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网之后,他们这样做德育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sh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2015年12月16日,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省乌镇开幕,习总书记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在演讲末尾,习总书记引用了《周易·益卦》当中的这句话,意思是要变通趋时、把握时机,做出适于时代需要的判断和选择。
  毋庸置疑,“互联网 ”是2015年最热门词汇之一,因它,众多传统行业得以“改头换面”,甚至“脱胎换骨”。德育也不例外,“互联网 ”之于传统德育而言是个大考验。当前的青少年一代是伴随着互联网一起成长的一代,是网络的一代,大量事实表明,网络带给青少年的影响空前深刻,其中不乏诸多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那么,面对不可逆转的网络化潮流冲击,德育工作者要如何趋利避害、顺势借力,成功将其转化为改进传统德育工作的强力推手,进而搭建完善的“互联网 德育”平台呢?这当中考验的不单是德育人的水平和智慧,更考验的是各地区、学校的德育基础是否打得扎实、牢靠,是否具备了充足的软硬件条件和能力,随时能直面网络化冲击,占据制高点,做出适于时代需要的判断和选择。
  然而,现实面前我们不得不承认,自上世纪末国内学者提出网络德育的概念到“互联网 德育”的今天,无论是对网络德育理论方面的研究,还是对网络德育实践方面的探索都还在进行时,距离网络德育系统化的构建尚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令人欣喜的是,有些区域、学校已凭借自身较好的基础、敏锐的洞察力和敢于尝试的信念在网络德育的路上超前迈出了一步。下面,就请跟随记者一同来到天津市和平区,看他们如何化解网络德育工作中的疑难点,又有哪些做法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一、“车头”领跑:为全区网络德育铺好路
  (一)起步——上下开通德育网站
  2003年,和平区教育局在天津市率先建立并开通了面向中小学学生、家长和学校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网站——“和平德育网”。“和平德育网”的开通,为和平的中小学生开辟了健康成长的空间,为家长搭设了科学家教的桥梁,为学校德育工作者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场所,同时,也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学校,以及校际间德育网络的互联互通搭建了平台。
  2004年初,和平区教育局召开“和平区中小学德育进网络工作推动会”,推广了第二南开学校、第十九中学、万全小学和第二十一中学班主任林岩老师的典型做法。推进会下发《和平区中小学德育进网络工作实施意见》,就中小学德育进网络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实施步骤和组织保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会后,和平区各中小学积极响应,纷纷建起了校园德育网站,制作班级网页,保持每日更新。同年,和平区举办了首届网络德育展示活动和网络德育创优课评选活动,加速了利用网络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进程。
  (二)跟进——用科研引领实践
  为了深化学校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的研究,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2007年11月,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学校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的行动研究”课题实验成果推广会在和平区第十九中学召开。课题负责人李书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做了题为“学校德育之责——科学引领学生的网络生活”的报告。实验成果推广会唤起了和平区许多教职工主动开展课题研究的热情,和平的网络德育工作也逐渐步入用科研引领实践的轨道。
  到2008年10月,和平区的十几所中小学校作为“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天津校园行”的试点校参加了启动仪式。万全小学向和平区中小学发出文明上网倡议,全区各中小学积极回应,开展以“制定文明上网公约”为主题的学生网络签名活动。
  (三)优化——营造绿色网络环境
  和平教育人明白,多管齐下、疏堵结合,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营造文明、优质、安全、有序的绿色网络环境,是深化网络德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于是,和平区文明办、和平区教育局又在全区中小学启动了校园“绿色网室”工程。按照软硬件设备合格、网络接入畅通、技术手段能过滤不良信息、专人全程监管、开放时间相对固定、管理制度完善等标准,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开放“绿色网室”,提供电脑给学生在校内免费上网。调查显示,自“绿色网室”开放至今,学生到校外经营性网吧上网的人数呈直线下降之势。
  二、创新载体:在线下与线上之间
  找准德育“支点”
