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警动人的比喻说理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zhen0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劝学》大量运用比喻说理,语言简劲,命意深广,铺陈扬厉,说理透辟,精炼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从多角度、多侧面对中心论点作了充分的论证,雄辩有力,精警动人。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衬,增强了说理的分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比喻说理;正反对比;精炼有味;警句迭出;印象深刻
  《劝学》一文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阐述道理,喻体多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浅近贴切,读来津津有味,精警动人,对说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文章先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比喻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再进一层思索,就会想到,要“青于蓝”“寒于水”,绝不是“今日学,明日辍”所能办到的,必须不断地学,也就是说,“学不可以已”。所以,这两个比喻为阐明中心论点而设。文章进一步设喻,从根本上阐明道理,“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通过这个比喻,说明即使原来是地道的“不善”之人,经过学习,也可以“改变”成完全合乎道德规范的人,这显然是在强调学习的重要作用。此后又以设喻引出论断:“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再经斧锯加工就会取直,金属制成的刀剑之类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会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省察自己,就会知识通达,行为没有过错。这样以设喻引出论断,显得更有说服力。论断句中的“日”字,即“每天”的意思,突出了要“知明而行无过”就必须不断学习,从而有力地阐明了中心论点。
  文章第二段首先说明“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强调空想不如学习,而“学”就是指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接着连用设喻,展开论证。这几个设喻所用的事例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因此读来不但感到亲切,而且觉得可信。随着不断设喻,阐明的道理越来越深入读者的心灵,于是水到渠成地得出了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文章在第三段先正面设喻引出论点,说明学习要注意积累,指出人只要努力学习,“积善成德”,就可以具备圣人的思想。圣人也是不断学习而成就其“神明”的。接着又反面设喻来说明积累的重要。经过一正一反的设喻,学习要注意积累的道理已初步得到证明。但是,为了深入说理,文章又反复设喻对比,“骐骥一跃,不能十步”与“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相比,再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与“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相比,从而充分显示出“不舍”的重大意义,学习要注意积累的道理也得到了更加深入的证明。当然,学习要做到“不舍”,要不断积累,那就必须专一,不能浮躁。因此,文章又从“蚓”和“蟹”的主观条件及能力结果的差别方面比喻对比,强调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坚持不懈。
  《劝学》中精警动人的比喻说理的特点,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来体会:
  1.从内容上看运用大量的比喻铺陈扬厉,说理透辟,行文简洁,精炼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咀嚼。重要的是它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生动鲜明而绝无枯燥的学究气。如文章开头,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堪称雄辩,收到了先声夺人的巨大效果。
  2.从形式上看,《劝学》中的比喻灵活多样、运用自如。阐述观点,论证道理,有的从正面设喻(“青,取之于蓝”、“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等);有的从反面设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有的正面与反面比喻构成正反对比设喻(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与“不积跬步”“不积小流”设喻作正反对比,说明学习要注重积累。用“骐骥”与“驽马”、“锲而不舍”与“锲而舍之”设喻作正反对比,强调学习要持之以恒。用蚓的“用心一也”与蟹的“用心躁也”设喻作正反对比,说明学习要专一,坚持不懈);有的同类并列设喻(“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等);有的单独设喻而道理隐含其中;有的先设喻再引出要说的道理。总之,铺锦陈绣,无所不用。
  3.《劝学》在写作上的又一个特点是大量运用比喻构成的短句排比和正反对比。文章一开始就是一组排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样的排比句式在文中举不胜举。既富于论辩色彩,又富有文学韵味,甚至有一种音乐的节奏感流动在其中。同样,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劝学》也很有特色。如在说明学习要善于积累的道理时,作者先后以“骐骥”与“驽马”、“朽木”与“金石”作对比,说明“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充分显示出“不舍”对于学习的重大意义。在阐述学习要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道理时,作者又用“蚓”和“蟹”作对比,前者“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后者虽有“六跪而二螯”,却“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道理何在?就在于前者“用心一也”,后者“用心躁也”。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衬,增强了说理的分量。
