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乡治思想对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来源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lisha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谢姣(1987— ),女,陕西汉中人,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史。 
   
  摘 要:自古以来乡村治理问题就是我国传统政治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我国传统乡治思想体系之庞大,内容之丰富,历史之悠久,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传统乡村治理思想内容的全面梳理揭示我国当前乡村治理中存在的一些困境,并在此基础上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传统的乡村治理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
  关键词:传统乡村治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启示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1-095-02
  
   我国的传统社会是一个以农业文明为主的社会,自古以来乡村治理问题就是我国传统政治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一般地说,乡村治理是指以乡村政府为基础的国家机构和乡村其他权威机构给乡村社会提供公共品的活动。乡村治理的主体是由乡村政府或乡村其他权威机构组成的,在乡村治理活动中,治理主体的产生方式、组织机构、治理资源的整合以及它和乡村社会的基本关系,就构成了乡村治理机制。①那么下面本文试图就“传统乡治思想”的内容以及其对我国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作一个系统性的归纳和阐述。
  一、我国传统的乡村治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我国传统乡村治理思想的出现由来已久,追朔我国古代思想家们在这方面的论述可以说是内容丰富,角度各异。其中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的乡村治理思想为我国传统的乡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比如:孔子的治理社会的德政思想,主要体现在教民和养民两大方面,对于养民措施,孔子也言简意核的概括为两点:一是慎用力役;二是取民有度②。作为治理社会的手段之一,孔子并不极端的排斥“刑”与“法”的作用,在孔子看来,社会教化的力量虽大,但是“困而不学” 者却大有人在,要使所有的人都能率教而规划事实上几乎不大可能,因此孔子认为行政对于社会治理来说有其应有功能。还有管子及其学派就把乡治问题当成是其社会组织思想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权修》篇中,“有乡不治,奚待于国”就可以看出其认为乡治是治理国家的基础和前提。在管子的“做内政而做军令”的社会组织思想中,他设想了一套将居民乡里组织与军队编制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模式,在《管子•立政》中他还主张推行“什伍连坐制”的管理体制,并著有“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伍皆有长焉”。③另一位大思想家墨子则从尚同和尚贤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乡村治理思想。他认为要尚同首先必须尚贤,因为尚贤是为政的根本,“乡长之所是,必皆是之,乡长之所非,必皆非之。”至于“察乡之所治者何也?”乃是因为“乡长唯能一同乡之义,才能达到一乡之治平”④。接着,在我国传统社会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繁荣的治世景象,比如像汉唐时期的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等。由于在这一历史时期,许多重农抑末政策的大力实施和统治者倡导的无为而治、乡里自治、休养生息、轻徭薄赋以及孝治等等,都使得我国的传统乡村治理思想体系得以进一步发展。
  可以说这些思想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对我国现代新农村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我国传统乡村治理思想对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启示
  (一)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刻涵义
  我想首先要明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刻内涵这将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落实乡治思想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知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是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就提出的,2006 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若干问题也做了明确部署。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现在已五年有余,从宏观上来看这是一项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全面性系统性的一项伟大的建设工程。
  那么在新的历史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呢?在我国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在农村开展并需要整个社会参与的建设活动,其具体的内容是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⑤。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将农村经济的发展放在第一位,还倡导将大力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作为主要任务来抓,同时还极大地关注农村整体面貌的变化和农民素质的提升以及乡村政治的发展,很显然这就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更为明确更为宏大的目标。所以这不能不说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和实践在加强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等等方面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伟大工程,但在与时俱进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不断吸收传统乡治思想的精华以此来丰富和完善我们的思想并进一步指导我们的行动。
  (二)我国传统乡治思想对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借鉴意义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乡村治理改革将不可避免的还有一段的长期的路要走。新的历史时期, 我国进入了新农村建设的新阶段。可以说,新时期一号文件的出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在为我们的乡村治理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地挑战。“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已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共识。⑥在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从乡村治理方面来说,我国传统的乡村治理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有以下几点: 
