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钱立志的“创新路线”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d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沉甸甸的证章上,铭刻着他忠实履行打赢新使命,在信息化战场上自主创新的人生传奇:他瞄准世界军事革命前沿,潜心传统炮兵的信息化改造,参与创建了我军首个无人机运用工程专业,主持研制了某型特种侦察弹等一系列我国首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弹药,获得了6项国家发明专利,攻克了光电设备抗高过载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改变了我军炮兵传统作战样式,使信息化作战实现了革命性的跨越式发展,用心血和智慧拓展出了一条直面未来战场的炮兵创新路线。
  他叫钱立志,我军著名信息化弹药专家,炮兵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2005年1月26日,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通令,为他荣记一等功。
  
  放飞“无人战鹰”,变炮兵“人工侦察”为“信息侦察”
  
  


  1989年3月,华东某靶场。骄阳炙烤着大地,一场带实战背景的战术演练正在进行。
  发现目标!启动炮兵射击快速反应系统!计时开始!
  “滴答一滴答——滴答”,当秒针定格在40时,第一发炮弹从炮膛呼啸而出。传统决定炮兵射击诸元所需的时间为3分钟,炮兵快反系统使之缩短了2分20秒。担任这场演练的技术总指挥便是钱立志。那年,他刚刚26岁。
  26岁的年龄,让人无法与任何有分量的头衔相联系;但26岁的钱立志,却已具有了4年炮兵专业本科、2年炮兵教员、3年华东工学院兵器与系统工程专业研究生的经历,这让他比常人多了一些知识和阅历的积淀,也添了几分军事研究的洞察力。对于当时的中国军队,尽管“信息化”还是个比较陌生的名词,但透过从3分钟到40秒的巨大变化,钱立志立刻敏锐地意识到:一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正悄然来临。就在大家为演练成功欢呼之时,钱立志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炮兵快反系统,虽然能大大缩短炮兵火力反应的时间,但决定炮兵射击诸元的前提是目标信息获取,在缩短决定射击诸元时间已再无较大空间的情况下,目标信息获取的速度将成为制约炮兵火力反应时间的关键。想到这,钱立志眼前豁然开朗:传统的人工侦察手段,已成为炮兵战斗力提升的“瓶颈”,必须对其进行信息化改造,实现由“人工侦察”向“信息侦察”的转变。在这种思维理念的牵引下,钱立志开始了探索全新侦察手段、让“战争之神”重新焕发青春的攻关历程。
  机会终于来了,总部将无人机运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训任务赋予给了炮兵学院。 无人机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高科技装备之一,是炮兵实施信息化侦察的主要工具,被誉为现代战场的“千里眼”。美军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便将无人机大批投入到了战争之中。但当时对于我军,却还几乎是一片空白。面对这张“白纸”,钱立志没有畏惧,迅速从炮兵“快反”研究中抽身而出,主动请缨,和都基焱教授等一起挑起了组建无人机教研室、创建无人机运用工程学科专业的重任。
  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钱立志对无人机全部资料一条一条梳理分类、一字一句斟酌取合、一点一点摸索研究,和教研室人员一起整理出了600多万字的教学资料,编写出版了《现代无人机技术》、《无人机控制与导航原理》等27部专著和教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专业体系,实现了无人机教学从无到有的突破。2001年,《无人机运用工程专业创建与发展》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军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该专业的成功创建,一举改变了我军炮兵以人工为主进行战场目标侦察和毁伤效果评估的传统模式,实现了炮兵侦察和校射一体化,大大提高了火力打击的精度,使炮兵这一“战争之神”在信息化战场上重新焕发了青春。
  
  研制特种侦察弹,自主开辟影像侦察“天路”
  
