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在现代建筑及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ppkqp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中国古典园林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历史沉淀入手,总结了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特点,分析我国园林空间设计的一些手法,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手法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以期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关键词】 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建筑;景观设计;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建筑史上留下的瑰宝,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优秀的园林历史在历史的更迭中被淹没,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留存下来的经典案例中体会到中国园林独有的艺术魅力,体会到前人建筑组合的手法和外部空间处理的艺术和技巧。在当今建筑技术发达的时代,充分理解园林的设计手法,并且将之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无疑是对我国历史宝库的重新挖掘和把中国建筑文化发扬光大。
  1、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的特点
  1.1使用和造景,具有观赏和被观赏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既要满足各种活动和使用上的要求,又要符合园林景物布局原则,同时,也要给人们带来感观上的愉悦。因此,园林建筑既是物质产品,也是艺术作品,这就要求园林建筑要适合游人在或动或静中观景,又要使景色富于变化,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
  1.2园景主要是模仿自然
  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
  1.3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
  古代造园艺术家们抓住大自然中的各种美景的典型特征提炼剪裁,把峰峦沟壑一一再现在小小的庭院中,在二维的园址上突出三维的空间效果。“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大”和“小”是相对的,关键是“假自然之景,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境”。
  1.4巧妙的空间处理手法
  在中国的古典园林造园中,与其说是造园,还不如说是建筑的布局和构造,因为建筑构成了整个园子,而其他的要素则作为建筑的附属部分。园林建筑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都力求活泼,富于变化。中国传统园林空间处理手法如下:比例协调,尺度适应,高低变化,错落有致;既要能很好地运用光影明暗的变幻,虚实的对比,又能将各种空间彼此穿插、渗透,首尾相顾,前后呼应,互相因借,此外,还使静态空间流动,达到动、静结合。
  2、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在景观的塑造上,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模仿性,如千山万水。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另一方面又充分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和全新的艺术处理手法,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开发与挖掘。
  2.1 造景元素—— — 水景的应用
  水景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景之一,中国古典园林水景在高度提炼和概括自然水体的基础之上,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技巧。水体的聚散、开合、收放、曲直极有章法,正所谓“收之成溪涧,放之为湖海”。此外,它还极其注重水体的配合组景,重在表现其静态美,动也是静中之动势。现代景观中的水景处理,更多地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中对水景动态美的表现手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动态水景的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这方面,现代景观设计大师们,已给我们做出了诸多精彩的示范。如著名的伊拉·凯勒水景广场,跌水为折线型错落排列,水瀑层层跌落,最终汇成十分壮观的大瀑布倾泻而下,水声轰鸣,艺术地再现了大自然中的壮丽水景,不失为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经典之作。至于尺度巨大的水墙、水台阶,造型各异的音乐喷泉等,在我们的视野中更是随处可见。
  2.2 植物处理方式的继承
  植物作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体现园林风格,代表传统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國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处理手法如山姿雄浑,苍松翠柏;水态轻盈,池中放莲;岸边植柳,柳间夹桃;悬崖峭壁倒挂藤本;窗前月下见梅花含笑,竹影摇曳;还有移竹当窗、槐荫当庭、栽梅绕屋等等,寄托了丰富的情感遐想,这些设计手法完全可以借鉴和发扬。另外,植物独特的形态、色彩、芳香、声响、风韵之美成为观赏特性极为丰富的内容,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创造园林意境,是我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传统手法。如松、竹、梅的“岁寒三友”,梅、兰、竹、菊的“四君子”,荷花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被认为是脱离庸俗而具有理想的象征。因此,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可以根据景观的设计主题和风格选择不同的植物,用以创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体现出不同的景观寓意。
