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可以这么介绍我,她是位会做首饰的西点师”,对面的女孩狡黠地扑闪了一下双眼,“制作西点和设计一样,是一个创作与分享的过程。若朋友们品尝了之后很开心,对我来说就是件欢乐的事情。”她是张小川,爱做西点、喜欢观察昆虫;在阳台上灌溉花草,用螳螂的双眼观察世界,或是想象自己在雕塑里奔跑——她说多数时候她活在自己内心的那个 “宇宙”里,她把它的各个角落在一系列首饰、家具中 “具象”,那是她写给所有生命体的告白。
2007年,张小川挥别意国的西红柿面和杯碗甜点,登上回国的飞机。当时她并未意识到这次回国是一个绝佳“时机”。“回国后,从母亲、周遭朋友的一些改变中我发现,设计品已开始悄然无声地进入了多数人的生活。”她强烈感受到国内正发生一股“涌动”——那时这片疆土对国外设计师、设计产品以及本土设计力量的渴望正与日俱增。“我很幸运,赶上了好时机,整个社会对新生事物的包容度、喜爱度都空前旺盛。”紧接着,她把自己 “关” 在了家里。在Domus设计学院学习期间,她并无太多精力着手自己的作品,回国后她一鼓作气让内心的宇宙爆发。你甚至会被她描述当时情景的那种兴奋所感染,脑中浮现那个 “忘乎所以”、埋头苦干的女孩。当她最终把一系列自己认为满意的作品呈现给朋友们时,她的舞台已经搭建完成。
S=surface Z=张小川
S:你原本是雕塑专业出身,后来出国深造时选择了首饰设计,如何解读这一系列转变?
Z: 我的 “爱好”很广泛,高中读美院 (广州美术学院) 附中时最想学服装设计。后来念大学,因为母亲是广美的服装系老师,为了避嫌我自己决定学习雕塑。但这不是盲目的,其实服装就是包裹在人体外的“雕塑”,它们都是立体的,同时需要通过身体去感知,也有一种“时间性”在里面。我不甘心只是停留在二维、仅仅在平面上绘制图案。我很庆幸当时自己做了这个选择,这对我后来的创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无论是作品中关于立体空间的思考,还是对我自身——雕塑让我获得了无限的自由。
S:这是一种内心的 “自由”?
Z:是的。譬如在一件微小的陶瓷首饰内部,里面有许多空间与通道。我经常幻想自己进入自己所设计的陶瓷首饰里,试想如果自己站在其中,会看见怎样的光与影,那些通道又将通向何处。也许那里面的张小川在奔跑,也许她会看到一些斑斑驳驳的光——这一切对我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历程。虽然这是发生在我内心世界里的“奇遇”,但它们和设计实物一样让我享受。
S:你的 “空中花园” 让人印象深刻,见到它的人大多都会有同一个反应:“好美”,它是否正是来源于你的某个 “臆想” ?
Z:“空中花园”的来历、历程、创作都是从我平时的 “想象”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不是无中生有,就是在把陶瓷首饰无限扩大之后,形成了这座巨型花园。它们早就在我的心里,不是突然灵光一闪得到的。从“生息椅”再到“空中花园”,包括其他首饰,其实它们大多在我心中酝酿了很久。我经常会抉择,挑选自己想法中较为成熟或比较完整的几个,同时我也要考虑能不能够完整、完美地将想法表达出来。有一些念头也许会先搁置一边,在我认为自己没有想透时我不会着手去做。所以我现在面临的是这个问题:不是缺少想法,而是想法太多时需要先放弃一部分。
S:“生命”似乎是你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正如你前面提到的那样,这是你自身的一种特质?
Z:我如此关注与生命有关的东西,无论是植物还是昆虫,很重要一点是因为我个人是感恩的。活在这个世上,我不想只是“吸收”我所热爱的东西,而是想把它们回馈给更多人。若能将我热爱的东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并有人喜欢、产生共鸣,我便觉得满足。这一点无论在我的艺术创作中,还是日常生活里都很重要。所以如果问我这几年心态上有什么变化,我会说自己有了一种“社会责任感”,并不是说因为出名就有何不同,而是因为关注自己的人越多,我希望做得越好,把自己认为美好或是有趣的东西让更多人知晓。
S:你对待设计的态度应该也是如此,最重要的是不遮不掩,展现最 “原始” 的那一面?
