化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系,试行分层次实验教学模式。针对农业院校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涉及学生专业多、层次复杂的特点,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了优化,开展了分层次的实验教学改革。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中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学生专业安排一定的选修实验内容和实验学时,从而体现了农业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层次差异,满足了不同学生层次和不同学生专业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在需求,实现了分层次教学。
6.注重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应用,探索新的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在不断改革原有的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的同时,多年来坚持面向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应用生物科学等专业学生开设《生物化学技术大实验》。该课程改变基础生化实验由多个单独实验组成、各实验相互独立的陋病,依据学生在生物化学课程中所学的蛋白质化学、酶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运用科学实验手段,建立以酶的分离纯化与动力学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系统性、综合性较强的实验体系。生物化学综合性实验的开设,旨在让学生在综合设计性实验训练中,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原理并加以实践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综合分析问题和科学实践的能力,为社会培养、输送新型科技人才。
7.联系生产实践,注意课程衔接,体现应用价值。在创新与改革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内容体系与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同时,根据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应用生物科学等专业培养的要求,紧密联系生产实践,努力创新《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实验》、《酶工程实验》等课程实验的教学内容体系,努力开设具有专业和学科特色、体现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应用价值的实验课程,引导学生应用生物化学实验技术解决各种生产实践问题。
农业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仍然是一个崭新的命题,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农业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蒋立科,罗曼.生物化学实验设计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谭孝翠,张利,雷跃荣.实验教学规范化管理的探讨和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6):127-128,156.
[3]叶静华,陈然.农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67~69.
[4]何金环,梁月丽,李存法.高等农业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4,(4):59-6.
[5]丁守成.学分制下的层次化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1):1418-1420.
[6]唐宁,周梅仙,张红琳.开设生物化学综合性实验的改革与探索[J].生物学杂志,2007,24(6):77-78.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综合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5-0250-02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是高等农业院校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高等学校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但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如何建立适应“双创型”人才培养需求,适合高等农业院校教学培养目标的生物化学实验管理与教学体系凸显出了其特殊位置。
一、农业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
1.课程涉及范围广。农业院校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普遍具有涉及范围广的特点。我校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就分别面向11个学院,涉及农科、理科、工科、医科4个学科的农学、生物技术、环境工程、中药资源与开发等三十多个专业。
2.课程层次分明。我校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涵盖高职、专升本、生物类本科、农学类本科等四个教学层次。
3.实验教学任务重,周期集中。农业院校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是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等众多课程的前修课程,一般均集中安排在大二学年的第1学期。动辄50~60个学生班级的教学任务,造成实验室全天候、全周次、超负荷运转,实验仪器设备使用损耗大。
二、农业院校传统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内容单一,验证性实验较多,实验技术手段落后。长期以来,农业院校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普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以保证实验课程的开出为目标,忽视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农业院校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基本由单独实验组成,其中,往往以蛋白类(含氨基酸、蛋白质、酶)实验为主,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体系,有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方法呆板,学生“照单抓药”束缚了学生的自主性。目前,生物化学实验各内容相互独立,联系不紧密,各个实验样品、实验方法均由教师提供,实验结果千篇一律,可分析性不强,学生实验时完全不必动脑思考,只须按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机械操作,致使学生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教学模式单一,课表规定,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不到发挥。实验教学按规定的课表上课,每个实验项目的时间固定、有限,难以激发学生的实验意识和实验兴趣;实验手段一直采用的是规定好的实验线路和步骤,运用规定的仪器,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使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学生的创造能力得不到发挥。
4.实验成绩的评定不合理。实验教学缺乏一套完整和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实验成绩的评定主要根据学生实验报告,完全依赖于教师主观印象,无法掌握学生的实际水平,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综合实验能力与科研能力。
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1.以实验教学管理改革为基础,强化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为保证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切实提高学生实验的成功率和实验效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在实践中,紧扣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抓住每个实验的前、中、后三个阶段的不同任务,实践好所对应的基本工作,并以实验前、中、后三个时间段为着力点,建立起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过程规范化管理制度,并将其变成每个人遵守的规则。
2.改革成绩评定方法,加强学生实验技能考核,调动学生主动性。我们改变了以往仅凭老师印象、以实验报告为主的考核方式,改为结合平时、侧重技能考核,综合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在实验课程总成绩中,平时成绩占60%,包括实验预习、上课提问、课堂纪律、实验报告等;实验考核占40%,包括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及其完成实验和实验报告情况。生物化学实验技能考核的有效实施,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实验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3.增加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我们安排了“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作为设计性实验的题目,同学们通过广泛查阅资料并认真参考平时所进行的实验,结合实验室条件,自行拟定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操作,独立撰写实验报告。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认真思考、结合平时所做实验,并充分利用理论课所学习的酶的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均自行设计出了切实可行的实验操作方案,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拓宽知识层次、开拓学生视野的目的。
4.尝试性开设综合性实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依托原有实验条件,我们对传统的凝胶层析和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进行有机结合,以增强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的系统性认识,获得初步的工程化、流程性概念。在具体操作中,集中安排短时间,完成这一目的性、操作性很强的综合性实验。通过综合性实验课程的开设,使教学内容系统化、现代化,包括了离心、层析、电泳三大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思考的综合素质。
5.优化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体系,试行分层次实验教学模式。针对农业院校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涉及学生专业多、层次复杂的特点,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了优化,开展了分层次的实验教学改革。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中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学生专业安排一定的选修实验内容和实验学时,从而体现了农业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层次差异,满足了不同学生层次和不同学生专业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在需求,实现了分层次教学。
6.注重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应用,探索新的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在不断改革原有的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的同时,多年来坚持面向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应用生物科学等专业学生开设《生物化学技术大实验》。该课程改变基础生化实验由多个单独实验组成、各实验相互独立的陋病,依据学生在生物化学课程中所学的蛋白质化学、酶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运用科学实验手段,建立以酶的分离纯化与动力学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系统性、综合性较强的实验体系。生物化学综合性实验的开设,旨在让学生在综合设计性实验训练中,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原理并加以实践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综合分析问题和科学实践的能力,为社会培养、输送新型科技人才。
7.联系生产实践,注意课程衔接,体现应用价值。在创新与改革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内容体系与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同时,根据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应用生物科学等专业培养的要求,紧密联系生产实践,努力创新《生物工程下游技术实验》、《酶工程实验》等课程实验的教学内容体系,努力开设具有专业和学科特色、体现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应用价值的实验课程,引导学生应用生物化学实验技术解决各种生产实践问题。
农业院校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仍然是一个崭新的命题,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农业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蒋立科,罗曼.生物化学实验设计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谭孝翠,张利,雷跃荣.实验教学规范化管理的探讨和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6):127-128,156.
[3]叶静华,陈然.农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67~69.
[4]何金环,梁月丽,李存法.高等农业院校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4,(4):59-6.
[5]丁守成.学分制下的层次化实验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1):1418-1420.
[6]唐宁,周梅仙,张红琳.开设生物化学综合性实验的改革与探索[J].生物学杂志,2007,24(6):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