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海西南部的龙华地区,是一处集古镇、名刹、宝塔、烈士陵园等文化历史相并重的文化遗产地。龙华寺说得上是上海历史最悠久、建筑最古老的名刹之一,是全国佛教重点寺院,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龙华寺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十年(公元247年),根据佛经中弥勒菩萨将于龙华树下成佛的说法,赐名“龙华”,距今已有1700多年存续史。龙华寺历经世事沧桑,迭遭兵灾,屡毁屡建。有史书记载的就有唐末黄巢起义时,龙华寺为镇将张郁兵火所毁。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吴越国君遂命大盈庄(今属青浦)务将张仁泰重建。后宋英宗赐额“空相寺”,至今寺内染香楼前牡丹园内仍保存着两方宋空相寺界石,成为宋代建寺的物证;元末庙宇尽毁。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重建,恢复龙华寺名称。不料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又为倭寇所毁。历经嘉靖、万历、崇祯年间的不断增益,规模渐成。万历三十年(1602年),明神宗御笔赐额“大兴国万寿慈华禅寺”。入清后顺治、康熙、咸丰年间,均有修葺。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天国战争中又毁于战火。光绪年间重修,基本上仍保持了唐宋佛家禅宗伽蓝七堂制的寺院建制。寺前有龙华塔,寺西龙华公园原为寺内桃园,盛产蟠桃。后开辟为“龙华烈士陵园”,供大众参观瞻仰,接受爱国主义的传统教育。
从建筑上说,龙华寺是一组砖木结构的完整寺庙建筑群,寺院在一根中轴线上排列着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和方丈室。殿的东西两侧各建有三层飞檐的钟楼、鼓楼和偏殿。钟楼上悬有高六尺,直径约四尺,重达1.3万斤的青龙铜钟一口。每当寺僧敲响晨钟暮鼓,悠悠钟声,声传数里。昔日的“龙华晚钟”曾被誉为沪城八景之一。染香楼前的花苑内,植有名贵花木,其中牡丹坛内的一株百年牡丹是清成丰年间从杭州东莲寺移植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政府拨款重修龙华寺,庙宇的主体部分严格保持宋代建筑风格;1962年再度修缮,为佛像塑了金身。“文革”期间龙华寺曾遭严重破坏,千余尊佛像悉被焚毁,寺内法器、文物、古玩无一幸存;寺宇被单位占用。1978年龙华寺划归市园林局,进行全面修复。大雄宝殿等五座殿堂以及钟鼓楼、念佛堂、两旁的走廊建筑都整修一新,并向中外游客开放。
1982年5月,龙华寺、塔归还宗教界管理。1985年11月17日,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将该会保存的44尊古代佛像等文物,委托龙华寺负责保管。后又新建藏经楼,改建观音殿、玉佛殿,并建造上客堂,使龙华寺恢复了江南佛教名刹的地位。
龙华塔与龙华寺,隔着龙华路对峙相望,传皆为三国吴主孙权所建。当时因西竺康居国会禅师得五色舍利子,孙权命人建十三座塔供奉,龙华塔为其中之一。唐末毁于兵灾。诗人皮日休游历至此,不见古塔,曾写有“今市犹存古刹名,草桥霜滑有人行。尚嫌残月清光少,不见波心塔影横”的诗句。宋太平兴国二年吴越王钱俶命人重建。以后历代均有修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为了保护这座古塔,曾多次拨款进行修缮,并从檐角上发现了宋式木檐,砖拱上留有宋代绘制的花纹,塔脚下还发现了宋代瓦当。据专家鉴定及有关文献记载,证明现在的龙华塔结构及塔身基本上是宋代遗留下来的,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龙华塔为汉传佛教阁楼式砖木结构佛塔,七级八面,高41.21米,层层檐角挂铃,檐下有回廊,姿态巍峨挺拔,是上海古建筑的佳作之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5月,上海市文物部门对龙华塔进行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修葺,拆卸了塔顶的铁制塔刹及第六、第七层,进行重点大修,并重新铸造了铁制塔刹,重达3.2吨,由覆盘、露盘、相轮、浪风索等八个部件组成。又对塔心柱作了全面修补,并更换了顶部一段长约10米的塔心柱,还对六层以下塔身进行了修葺。工程于1985年9月竣工。为了保护古塔,不再接待游人登临。2006年5月25日,龙华塔作为宋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龙华寺是弥勒菩萨的道场,弥勒的化身布袋和尚涅槃于农历三月初三,所以寺内每到此时,必定要举行大型法会,也因此,从每年三月初一到三月十五日,出现了近悦远来、香火极盛的龙华“香汛”。在这一期间,从江南城乡乃至更远的地方,前来敬香礼佛、游览观光者络绎不绝,而众多小贩、商人见有利可图,便在寺塔周围设肆列摊,供应物品,形成“庙市”。年年香汛,年年庙市,成为上海地方一大习俗,到了明代,集香火、旅游于一体的庙市已具相当规模并成俗为闻名遐迩的“龙华庙会”。龙华市镇也因此而兴。