  (一)信息技术丰富德育内容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不仅能传输文字和图片,而且可以传输声音、影像,极大丰富了德育的内容,给学校德育注入了新活力。班主任在设计班会课时,若能充分考虑学生喜好,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和展示图文资料、视频短片,就能使主题班会课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避免简单而空洞的说教。汇文中学的班主任就掌握了这个窍门。举例来说,在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班会课准备过程中,家长和学生都会提前录制VCR,把平时在家面对面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在VCR中向对方倾诉。在班会课上,班主任使用班级电教化设备向学生和家长播放,在学生逐渐感受父母伟大的同时,家长也默默体会到孩子长大了。通过这节主题班会,学生说他们不仅掌握了信息技术,而且体会到父母的不易与伟大,明白了孝敬父母的背后深意。
  感恩父母、回报社会,培养责任感,除了通过主题班会课之外,更多的是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微小细节中渗透和内化。比如,第五十五中学“55环境社”的成员们,在指导老师的点拨下,利用自己掌握的环境保护和信息技术知识,设计出图文并茂、方便实用的2015、2016年度环保电子日历。两个年度的电子日历分别以“24节气”和“三防三护”为主题,宣传环保知识的同时又方便查阅。学生把电子日历送给父母、亲友和邻居,一方面能带动身边的人加入环保大军,另一方面能学以致用,将感恩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微课堂”更新德育形式
  坐在周恩来总理少年时期学习和成长的教室里,品味总理少年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是新华南路小学每一个学生的“红利”。为了发挥纪念馆的教育职能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以伟人的精神和力量培育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华南路小学与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签署了“少年励志微课堂”教育项目合作意向。   2015年3月初,“少年励志微课堂”在周恩来教室开课了。对于班级学生代表来说,他们除了和其他同学一起上课之外,还担负着手机录播的任务——边上课,边用手机录制微视频,实时上传到班级QQ群、微信群里,和没来上课的同学一起分享、交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一课多用、事半功倍:来上课的同学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没有来上课的同学通过观看微视频也受到了极大的精神鼓舞。新华南路小学这种把微课堂和微视频相嫁接的形式看似简单,却巧妙实现了线下与线上的同步教育,网络德育,原来可以这么简单就实现。
  (三)应用软件实现过程性评价
  大家都知道,选课走班是教室和教师相对固定,学生根据自己学习和发展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并到相应的教室去上课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全面发展。那么,与之相应的评价方式也必须由注重结果转向注重过程。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估操作起来并不困难,但如何科学、高效地评估学生的发展过程呢?第二南开学校自主开发的应用软件——“爱云校”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过程性评价工具。
  “爱云校”在课堂管理方面有17个选项可供教师选择,而且这些选择教师可以自主设置和更改以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教师在授课中可以实现随机点名,可以就学生课堂表现做出相应的评价。例如,课堂上回答问题较好,教师即可点击“回答问题出色”按钮及时给予学生好评。当然,如果学生在课堂出现听讲不专注、课堂测验较差等情况时,“爱云校”也有相应的差评选项供教师选择。学生在课堂上所得的好评和差评数量将在学期末按照比例转化成终结性评价的一部分。
  这种对课堂的过程性评价较好地实现了评价的及时性原则和激励性原则。出于得到更多好评的愿望,每一个学生会努力积极地在课堂上呈现其最佳的状态。
  三、打组合拳:家校社合力开拓
  网络德育时空
  “互联网的特性就像乌镇的水一样,水是无处不达,必须互相连通,水是清澈透明,水又必须是公共的。”(马云语)网络无时无处不在的特性决定了网络德育的特性,正因网络开放、公共,能贯穿时空,所以在网络德育的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三股力量的凝聚较传统德育来说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与此同时,若能形成家校社“三位一体”的网络德育空间,那么网络德育的成效也必将呈指数倍增加。和平区近些年一直致力于开拓家校社“三位一体”的网络德育时空,班级博客、微信公众号、网络德育互动课堂等雨后春笋般在和平区全面开花,德育效果不言而喻。
  (一)班级博客网罗“你我他”
  说起创建班级博客的初衷,万全小学五年级(7)班的王光鑫同学直言,就是想带领同学们跟上潮流。
  那是2006年11月的一天,王光鑫同学在学校建立了班级博客。对此,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的王浩校长以开放的心态和敏锐的眼光,关注着班级博客的发展。孩子们的创造让他欣喜,也帮他打开了思路:网络时代正扑面而来,孩子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对新知识、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兴趣和渴望,我们何不因势利导、主动出击,去占领这块新阵地,用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来引导学生?
