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时机对胸椎结核伴脊髓损害疗效的影响

来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clou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后路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伴脊髓损害的胸椎结核的可行性,比较不同手术时机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8月—2015年10月收治的26例胸椎结核伴脊髓损害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后方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其中11例出现脊髓损害症状至手术时间<3个月(A组)、15例出现脊髓损害症状至手术时间>3个月(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及术前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病变节段Cobb角、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骨融合时间;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并计算矫正度;采用ASIA分级评价手术前后脊髓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60个月,平均41.6个月。术中、术后均无脑脊液漏发生。A组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均显著少于B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融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B组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A组1例T6、7结核术后切口出现窦道,经换药等愈合,20个月骨性融合后取出内植物,36个月随访时无复发;B组1例T4、5结核术后26个月时复发并出现胸椎远端交界性后凸畸形,予以翻修。其余患者均无内固定物相关并发症或结核复发。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病变节段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Cobb角及矫正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脊髓功能ASIA分级,A组C级1例、E级10例,B组D级2例、E级13例,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34,P=1.000)。结论 对伴有脊髓损害的胸椎结核患者,后方经单侧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脊髓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可以取得满意效果;尽早手术可以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
其他文献
常绿阔叶林是庐山地带性植被,历经近70a的保护和恢复,形成不可多得的既有地带性又有地域特征的植被类型。采用典型群落调查法和每木调查法调查了群落的物种组成、分析了群落
探讨SSCI作为一种检索工具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应用。结合作者从事的美国对华课题研究,从实践角度分析如何运用SSCI作为检索工具,选择国际关系领域的代表性文献并作为该领域
在全球服务业蓬勃发展中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背景下,文章以服务质量差距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南京餐饮业的实际调查发现,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中存在"接触差距",并得出结论
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已不能完全满足对企业财务进行准确分析的要求。本文根据传统杜邦分析体系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改进建议,并对改进后杜邦分析体系的优
共和盆黄河上游土地沙漠化严重地区,导致青海湖生态环境的恶化,同时还直接威胁龙羊峡水库的正常运转。土地沙漠化面积逐年扩大,严重沙漠化面积以年均0.12万hm2的速度扩展,每
随着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在教育方面的发展,大学课堂教育方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为了使学生更好、更有个性地学习,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种教学领域的内容标准,建立一套教学
通过实验室电-热联合老化试验,研究非破坏性绝缘状态参量随着老化时间的变化规律。选取直流绝缘电阻和吸收比、介质损耗因数、局部放电作为双馈型风力发电机绝缘状态检测及评
作为哲学家和政治家的托马斯.杰斐逊不仅将"知识自由"哲学观点应用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实践中,而且从理论和实践上拓展了图书馆的功能:传播知识、实施教育。他的图书馆领导体
对"三线建设"时期,川北地区的工业遗产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和整理。通过梳理解析川北地区"三线工业"的发展概况,分析川北地区"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时间构成、类型构成和空间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