进入近代,上海急速城市化以后,郊游休闲成为上海市民都市生活的重要补充,于是,桃红柳绿、蛙鸣稻香的龙华,成为上海市民休闲览胜的理想去处。清光绪年间,原先从上海旧城内露香园引来的水蜜桃,在龙华一带生长极好,所产果子皮薄肉厚,汁多又甘,龙华桃便成了上海地区一大名产。与此同时,龙华桃花也红红火火,别样妖娆。当年人们来龙华赏景,可选乘的交通工具有小车、马车、人力车及以后的出租车、公共汽车和火车,路虽长但各有不同的乐趣;年轻人还有骑自行车去的,一路可自由饱览无限春光。1924年4月12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上午9时,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抵上海虹口汇山码头;下午,由徐志摩等陪同往龙华游玩,泰戈尔频频叹息。晚8时,在沧州别墅与殷芝龄、徐志摩、瞿世英等小酌,席间谈及游龙华观感。龙华的吸引力在于古寺、宝塔、桃花、水蜜桃、豆腐干,还有那座没有脱去乡村本色的古镇,铺着石板的街道、小茶馆、杂货店、酒店,风味纯挚而朴实。可惜到20世纪20年代末,歷经战乱动荡,龙华桃与桃花都走向了衰落。
龙华地处上海城市西南,距离县城、租界都有一段距离,但濒临黄浦江,又有沪杭铁路从区内穿过,这是水陆两便、进退裕如的理想驻军之地。所以,北洋军阀的上海最高军政机关松沪护军使使署设在这里;1927年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设在这里。四一二政变以后,国共对立,许多革命志士惨遭杀害,一时间,龙华成为血雨腥风、阴森恐怖的代名词。1922年上海第一个飞机场特别选址龙华黄浦江边辟建,1929年这个“龙华飞行港”由国家航空署接管,改为民用机场。先是“中国航空公司”和“欧亚航空公司”将其作为航空基地,抗战后又有其他多家航空公司进驻场内。龙华飞行港场地之大,所设国内、国际航线之多,在当时堪称“远东第一 ”。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相传龙华寺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十年(公元247年),根据佛经中弥勒菩萨将于龙华树下成佛的说法,赐名“龙华”,距今已有1700多年存续史。龙华寺历经世事沧桑,迭遭兵灾,屡毁屡建。有史书记载的就有唐末黄巢起义时,龙华寺为镇将张郁兵火所毁。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吴越国君遂命大盈庄(今属青浦)务将张仁泰重建。后宋英宗赐额“空相寺”,至今寺内染香楼前牡丹园内仍保存着两方宋空相寺界石,成为宋代建寺的物证;元末庙宇尽毁。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重建,恢复龙华寺名称。不料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又为倭寇所毁。历经嘉靖、万历、崇祯年间的不断增益,规模渐成。万历三十年(1602年),明神宗御笔赐额“大兴国万寿慈华禅寺”。入清后顺治、康熙、咸丰年间,均有修葺。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天国战争中又毁于战火。光绪年间重修,基本上仍保持了唐宋佛家禅宗伽蓝七堂制的寺院建制。寺前有龙华塔,寺西龙华公园原为寺内桃园,盛产蟠桃。后开辟为“龙华烈士陵园”,供大众参观瞻仰,接受爱国主义的传统教育。
从建筑上说,龙华寺是一组砖木结构的完整寺庙建筑群,寺院在一根中轴线上排列着弥勒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和方丈室。殿的东西两侧各建有三层飞檐的钟楼、鼓楼和偏殿。钟楼上悬有高六尺,直径约四尺,重达1.3万斤的青龙铜钟一口。每当寺僧敲响晨钟暮鼓,悠悠钟声,声传数里。昔日的“龙华晚钟”曾被誉为沪城八景之一。染香楼前的花苑内,植有名贵花木,其中牡丹坛内的一株百年牡丹是清成丰年间从杭州东莲寺移植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政府拨款重修龙华寺,庙宇的主体部分严格保持宋代建筑风格;1962年再度修缮,为佛像塑了金身。“文革”期间龙华寺曾遭严重破坏,千余尊佛像悉被焚毁,寺内法器、文物、古玩无一幸存;寺宇被单位占用。1978年龙华寺划归市园林局,进行全面修复。大雄宝殿等五座殿堂以及钟鼓楼、念佛堂、两旁的走廊建筑都整修一新,并向中外游客开放。