  之后,学校对师生使用网络的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全校3 000多名学生,80%以上的家中具备上网条件,剩余20%的学生也可以通过亲戚朋友接触网络。全校共69位班主任,66位可在家中上网。这为普及班级博客提供了土壤。
  学校最终决定将网络德育纳入学校德育体系,建设、使用和管理好班级博客。五年级(7)班博客试运行一个学期后,学校通过讨论会、座谈会等形式,在学校中层和教师中开展讨论和学习,以大量鲜活案例向老师宣传网络德育的优势,现场为老师建立博客雏形,打消了一些老师对这一新领域的畏难情绪。2007年7月,全校69个班都创建了班级博客,并链接于校园网站上。
  班级博客设有班集体活动展示、教师心语、学生天地、家长论坛、假期生活等十个方面的栏目。班级博客提倡实名制,鼓励学生为自己的言行承担相应的责任,并聘请班主任担任监督员,每天跟踪,及时纠偏,以杜绝将班级博客作为个人发泄空间的现象,引领学生过健康的网络生活。
  为了鼓励学生、老师和家长关注班级博客,学校设计了一系列“博客之最”评比竞赛——“人气指数最高博客”“留言最多博客”“参与率最高博客”“最佳斑竹”……现在,每天浏览班级博客,在博客上发帖跟帖,已经成了万全小学老师、学生和家长每天都乐意且自觉去做的事情。
  (二)公众号“翻转”家校合作
  和平区作为天津市政治、商贸、金融、教育的“心脏”,家长的受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等方面层次普遍较高,相应地,他们对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期望值也颇高。但大多数家长平时工作很忙,很难及时了解孩子每天在校的学习、生活动态。微信公众号不仅能实时地向每一名家长推送学校、班级的动态信息,分享教育资源,还能实时进行家校互动,让学校及老师方便与家长联系。听鞍山道小学的领导班子介绍说,他们学校有不少老师是信息技术达人,公众号玩得很“转”,人气相当高,记者要求探明“庐山真面目”。
  “我2014年开办了班级微信公众号。当初做这件事主要出于几点考虑:首先,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家长想了解孩子平时在校的情况;其二,家长们在教育方面或多或少存在误区和亟需解决的问题,我想就一些共性的问题和家长进行有针对性地互动;其三,我需要一个相对封闭、安全的平台把信息主动推送到家长的手中。平台推出以后,我想先‘试试水’。我发送了一些班内活动情况后,家长普遍反映,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查看并了解到自己孩子的情况较以往更有安全感。另外,我把学生们仿写的诗歌、优秀作业等也通过公众号推送到家长手边,反响也很不错。之后,我开始大胆进行更多尝试。如,我做了一个‘郭老师讲堂’小栏目——开学初针对班里情况嘱咐家长从孩子的心理、身体上做好开学准备;考试前嘱咐家长为孩子减压等等,这类我觉得能让学生和家长快速受益的内容我就发在上面。上学期,我又在公众号上推送了我为本班专门录制的语文‘微课’,学生可以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时有所借力。”鞍山道小学五年级(3)班班主任郭老师向记者介绍。   郭老师说她特别看好公众号这个平台,还信心满满地谈了下一步的打算:“我想在微信平台上开办一个家长学校,把我们日常遇到的教育案例以及家长的教子经验都通过这个平台推送给家长。另外,还可以通过建立投票、互动问答等机制加强学校与家庭的互动,使这个平台真正成为家校沟通的平台。”郭老师的想法要实现真的不遥远。微信公众平台能帮助班级进行电子化信息综合管理,让老师、学生和家长有机结合在一起,快速、便捷、准确、及时地互通有无。
  (三)互动课堂联动家校社
  岳阳道小学的校园网站有一块“德育天地”。“德育天地”结合学校的特色德育活动,利用全社会的有效资源,融思想、艺术、法治、劳动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一体,推送大量德育微视频供孩子们学习,是理想的网络德育互动课堂。
  “德育天地”共包含“跟我学国粹”“文明礼仪我示范”“自选作业我实践”等五个栏目。拿“跟我学国粹”栏目来说,学校“三结合教育委员会”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定期指导学生孟子涵学习国粹,在孟子涵学有所成后,学校把他“请”到网络德育互动课堂上担任小老师——讲解及示范京剧流派、唱腔、服饰等知识,并做成德育微视频,发布到“德育天地”之“跟我学国粹”栏目上。截至目前,该栏目已经推出四期,用这种方式让更多同龄人了解京剧、喜爱京剧,进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将社会给予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再次回报给社会,实现学生、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多赢。
  和平之行的第五天,采访接近尾声,记者一行来到和平区教育局,走进了和平区政协副主席、和平区教育局局长张素华的办公室。局长在回答如何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网络德育空间这个问题的时候,也谈了和平区网络德育接下来要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她说要建设一个真正让家长喜闻乐见的在线家长学校,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分学段、系统化、有针对性地给家长支招;要以问题为导向,把学生和家长的困惑全部找出来,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家长配套式地学习。她还说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和平的学生身上如何留下和平的独特印记?记者说,做在线家长学校这件事不正是给和平的学生留“印记”的金钥匙嘛。因为家庭教育最早期,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它会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埋下种子,孩子愈成长,影响愈深刻。这便是她希望伴随和平学生快乐成长、受益一生的“印记”罢。