Z:对,其实我一直不愿意设定太多远大的目标,比如要多成功,或产生多么爆炸性的效应。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创作最重要的就是真诚。“真诚”意味着,首先我自身很喜欢一件东西,然后我通过一种最合适的方法把它展现出来——这个过程不是通过分析消费群体的喜好、结合各种社会问题是否能产生效应得到的,那是其中一种路,只是不太适合我。当我坚定对一件东西的热爱之情,我相信总有一些人也会因它产生“共鸣”。
S:请描述一下你通常的工作方式。
Z:我可以先说说我的工作室。我现在的工作室分成两部分:一边是进行我的艺术首饰创作,可能也会产生一些衍生品,就是那些用于日常佩戴的首饰,都是可以购买的商品。另一边就是商业上的一些项目合作,比如与亚太公司合作完成的“空中花园”。我认为这两者结合得不错,包括我画的一些原稿,我可以把它们换一种方式展现——印到丝巾上,过段时间这些画也会呈现在一些家具中。如果只是画了一幅画,我通常会觉得不满足,我希望它们能够 “生长” 成不同的东西。
S:与常规性艺术创作相比,商业项目对你而言有什么不同?
Z:能够在商业上得到认可很难得,而且有人愿意关注我这些相对艺术的东西,并为它们买单,这对我来说已是很大的鼓励。有些人总说 “商业模式很让作品掉价”,其实我很恨 “模式”这个词,这里存在一种偏见,为何总是认为 “观众们” 没智慧呢?我很希望商业这部分能做好,因为首先我相信很多人都很有“智慧”,他们有那个鉴赏能力;第二,商业合作可以让你的想法以多种形式实现出来,这就很好。
S:最后请谈谈,生活中的你是怎样的?
Z:我的生活基本就是侍花弄草、看电影、听音乐、阅读、旅行、做好吃的……还有发呆。这一切都是我生活的必需,发呆是必需品。其实“不做什么”非常必要,在设计中亦是如此。多数人在看到一个物件时常会问它有何用,那我会说即使它只是用来欣赏也足够了。不一定非得是“一个杯子只能盛水,电子商品可以看视频”那般,若它们仅仅可以让你心生愉悦、滋润心灵,那便是其存于这个世界的意义。“作用”不是总能看到,但能体会到。
结束对张小川的采访后,记者在尤伦斯的艺术商店里闲逛。身边一位约莫五十岁上下的女士兴奋地向挽着她的先生说:“瞅,这些戒指多好看!”不经意望过去,那正是几分钟前告别的女孩设计的戒指系列 “飞繁”,不禁为她感到高兴。因为她刚刚这么告诉记者:“我非常坚定,要真诚地做东西。越真诚的东西其实越能够打动别人,这种‘打动’是无声无息的,不需要大力宣传,也不需要说得多么神乎其技,就是可以让你打心眼儿里觉得舒服或是产生一种感触。”真诚与率真是张小川的天性,但这也是设计里最难能可贵的一种语言。
2007年,张小川挥别意国的西红柿面和杯碗甜点,登上回国的飞机。当时她并未意识到这次回国是一个绝佳“时机”。“回国后,从母亲、周遭朋友的一些改变中我发现,设计品已开始悄然无声地进入了多数人的生活。”她强烈感受到国内正发生一股“涌动”——那时这片疆土对国外设计师、设计产品以及本土设计力量的渴望正与日俱增。“我很幸运,赶上了好时机,整个社会对新生事物的包容度、喜爱度都空前旺盛。”紧接着,她把自己 “关” 在了家里。在Domus设计学院学习期间,她并无太多精力着手自己的作品,回国后她一鼓作气让内心的宇宙爆发。你甚至会被她描述当时情景的那种兴奋所感染,脑中浮现那个 “忘乎所以”、埋头苦干的女孩。当她最终把一系列自己认为满意的作品呈现给朋友们时,她的舞台已经搭建完成。
S=surface Z=张小川
S:你原本是雕塑专业出身,后来出国深造时选择了首饰设计,如何解读这一系列转变?
Z: 我的 “爱好”很广泛,高中读美院 (广州美术学院) 附中时最想学服装设计。后来念大学,因为母亲是广美的服装系老师,为了避嫌我自己决定学习雕塑。但这不是盲目的,其实服装就是包裹在人体外的“雕塑”,它们都是立体的,同时需要通过身体去感知,也有一种“时间性”在里面。我不甘心只是停留在二维、仅仅在平面上绘制图案。我很庆幸当时自己做了这个选择,这对我后来的创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无论是作品中关于立体空间的思考,还是对我自身——雕塑让我获得了无限的自由。
S:这是一种内心的 “自由”?
Z:是的。譬如在一件微小的陶瓷首饰内部,里面有许多空间与通道。我经常幻想自己进入自己所设计的陶瓷首饰里,试想如果自己站在其中,会看见怎样的光与影,那些通道又将通向何处。也许那里面的张小川在奔跑,也许她会看到一些斑斑驳驳的光——这一切对我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历程。虽然这是发生在我内心世界里的“奇遇”,但它们和设计实物一样让我享受。
S:你的 “空中花园” 让人印象深刻,见到它的人大多都会有同一个反应:“好美”,它是否正是来源于你的某个 “臆想” ?