  2.3传统园林意境的营造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诗画同源”的说法,都十分强调其中的意境,而中国传统园林更是诗画意境的延伸。所以,中国传统园林的所有手法,都是为了表达各种意境,因此,借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就是要在注重舒适、开放和生态的同时,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体现中国文化的神韵,以增强居住空间的艺术感受,提高整个建筑的文化品位。例如: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中心,毗邻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喜玛拉雅中心”就是将山水园林的意境融入到建筑中去。只不过建筑设计理念更加抽象化,只是灌输了山水园林的精神,就像苏州园林只是江南文人把江南山水融入自己的家园一样。“喜玛拉雅中心”超越了文人造园,是用现代建筑直接回归自然,表现自然,希望让都市人能生活在自然之中。于是出现了喜玛拉雅中心最独特的“林”的部分。它象征自然,而上面是现代建筑,其上又有一个空中花园,这样就把园林变得立体了。它的设计者矶崎新是在用完全抽象的理念重新解读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升华了立体山水园林的概念。喜玛拉雅中心较高的部分是“林”的两边,那仿如古代玉琮造型的正方体,是证大喜玛拉雅酒店。它们内圆外方,象征天与地,柱体中的贯穿孔则传达天与地之间的沟通,蕴含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这些都融汇着东方哲学与智慧的创意。
  2.4传统造园材料的运用
  中国古典园林常用石头、粉墙、黛瓦、青砖、木材、小品等材料。在使用传统造园材料时应注意两点:首先,要赋予传统材料如青砖、红砖、瓦片、石板、木材、块石等使用上的新的手法,赋以新意;其次,把传统材料和新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如瓦片和不锈钢、石材的铰接等等,形成粗旷古朴的肌理与平整圆滑的质感之间的强烈反差,使人产生厚重和轻盈、坚硬和柔和的对比等感觉,达到耳目一新的景观效果。
  结语:
  中国的现代建筑设计发展至今,中国古典园林的借鉴和运用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在现代城市景观和建筑设计中完全可以得到全新的诠释和发展。我们可以相信,一门新的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设计学将在现代建筑的发展中逐渐充实、完善和成熟。因景生境,无所不在的人居美好环境将是建筑设计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和境界。
  参考文献:
  [1]王彤.浅谈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J].现代园林,2005(05).
  [2]杨永菲,李欢,李延鹏.谈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廊[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05).
  [3]高力,陈飞虎,王立群.论中国古典园林的理水艺术[J].芒种,2016(04).
其他文献
在新时期发展中,污水处理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必须对其加强重视.本文首先分析设施建设现状及其建设过程中存在各项问题.然后以此为基础,提出问题解决策略,分别
黑龙江省博物馆刘晓东研究员的《渤海文化研究》一书,由张忠培先生作序,已正式出版了①,这是学术界值得祝贺的事。而作为作者的大学同班同学,我的兴奋心情又是异于他人的。第
这注定是一场让我难忘的讲课.到省委统战部工作20年,虽然一直在研究室工作,到乡镇一级调研却屈指可数,至于村里的记忆还是20多年前在外婆家的感觉.接到省社会主义学院教务处
【摘要】城市规划的目的是满足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对生态进行保护的需要,为城市居民的各种社会活动创造优良的条件。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对城市空间环境划分、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效用。尤其是随着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景观生态学在城市规划中的优势更加明显。本文探讨了城市规划管理中景观生态学的运用。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景观生态学;运用  景观生态学
环境保护在生活中的分量逐渐增大,其配套技术如环境监测技术也得到了了进一步的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环境监测的内容,并讨论了其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龚自珍堪称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精神先驱.当激进的改革要求遭受挫折后,龚自珍便将沉沉心事投向了佛学.佛学赋予的智慧和普渡众生的济世观念使龚自珍受益颇深,一方面既找到了一
为把青岛市建成为“世界著名特色城市”、“全国重点中心城市”,本课题组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角度,充分利用经济普查、人口普查、1%人口抽样调查以及
滨水带风景园林体系的有效构建,既能够基于内部生态稳定性,为整体城市生态文明体系提供拓展平台,从而真正将可持续与生态循环的思想落实;同时更能够根据滨水带环境中涵盖的资
已故民盟中央名誉主席费孝通教授,是吴江人,这是人尽皆知的事。但鲜为人知的,费老是张家港的女婿,也正因此,他对张家港民盟组织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1939年4年,费老与张家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