  责任编辑/李 敏
其他文献
良好的教育是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教育。差异教育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其潜能的充分发展。差异教育关注个体内差异,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差异教育关注个体间差异,通过学生互动,创造合作交往、共生共长的和谐环境。
如何在理念与条文、技术与价值、深度与广度之间作出抉择,美国的法治教育经验可能值得进一步加以研究探索。  “一英里宽,一英寸深”(One Mile Wide and One Inch Deep),曾被美国学者用来形容科学教育的宽泛浅薄——学生不断接受新知识,但却总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不进行深入学习[1]。然而,无论是课程还是教学,法治教育可能并不见得比科学教育更加科学合理,至少美国的情况曾经是这样
5月18日上午,浙江省金华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十三五”课题申报论证指导活动在浦江县实验中学举行,浦江县2017年金华市家庭教育课题立项申报学校课题负责人挤满了会议室,翘首等待家庭教育专家的点拨和指导。时至晌午,在记者结束对实验中学的走访后,隔壁会议室的课题论证活动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窥一斑而知全豹,浦江县的20多个家校共育申报课题足以证明金华全市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家庭教育对于每个人来说既是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运河实验中学,有着百年历史,一直以来,都把“孝”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将孝文化引进校园,不断通过撰孝、学孝、评孝、传孝,达到行孝的目的,让孝之花尽情绽放。  一、撰孝  学校致力于孝文化课程的实践与研究,开发校本教材,将孝落到实处。济宁是孔孟之乡,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学校充分利用家乡资源,进行校本课程
大量的研究都在讨论听力丧失的家长与听力障碍的儿童所面临的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其实他们这种特殊的育儿经验中,也有不少值得我们健全人家庭学习的地方。通过定性研究的样本分析法,我们采访了11位抚养失聪或听力障碍儿童的家长们对自己经验的积极评价,从中获得了几条关键的信息,非常值得思考和学习。他们会很细心地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每天取得的一点小进步都会得到他们认真的表扬;他们会花很多的时间和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OECD)近日发布了一份PISA报告——《校园欺凌问题有多严重?》。该报告指出,在OECD成员国中约五分之一的学生都经历过不同形式的校园欺凌。调查结果显示,欺凌经历会对学业成绩产生负面影响,反应在PISA测试成绩上,发生校园欺凌频率高的学校比频率低的学校平均少47分。除了学业成绩,校园欺凌給学生造成抑郁、焦虑等心理上的伤害是长期且不易恢复的。26%经常被欺凌的学生表示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后,“治理”和“治理体系”构成新一届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管理”与“治理”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蕴含着理念的根本差异。从“管理”到“治理”,意味着包括权力配置和行为方式在内的治国模式的一种深刻的转变。德育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要使德育活动更好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特点,需要对德育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治理。  
抗日英雄杨靖宇曾说,“革命就像火一样,任凭大雪封山,鸟兽藏迹,只要我们有火种,就能驱赶严寒,带来光明和温暖”。战争时代的烽烟滚滚已然逝去,和平时期的居安思危仍需铭记于心。传承革命精神,激发爱国热情,诸城繁华中学立足学校德育工作实际,深挖诸城“红色教育”资源,搭建“红色教育”平台,完善“红色教育”机制,将革命的火种代代相传。  校园环境滋养红色情怀  历经百年,龙城大地涌现出一批家喻户晓、功勋卓著的
中小学德育实效性不高是多年来的痼疾。究其原因,比较复杂,但最主要的还是德育工作的机制问题。具体地说就是行政指令性机制过多过强,而专业指导性机制过少过弱,甚至显得苍白无力。为改变这种区域德育重行政指令轻专业指导的状态,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于2007年在南京市区县层面率先成立了德育研究室,全面赋予德育研究室研究、引领、指导、服务功能,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决策做好参谋和助手。  走近一线,瓦解学校现实症结
“播下一个动作,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的这句话启示我们:一个人素质的养成,需要平时点滴的积累和修为。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看中了这点,将“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高素养”作为办学宗旨。学校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中心,以解放为先导,走出一条 “四化”并举的素养教育之路,使得“举止高雅、气质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