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卫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能熟练上机操作。文章针对中职学校在生源质量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学生文化底子薄,學习习惯差,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难度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创新的有效举措,旨在推进学生上机操作能力的提高和学校计算机课程的开展。
【关键词】卫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信心;亲和力;操作能力;网络道德教育
新时代伴随着我国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因此,计算机教育教学是各学校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对于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来说,由于中职学校在生源质量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学生文化底子薄,学习习惯差,以致教师在上课时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难度。笔者在中职学校从事计算机教学十余年,积极参与教研室集体备课,认为教师上课要针对中职学生学习的特点,因材施教,科学合理地规划安排《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笔者针对教学现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提出了如下改革创新措施,有利于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的开展。
一、充分认识中职学校生源文化基础差的现状
由于近年来高中与大学纷纷扩大办学规模,中职学校在生源质量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这一因素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各不相同,学习成绩不理想,增加了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难度。
计算机教学以传授实际操作技能为主,但是在实践课中,一方面由于硬件设施不齐全,另一方面由于实践课缺乏相应的指导教师,授课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指导整个班的学生,难以做到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认真细致的实践教学指导,导致有些自律性差的学生在上课期间玩游戏,用社交软件聊天等,使实践课教学目标难以完成。
二、教学改革途径
(一)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培养其主观能动性
自信心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信念,是成就一切事情的前提,学习《计算机基础》课也需要自信心。由于中职学校学生年龄在14-17岁之间,对事物的认识不足,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自信心容易受到很大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情况,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新时代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对于中职学校新生来说,《计算机基础》课是一个新事物,学生对这门课程充满了好奇心。教师一方面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一些细微进步应及时表扬,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主观能动性。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学校必须完成“低进高出”这一职业教育的特殊任务。完成这种转化的关键在教师。学习基础差,欠缺良好学习习惯,学习动力不足,厌倦学习,上课不听讲,下课不复习,考试善作弊,是不少中职学生的学习状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要充分认识其特征,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学生观,树立以“学生为主” 的新教学理念,帮助学生从自卑、自弃转化为自强、自立,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提高教师的亲和力,树立以学生为主 的新教学理念
把以学生为主的新教学理念贯穿到课堂中,正确引导学生发挥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真正体验到有所收获的喜悦。因此,课堂上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让学生尤其是表现得不如别人好的学生觉得教师是关心自己的,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亲和力。
《计算机基础》教学要采取以学生为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课程设计上积极改革创新,兼顾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教学内容选择、实践课的操作、专业技能培训、教学评估等环节可以考虑让学生参与,提倡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例如:在《计算机基础》实践课中,练习输入法打字时,千万不可操之过急,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一步一步练习;可以在练习过程中,恰当划分练习的各个阶段,提出适当目标,且熟练之后要经常性地运用。
(三)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操作能力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必须借助齐全的设备完成实践操作。故学校一方面要满足计算机教学的需要,积极改善计算机教学设备,符合国家教学要求;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中,积极配备计算机实践指导教师,确保上课时能够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认真指导,杜绝学生上课时玩游戏,用社交软聊天等不自觉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操作能力。
在教学上,中职学校教师需要摆脱传统教学思维影响,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结合各专业需要调整教学模式。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领域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增加学生上机练习的时间,使其掌握Office、Excel、Photoshop等一系列较为简单的办公软件。教师可以运用案例让学生熟悉操作流程,以此来提升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更好地提高上机操作能力,杜绝重理论而轻实践的课程设置,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中职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各种网络犯罪活动、网络道德问题接踵而至。网络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暴的内容。互联网已成为人类思想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网络世界中也出现系列棘手的道德问题。在我国,网民中绝大多数是青少年学生。这些学生在网络中可能会受到诱惑,却不知如何处理。教师上课时要注意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教育学生对此保持高度警觉。
(五)完善学校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可设立教学质量督评组,每周下到各教学单元,对新教师通过听课等形式进行教学质量督查,对上课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并要求被督查教师课后写反馈小结,这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改革单一的笔试考核方法,采取笔试和机试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另外,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提高就业能力。
综上所述,计算机教学在现代教育中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及优势,而如何完善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则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推动中职学校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蒋乃平,杜爱玲.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参考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1-52.
