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心理学视角下对饭圈文化的探索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gh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伴随各种综艺、电视剧的热播,饭圈各平台的竞争愈演愈烈,爱奇艺、腾讯、微博等饭圈常用平台组织运行的各类活动,再一次将饭圈文化拉入了民众的视野。饭圈究竟是什么?为什么饭圈的群体如同指数爆炸式增长?饭圈又在怎样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2018年中国青年人兴趣社交白皮书》显示兴趣部落活跃用户的年龄分布21岁以下的青年占81.2%,大学生群体作为青少年的引领者,更是当下饭圈的引导主力军,因此大学生意识的研究尤其重要。针对此类问题,基于阿德勒提出的个体心理学视角:自卑与补偿、优越感目标的达成对饭圈文化进行分析,探究当下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共性,提出教育引导机制。
  [关    键   词]  饭圈;饭圈文化;个体心理学;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9-0148-02
   一、现代饭圈及饭圈文化的特征
   饭是指粉丝(音译fans),圈指的是一个群体。饭圈,则是粉丝的集合体——粉丝圈,具体是明星所属经纪公司为迎合大众和自身利益需要,帮助明星绑定粉丝的一种新形态。饭圈文化,则是一个多元的统一体,它的意义更为广泛,包含的不仅是饭圈这个主体,还有饭圈的行为、特殊语言等。
   近日《乘风破浪的姐姐》热播,饭圈粉丝们出现了不同的行为表现与心理状态,从积极与消极的心理状态划分:
   积极型:将姐姐们努力拼搏的女团精神和舞台呈现,视之为一种鼓励。
   无动于衷型:各种热议持事不关己态度,无讨论,无任何追星行为。
   消极型:只看到在网络上热议的、相对片面的描述,进行一种消极的舆论传播。
   ......
   二、个体心理学——自卑情绪与优越感
   个体心理学:个体心理学概念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率先提出,以自卑与补偿为主要论述观点,此概念产生于20世纪初,起点为人类的缺陷,之后产生人们对自卑情结、优越情结的思考,以及创造性自我为中心的概念论述。主要观点如下:自卑: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情绪则是一种自卑情绪。优越感: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追求优越感的目标,且取决于个人生活的意义。
   张铭凯在《“自卑与补偿”理论之于大学生教育:内涵、意义与启示》中提到个体心理学的主体内容:自卑与补偿,其部分特点有受众对象的全纳性、行为分析的联动性。现如今饭圈文化通过语言、意识形态等不同形式已经渗透入个体心理学的部分受众对象——大学生群体的日常生活中,在这之中群体的行为表征深受饭圈文化的影响,群体心理也存在较大的变化。
   三、自卑与优越的个体心理对饭圈影响及分析
   (一)情绪情感波动机制
   饭圈事件更新交替异常迅速,是情绪情感从产生到发展再到消逝的重要引导机制。就以微博為例,热搜榜的更新是每分钟一次,课余时间,大多数大学生会选择浏览微博热搜,获取即时资讯,时而引发热烈讨论,时而沉默不语。由此,可以看出当各种各样的新鲜事物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会引起人们潜意识思考和情绪的波动。饭圈新闻频繁更替,由开始发现新闻感到惊讶或产生了解信息后的满足感,到之后大学生群体发现自己其实根本无法掌控所有、了解一切,并且跟不上脚步时的过程中,极易产生自卑感,于是优越感目标很快建立——积极探索、消极回避、无关痛痒。这三者都可达到补偿效果,但对个体心理的长远影响大有不同,最终优越感的产生也均存在较大差异。
   (二)“捧杀”
   “捧杀”作为一种意识已然存在于饭圈的各个角落。粉丝们往往过分追捧喜爱的明星,过度赞扬他们,且大概率招致他人反感的行为,即为“捧杀”。“我喜欢他,我就必须捧,大家一起做‘舔狗’”。从现在饭圈大形势中看到,消极的、过度狂热的部分大学生群体已将捧杀作为一种思想意识在引导行为。他们本身对明星这项职业或唱歌,或舞蹈,或演戏,也可能是对明星的外表等有所向往,但是自己却无法得到,而产生自卑情绪。因此过度追捧明星的产品,超负荷地购买周边商品,帮助他们建造外表与实力并存的海市蜃楼。使他们获得名利上的成功,成为自己心中的骄傲,目标达成,进而优越感产生,此类在大学生群体中属共性的消极优越感迫切需引导转变。
   (三)“个人主义”价值观
   1.个人生活:去年热播的某部大剧掀起一阵热潮,大学生间的交流:演员的选角,外表必备,相比之下讨论更为热烈的是女主的人物设定、性格等方面。这部剧受欢迎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第一是演员的实力,第二是人物设定符合当下大学生的审美,女主生在清朝,为奴为婢却生性自由、独立,是有谋略、有胆识的人。再者,大学生是一个半独立群体,对拥有自己独立的生活、意识形态和观念,存在一种普遍的期待,有一定知识储备的他们不仅存在对设想的需求,更希望能够付诸实践。但是来自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困扰有所阻挠,例如父母的否定、金钱的限制、条件的不满足等,让其潜意识中认为自己缺少了完成梦想的条件,从而产生自卑感。他们将追求优越感的目标设立于追求个人主义、实力主义、自由主义。越是自卑,就越渴望独立自主,拥有更强的能力。