  第一,从参与主体上来说,我们应该积极倡导主体力量的有序整合,善于处理好各主体方的权力关系,充分发挥传统思想中乡村善治的优势。在我国传统思想体系中是不排斥乡民自治的,但是由于诸多地方原因,现今在我国部分地区的个别乡镇还依然存在着基层政权对村民自治村务的严重干扰,这就大大的破坏了村民自治的质量与积极性。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提高村委会的自治能力。村民自治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关键一环,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激发基层活力的主要载体,而健全村民自治机制的关键是明确规范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具体职责和工作程序, 正确处理和加强党的领导与扩大农村基层民主的关系, 使村党组织领导与村民自治协调起来。⑦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通过完善法制建设,依法处理各级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政府与村民之间的关系,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可以说这些权限的明确和划分,这些关系的协调和处理对于新农村建设特别是乡民自治的顺利开展是大有裨益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才对。
  第二,从治理手段上来看,我们应该注重传统思想中的德育为先,刑罚为辅的巧妙结合与运用。因为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社会的兴旺发达,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首先应该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之上的,这就是说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首先要倡导和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氛围,所制定的政策应该体现亲民爱民的精神。在这个方面我国做的比较好,比如说我国在近年来多次出台的一些列惠农政策,以及始终坚持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可以说这些做法和思想无一例外的反映了我国在新时期对于传统乡村治理思想的采纳和吸收。当然了,一般来说村民条约和道德约束对于村民的约束力失效的情况下,我们也不可避免的要采取刑罚的手段,这在人民利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下也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从建设目标上来说,我们应该重视农村经济的大力发展和农村公共资源的及时供给,以及建设一支新型的农村干部,为传统思想中的乡里自治提供坚实的基础。由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这与人民自身的发展需要又密切相关,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虽然取得了各种辉煌成就但是受千百年来小农经济的束缚和影响,在一些方面还是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的。比如农村劳力的缺乏与公共资源的供给等,我们可以通过发展新型的农村经济组织,开拓新的经济领域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另外,现阶段我国农村的村干部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村事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在干部的建设和配备上也一定要向高素质,有文化,敢作为,能贡献的目标靠拢,尽快建立健全农村干部的培养体系。⑧
  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也不断地汲取优秀的传统乡村治理思想来发展和壮大自己。特别是在实施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想方设法为了促进这个过程有序地推进而添加必要的助力, 却不是给这个过程的推进设置不必要的阻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的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顺利的不断地向前发展。
  注释:
  ①党国英.我国乡村治理改革回顾与展望[J].社会科学战线,2008,(12).
  ②③谢遐龄,曾亦,郭晓东.中国社会思想史(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5;83-84.
  ④⑥王亚民,张春尧.我国传统乡村管理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2009,(5).
  ⑤唐银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社会学初探[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⑦袁金辉.中国乡村治理60年:改革与回望[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5).
  ⑧张申申.浅析我国乡村治理发展中的问题[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10(9).
其他文献
摘 要:陈学昭是集“五四”作家、留洋作家和解放区作家于一身的现代女作家,在这种“角色身份”转换过程中所显示出了她的人生与创作之路的“特异性”,本文以延安文艺运动为界,從心路历程、创作风格、思想主题这三个方面来透视其中的变化。  关键词:陈学昭;变化;延安文艺运动;女性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2-104-03     在20世纪中国女性作家行列中,陈学昭的名字是
随着家庭电器,尤其各种小家电的市场销量逐年升高,耐热聚丙烯专用料开始受到家电制造商更多的青睐。因此,在未来数年内加大开发家用电器耐热聚丙烯专用料的力度,适应市场需求
摘 要:蛇在世界各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都占有一席之地,本文由《韩非子》中两则关于蛇的寓言,联系到世界各国与蛇有关的早期的寓言和传说,通过对不同文化中的蛇意象进行比较,可得出蛇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品性及文化象征,也可看出不同文化间的差异。  关键词:蛇;寓言和传说;不同品性;文化差异 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1-101-02     《韩非子》善于运用寓言说
为提高沿黄群众的水法律法规意识,增强爱护防洪工程的自觉性,解决目前水行政执法任务量日益增大与现有执法人员有限的矛盾现状,历城区黄河河务局科技人员运用数字IP网络广播技术
摘 要:1895年严复在天津《直报》上发表了《论世变之亟》,大声疾呼“人人各得自由,国国各得自由”,以此为开端,在中国大倡自由主义。但他认为自由是有条件的,以民能自治为前提,纵观我国民素质,自由似有不可,而当时我国内国外环境也不允许人人自由,故他提出了自由的有限性,并强调在特殊的条件下,可减损个人自由,但一旦条件变化,人人自由不但不可减损,反而应成为保障的对象。纵观严复一生,其自由观始终如一,未尝
摘 要:同样关注底层弱势群体生活的路遥和“底层文学”各有不同。新世纪的底层作家由于受身份所限,他们对底层民众的实际生存状态和真实心态并不十分了解,其作品夸大和渲染底层民众的丑恶。而路遥却深入底层生活,作品充满爱和温暖,闪现出美好的人性之光。通过对二者的对比,如何正确认识底层、合理表达底层生活经验,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必要呼吁更多的作家向路遥学习,创作出更多真实表现底层生活的作品。  关键词:底
摘 要:新闻自由和公民隐私权都是宪法保障的基本权利,针对二者日趋紧张的冲突问题,本文从新闻自由与公民隐私权的概念入手,分析二者的冲突及原因,为了平衡二者冲突,提出了完善隐私权立法、限制隐私权保护和加强新闻行业自律三条可能路径。  关键词:新闻自由;隐私权;冲突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5-083-03    新闻自由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公民隐私权又
作者简介:王虎刚(1986— ),男,陕西扶风人,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陈宜(1987— ),女,四川成都人,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管理。    摘 要: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资金来源公共财政,公共物品的供给决策是政府做出的,政府通过财政购买公共物品分配给农民,那么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决策程中能否切实考虑到农民的需求,能否保证政府对公共物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