【关键词】卫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信心;亲和力;操作能力;网络道德教育
新时代伴随着我国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与人类活动密不可分。因此,计算机教育教学是各学校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对于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来说,由于中职学校在生源质量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学生文化底子薄,学习习惯差,以致教师在上课时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难度。笔者在中职学校从事计算机教学十余年,积极参与教研室集体备课,认为教师上课要针对中职学生学习的特点,因材施教,科学合理地规划安排《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笔者针对教学现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提出了如下改革创新措施,有利于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的开展。
一、充分认识中职学校生源文化基础差的现状
由于近年来高中与大学纷纷扩大办学规模,中职学校在生源质量上受到一定的限制,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这一因素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各不相同,学习成绩不理想,增加了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难度。
计算机教学以传授实际操作技能为主,但是在实践课中,一方面由于硬件设施不齐全,另一方面由于实践课缺乏相应的指导教师,授课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指导整个班的学生,难以做到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认真细致的实践教学指导,导致有些自律性差的学生在上课期间玩游戏,用社交软件聊天等,使实践课教学目标难以完成。
二、教学改革途径
(一)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培养其主观能动性
自信心是发自内心深处的一种信念,是成就一切事情的前提,学习《计算机基础》课也需要自信心。由于中职学校学生年龄在14-17岁之间,对事物的认识不足,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自信心容易受到很大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情况,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新时代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对于中职学校新生来说,《计算机基础》课是一个新事物,学生对这门课程充满了好奇心。教师一方面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一些细微进步应及时表扬,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主观能动性。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学校必须完成“低进高出”这一职业教育的特殊任务。完成这种转化的关键在教师。学习基础差,欠缺良好学习习惯,学习动力不足,厌倦学习,上课不听讲,下课不复习,考试善作弊,是不少中职学生的学习状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要充分认识其特征,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学生观,树立以“学生为主” 的新教学理念,帮助学生从自卑、自弃转化为自强、自立,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提高教师的亲和力,树立以学生为主 的新教学理念
把以学生为主的新教学理念贯穿到课堂中,正确引导学生发挥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真正体验到有所收获的喜悦。因此,课堂上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让学生尤其是表现得不如别人好的学生觉得教师是关心自己的,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亲和力。
《计算机基础》教学要采取以学生为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课程设计上积极改革创新,兼顾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教学内容选择、实践课的操作、专业技能培训、教学评估等环节可以考虑让学生参与,提倡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例如:在《计算机基础》实践课中,练习输入法打字时,千万不可操之过急,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一步一步练习;可以在练习过程中,恰当划分练习的各个阶段,提出适当目标,且熟练之后要经常性地运用。
(三)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操作能力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必须借助齐全的设备完成实践操作。故学校一方面要满足计算机教学的需要,积极改善计算机教学设备,符合国家教学要求;另一方面在实践教学中,积极配备计算机实践指导教师,确保上课时能够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认真指导,杜绝学生上课时玩游戏,用社交软聊天等不自觉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操作能力。
在教学上,中职学校教师需要摆脱传统教学思维影响,积极改进教学方法,结合各专业需要调整教学模式。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领域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增加学生上机练习的时间,使其掌握Office、Excel、Photoshop等一系列较为简单的办公软件。教师可以运用案例让学生熟悉操作流程,以此来提升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更好地提高上机操作能力,杜绝重理论而轻实践的课程设置,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中职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各种网络犯罪活动、网络道德问题接踵而至。网络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暴的内容。互联网已成为人类思想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网络世界中也出现系列棘手的道德问题。在我国,网民中绝大多数是青少年学生。这些学生在网络中可能会受到诱惑,却不知如何处理。教师上课时要注意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教育学生对此保持高度警觉。
(五)完善学校教学评价体系,改革教学评价方式
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可设立教学质量督评组,每周下到各教学单元,对新教师通过听课等形式进行教学质量督查,对上课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并要求被督查教师课后写反馈小结,这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改革单一的笔试考核方法,采取笔试和机试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另外,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提高就业能力。
综上所述,计算机教学在现代教育中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及优势,而如何完善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则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改革创新,进一步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推动中职学校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蒋乃平,杜爱玲.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参考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