  创新,是战斗力建设的命脉,推陈出新是创新永恒的规律。一次,在讲解科索沃战争中的无人机战例时,有名学员提问,无人机这么先进,为什么还经常发生被击落的事件?
  一连几天,学员的提问始终萦绕在耳际,让钱立志陷入了沉思:无人机红外特征、声音特征明显,容易被雷达捕获,突防能力较差。能否克服无人机这一“软肋”,研发一种造价更低廉、突防能力更强、操作更简单的战场特种侦察弹,真正为炮兵安上“千里眼”呢?钱立志开始了又一次创新。
  不久,特种侦察弹立项后,钱立志带领课题组的同志经过100多个日夜的攻关试验,2000年5月,特种侦察弹静态试验终于获得成功。
  出人意料的是,同年6月,钱立志率领课题组在东北某试验基地进行特种侦察弹第一次动态试验时,试验弹发射升空后,地面接收显示屏没有收到任何画面,而是一片“雪花”。钱立志拆解弹体,查找故障,发现技术还是“卡”在了膛内抗过载问题上。
  抗过载问题是特种侦察弹研制过程中最难解决也是最关键的一环,是个世界性的技术难题。当时国际上光电设备抗过载最高只能达到几百个重力加速度,而某型火炮的炮弹在发射瞬间,实际过载将达到10000多个重力加速度。也就是说,自重1公斤的物体,在发射瞬间将会受到10000多公斤的压力。对于普通影像侦察设备来说,如果不进行抗过载技术处理,别说13000个重力加速度,就是1个重力加速度,也足以令它粉身碎骨。
  又是几番艰苦攻关……2001年7月,钱立志带着试验弹再次来到基地进行试验。随着一声“放”的口令,炮弹划着一条优美的弧线飞向蓝天,在预定空域顺利分解,弹出的挂着侦察设备的降落伞,犹如一朵美丽的蒲公英,飘荡在半空。随即,地面接收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画面。我国第一发特种侦察弹终于响亮出膛!这标志着我国历史上第一枚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化弹药成功诞生。
  成绩面前,钱立志没有停止创新的脚步。为了攻克特种侦察弹的信息处理难题,钱立志对无人机侦察图像处理系统加以改进,研制发明了特种弹侦察图像的地面接收系统和处理系统,使之构成了一个全新的炮兵作战体系。
  2002年4月,该型特种侦察弹系统获国家发明专利,9月,该项目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12月,又全票通过了16名国家级评委的评审,获国家级技术发明二等奖。
  