Z:“空中花园”的来历、历程、创作都是从我平时的 “想象”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不是无中生有,就是在把陶瓷首饰无限扩大之后,形成了这座巨型花园。它们早就在我的心里,不是突然灵光一闪得到的。从“生息椅”再到“空中花园”,包括其他首饰,其实它们大多在我心中酝酿了很久。我经常会抉择,挑选自己想法中较为成熟或比较完整的几个,同时我也要考虑能不能够完整、完美地将想法表达出来。有一些念头也许会先搁置一边,在我认为自己没有想透时我不会着手去做。所以我现在面临的是这个问题:不是缺少想法,而是想法太多时需要先放弃一部分。
S:“生命”似乎是你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正如你前面提到的那样,这是你自身的一种特质?
Z:我如此关注与生命有关的东西,无论是植物还是昆虫,很重要一点是因为我个人是感恩的。活在这个世上,我不想只是“吸收”我所热爱的东西,而是想把它们回馈给更多人。若能将我热爱的东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并有人喜欢、产生共鸣,我便觉得满足。这一点无论在我的艺术创作中,还是日常生活里都很重要。所以如果问我这几年心态上有什么变化,我会说自己有了一种“社会责任感”,并不是说因为出名就有何不同,而是因为关注自己的人越多,我希望做得越好,把自己认为美好或是有趣的东西让更多人知晓。
S:你对待设计的态度应该也是如此,最重要的是不遮不掩,展现最 “原始” 的那一面?
Z:对,其实我一直不愿意设定太多远大的目标,比如要多成功,或产生多么爆炸性的效应。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创作最重要的就是真诚。“真诚”意味着,首先我自身很喜欢一件东西,然后我通过一种最合适的方法把它展现出来——这个过程不是通过分析消费群体的喜好、结合各种社会问题是否能产生效应得到的,那是其中一种路,只是不太适合我。当我坚定对一件东西的热爱之情,我相信总有一些人也会因它产生“共鸣”。
S:请描述一下你通常的工作方式。
Z:我可以先说说我的工作室。我现在的工作室分成两部分:一边是进行我的艺术首饰创作,可能也会产生一些衍生品,就是那些用于日常佩戴的首饰,都是可以购买的商品。另一边就是商业上的一些项目合作,比如与亚太公司合作完成的“空中花园”。我认为这两者结合得不错,包括我画的一些原稿,我可以把它们换一种方式展现——印到丝巾上,过段时间这些画也会呈现在一些家具中。如果只是画了一幅画,我通常会觉得不满足,我希望它们能够 “生长” 成不同的东西。
S:与常规性艺术创作相比,商业项目对你而言有什么不同?
Z:能够在商业上得到认可很难得,而且有人愿意关注我这些相对艺术的东西,并为它们买单,这对我来说已是很大的鼓励。有些人总说 “商业模式很让作品掉价”,其实我很恨 “模式”这个词,这里存在一种偏见,为何总是认为 “观众们” 没智慧呢?我很希望商业这部分能做好,因为首先我相信很多人都很有“智慧”,他们有那个鉴赏能力;第二,商业合作可以让你的想法以多种形式实现出来,这就很好。
S:最后请谈谈,生活中的你是怎样的?
Z:我的生活基本就是侍花弄草、看电影、听音乐、阅读、旅行、做好吃的……还有发呆。这一切都是我生活的必需,发呆是必需品。其实“不做什么”非常必要,在设计中亦是如此。多数人在看到一个物件时常会问它有何用,那我会说即使它只是用来欣赏也足够了。不一定非得是“一个杯子只能盛水,电子商品可以看视频”那般,若它们仅仅可以让你心生愉悦、滋润心灵,那便是其存于这个世界的意义。“作用”不是总能看到,但能体会到。
结束对张小川的采访后,记者在尤伦斯的艺术商店里闲逛。身边一位约莫五十岁上下的女士兴奋地向挽着她的先生说:“瞅,这些戒指多好看!”不经意望过去,那正是几分钟前告别的女孩设计的戒指系列 “飞繁”,不禁为她感到高兴。因为她刚刚这么告诉记者:“我非常坚定,要真诚地做东西。越真诚的东西其实越能够打动别人,这种‘打动’是无声无息的,不需要大力宣传,也不需要说得多么神乎其技,就是可以让你打心眼儿里觉得舒服或是产生一种感触。”真诚与率真是张小川的天性,但这也是设计里最难能可贵的一种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