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及时发现公司内控制度的缺陷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真正实现“用制度管人”的管理模式,从而大力提高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关键词】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内控制度;评审
一、存在的问题
行业内控制度评审体系不健全;管理经验不足;新进员工多,工作处于学习摸索阶段;部门之间沟通不够,易出现工作衔接上的制度漏洞;员工缺少培训,对制度流程不熟悉等等。如此就导致现代企业存在基础管理薄弱;职工队伍素质和技术水平偏低;企业加工质量需进一步提高;运行成本偏高等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现代企业存在的诸多管理问题,建立内控制度评审体系刻不容缓:完善当前的内控制度制度,加强制度执行力,内控制度评审,以促使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如何建立内控制度评审体系
(1)明确概念。指各级管理部门在本单位、本部门内部因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具有控制作用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及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由此所形成的一整套严密的控制机制,也称作内部控制体系。(2)了解内部控制的作用。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3)认识当今社会在企业内控制度体系认识上存在的三种倾向。一是集团企业在战略发生重大调整的时候,容易片面强调管控模式、组织结构变革的重要性 , 忽视了控制体系和方式的跟进和强化。二是习惯于满足传统的或曾经是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方式,而面对新经济形式挑战,准备不足,难以接受大的、根本性改变。三是内控管理是企业财务部门的事,而事实是,在没有其他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情况下,财务部门无法建立并组织实施企业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4)清楚认识到以上三种意识倾向必将导致以下三种结果。一是企业经营决策,人员分工随意性大,制度朝令夕改;二是授权管理不清晰,企业高层及中层管理人员无所适从;三是企业办事程序缺乏制度化,必然导致部门职责不明确。(5)分析企业内控作用的系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效的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维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6)掌握企业内控制度评审应遵循的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部门的各种业务和事项。二是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三是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四是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五是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7)了解企业建立内控制度应包含的要素。一是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二是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三是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四是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五是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8)熟悉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和程序。一是内部控制制度评审是以内部控制为对象,包括对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个方面的检查,通过检查、评价,找出内部控制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从而提高全系统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内部控制评价程序一般包括:制定评价工作方案、组成评价工作组、实施现场测试、认定控制缺陷、汇总评价结果、编报评价报告等环节。三是内控制度评审流程实例。为了全面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目标任务,我们对各个考核指标进行专业分析,查找实现该指标涉及的所有部门及岗位。(9)了解内控制度评审工作底稿实例。
【关键词】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内控制度;评审
一、存在的问题
行业内控制度评审体系不健全;管理经验不足;新进员工多,工作处于学习摸索阶段;部门之间沟通不够,易出现工作衔接上的制度漏洞;员工缺少培训,对制度流程不熟悉等等。如此就导致现代企业存在基础管理薄弱;职工队伍素质和技术水平偏低;企业加工质量需进一步提高;运行成本偏高等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现代企业存在的诸多管理问题,建立内控制度评审体系刻不容缓:完善当前的内控制度制度,加强制度执行力,内控制度评审,以促使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三、如何建立内控制度评审体系
(1)明确概念。指各级管理部门在本单位、本部门内部因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具有控制作用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及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由此所形成的一整套严密的控制机制,也称作内部控制体系。(2)了解内部控制的作用。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3)认识当今社会在企业内控制度体系认识上存在的三种倾向。一是集团企业在战略发生重大调整的时候,容易片面强调管控模式、组织结构变革的重要性 , 忽视了控制体系和方式的跟进和强化。二是习惯于满足传统的或曾经是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方式,而面对新经济形式挑战,准备不足,难以接受大的、根本性改变。三是内控管理是企业财务部门的事,而事实是,在没有其他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情况下,财务部门无法建立并组织实施企业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4)清楚认识到以上三种意识倾向必将导致以下三种结果。一是企业经营决策,人员分工随意性大,制度朝令夕改;二是授权管理不清晰,企业高层及中层管理人员无所适从;三是企业办事程序缺乏制度化,必然导致部门职责不明确。(5)分析企业内控作用的系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效的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维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6)掌握企业内控制度评审应遵循的原则。一是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部门的各种业务和事项。二是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三是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四是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五是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7)了解企业建立内控制度应包含的要素。一是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二是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三是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四是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五是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8)熟悉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和程序。一是内部控制制度评审是以内部控制为对象,包括对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个方面的检查,通过检查、评价,找出内部控制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改进,从而提高全系统整体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内部控制评价程序一般包括:制定评价工作方案、组成评价工作组、实施现场测试、认定控制缺陷、汇总评价结果、编报评价报告等环节。三是内控制度评审流程实例。为了全面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目标任务,我们对各个考核指标进行专业分析,查找实现该指标涉及的所有部门及岗位。(9)了解内控制度评审工作底稿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