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听说法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verC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听说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处于基础地位。听说技能是获取信息、吸取语言营养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听说法外语教学思想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出发,评述了听说法的理论基础、核心概念和教学理念,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了听说法的课堂教学过程和操作步骤,帮助教师提高英语听说法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英语听说;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374-02
  一、理论链接
  听说法形成于二十世纪中期的美国,是在结构主义和行为主义两者的理论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外语教学法。一方面,听说法仍然强调语法规则的学习,因为听说法仍然支持传统语法的观点,认为语言是由结构上相关联的不同部分组合而成的,语言学习者想要理解语言的意思就一定要学习并理解连接这些语言成分的语法规则;而另一方面,听说法认为语言学习可以通过强化来实现。听说法要求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教授正确的句子、词汇以及语言模式,学生则应不断重复和记忆这些正确的语言。听说法认为语言是说的话,而不是写出来的文字;语言是一套习惯;教语言,而不是教有关语言的知识;语言是本族人所说的话,而不是某个人认为他们应该如何说的话;语言是不同的,操一种语言的人的口头语与该种语言的传统语法有些地方是不一致的。在他们看来口语是活的语言,学习语言主要是学习口语。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提出了刺激—反应(S—R)公式。而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是的S—R联结过程,他把教學过程归结为刺激—反应—强化。布龙菲尔德把语言看作是一系列的刺激和反应,并通过杰克(Jack)和吉尔(Jill)的实验得出结论:语言教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声音刺激和学生对声音刺激进行反应的过程。
  二、典型课堂
  听说法只是一种模式,不可绝对化,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语言材料的难易程度灵活运用。各个步骤在时间安排上也要根据教学实际有所侧重。为了使大家更具体地了解上述教学过程和听说法的教学技巧,下面列举一个听说法的课例,供大家参考。
  教学过程如下:
  (一)Review and practice
  1、Reading and recite
  2、Pattern practice
  (1)Substitution
  (2)Conversion
  (3)Selection
  (二)Presentation of the new material
  1、Presentation of the new words
  2、Presentation of the new pattern
  3、Oral introduction of the story
  (三)Reading the text
  (四)Consolidation and test questions
  (五)Assignment
  三、案例解析
  在上述课例中,教师运用了一些听说法的教学理念和原则。下面我们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具体解释这些理念和原则。
  (一)课堂教学实践:教师通过示范朗读来介绍新对话。教师在对话过程中介绍生词,且生词量要限定。教师示范正确读音来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
  听说法理念与原则: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给学生做出好的示范(正确的语音),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模仿准确发音。教师在对话过程中介绍生词,而且生词量要得到限定。
  (二)课堂教学实践:教师在课堂中只用目标语,排斥或限制母语,用动作、图片和教具来辅助解释意义。
  听说法理念与原则:本族语和目标语有各自的语言系统,因此课堂上只用目标语言,尽可能减少母语对目标语习得的影响。但它不像直接法那样完全排除母语。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词汇或语法结构,可用学生的母语作简短解释。
  (三)课堂教学实践:在视频短片和老师朗读之后,学生把新对话的每一句都重复几遍。教师应该不断举起图片来提问学生,给予学生提示和鼓励,激发学生练习兴趣。
  听说法理念与原则: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习惯形成的过程。重复强化越多,习惯越牢固,学习越有效。听说法认为外语学习是通过“刺激→反应”形成习惯的过程。
  课堂上除了教师尽量用外语上课外,还大量使用录音、录像和电化教具作为刺激手段,并采取模仿和机械操练等方法强化学生的反应,巩固所学内容。
  (四)课堂教学实践:教师发起对话练习,学生相互问答。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应该给与鼓励与肯定。
  听说法理念与原则:语言学习的目的是应用语言来进行人际交流,相互沟通,获取信息。
其他文献
摘要: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使得英语作为一种媒介手段和信息转换工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如何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是当前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创新和考核方式创新三个方面分析英专口语教学创新的具体实践方法。  关键词:口语;创新;互动式教学法;情感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摘要: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所以学生写出优美的句子对作文非常重要。本文重点探讨造句的三个原则。  关键词:完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连贯性原则  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328—01    句子是文章的基本要素,所以造句是英语写作的基础。著名学者李赋宁先生在《英语学习经验谈》一书中指出:“我个人学英语的第一条经验就是学会英语
我国现行《刑法》明确将聚众斗殴规定为一罪,然而与之相应的司法解释却迟迟没有出台。  本文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三段式逻辑思维为主线,运用实证分
摘要:刘宓庆,中国香港人,祖籍湖南新宁,生于1939年11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研究生院主修语言及语言教学理论,是国际上的知名学者。刘宓庆的翻译美学理论是中国翻译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刘宓庆翻译美学思想,有助于解释刘氏理论的中国情结,推动翻译理论、翻译美学理论的建设。  关键词:刘宓庆;翻译;美学  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
摘要:多媒体对英语语言课程的教学有很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影响,本文主要讲述了多媒体对英语语言学课程的影响;英语语言学课程中多媒体出现的问题;基于多媒体的英语语言学课程模式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英语语言学;课程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391-01  多媒体的英语语言学的课程模式构建能够有助于英语语言学知识的掌握,能够提高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