1982年5月,龙华寺、塔归还宗教界管理。1985年11月17日,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将该会保存的44尊古代佛像等文物,委托龙华寺负责保管。后又新建藏经楼,改建观音殿、玉佛殿,并建造上客堂,使龙华寺恢复了江南佛教名刹的地位。
龙华塔与龙华寺,隔着龙华路对峙相望,传皆为三国吴主孙权所建。当时因西竺康居国会禅师得五色舍利子,孙权命人建十三座塔供奉,龙华塔为其中之一。唐末毁于兵灾。诗人皮日休游历至此,不见古塔,曾写有“今市犹存古刹名,草桥霜滑有人行。尚嫌残月清光少,不见波心塔影横”的诗句。宋太平兴国二年吴越王钱俶命人重建。以后历代均有修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为了保护这座古塔,曾多次拨款进行修缮,并从檐角上发现了宋式木檐,砖拱上留有宋代绘制的花纹,塔脚下还发现了宋代瓦当。据专家鉴定及有关文献记载,证明现在的龙华塔结构及塔身基本上是宋代遗留下来的,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龙华塔为汉传佛教阁楼式砖木结构佛塔,七级八面,高41.21米,层层檐角挂铃,檐下有回廊,姿态巍峨挺拔,是上海古建筑的佳作之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5月,上海市文物部门对龙华塔进行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修葺,拆卸了塔顶的铁制塔刹及第六、第七层,进行重点大修,并重新铸造了铁制塔刹,重达3.2吨,由覆盘、露盘、相轮、浪风索等八个部件组成。又对塔心柱作了全面修补,并更换了顶部一段长约10米的塔心柱,还对六层以下塔身进行了修葺。工程于1985年9月竣工。为了保护古塔,不再接待游人登临。2006年5月25日,龙华塔作为宋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龙华寺是弥勒菩萨的道场,弥勒的化身布袋和尚涅槃于农历三月初三,所以寺内每到此时,必定要举行大型法会,也因此,从每年三月初一到三月十五日,出现了近悦远来、香火极盛的龙华“香汛”。在这一期间,从江南城乡乃至更远的地方,前来敬香礼佛、游览观光者络绎不绝,而众多小贩、商人见有利可图,便在寺塔周围设肆列摊,供应物品,形成“庙市”。年年香汛,年年庙市,成为上海地方一大习俗,到了明代,集香火、旅游于一体的庙市已具相当规模并成俗为闻名遐迩的“龙华庙会”。龙华市镇也因此而兴。
进入近代,上海急速城市化以后,郊游休闲成为上海市民都市生活的重要补充,于是,桃红柳绿、蛙鸣稻香的龙华,成为上海市民休闲览胜的理想去处。清光绪年间,原先从上海旧城内露香园引来的水蜜桃,在龙华一带生长极好,所产果子皮薄肉厚,汁多又甘,龙华桃便成了上海地区一大名产。与此同时,龙华桃花也红红火火,别样妖娆。当年人们来龙华赏景,可选乘的交通工具有小车、马车、人力车及以后的出租车、公共汽车和火车,路虽长但各有不同的乐趣;年轻人还有骑自行车去的,一路可自由饱览无限春光。1924年4月12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上午9时,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抵上海虹口汇山码头;下午,由徐志摩等陪同往龙华游玩,泰戈尔频频叹息。晚8时,在沧州别墅与殷芝龄、徐志摩、瞿世英等小酌,席间谈及游龙华观感。龙华的吸引力在于古寺、宝塔、桃花、水蜜桃、豆腐干,还有那座没有脱去乡村本色的古镇,铺着石板的街道、小茶馆、杂货店、酒店,风味纯挚而朴实。可惜到20世纪20年代末,歷经战乱动荡,龙华桃与桃花都走向了衰落。
龙华地处上海城市西南,距离县城、租界都有一段距离,但濒临黄浦江,又有沪杭铁路从区内穿过,这是水陆两便、进退裕如的理想驻军之地。所以,北洋军阀的上海最高军政机关松沪护军使使署设在这里;1927年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设在这里。四一二政变以后,国共对立,许多革命志士惨遭杀害,一时间,龙华成为血雨腥风、阴森恐怖的代名词。1922年上海第一个飞机场特别选址龙华黄浦江边辟建,1929年这个“龙华飞行港”由国家航空署接管,改为民用机场。先是“中国航空公司”和“欧亚航空公司”将其作为航空基地,抗战后又有其他多家航空公司进驻场内。龙华飞行港场地之大,所设国内、国际航线之多,在当时堪称“远东第一 ”。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