   2.大环境:然而个人主义优越目标形成的影响因素远不止是个人生活因素,且有大环境因素。事实上这种思潮的产生,追溯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形成,着重强调的是自身的独立性和独特性特征,在早先我国大众将其视为新型的价值观念。以国家为界,饭圈同样有分类:韩圈、欧美圈等,各国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以及喜好进入不同圈子,以本身存在的价值观为体,选择性地吸收其他各国不同人群的价值观念,以其为用,形成了饭圈中价值观影响的融合互补、互惠互利。纵观整个过程,他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获取更多资讯,通过接触新事物,以个体为着力点从中补偿他们在其他领域的自卑,同时完成个人主义思想的传播,上升为优越感目标的实现。    “当代青年的生活背景是新媒体时代,他们习惯于这个信息爆炸时代带给他们的多元化知识,也已经接受了一些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左的思想观点,因此进行一些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宣传极易引起逆反心理”,这说明,通过饭圈载体——媒体平台我们可以远观到大学生群体优越感目标的建立:在考虑到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同时,对个人价值观的升级、集体和个人共同补偿的愿景。将自身作为价值观转变的起点,力图扭转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以前沿的、最优化的新型思想形态与民族观念的融合,形成思想意识的结合,逐步改变其群体的价值观念,此举不仅有利于群体,也是在实现个人主义的优越感。与此同时,极度的把握和优越感的实现亟须引导。
   四、意识形态引导路径:“优越感+”三步走初探
   第一步:激活优越感
   要解决“捧杀”“个人主义的正向引导”“知情意行健康发展”等问题,必须回归根本,从人本身的心理状态出发,增加优越感满足的渠道,建立引导机制。意识形态缘起饭圈,也必回归饭圈。通过饭圈的载体——各大媒体平台的操作,专门建立大学生饭圈群体讨论平台,争取让每一个大学生在其中优秀、健康言论发表,受到大众关注,增加其参与感,催生优越感。此类被激活的优越感是正向且积极的,并且会逐渐取代一部分“捧杀”等不良风气形成的优越感,激发大学生群体积极的思想意识。
   第二步:开拓优越感
   在部分消极优越感被取代之后,将会进入一个瓶颈期。另一部分大学生群体,无法从第三平台改变自己的观念。因此我们可以从饭圈中的第二者入手。提高入圈门槛,打造优质明星。优质明星指的是,有超强的业务能力,足够优秀的明星,这样的明星无需群体的捧杀,并且可以以优良的人品感染人,最佳的行为教育人,正向的价值观引导人。由此让群体从优质明星的外观和实力中同时得到作为粉丝的优越感,实现开拓。以饭圈明星的影响力来说,大面积开拓优越感的举措,不失为一个调整契机。
   第三步:稳固优越感
   建立长效机制,高标准严要求的门槛必不可少,高校思想指导也不能落后,针对大学生群体优越感的建立。在前两步的调整之下,积极健康的优越感会占主导,此时就需稳固其地位,不讓原本消极因素乘虚而入。不能仅仅依靠饭圈本身以及媒体等社会因素,必须从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入手。让正向的优越感更加稳固,就不能只停留在网络世界虚无缥缈的满足之中,必须要回归现实,让健康的优越感取代不良的优越感,并且稳固成为社会良好的风气,从而也净化饭圈。
   五、结语
   “优越感的追求是极具弹性的,事实上,一个人愈健康、愈接近正常,当他的努力在某一特殊方向受到阻挠时,他愈能另外找寻新的门路。”在无法掌控事物、解决问题的自卑情绪诞生之后,大学生群体会建立起优越感目标。饭圈就是一部分人群优越感的集中体现。大学生将自己现实世界中独立个性的无法满足、部分困难无法解决的自卑映射到饭圈的作品之中,从中得到心理的慰藉和补偿。这些共性的意识形态再通过饭圈的作品回馈大众,这样就完成了饭圈中个体心理的循环。
   综上所述,在饭圈文化日趋组织化、制度化的现在,大学生个体和群体均有随饭圈信息的更替个人心理变化波动大、高捧明星现象严重、主体意识增强的现象产生。在这些现象之中,由自卑情绪引导而产生的优越感目标建立,存在很大部分消极的因素。因此饭圈的消极优越感亟待净化。“优越感+”的三步骤不仅承认了大学生对饭圈的需要,更是帮助大学生群体实现自我主体的塑造,自我价值的实现,获得正向优越感,实现社会责任感的教育。由此来规范饭圈行为,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群体意识形态。
   参考文献:
   [1]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自卑与超越[M].曹晚红,魏雪萍,译.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10.
