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世行忽悠 国企改革守土有责

来源 :国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fal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每到“两会”前后,反国企、倒国企等唱衰国企之声便不绝于耳。今年也不例外。
  2月28日,世界银行(以下简称世行)发布了《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研究报告。该报告打着给中国增长模式未来结构建议的旗号,给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出了个馊主意:“缩减庞大的国企规模,使之在运营模式上更接近商业公司。”报告建议,国有企业应该把被认为无关的业务出售,使私营企业更容易在所产生的新领域里竞争。世行行长佐利克直接提出,中国需要限制国有企业扮演的角色。
  这样的观点拥护者大有人在。他们认为,“缩减国企规模目前来看很有必要,因为现在国企规模太大,已经对经济的市场化和社会化产生了负面影响,出现了与民争利的情况。”经济学家胡祖六更是煞有介事地提出:“中国国企现正站在十字路口上,中国政府必须决定,自己要的是国企巨头占主导地位还是自由市场下的创业。”
  字里行间,话里话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就是私有化。
  无独有偶。与此遥相呼应的是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一直对中国的国有企业口诛笔伐,并提出所谓的“竞争中立”原则,试图影响中国的决策。
  《华尔街日报》今年2月3日发表了《美国将打击目标对准中国企业》一文。该文指出,“美国贸易官员们对美中商业冲突的核心环节──受到大量保护和补贴的中国国有企业,发起了协同攻击。这些企业不仅在中国,也在全球竞争中正对美国公司造成沉重打击。”
  文章指出,美国国务院、国防部、贸易代表办公室和其他政府部门的高级官员们都曾频频向中国发出警告。而制定中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新的贸易协定,将建立起市场准入更宽松、但对国有企业约束更严格的贸易俱乐部。
  中国的国有企业怎么了?为何让国外势力如此仇视与恐惧,并将其列入打击对象呢?
  理由实际上最简单不过,那就是护卫中国经济的国有企业发展越来越好了,实力越来越强了,越来越让国外感到压力了。这对于中国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当然是好事,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是成功的,应当继续坚持下去。如果像世行及其拥趸者提出的限制国有企业的规模与发展,实现私有化,其结果就是打压国企、削弱国企的力量,冲击中国的经济安全与百姓的利益,而最终的受益者就是国际资本,俄罗斯私有化的教训就在眼前,中国万不可蹈其覆辙。
  对于当前中国来讲,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任务不是反垄断,更不是私有化,而是要做强做优做大。
  因为,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一批实力较强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但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产业组织结构分散,与外国大型跨国公司竞争很容易败下阵来。这样的危机正在向中国传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在中国已开放的产业中,每个产业排名前5位的企业几乎都由外资控制;在中国28个主要行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
  因此,只有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才能满足这种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实践也证明,凡是国有企业居于主导地位的行业,经济安全就有保障;凡是国有企业被改制、被私有化的行业,经济安全状况就堪忧。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国有企业怎能拆分,怎能私有化?中国国有企业肩负的历史使命与现实重任,是其他任何一类企业制度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中国国有经济未来的改革方向应该是在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国有经济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其他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等改革思路下,努力壮大国有经济,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而不是限制其发展,更不是私有化。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导者,班主任学习运用心理调适方法进行班级管理是非常必要的。由于每个学生都是有独特个性的人,个别心理调适是不可缺少的,让学生写心理周记就是一个办法。本文是通过学生的一篇心理周记引发的分析与思考。  关键词:班级管理;心理调适;心理周记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8-077-1  【