  实践中探索装、训、战一体化,让创新成果与未来战场对接
  
  钱立志无法忘记1996年10月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皖东某机场。首期无人机学员正在举行首次试飞训练。“发射!”当指挥员一声令下,一架小巧的无人机徐徐升空……当飞机上升到数百米高度时,按飞行计划,无人机将“左盘”进入预定航线,一切似乎都在按计划进行。就在此时,地面控制站指挥人员从气压高度指示表上发现,飞机突然掉高,快速冲向地面。说时迟,那时快,在现场担任指导教员的钱立志果敢采取施救措施,连续发出“平飞”、“爬升”等一系列操作指令,最终让无人机重新飞上了天空。训练结束,在查找事故原因时, 大家才发现,原来是担任操作手的学员紧张中错误地将“左盘”按成了“俯冲”。
  经历了这次有惊无险的意外,钱立志没有沉浸在庆幸之中,相反却引发了深深的忧虑:无人机价格昂贵,且飞行寿命有限。抛开飞行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事故不说,就是正常飞行,以无人机实飞的方式培训一名合格的操控手,少说也要花费100多万元的培训费,实装实训代价太高。怎么办?一个想法在钱立志的脑海中浮出:如果能研制一套无人机仿真模拟训练系统用于教学,不但可以节约有限的训练经费,而且还可以通过反复模拟训练,提高操控手的飞行水平。
  当年10月,该项目正式立项。首个无人机训练模拟系统很快研制成功,并投入教学。该系统可模拟各种场景、气候条件下的无人机飞行训练,学员利用该系统训练合格后,只需实飞一个架次便可达到教学大纲要求,训练成本下降了87%。迄今,该院利用这一系统已为全军培养了100多名无人机操控手。仅此一项,便为军队节约训练经费上亿元。2001年,该成果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无人机在军事斗争的实战应用中,由于受落点散布大、降落场地要求高等因素限制,安全回收是个难题。为了让无人机尽快满足实战环境要求,真正实现“放得出去,收得回来”,钱立志与课题组一起进行了专项攻关,研制出了伞降无人机落点控制系统,使降落场地要求一下子比厂家提出的技术指标缩小了9倍,无人机的作战效能由此成倍增长。
  无人机侦察获取的前沿信息,不能实时传送,而且无法直通炮阵地,限制了炮兵火力反应的时间。经过反复试验,钱立志研制成功了便携式无人机侦察信息接收处理系统和空中侦察图像非线性处理系统,运用该成果,不但能实现战场境况的“现场直播”,而且所有侦察获取的信息可以直通炮阵地指挥控制系统,实现了陆空一体化联训联战。在后续的跟进研究中,钱立志还成功创建了“一站双机”、“异地发射回收”、“超纵深飞行”等一整套无人机战法体系,有效提升了无人机的应急作战能力……
  “教学相长,名师高徒”。高起点的专业教学,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为一大批青年英才铺就了快速成长之路。首批无人机专业学员后国丰,到部队后运用在校所学,很快成为一名优秀的无人机分队指挥员,同时成长为解决无人机实战技术难题的专家。他不但出色完成了多次重大军事演习的炮兵侦察保障任务,还先后解决无人机训练飞行中的20余个技术难题,很多成果被生产厂家吸纳进无人机的技术改进中,并被炮兵学院收入了教学资料。由于成绩突出,荣立了二等功。
  使命如山,创新不断!43岁的钱立志雄心勃勃,披锐执坚,可以肯定,他所开辟的炮兵“创新路线”,在未来信息化主战场上将不断延展……
  责任编辑/余彦隆
其他文献
  本文在充分了解国内外先进脱硫工艺的基础上,完成了单吹颗粒镁铁水脱硫的工艺设计,并应用于宁波钢铁公司铁水脱硫生产过程中.由于铁水脱硫过程中影响因素极为复杂,本文采用
为打造乡村发展升级版,做好典型引路和样板示范,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需要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快打造苏州市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标杆.本文分析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意义,
  本文首先在理论对镁复合脱硫剂与复合脱硫剂的脱硫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含有一定量镁的镁复合脱硫剂在理论上应当比复合脱硫剂在使用上要更好。对两种脱硫剂在实际生产中的
  本文介绍了宣钢炼钢厂KR脱硫工艺的生产实践,阐述了KR脱硫操作工艺改进方面的实践经验与应用效果,总结了提高脱硫效率的最佳工艺参数控制。
  宣钢炼钢厂推行“一罐到底”工艺与现场生产实际相结合,避免引起铁水温降、铁水损失和环境污染,经过近一年的生产实践,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总结了重钢铁水渣洗脱硅的工艺试验。分析了脱硅剂加入量、原始硅含量及脱硅操作等对脱硅效果的影响,讨论了试验中铁水温降、脱硅渣泡沫化等问题。
  本文主要从首钢京唐公司300吨超大型铁水KR脱硫捞渣与扒渣最初三个月,以及2011年全年的生产应用情况对比,分析总结了捞渣机在超大型铁水包脱硫捞渣实际生产应用情况。捞渣
2020 年11 月30 日,尽管天气寒冷,也挡不住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的热情.河南省科技特派员毛瑞玲、闻三峡、熊伟、任方胜、王立明、任荣玉和任建润等组成小麦产业技术服务队,深
期刊
  简要介绍了由于宁钢公司采用钛矿护高炉后,造成铁水中钛含量有大幅的升高(原铁水中Ti<0.02%,护炉后铁水中Ti>0.12%),对炼钢厂纯吹镁粉进行铁水预处理脱硫工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铁
  采用一种开闭水口滑动装置,快速关闭出钢口,防止二次下渣,使用后减少了因钢水顶渣量大,造成的渣中物质污染钢水的现象,提高了转炉合金回收率,降低了精炼各项造渣料消耗,减少了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