  由于《劝学》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说理,从多角度、多侧面对中心论点作了充分的论证,雄辩有力,精警动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当前时期,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成为了广大教师教学中关注的重点所在。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而言,其也肩负着提升学生素质的重任,因此必须要切实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音乐;激发兴趣;课堂教学;有效性  音乐是一门有声的艺术,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結晶。小学音乐课的意义在于通过让学生聆听音乐、表达音乐感情、创
期刊
【摘 要】生本课堂,提倡用充满活力的简单方式,取代严苛繁杂的课堂设计,引领我们以激扬生命的方式,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课堂。一堂成功的生本课,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学、小组讨论、班级发言等。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的舞台,教师以不见自我的方式,成就了学生潜能迸发的自主学习。  【关键词】以生为本;高效;可持续发展  龙回大海,凤凰还巢,叶落归根,宝剑入鞘。淡淡的雾,淡淡的雨,淡淡的云彩悠悠地游
期刊
【摘 要】留守高中生是指父母在外打工,自己独自留在家乡上高中的学生,他们的生活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存在早恋,上网成瘾,打架斗殴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单靠家长或学校就能解决了的,需要社会、政府等各方面的帮助。  【关键词】留守高中生;生活现状;问题;解决途径  留守儿童,即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父母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有效”一词的内涵随新课改的实施而发生深刻变革。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更注重学生主体能力水平以及素养品质的训练和提升。本文作者从新课改教学要求出发,对如何紧扣教材、教师、学生等三要素,实施有效课堂教学进行了浅显的思考和阐述。  【关键词】有效教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思考  课堂教学作为社会教学活动形式之一,追求最大化的“效率”是其重要的目标任务和活动所在。众所周知,随
期刊
【摘 要】数学复习多渠道,与时俱进要记牢,以生为本革新路,求实创新效率高。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效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一线教师不能安于现状,一定要在实践中加入些“新”意,激励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挖掘潜能,借助发散思维不断提高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核心素养恰似芝麻开花节节高。  【关键词】创设情境;开放模式;知识梳理;多维评价;初中数学  不管是迎接期中、期末考试,还是面临年段过关和
期刊
【摘 要】评价是课堂教学向高效、有效方向推进的动力所在,优化评价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物理学习有兴趣和知道自己学得怎么样,还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教学目标;评价;素养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指明了我们教学的目标致力于提升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其终身发展,但现实的困境是我们传统的评价方式在引导学生走向一条狭窄的歧路,在这样一条道路上跋涉靠的是知识的记忆与解题的训练,笔者认为要提
期刊
【摘 要】高三物理“微专题”教学,激发了学生复习的兴趣,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思考和深层感悟,这对学生深度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微专题;深度参与;深入思考;深层感悟;深度学习  近年来,学生对选修物理的学习呈现出重视程度不足、投入时间不够等主要问题,学生的真实发展实力受到影响,我们教师要提高高三课堂复习实效显得尤其重要。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在传统专题复习中设置了一些
期刊
【摘 要】在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模式的摸索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作者结合真实的教学实例,简要阐述了高中物理创新思维教学中的误区及其对策,值得大家深思。  【关键词】公平;失语;评价;分享;节奏  2016年5月23日上午,我赴海门实验中学听完一堂名师观摩课——《匀变速直线运动习题课》之后,为黄老师融洽的课堂气氛和精彩的教学设计佩服得五体投地,
期刊
【摘 要】教学的过程是未知的過程,我们教师无法预设也没有必要预设所有的可能,要放开束缚学生思维的双手,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地翱翔,促进课堂意外生成,在此基础上与学生一起探究生成性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结果,唯有如此整个课堂才会充满着灵气与生机。  【关键词】预设;意外;生成;智慧
期刊
【摘 要】本文依据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之间的联系,从初中物理的教学内容与新课程要求加强科学探究的实际出发,在自己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于初中阶段的实验规律教学进行整体设计的具体操作。  【关键词】实验规律;经历过程;思维引导;知而后行;物理图像  物理规律反映的是物理现象之间的相互聯系,物理概念之间的因果联系,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初中物理教学中绝大多数为“实验规律”,因此本人探索尝试“实验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