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我国科技的迅猛发展对高技能高素质人才要求不断提高,高等院校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如何对教育课程体系,教育方法进行建设与改革以提高职业院校职业教学水平是目前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则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只有努力做好这些工作,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机电一体化的教学质量,保证学生能够真正的能够学有所成,真正地掌握一技之长。
关键词:职业院校 机电一体化 专业人才 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202-01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型企业的迅猛发展,社会需要一大批的技术性人才。其中尤其是机电一体化相关人才。高职高专院校也就成为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技术人才的重要机构。社会需要的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有专业的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可以适应工厂生产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但是,一直以来令人比较头痛的一个问题是从高职院校走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工作需要。很多学生理论知识非常扎实,但是实践能力极差。这种现象的发生就是源于高职院校传统教育的弊端。对于学生的教授和培养大多套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方面,忽略了社会实践和动手能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下文就如何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及其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1 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重点
作为职业教育院校,首先要明确我们的任务和职责。我们应该从现实出发,制定合理地培养计划和目标。培养在机械类,机电类能够做好生产、服务、和管理的一线技术工程人员。并且能够对设备机械等进行装配、调试、和维修的具备一专多能的现代化技术人员。学生毕业后一般从事的工作一般都是:检验工人,调试工人,维修工人,操作工人等一线技术人员。针对这种对实践能力非常强的行业和工作,我们培养时,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
1.1 理论知识的培养
教材上面理论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让学生了解知识,掌握原理是学好这本技术的第一步。所以在进行理论知识教育时,一定要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基础学扎实。
1.2 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个学科以及将来所从事的行业来讲,实践能力尤为重要。而很多的院校,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和成绩,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毕业后动手能力极差,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所以先学后做和重学轻做都是非常的不合理的。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应该大体了解其中的原理。然后开始动手模拟训练。边学边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3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但是人才不单单指的是技术顶尖的技术人员,还需要有很好的职业道德。很多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觉得不能适应,有的是害怕吃苦,有的则是没有团队协作精神。这样即使技术水平再好也很难得到很好的发展。对于企业来说也很难发挥大的作用。因此,应该着重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职业道德培养。可以服从指挥和安排,注意团队协作能力,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并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发展。
2 教学过程细致化,具体化
机电一体化算是比较枯燥的一门课程,因为其理论性较强,结构比较复杂,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将每个知识点细致化,切记囫囵吞枣式教学。让学生真正地学习到,并且消化掉。
3 加强实际操作能力培养
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很难适应实际工作环境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实际操作练习较少。因为大多数的职业院校教学、实习设施严重缺乏且比较落后。而这个专业需要很多的实际工作设备:数控车床、铣床、线切割机床、电火花成型机等。这些设备只有在条件比较好的院校才能配备齐全。一些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期间可能只有几次实际操作设备的机会,加之这些设备可能已经引进很多年,现在的技术和设施早已经进步和更新,这就使得学生难以学到真正有用的技能。所以学校应该定期更新设备,多给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对于条件达不到的,可以多带学生去企业或者别的院校交流学习。
4 鼓励学生进入企业学习
每学期鼓励学生去相关企业进行随岗实习。多在实践中历练自己的技术能力。明白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和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了解行业动态和学习最新技术,还可以熟悉企业的环境和文化,了解生产车间结构和生产工艺流程。并且还可以积累经验,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好的基础。
5 结语
提高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的教学质量,我们必须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既保证学生的基本素养和知识结构,又要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强社会实践能力,不断为社会提供适合时代需要的高技术机电一体化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国山.浅析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课程的开发[J].实习实训,2005(9).
[2] 魏增菊.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J].平原大学学报,2007,24(5):93-95.
[3] 张超,刘爱云,王娜,等.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改革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7(22):202-204.
[4]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职业院校 机电一体化 专业人才 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202-01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型企业的迅猛发展,社会需要一大批的技术性人才。其中尤其是机电一体化相关人才。高职高专院校也就成为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技术人才的重要机构。社会需要的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有专业的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可以适应工厂生产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但是,一直以来令人比较头痛的一个问题是从高职院校走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工作需要。很多学生理论知识非常扎实,但是实践能力极差。这种现象的发生就是源于高职院校传统教育的弊端。对于学生的教授和培养大多套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方面,忽略了社会实践和动手能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下文就如何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及其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1 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重点
作为职业教育院校,首先要明确我们的任务和职责。我们应该从现实出发,制定合理地培养计划和目标。培养在机械类,机电类能够做好生产、服务、和管理的一线技术工程人员。并且能够对设备机械等进行装配、调试、和维修的具备一专多能的现代化技术人员。学生毕业后一般从事的工作一般都是:检验工人,调试工人,维修工人,操作工人等一线技术人员。针对这种对实践能力非常强的行业和工作,我们培养时,应从三个方面来进行。
1.1 理论知识的培养
教材上面理论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让学生了解知识,掌握原理是学好这本技术的第一步。所以在进行理论知识教育时,一定要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基础学扎实。
1.2 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个学科以及将来所从事的行业来讲,实践能力尤为重要。而很多的院校,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和成绩,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毕业后动手能力极差,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所以先学后做和重学轻做都是非常的不合理的。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应该大体了解其中的原理。然后开始动手模拟训练。边学边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3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但是人才不单单指的是技术顶尖的技术人员,还需要有很好的职业道德。很多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觉得不能适应,有的是害怕吃苦,有的则是没有团队协作精神。这样即使技术水平再好也很难得到很好的发展。对于企业来说也很难发挥大的作用。因此,应该着重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职业道德培养。可以服从指挥和安排,注意团队协作能力,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并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发展。
2 教学过程细致化,具体化
机电一体化算是比较枯燥的一门课程,因为其理论性较强,结构比较复杂,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将每个知识点细致化,切记囫囵吞枣式教学。让学生真正地学习到,并且消化掉。
3 加强实际操作能力培养
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很难适应实际工作环境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实际操作练习较少。因为大多数的职业院校教学、实习设施严重缺乏且比较落后。而这个专业需要很多的实际工作设备:数控车床、铣床、线切割机床、电火花成型机等。这些设备只有在条件比较好的院校才能配备齐全。一些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期间可能只有几次实际操作设备的机会,加之这些设备可能已经引进很多年,现在的技术和设施早已经进步和更新,这就使得学生难以学到真正有用的技能。所以学校应该定期更新设备,多给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对于条件达不到的,可以多带学生去企业或者别的院校交流学习。
4 鼓励学生进入企业学习
每学期鼓励学生去相关企业进行随岗实习。多在实践中历练自己的技术能力。明白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和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了解行业动态和学习最新技术,还可以熟悉企业的环境和文化,了解生产车间结构和生产工艺流程。并且还可以积累经验,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好的基础。
5 结语
提高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的教学质量,我们必须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既保证学生的基本素养和知识结构,又要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强社会实践能力,不断为社会提供适合时代需要的高技术机电一体化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国山.浅析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课程的开发[J].实习实训,2005(9).
[2] 魏增菊.机电一体化教学改革[J].平原大学学报,2007,24(5):93-95.
[3] 张超,刘爱云,王娜,等.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计划改革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7(22):202-204.
[4]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