   [2]张铭凯.“自卑与补偿”理论之于大学生教育:内涵、意义与启示[J].社会心理科学,2012,27(3):59-62.
   [3]李春玲.青年群体特征及诱发社会风险因素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6(11):31-36.
  编辑 张 慧
其他文献
[摘 要] 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校企育人一体化、老师和师傅一体化、过程控制一体化;技能大师工作室是行业(产业)领军人物开展技术创新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并将二者深度融合的主要场所,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创新模式。以山西省畜牧兽医学校为例,从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探析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必要性、实施目标等,深刻阐明中等农职学校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迫在眉睫,必将为乡村
期刊
[摘 要]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逐步深入,混合式教学模式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设计有效学习活动,决定了混合式教学实施的效果。选取中职药品店堂推销技术课程中的一个教学任务,以药店内部布局设计为例,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该课程中的应用。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重构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过程,从设计思路、教学实施到实践总结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 键 词] 药品店堂推销技术;混合
期刊
[摘 要] STEAM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为这种教学模式不但能帮助学生便捷地掌握相对应学科的基础知识点,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书房电路项目”为例,探索中职师范类院校物理学科项目教学显化STEAM教育的实施与建议,以便研究在STEAM理念的指导下合理采用项目教学法开展中职师范类物理教学。  [关 键 词] STEAM教育;
期刊
[摘 要] 伴随着现代教育学的不断发展,中职教育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不再是与社会脱钩的纯理论知识,而且需要掌握一定的实际技能,用以更好地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良好发展。尤其是在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意中职教育工作的开展对强化我国技术性人才梯队建设和保持技术人员数量充足有着十分
期刊
[摘 要] 中职信息技术课堂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强化,目的是培养更多优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从中职信息技术课堂出发,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中职信息技术的課堂实践中。对中职信息技术课堂现状调查,普遍发现学生基础薄弱,学生学习能力差且缺乏动力。通过对思维导图应用优势的分析,将其应用到中职信息技术课堂新课导入、新授内容和课后复习等环节,优化中职信息技术课堂环境,为学生成长服务。  [关 键 词] 思
期刊
[摘 要]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财经事务专业群的构建是未来财会类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北京商贸学校财经事务专业群发展现状,从组群逻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技术技能平台资源拓展四个方面阐述了现代学徒制模式下财经事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思路。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财经事务专业群;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普及到了各个领域,给人类的工作与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同时也提升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效率。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在互联网技术充分应用到教学活动中的背景下,应大力开展智慧课堂精准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质量。以Photoshop课为例,就“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智慧课堂精准教学模式的应用做出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关 键 词] 互联
期刊
[摘 要] 翻转课堂,即反转课堂式教学,实质是把传统的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教学模式“翻转”为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视频、课件等学习资料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开展案例讨论、答疑等互动,强化理论学习。翻转课堂作为一种个性化的教学手段,突破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通过教学形式的翻转,既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又使教师在课前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
期刊
[摘 要] 自20世纪末以来,电子商务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今,中职学校作为教育结构中技术人才的输送基地,逐步将电子商务引入其教学结构中,为国内电子商务领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后备力量。但由于目前国内电子商务还没有明确定位,电子商务教师也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这势必影响对社会岗位人才的投入。分析了电子商务专业目前发展阶段的电商淘宝运营课程教学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以期为
期刊
[关 键 词] “互联网+”;艺术院校;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9-0206-02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各行各业变革创新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在以艺术技能培训或学科知识讲授为主的課外培训领域,覆盖各个学段的移动终端App和学习平台层出不穷。高等院校由于其属性的特殊,使互联网技术进入教学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